天宁禅寺的兴衰更迭
2014/9/3   热度:405
天宁禅寺的兴衰更迭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的人一生有方向、有目标,他知道将来到哪里去;不学佛的人生不知道从哪里来,死不知道往哪里去,这越想越恐怖!在佛法里讲,不学佛的人决定随着业力转,来生依旧搞六道轮回!如果他善业力量强会到三善道;恶业力量强,肯定到三恶道。六道里头,人道是比较容易觉悟,原因是什么?苦多乐少。“富贵学道难”,富贵人家享福,你叫他来学佛,他觉得学佛很苦;“贫穷学道难”,贫穷的人三餐饭都吃不上,你叫他来念佛,他怎么能来?人道就好比是小康之家,不太富贵,但也不贫穷,这样修行比较容易。六道里头,人道是最容易接触到佛法,而且修行成功的很多。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
天宁禅寺坐落在常州延陵东路,素有 千年古刹 之称 198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天宁寺始建于唐代贞观 永徽年间 公元627-655年 开山祖师是金陵牛头山幽栖寺的法融禅师 法融 公元594-657年 是禅宗牛头禅的创始人 唐贞观 永徽年间,他到常州弘法,募化斋量,因见常州地区信众很多,环境清幽,就在这里 筑室十余楹 ,供僧人安居,是为天宁寺之创始 唐天复年间 公元902-904年 ,维亢禅师途经常州,听说法融旧事,就 施舍利,卜寺址 ,正式建寺,名 广福寺 至唐朝末年,改名 齐云寺 ,称维亢禅师为齐云长老 至北宋熙宁三年 公元1070年 神宗皇帝下诏书,命令全国各州郡都建崇宁寺,因而又称为 万寿崇宁寺 北宋政和元年 公元1111年 ,皇帝下诏改为 天宁寺 ,这是该寺第一次被命名为 天宁寺 到南宋绍兴七年 公元1137年 ,天宁寺又改名为 报恩广孝寺 不久,再改名为 光孝寺 南宋绍兴十二年 公元1142年 ,高宗皇帝为纪念被俘 死在金国的北宋徽宗皇帝,下诏改 光孝寺 为 崇奉徽庙道场 至元年间 公元1335-1340年 ,仍复称 天宁寺 ,一直沿用至今
在这13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天宁寺历尽沧桑,屡毁屡建前后达五次 五代十国时,常州是南唐与吴国的交界地带,两国多次交兵,寺院遭毁 南宋末年,常州军民抗击元兵达半年之久,天宁寺也在劫难逃 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天宁寺几乎化为灰尽,仅存山门及后殿数间僧舍 现存的主要殿宇,是清同治 光绪年间,在普能真嵩禅师 善净清如禅师和冶开清熔禅师主持下,经过近40年时间先后修建的,逐步形成了基广百亩 殿宇宏峻的格局 全盛时期,寺内建筑有天王殿 金刚殿 大雄宝殿 文殊殿 普贤殿 观音殿 地藏殿 财神殿等8殿,以及罗汉堂 法云堂 禅堂 念佛堂 祖堂 影堂 安乐堂 齐堂 客堂 三会堂 云水堂 延寿堂 功德堂 功行堂 学戒堂 广远堂 中隐堂 习观堂 思来堂 四空堂 无念堂 芥须堂 六波罗密堂 四无为堂 无垢堂等25堂 还有御书楼 巽 音徇 宫楼 钟楼 藏经楼 大悲楼 药师楼 静安楼 觉群楼 诵经楼 储刊楼 刷经楼 庄严楼 开觉楼 渡迷楼 宝光楼 觉普楼 问梅楼 闻樨楼 宝明楼 尘外楼 辟尘楼 艮 音更 楼 藏修楼 盏饭楼等24楼,包括九莲阁 达摩阁等,到民国14年 公元1925年 ,共有殿堂楼阁及一切偏寮雅舍479楹 寺僧常满千人,寺址东至洗米弄,西达通吴桥,北及牛朗河 今红梅公园 ,全寺占地面积130余亩 至今在天王殿后两廊壁间,仍保留着6块碑刻,记载明 清两朝天宁寺的沿革 修建过程及地方官署的保护禁令,很有史料价值
天宁禅寺是中国佛教著名的禅宗道场,惟有清朝顺治 公元1644-1661年 年间,戒润律师来寺住持,开坛传戒,曾一度改为律寺 但不久纪阴禅师前来秉拂,仍复禅宗临济法派,至今300余年,禅宗门庭未尝改易,与镇江金山江天寺 扬州高 F 音民 寺 宁波天童寺并称禅宗四大丛林 丛林,就是指佛教的大寺院,僧众和合共住一处,好像树木众集像森林一样
建国以后,天宁禅寺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和维修,可惜在十年浩劫期间,遭受严重破坏,经像文物,荡然无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和保护文物古迹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天宁寺也获得了新生 1979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天宁寺进行全面修葺,并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 1981年1月,正式成立修复天宁禅寺委员会,以 修旧如故,恢复原貌 的原则进行修复,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纷纷捐款赞助 到1986年,使5470多平方米的殿堂得到了整修,重塑了628尊各种佛像,新铸了法器,耗资130多万元,使千年古刹重现了当年 栋宇摩霄汉,金碧灿云霞 的盛景
该寺从1981年起恢复了丛林制度,由僧人管理寺务并协助修复工作 现由松纯法师任方丈,寺内有常住僧众70余名,共同遵守共住规约,管理机构组织健全,清规戒律,十分严谨,并请了各职事民主管理各部门的工作,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寺内晨钟暮鼓,二时功课,早晚修持,过着宗教生活,树立了丛林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