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卷三·十六、明本识漏无漏位相应法
2014/9/4   热度:180
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卷三·十六、明本识漏无漏位相应法 【论文】 三·一九三 然第八识,总有二位:一、有漏位:无记性摄,唯与触等五法相应,但缘前说执受、处、境。 【疏翼】 第一八段十义释初二颂半﹝即第二颂下半至第四颂﹞颂文中,第二以有漏无漏二位总明本识心王、心所,亦即“总料简之”。于中分二:一、有漏位,二、无漏位。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九】 前来八段十义解本颂讫,此下第二、总料简之。 此识因果,三乘而论,总有二位:一、有漏位:即十地菩萨、二乘无学以前诸位,唯无记性异熟所摄。虽无学等已断诸业,先业招故,旧业势分,亦名“异熟”。唯与触等五数相应,但缘“执受”根身、种子、“处境”。 “处”,谓处所,此有三门:谓性、俱、境。前十门中与佛不同,此中分别,同者不论。谓自相、果相及舍三门,次前已说。有言“有漏位”,即显前二及后一门1。 其因相、一切种、不可知、了、舍俱、恒转2通因果故,此中不说。唯性、俱、境、因果不同,故今分别3。 然受相应,恐滥因位,故“无漏位”标举简之。欲显一类无改易故4。 【论文】三·一九四 二、无漏位:唯善性摄。 【疏翼】 第二以有漏无漏二位明本识心王、心所,或总料简之中,第二无漏位。文分为三:一、简无记性,二、简相应,三、简所缘。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九】 此唯如来地,非菩萨、二乘——果未圆满、功德劣故、四智未得故。此无漏位,唯是善性——如来无有异熟法故、非业异熟所招身故、一切功德皆圆满故——无有不善。 【论文】三·一九五 与二十一心所相应,谓遍行、别境各五,善十一。 【疏翼】 第二无漏位中,第二简相应。文分为三:一、总相应,二、别相应,三、唯与舍受相应。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九】 假实通说,有二十一,谓不放逸、舍,及不害,体假有故。若实而论,唯有十八。不放逸、舍皆三善根、精进少分;不害、无嗔善根分故。谓遍行、别境,此二各五,并善十一,故二十一也。 【论文】三·一九六 与一切心,恒相应故。 【疏翼】 第二简相应中,第二别相应。于中分三:一、遍行,二、别境,三、善心所。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九】 何故与遍行心所相应也? 触等五法与一切心恒相应故,无漏亦有。 【论文】三·一九七 常乐证知所观境故。 【疏翼】 第二别相应中,第二别境。文分为五:一、欲,二、胜解,三、念,四、定,五、慧。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九】 何故有别境? 由此,有欲;欲无减故,乐境相故5。 【论文】三·一九八 于所观境,恒印持故。 【疏翼】 第二别境相应中,第二胜解。 【述记·卷十九】 故有胜解——胜解、印持。佛于境无疑,恒有印持,故胜解无减。 【论文】三·一九九 于曾受境,恒明记故。 【疏翼】 第二别境相应中,第三念。 【述记·卷十九】 由斯,有念——谓于曾习境,有明记忆——故念无减也。 【论文】 三·二○○ 世尊无有不定心故。 【疏翼】 第二别境相应中,第四定。 【述记·卷十九】 故得有定——于一切时,恒入定故,无有散心——定无减也。 【论文】三·二○一 于一切法,常决择故。 【疏翼】 第二别境相应中,第五慧。 【述记·卷十九】 故言有慧——非少于境不知而说,亦非误知,恒时决择,故定有慧——慧无减也。 故五别境亦得相应。若在因位,一心一时,不缘过来。如来不尔,故念、欲俱。又彼如来虽起念、欲,追欣前、后所有境相,然恒缘彼现世等法,而作证解,一一而知;故念、欲俱也。 【疏翼】 以上第二别相应中,第二别境讫。 【论文】三·二○二 极净信等,常相应故。 【疏翼】 第二别相应中,第三善心所。于中分三:一、简非善,二、简染污,三、简散动。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九】 何以有善等十一? 善十一数,法尔一切定心必俱。如来既得四证净6故,必信等俱。 【论文】三·二○三 无染污故。 【疏翼】 第三善心所相应中,第二简染污。 【述记·卷十九】 贪等本六7,及随烦恼8二十二法,性是染故,必不俱有。 【论文】三·二○四 无散动故。 【疏翼】 第三善心所相应中,第三简散动。 【述记·卷十九】 何故不与不定相应? 恶作、睡眠,定心必无,唯散心有。寻、伺二种,多发身语门,是粗动摄。如来身语任运现行,恒时湛然,故无寻、伺。 此寻、伺通无漏等不? 下不定中,自当解释9。然不说佛亦有寻、伺。 问:不放逸,依他假,如来之智说相应;寻、伺依思或依慧,如来应亦有! 答曰:不放逸等,止于恶,因果俱得有;寻、伺唯因位,如来故说无。 问:佛恶已除,有不放逸;佛虽果满,应有寻、伺! 答:此发身语,又非任运;佛已果满,故不须之。恶须深防,功德虽满,须不放逸等。 问:佛岂不发身语等耶?许通无漏,于理无妨,何故不许? 不尔,便违《十地》等说10。下11自当知。 【疏翼】 以上第二别相应中,第三善心所相应讫,亦即第二简相应中,第二别相应讫。 【论文】三·二○五 此亦唯与舍受相应,任运恒时,平等转故。 【疏翼】 第二简相应中,第三唯与舍相应。 【述记·卷十九】 亦如本识因中唯与舍受相应,恒任运转故,不作分别故,非有易脱故,不可动摇故,如《佛地论》说不可动摇,非如余智12。 依何静虑而起此智? 或说通四无色、色界六地。游观无漏,通十13地故14。起现行者,唯第四定,多依天住故,此智多分起大悲故,大悲唯在第四静虑,此为德本。功德多依第四定故,如《集论》第七、《杂集》十四说15。 有说通下六定,无理遮故;色界有遍缘心,非无色故;无色设遍,不能念念遍缘一切故;唯色界六地中有16。然恒处彼第四定者,以殊胜故。虽下地有,仍唯舍受,舍受寂静,无动摇故,不变易故。 六十三说:阿赖耶识与舍受俱,于三受位,俱行不绝17。所余三受,当知思惟之所18引发,非是俱生,时时作意19引发现前。彼俱生受极微细故,难可分别。 此言“三受”,即苦、乐、舍。谓余中者,此佛地中类因舍受,故不得起乐、喜二受,此乃思惟所引发故20。 有说唯是第四定有,余地总无。六十九说如来功德多依第四,如入见道21。以此准知,此三说中,第一解胜。 虽色、无色皆有此智,修彼种增,必不现起。如三类边所有等智22——不易脱故,无动摇故。设通十地无漏地有,于理无妨。此唯游观,于理无违。 此总第二辨相应门。 【疏翼】 以上第二无漏位中,第二简相应讫。 【论文】 三·二○六 以一切法为所缘境,镜智遍缘一切法故。 【疏翼】 第二无漏位中,第三简所缘。 【述记·卷十九】 此、辨缘境。 缘十八界有为无为。“镜智”通“缘一切法故”——心等自性及相应法,皆悉能缘。见分亦现自证分影及相应影,故名遍智,如第二卷已解23。《佛地》第四24、下第十卷诸门分别25、下第十26,解转何界识生镜智等27。 上来、总以十门分别第八识讫,此随颂文。若相应法例本识者,即十一门,若别随释,即有无量,一一如前别门解释。总是第一诸门分别释颂28文讫。 【疏翼】 以上长行释颂中,第一八段十义释此﹝十行﹞颂文讫。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一定要善巧,不懂善巧,你每天读经,每天听经,不能开智慧;不但不能开智慧,反而天天增长你的所知障。会听的人听而无听,无听而听,就会开智慧了,那是《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的秘诀“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相,不是不要相,譬如我们今天对着经本,这是相,师父在那里说,我们在听,是相,这个相接触,接触怎么样?不执着。我看经,不着文字相,我听讲,不着言说相,心里面不打妄想,什么念头都没有。你听经,“这段讲得不错,那个讲得很好”,那就糟糕,你着了相。你要是着了相,你永远开不了悟。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教我们三个原则:不着言说相、不着文字相、不着心缘相。我们无论是读经、听经,第一要“离言说相”,不能执着言语;第二要“离名字相”,不要执着这些名词术语;第三要“离心缘相”,心里面不要想这些道理。这里头没有道理,你才能够体会,你只要起心动念就错了,你一起心动念统统叫妄想。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