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卷一·九、破数论师(注解)
2014/9/4   热度:236
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卷一·九、破数论师(注解) 注解 1 《广百论释论》卷六有同破。 2 “此”字,《金藏》作“次”,余作“此”。 3 如理《义演》云: 第一、难本三成破,第二、难本非常破,第三、以体例用破,第四、第五、不变例变破,第六、以相例体破,第七、二位相例破,第八、体相相成破,第九、第十、相体相即破。 4 “第”等七字,《金藏》有,余作“此中”二字。 5 “亦”字,《金藏》有,余无。 6 “自下”二字,《金藏》无。 7 “难本非常破”五字,《金藏》有,余无。 8 “自下”二字,《金藏》有,余无。 9 “用破”二字,《金藏》作“别破”,余作“功能”。 10 “生”,谓成也。 11 “自下”二字,《金藏》有余无。 12 “不变例变破”五字,《金藏》有,余无。 13 “第六以相例体破”七字,《金藏》有,余无。 14 《广百论释论》卷六有破同。 15 “二位相例破”五字,《金藏》有,余无。 16 “比”字,《金藏》作“此”。 17 《金藏》有“时”字,余无。 18 《广百论释论》卷六云: 不可合时转为一相。与未合时,体无别故。 文又全同。 19 又《金七十论》卷上亦另救云: 外曰:若三德互相违,犹如怨家者,云何共作事?答:实如此,三德互相违。为属一我不自在故,得共一事。譬如相违合为灯。是火违油炷,油亦违火炷。如是相违法,能为人作事。三德亦如是。其性虽相违,能为我作事。 我既已破,其救当不成。 20 “第八体相相乖破”七字,《金藏》有,余无。 21 《金七十论》卷上云: “同性故”者,譬如破檀木,其片虽复多,檀性终是一。变异亦如是,大等虽不同,三德性是一。以此一性故,知其皆有本,故知有自性。 22 “相体相即破”五字,《金藏》有,余无。 23 《广百论释论》卷六云: 又乐等三性既各异,相不应同。汝执性相定是一故。性应如相同,相应如性异。 24 如理《义演》云: 意说于中随救随难,申其五难:第一、总别相从难,第二、相色见三难,第三、相体随无难,第四、二相互乖难,第五、应见九三难。 25 “总别相从难”五字,《金藏》有,余无。 26 “故”字,《金藏》作“可”。 27 《广百论释论》卷六意同。 28 “大”字,《金藏》误作“故”。 29 “相色见三难”五字,《金藏》有,余无。似依《义演》释文插入,上下文准知。 30 “非”字,《金藏》作“不”。 31 “说”字,《金藏》作“许”。 32 《广百论释论》卷六意同。 33 指前“总别一故应非一三”。 34 “与”字,《金藏》作“失”。 35 “相体随无难”五字,《金藏》有,余无。 36 《广百论释论》卷六,只有第一量,无第二量义。 37 “二相相乖难”五字,《金藏》有,余无。 38 “三别”,《金藏》作“别三”。 39 “三”字,《金藏》无。 40 “亦”字,《金藏》有,余无。 41 “总”字,《金藏》作“总”,余作“一”。 42 《广百论释论》卷六云: 若三和合共成一相,应失乐等三种别相。不可说言乐等三德各有二相:一总、二别。所以者何?总相若一,不应即三;总相若三,不应见一。 43 “大等”二字,《金藏》有,余无。 44 《广百论释论》卷六亦牒云: 若言乐等一一皆有乐等三相共相和杂,难可了知,故见一者,此亦不然。 45 如理《义演》云: 于中初牒重破而有五难:第一、应见九三难,第二、三事无别难,第三、总事能成难,第四、体同相三难,第五、诸谛无差难。 46 “应见九三难今正非之”九字,《金藏》有,余无。 47 “既”字,《金藏》作“量”。 48 《枢要》卷上末云: 此难三德各应见一,与疏不同。 《广百论释论》卷六同疏一解: 各有三相,还应见三、如何见一? 49 道邑《义蕴》云: 前言“应如未变”,如何现见是一色等? 50 “三事无别难,此更征之”九字,《金藏》有,余无。 51 《广百论释论》卷六只如此论云“云何可知乐等有异”?亦未分别作量破。 52 “三事能成难”五字,《金藏》有,余无。 53 “更难三德”,《金藏》作“复更为难”。 54 《广百论释论》卷六云: 又若一一皆有三相,何须和合共成色等?即应一一能成色等根境差别,为我所用! 55 “言”字,《金藏》无。 56 “由”字,《金藏》作“用”。 57 “体同相三难”五字,《金藏》有,余无。 58 “复重为难”四字,《金藏》有,余无。 59 《广百论释论》卷六云: 又此三德各有三相,互有差别,如何色等其相是一? 60 “诸谛无差难”五字,《金藏》有,余无。 61 《广百论释论》卷六云: 又若乐等一一皆能成色等法,一一法体皆三合成。是则诸法若性、若相,应无差别。同以三德三相成故。 62 《广百论释论》卷六有同文。 63 “即”字,疑“既”。 64 《佛性论》卷一云: 汝声与耳为一?为异?若汝说声是所闻,与耳异者,以所闻故,与自性亦异。若说声与耳不异者,何故不说声能闻耳? 《广百论释论》卷六无此中难意。 《枢要》卷上末云: 一根应得一切境。以根无别故。一境诸根得。以境无异故。 《了义灯》卷四说佛法五根虽俱四大造净色为体,但“各自种生,四大疏造,不同于彼皆三德成。” 65 “竞兴”二字,《金藏》无。 66 “记”字,《金藏》作“说”。不见有文,或有别章已佚。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十善业是佛行,也可以说是佛法的根本戒律,这是普世教育,一切众生都应当学习的。十善是十个纲目,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是不贪、不嗔、不痴。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