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卷一·十四、总破九十六外道
2014/9/4   热度:195
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卷一·十四、总破九十六外道 【论文】 一·二三六 然诸外道,品类虽多,所执有法,不过四种: 【疏翼】 第三外道小乘别问别破所取非有文分为二,第一别问别破外道中,第一已别破十三种外道计,今为第二总束九十六种﹝亦即总束六师及十三种外道﹞,为四句破。于中有二:初、总,后、别。别中依次分四。此即总摄为四种所执。 【述记·卷六】 以下第二、总摄为四种。于中有二:初、总,后、别。此即总举讫。 【论文】 一·二三七 一、执有法与有等性,其体定一,如数论等。 【疏翼】 第二总束九十六种外道为四句破中,第二别举并破。于中有四:一、执有法与有等性定一,二、执定异,三、执亦一亦异,四、执非一非异。初中分四:一、叙计,二、破有性违自比量,三、破有性违自教及违世间,四、破同异性。此即初文。 【述记·卷六】 此即僧佉自部之中,分为十八部,故今言“数论等”。或他外道等非一。彼说胜论所执大有、同异,我自宗中不离有体法外别有此二性,二性即法体1。法体与此一故。 “有等性”者,等同异性也。不言同异,言“等性”者,显有等是彼性故2。又等同异,显类别故3。以是法性,故别破之。 【论文】 一·二三八 彼执非理。所以者何?勿一切法,即有性故,皆如有性,体无差别? 【疏翼】 第一执有法与有等性定一中,第二违自比量。 【述记·卷六】 此、非之也。 第一、违自4比量,“勿一切法即有性故,皆如有性”,是一无差。汝既执有体法即是有性,但是有体法有义不殊,皆是有故,故有体法应无差别。 今立量云:汝唯、量等5应无差别。即有性故。如诸法非无,诸法非无,即是有性,有性皆无别。其有性,既无差,法亦应尔,故以为喻。 【论文】 一·二三九 便违三德——我等体异,亦违世间诸法差别。 【疏翼】 第一执有法与有等性定一中,第三破有性违自教及违世间。 【述记·卷六】 此、违自教及违世间。 汝宗二十三谛,自望虽无别,以体即自性故,而许三德及我四法有别,故论中言三德及我。又汝三德及我四法,皆应无差。即有性故。如二十三谛。二十三谛体无别故,若言一切悉皆无差,岂不自违宗意? 又“我等”者,等二十三谛差别体相。又违世间现见,可知。 此破大有,即有三违:一、比量,二、自宗,三、世间。 【疏翼】 以上三违破有性讫。 【论文】 一·二四○ 又若色等,即色等性,色等应无青、黄等异。 【疏翼】 第一执有法与有等性定一中,第四破同异性。 【述记·卷六】 次、难同异性。 但言色性,即一切色无有差别。一切色法,皆有变碍为色性故,诸人共许。今立量云:此青黄等色,应无差别。即色性故。如色性。色性一切色是一6,诸色皆色性,故以为喻。 问:破一切法即大有、同异,今汝佛法,岂离法外别有大有耶? 答曰:我但破汝之非,非我即为定也。 【疏翼】 以上破执有法与有等性定一讫。 【论文】 一·二四一 二、执有法与有等性,其体定异,如胜论等。 【疏翼】 第二别举并破四句计中,第二执有法与有等性定异。文分为四:一、叙计,二、总破,三、破有性违自宗及世间,四、破同异性。此即初文。 【述记·卷六】 胜论自部亦有十八,故复言“等”。计,前已叙。 【论文】 一·二四二 彼计非理。所以者何?勿一切法,非有性故,如已灭无,体不可得? 【疏翼】 第二执有法与有等性定异中,第二总破。 【述记·卷六】 此、总破也。 汝大有外,一切法体应不可得。非有性故。如已灭无。即举五无7之中一也。 【论文】 一·二四三 便违实等——自体非无,亦违世间,现见有物。 【疏翼】 第二执有法与有等性定异中,第三破有性违自宗及世间。 【述记·卷六】 若体不可得,便违自执实等是有,违自宗也。亦违世间现见有物。三失8如前,此破大9有。 【论文】 一·二四四 又若色等,非色等性,应如声等,非眼等境。 【疏翼】 第二执有法与有等性定异中,第四难同异句。 【述记·卷六】 次、难同异。 难:色若非色性,应如声,非眼境。量云:汝色应非眼境。非色性故。如彼声等。 此中“色等”言,即“等”取自所依三大10,及余眼境者,恐有不定过故11。又更互作法,等一切法,故复12言“等”。 问:若难色非眼境,岂不违宗、世间、现量等过? 答:彼所执色,通常、无常,是无碍德句收者,佛法不许13。既言“汝所执色”,以别其宗,故无违教、现量等过。 【疏翼】 以上破执有法与有等性定异讫。 【论文】 一·二四五 三、执有法与有等性,亦一亦异,如无惭等。 【疏翼】 第二别举并破四句计中,第三执有法与有等性亦一亦异。文分为五:一、叙计,二、同前二计过,三、二相相违过。四、一切同一过,五、一异应非实。此即初文。 【述记·卷六】 即是尼犍子14。今正翻云“离系”15,亦云“无惭”,即无羞也。离三界系缚也,以其露形。佛法毁之曰“无惭”,即无惭羞也。 言“等”者,种类非一故。其“有等”,如共相一切法体不无,体皆同有16故。法17如别相,相状异故18。如共相19,即非一。即别法体,故非异,不是别计有20大有等,而说“亦”言,同异性亦尔。一切法21同一、同异故。此表成俱句22,其第四师遮,即返23此说,义亦同故。 【论文】 一·二四六 彼执非理,所以者何?一异同前,一异过故。 【疏翼】 第三执有法与有等性亦一异中,第二同前二计过。 【述记·卷六】 “一”同初过;“异”同第二过故。 【论文】 一·二四七 二相相违,体应别故。一异体同,俱不成故。 【疏翼】 第三执有法与有等性亦一亦异中,第三二相相违过。 【述记·卷六】 一异既相违,如苦乐体异。一异体应别。相24二相违故。如苦乐等。 “一异体同,俱不成”者,一异不应同体。相相违故。如苦乐等。一即非一。体即异故。如异。异即非异,体即一故。如一。言“俱不成”,一异二法,俱不成故也。 【论文】 一·二四八 勿一切法,皆同一体。 【疏翼】 第四、一切同一过。 【述记·卷六】 汝一切法应皆同体。许相违法得同体故。如一异相违25。一异26相违,许同体故,一切法成一体也。 【论文】 一·二四九 或应一异,是假非实,而执为实,理定不成。 【疏翼】 第五、一异应非实。 【述记·卷六】 一故,一切法同体;异故,诸法体不同。如杌似人、牛,说为人、牛,是假非实,而义说故。 此中量云:汝一异应假非实。二相违法一处说故。如似人、牛。 【疏翼】 以上第三执有法与有等性亦一亦异讫。 【论文】 一·二五○ 四、执有法与有等性,非一非异,如邪命等。 【疏翼】 第二别举并破四句计中,第四执有法与有等性非一非异。文分为九:一、叙计,二、同前过失,三、问定遮表,四、表不双非,五、遮应所执,六、遮表相违,七、俱非成戏论,八、违世共知,九、总结非。此即初文。 【述记·卷六】 如“如邪命等”者,即是阿时缚迦外道27。应云“正命”,佛法毁之,故云“邪命”,邪活命也。此执非一,故亦言“等”。 【论文】 一·二五一 彼执非理。所以者何?非一异执,同异一故。 【疏翼】 第四执有法与有等性非一非异中,第二同前过失。 【述记·卷六】 谓若言非一,同前异过;若言非异,同前一过也。 【论文】 一·二五二 非一异言,为遮?为表? 【疏翼】 第四执有法与有等性非一非异中,第三问定遮表。 【述记·卷六】 彼若复言,不须别言。若非一,同前异破;别言若非异,同前一破;应一时言非一非异。此问定也。 【论文】 一·二五三 若唯是表,应不双非。 【疏翼】 第四、表不双非。 【述记·卷六】 双非,非表故。如云石女无儿无女。双无之言,无所表故28。 【论文】 一·二五四 若但是遮,应无所执。 【疏翼】 第五、遮应无执。 【述记·卷六】 量云:汝应无所执。但遮他故。如言石女无儿女等。汝所执法,即是所表,云何言遮都无所表?无所表故,应无所执。以无执故,何所竞耶? 【论文】 一·二五五 亦遮、亦表,应互相违。 【疏翼】 第六、遮表相违。 【述记·卷六】 若遮时,无表故;若表时,无遮故;此二相违,如何言一?汝之表遮,应非体一。相相违故。如水火等。 又此言“表”,即同第一。若言29“遮”者,即同第二30。 【论文】 一·二五六 非表、非遮,应成戏论。 【疏翼】 第七、俱非成戏论。 【述记·卷六】 何所名目?但是戏论,俱无所成。 【论文】 一·二五七 又非一异,违世共知有一异物,亦违自宗色等有法,决定实有。 【疏翼】 第八、违世共知。 【述记·卷六】 即违世间有一异物。谓青是一,与黄为异故。以双非故,即无有法,便违自宗色等有法决定实有。一异相违,非实有故,如何“非一异”?岂色与色“非一”,与声等“非异”31? 【论文】 一·二五八 是故彼言,唯矫避过,诸有智者,勿谬许之。 【疏翼】 第四执有法与有等性非一非异中,第九、总结非。 【述记·卷六末】 总结非也。 此唯矫诈,复苟避过。诸有智者勿谬许之,谓为中理32。 【疏翼】 以上别破外道中,第二总束九十六种为四句破讫。亦即初破计五段科文第三外道、小乘别问别破所取非有中,第一外道别问别破终。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佛门常讲,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可是佛门也盛传,“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但我们要知道,慈悲喜舍,是建立在定慧的基础上。你没有定慧的基础,就容易被人骗,你那个“慈悲喜舍”麻烦就大了。你明白这个道理,修学的次第就知道了,先修止观要紧。“止”,就是把你的妄想烦恼习气伏下去;“观”,就是保持头脑清醒。教下讲“止观”,念佛人讲“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说实在地,你的定慧没有成就,你的慈悲喜舍是有限度的。定慧成就之后,这个慈悲就变成大慈大悲,为什么?你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你有神通、有慧眼。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