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中的禅


2014/9/3    热度:365   

  喝茶中的禅

  寇丹

  [南昌]农业考古,2005年第2期

  219-231页

  --------------------------------------------------------------------------------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我所以说同学,而不说营员,是因为我自己也是来学习的。我对佛、对禅,可以说很不了解。来到四祖寺之后,我感觉到这里的大气,似乎对我产生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听了净慧法师的开示,接触了其他几位法师,以及听了坐在前面的这些教授、老师们的讲课,使我产生了很大的启悟。所以我觉得,我和大家是同学,我也是个营员。今天,我也不是上课,我只是和大家作一个交流,把国内,把国外,把我们所需要知道的一些有关茶的知识,尽可能地作一个介绍。

  大千世界,茶树枝繁叶茂,中国是茶的母国。世界种的茶树,都是从中国传出去的。中国的茶在江浙一带,包括湖北,是小叶种的茶。采茶的时候,用两个小指头,这么摘下来。很多人有个误解,认为采茶是拿指甲掐,这是不对的。因为掐了之后,茶叶梗子就被你的指甲刮破了,那个地方就容易氧化,炒出来的茶叶泡到杯子里,梗子底下就会有一圈红线,像铁绣一样。所以采茶舞蹈动作那么表演的时候,只不过是种艺术表现。而真正的采茶是这么捏着。到了武夷山,到了福建,到了广东,就是中叶型的灌木型的茶,茶的叶子很大。有的人喝过铁观音,它的嫩芽就有小手指这么长。所以我们这里人就感觉到不可思议,我们这里喝茶讲究要喝雀舌,要像麻雀嘴里的舌头,那么小,那么细,那么短,才是好茶。而那边的茶呢,一冒芽,就有这么大;而到了云贵,特别是云南,他们采茶,更不能像在舞台上,那么轻轻地跳跃,背着个筐子,左采茶,右采茶,把兰花指翘得挺高。它那个茶是拿个梯子,爬到树上去,甚至拿个竿子,乱抡,地上铺了席子,把那些嫩芽纷纷抡落下来,然后一抱一抱地像抱柴火一样,拿回家去,再分拣。那个叶子,就有中指这么大。所以中国的茶,品种非常丰富。

  神农氏尝百草,就尝到了茶。传说神农有一个透明的肚子,他把每样植物都吃到肚子里头看一看,看它对于人体健康有什么作用。于是他发现有一片叶子,它在肚子里转,转了半天,把有毒的东西排出去了。所以他给它起个名字,叫/查”。检查的查,就是让它进去查一遍,后来改写成茶叶的茶。这个传说说明,在远古的时候,中国的先人们就知道茶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饮料,是一种药。诸葛亮从四川一直打到贵州、云南,七擒孟获,与当地人打仗,发生了瘟疫。结果就熬了茶,来给大家喝,把瘟疫给解除了。所以云南的人,就把诸葛亮作为茶神在敬奉。

  关于中国是不是茶的母国,历史上也有过争论。英国人曾经在印度发现了几棵大茶树,所以他在世界上写文章说:“茶的母国在印度”。一时间,由于当时传播媒体的渲染,以及国外的科学比中国先进的意识作怪,所以大家都认为茶起源于印度。但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国组织了考察,在云南甚至发现七千年、五千年、一千年以上的茶林茶树还在。最后联合国确认,中国是茶的母国。这一次的考察,不仅是找到了一些古茶树,而且进一步证明了印度这个次大陆,它原来在很远的海洋当中,它不产茶。它是从大海的另一端飘浮过来,然后跟我们云南靠上了的,喜马拉雅山的大峡谷就是这条接缝。所以我们应该自豪,全世界三大饮料:茶、咖啡、可可,我们中国是茶的母国。

  中国的茶,从东面路线,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从西面的路线,传到了欧洲、英国——大家都知道英国吃下午茶。但是在汉代以前,我们中国老早就开始饮茶。特别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不约而同地都在用茶做饮料,而且形成了很纯朴的中国民风。过去姑娘要出嫁,媒人先来,身上就带了一包茶叶,叫“下茶”。女方把茶叶收下来了,那就是说,这件事可以了。所以《红楼梦》里头凤姐对林黛玉就说,你喝了我们的茶,你就是我们家的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很多地区,姑娘出嫁,还用茶来定亲。那么为什么用茶不用辣椒呢?(众笑)因为在过去科学不发达的时候,茶籽一旦种在地里,它就能不移栽。这就意味着你一旦答应了嫁给我家的孩子,你就不能反悔,所以叫“下茶”。在喝茶方面也是这样。过去没有结婚证书,没有照相机拍结婚照,那怎么证明你们是合法的夫妻呢?在洞房之夜,坐在一条长板凳上,夫妻两个人手里各端一碗茶,当地的老人、长辈,依次在地你们面前走过,喝一口你碗里的茶,用这种方式来确定你们是合法夫妻。茶在中国人民的生活当中,形成了很浓厚的民间风俗。

  最早喝茶,起源于汉代巴蜀,就是现在的四川,最早有文字记录。然后慢慢北上,到了陕西。到了陕西的时候已到唐代。唐代出了一个人,是你们湖北人,天门的,叫陆羽。一说到陆羽,就要跟禅联系起来了。因为陆羽这个人,不知爸爸妈妈是谁,天门县龙盖寺的长老智积禅师,早上起来散步,发现在雁桥旁边的芦苇荡里,有婴儿在啼哭。他过去一看,原来是襁褓中的孩子,就把他带到寺庙里,他是在寺庙里慢慢长大的。传说智积禅师俗姓陆,所以就姓陆。那么羽毛的羽怎么讲呢?据说智积禅师到芦苇荡里捡孩子的时候,飞起了三只大雁。三只大雁有六个翅膀,正好六就是陆,陆羽就是六个翅膀。这只是个传说。陆羽生在公元733年,在寺庙里面一直到了八岁,智积和尚希望他成为和尚,在庙里剃度,结果他不干。他跑到社会上,做了很多的事。他长得不好看,说起话来是个结巴。但是他很会说笑话。一说笑话就不结巴了、跟现在我们结巴的人一样的,他一唱歌他就不结巴,拿了话筒他就不结巴。陆羽在那个年代里慢慢成长,后来人们看他很聪明,就送他到天门火门山一个文士那里去学习,他也非常爱学习。在这个时候,国家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就是“安史之乱”。唐玄宗、杨贵妃这些人在宫廷中开始了腐败的生活,安禄山和史思明起来叛乱。唐代从“安史之乱”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陆羽在“安史之乱”当中,也随着难民,沿着长江往江浙方向行进。也有传说,说陆羽到过黄梅。因为我在所有的史料当中,不知道陆羽到过黄梅,所以这一次到黄梅来,也带着一个任务,就是想了解陆羽是不是真正到过黄梅。如果到过,那么就在陆羽传中添加了一笔。陆羽这个人到处游走,最后他定居在现在浙江的湖州,就是我现在住的地方,一住就是四十年。其间还出去过十年,到江西的上饶,后来又当幕僚,到了广东,到了其他很多地方。从他的一生来讲,他爱茶。陆羽在他47岁的时候,对全世界做出了一个最大的贡献,就是写出了一部《茶经》,三卷十章。第一次把中国历史上,所有关于喝茶的事情,制造茶的方法,所用的工具,该怎么喝法,水应该烧到什么样的程度,详细地写下来。由于中国人本来就爱喝茶,有了他写的《茶经》,就有了明确了可供遵循的规范。所以,从中国最低层的老百姓,一直到唐代皇宫里的皇帝,全国上下,无不喝茶,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国饮。

  正因为茶有它的药理功能,喝了让人兴奋,所以很快地就进了寺庙。因为晚上要做晚课,要坐禅,坐禅容易瞌睡;过午不食,下午又有点饿,怎么办呢?喝茶。所以每个庙里,都有/茶头”,专门负责给大家供应茶水。所有的寺庙里头能够种茶的地方,几乎都种茶。陆羽在寺庙生活当中,就慢慢学会了怎么样煮茶,怎么样种茶,怎么样采茶,怎么样鉴别茶,怎么样泡好一碗茶。陆羽到了太湖的西岸,也就是宜兴、长兴一带。太湖南岸和西岸的交接点,就是湖州(又称吴兴),那里是一产茶区。陆羽如鱼得水,住进了湖州的妙喜寺,和皎然和尚一起生活的时间非常长。皎然和尚是南朝谢灵运的后代,是一个诗人,一个禅僧。他写了《诗式》、《诗议》、《诗说》,奠定了唐代诗歌理论的基础。陆羽跟他在一起,又学习了许多诗歌方面的知识。

  安史之乱后,有一位大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大忠臣。所谓忠臣,就是他反对分裂,主张国家统一。河北二十四郡官员中就只他一个人,不顾自己的哥哥、侄儿被作为人质凌迟处死,他还是坚持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史思明、安禄山斗争到底,最后他取得胜利。这个人,就是颜真卿。昨天江西来的张老师讲书法课也提到他。他调到湖州来,担任湖州的最高长官,这时候他想完成一篇关于诗韵的辞典,叫《韵海镜源》。因为他是忠臣,他的行为,他的人格魅力,影响了江东许多文士,纷纷投到颜真卿的左右,共同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大辞典。这时候颜真卿也邀请陆羽参加。陆羽在编写辞典的过程当中,接触了很多的文献典籍,丰富了他后来在写《茶经》当中的“七之事”一章。这一章的内容,就是讲述历史上有哪些关于茶的故事。所以我们应该知道,被大多数人称之为“茶圣”的,就是陆羽。不仅是中国人称他为“茶圣”,外国人也称他为“茶圣”。那时候等级森严,他是一个平民百姓,是一个一辈子不能穿长袍,只能够穿短衣服的人,但是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科学、茶文化著作。当然,我刚才说了,中国地大物博,茶树众多,而且我们有五十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饮茶习俗和方法。因此中国的茶圣,不仅仅只有陆羽一个。唐代还有个卢仝,他是大官,也是个大诗人。在日本,有一个茶道流派,就是尊卢仝为茶圣。江苏的宜兴,我去调查过几次,他们那边山上的茶,说是一个福建人姓潘,叫潘三的带过来种的,所以他们那里有一个庙,敬潘三为茶神。浙江的长兴,在明代出了一种有名的茶,他们也有一个庙,那个茶神姓柳,柳树的柳,叫柳宿。在武夷山的茶神,就姓杨。刚才我说了,在云南的茶神,就是诸葛亮。中国是茶的母国,而且中国的茶,品种繁多。而写出茶经的,只有一个陆羽。所以我们在文化上,在史籍上,在茶文化的研究上,我们尊陆羽为茶圣。陆羽长期生活在茶山中,在民间一直活到七十二岁,最后在湖州去世。他的坟墓,和皎然的灵塔隔谷相望,现在已经找不到了。我们在那里做了一个象征性的纪念物。这是我讲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要讲的,就是我们净慧法师提到过的关于“禅茶一味”。净慧法师在开幕词当中讲,禅文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绘画、诗歌、书法,,还有茶道。一提到茶道,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中国是没有茶道的,一说茶道,那是日本的专利。确实,日本,只有一样是被称为国粹的,那就是茶道。它把中国的茶,和日本民族的文化特点结合起来,经过长期的规范、钻研,成为自己文化的总代表,这就是茶道。中国的国粹,也有三样:一、中国书法。昨天张老师说的,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的。第二,中医中药。用一些植物互相搭配,根据它们的性质,寒、热、甘、辛等等药理作用,来去掉你的疾病。中医中药是中国的国粹。第三个就是中国的京剧。净角,就是大花脸;旦角呢,就是青衣;还有花旦。这是世界上无可比拟的。国粹,中国就有三个。但是茶,还不能算作国粹。但是现在,宣传媒体随便说国粹。紫砂壶是国粹,茶也是国粹,每个地方的特产它都标以国粹。他就不知道国粹真正的含义、价值是什么?有的国家并没有国粹。美国,强大得不得了,它没有国粹。它建国才二百多年。英国,也没有国粹。但是巴西有。巴西有什么呢?桑巴舞,全世界比不过它。西班牙有,斗牛。他这种文化又是一套。

  中国,茶的故乡,中国的茶,现在已经影响到全世界。所以说到茶道的时候,大家就会产生一种疑问:那日本的茶道究竟跟中国的茶道,区别在哪儿?日本的茶,原来没有的。日本的遣唐使到了长安,看到宫廷里的大员们在喝茶,在节日的时候,也把茶作为赏赐的重要礼品。所以他们回去以后告诉日本的天皇,在唐这个国家里,他们喝一种树叶子熬成的汤。马可波罗回去也是这么汇报,说中国人吃一种叶子的汁。到了宋代,浙江省天台国清寺中有一批日本的高级僧侣到中国来学佛,带回去了茶种,第一次种到了日本的土地上,日本才开始有了自己种的茶。日本也在杭州余杭的径山寺,学习了中国寺院如何行茶、普茶的规则,再回到日本,形成了日本寺庙的饮茶规范。所以日本的每一点每一滴,都是从中国学过去的。但是中国跟日本不同,中国人喝茶,我刚才说了,是从老百姓喝起。到山上采了茶,直接就能喝。结婚、定亲、祭祖,都可以用茶。中国人的茶,是从老百姓喝起,一直喝到皇帝。皇帝一喝茶,老百姓更讲究喝茶。但是日本本来没有茶,日本人把茶从中国带回去,就把它交给皇帝跟高级僧侣喝,老百姓是喝不到的。所以老百姓知道他们每天拿着碗在那里喝茶,就打听:你们在吃什么好东西呀?有一个放牛的,就这么去问一个大和尚。大和尚回答说:那是从大唐来的,是茶。他说:茶,有什么好呢?他说:第一,它帮助消化。啊、他说,我可不喝、我每天都饿肚子,还要叫我消化、不喝。他说还有什么好处?他说还有一个好处嘛就是能够防止打瞌睡。他说不行、我一天到晚累得要命,只想倒下头来就睡,你还叫我不要睡,这玩意儿我不喝。他说还有呢?还有是喝了茶可以消除人的欲念,非常好、那个放牛的听了就跑掉了。他说我可不喝、我家里穷得要命,我还想挣钱要房子讨老婆,你让我这些欲念都不要,那我干嘛呀?日本从上到下,从皇帝、僧侣,到老百姓普遍知道茶,时间约一百年。日本现在的喝茶,要归功于一个被称“卖茶翁”的日本和尚,名叫柴山元昭。他感觉这么好的东西,应该让老百姓喝。结果他就把茶熬好,每天挑着茶担,挑到大街上就这么走,茶担前面写四句偈语,也就是广告词。他是这么写的:“十文不嫌多,一文不嫌少,白喝也可以,就是不倒找。”你给我十个铜板一碗让你喝,一个铜板一碗也可以喝,没钱你也可以喝,但是喝完了叫我给你钱,我不干。由于他这样子的一种生活,走街串巷,大家慢慢知道了中国的茶,知道了它的功能,它的效用,它对人体各方面的健康所起的作用,所以日本就慢慢融入了茶的世界。

  所以中国的茶跟日本的茶,第一个不同,就是一个是自下而上,一个是自上而下。我们中国的茶,是扎根在五十六个民族当中。

  第二个不同,日本带回去的茶种只有一种,叫薮北种。日本从自己有茶,一直到不久以前,他们一辈子都只喝一种茶,茶树只有一种。而中国呢?这么多的茶树。有一句话:天上星星数得清,地上的茶名叫不清。那么多的茶,你喝得过来吗?但是日本只喝一种。一辈子就喝一种。还有一个呢就是喝茶方法。日本的喝茶方法,就是当时传过去是怎么喝,他到现在还是怎么喝。当然最近变化了。中国的喝茶方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因此日本的茶道,要回到中国来,要让中国的人,都用一种喝茶的方法来喝,那是绝对做不到,也是实行不了的。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而日本只有一个民族——大和。只是在琉球群岛,还有一种人数极少的民族,叫虾夷族。所以说中国是一个茶资源丰富的大国。

  第三个,日本的喝茶方式和中国的喝茶方式还有不同,就是他的宗教性、仪式性质比中国强。中国人喝茶,是生活化的,艺术化的。客人来了,不管认识不认识,哪怕你是到我家里来要债,请坐、端上一杯茶,喝茶。这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不约而同的,以茶为礼。中国是个礼仪之邦,礼仪之邦最高的表现,除了见面作揖、磕头,最普遍的,还是端上一碗茶,以茶为礼。以茶为礼的故事有很多。在湖州,三国的时候有个孙皓,他每次喝酒的时候都要把人家灌醉,结果有一个人可能是酒精过敏,一喝酒就不行,结果呢,以茶代酒,这个典故就出来了。这是我们现在生活当中碰到的以茶代酒。还有一个以茶为礼的故事,也是发生在湖州。东晋的陆纳,他在湖州当地方长官的时候,来了一个大官,叫谢安,淝水之战的功臣。他来了之后,陆纳用水果和茶来招待他。他的侄儿叫陆俶,看到来了这么一个大将军,你给他喝碗茶,给他吃点果子,不行。私下办出两桌酒礼,杀猪宰羊。结果呢,谢安吃饭的时候,一看,他说了一句话。他说哎呀,这满桌子的酒宴,还不如你刚才那一杯清茶好喝。走了。结果陆纳送走谢将军之后,把陆俶拉过来打了四十大板。他说你真是帮倒忙,我好好地请他喝杯茶,你干吗要去杀猪宰羊?所以以茶为礼是我们国家最朴实的茶道。1998年春节,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人民日报》上的标题就是《一杯清茶谈国是》。这么一个重要的决定国家政策命运的会议,给大家招待的就是一杯清茶。这杯清茶,内涵丰常丰富。那么同样,我下面要介绍,日本的茶跟中国的茶虽然有不同,但是我们也要尊重日本民族对茶的创造性。他们喝茶,比如说他们想三到七位客人来喝茶,那就要拿一张纸,把名单写好,然后交给年龄最长的那个人。说:我某年某月某日,想请您喝茶,请这几位喝茶。那么他拿到名单之后,就要按照名单上的年龄顺序,挨家去走一遭,说,某某人请您喝茶了,时间是什么时候。那个人拿了单子一看,很高兴:我去。他就勾一个勾。要是有一个人发现,唉呀,那个人我最近跟他有一点事,我不想跟他见面,我不去。那怎么办呢?就说:非常对不起,我那天已经有约了,我不能去了。那可以,也作个记号,他就不去了。然后他就把这个单子交给请他喝茶的那个人。那人一看,原来请七个,现在只到五个,有两个没来,就算是知道了。然后就精心准备。怎么准备?第一,看请的这些人的年龄、身份是什么?由此决定在茶室里挂哪一幅画,或者是相应的有关的字。第二,那天请大家来喝茶,我的花瓶里要放一些花。插花,花道艺术。这些花是不允许到花店里去买的。你必须自己到山上去采。你必须考虑,这几个人的身份,我用什么样的一种植物摆在那里比较好?如果老人来了,我去拣两个大松籽,放在果盘里,放一个金黄的佛手,再插一枝青松,好不好?这是针对老年人的。招待年轻人,那又是一种方法。来喝茶的人看了这个花,也不说话,心里头心照、理解,你这个花是为我插的。禅意就在其中。当他请你们坐下来之后,用水勺,咕噜噜噜,咕噜噜噜,倒水。然后拉过一个小屏风,摆在旁边。这个屏风,是个山字形的,这就是告诉你,我们今天喝茶的这个地方,是一方净土;屏风的外面,那是另一个世界,咱们今天别管,也别谈论。咕噜噜咕噜噜倒水的声音,让你想到山泉的流动;他行茶的时候,把裙子故意磨擦得很响,悉悉悉,悉悉悉,让你感觉到这是一股清风刮过竹梢、刮过青松。茶室中的种种,都是要让你完全入静。你坐在茶室里头,不用说一句话,人完全是处在一种感悟的状态。

  日本喝的茶,叫末茶。他是把青的茶,经过蒸,然后磨成粉,倒在碗里,用水和了,像薄粥一样,捧起来,整个喝下去的。它比我们炒的茶,比较刺激胃,如果你胃寒,就会很不适应。他考虑到你可能不适应,所以他要做一种小点心,称为“怀食”。我们在寺院里把晚饭叫做“药食”,他们则把茶点叫做“怀食”。这种很小的点心最先被送上来,上面有根小签,方便你食用。喝茶之前,你必须把怀食先吃下去,让胃里头有个底儿。但是这个点心,很不简单。不是说一送上来你就可以拿起来吃,你得先仔细地欣赏它。每一次的点心都要自己做,不能到街上去买,而且要随着时令改变。比如说春天,他给拿出来一个用糯米做的薄薄的里头是细沙馅的小团子,上面还洒了很多细白的椰丝。在椰丝的最上面,用小勺放一小勺绿色的茶粉,端到你面前。你就得仔细地来欣赏,它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什么?主人可能来问你,你觉得我这个点心做得怎么样?你就不能说:啊!好吃!你应该怎么回答呢?你说:您虽然今天是请我们来喝茶,外面是冰雪满天,但是从您这个点心当中,我已经看到,大地春回,雪在融化,我已经看到了黑土,而且看到了绿色的芽正在萌生。我非常感谢您把春天提前给了我们。(热烈掌声)这是不是禅意呀?这是不是我们的王摩诘写的那些诗的含义呀?这是不是我们的灵一、灵澈、皎然写的那些诗的含义呀?

  秋天,他用南瓜做成的小点心,把南瓜裹上面粉做好,当中做好一层豆沙,再放一层南瓜米粉,这样黄黑黄三层,做成这样的小段,然后把两头弯起来,弯成像小元宝一样,上面放一颗烧熟了的栗子。再端上来。这意味着什么?秋天已经秋熟了,山野当中的栗子已经香了,虽然我们是在茶室里,没有窗子,但是我们已经感觉到松树上的风,溪流中的水,山野里的秋熟。而且这一道点心往往是做给年长的人的。日本的茶道,不光只是喝茶,它是一种综合的文化艺术,完全是心心相通、心心相印。日本的喝茶,从请你的那天已进入茶禅的境界。不是像中国人,喝下肚才承认是喝了茶。
  日本的茶道集大成者,是千利休,很了不起。他的上司丰田秀吉,是个非常残忍的军阀。有一天人家告诉他,说千利休点茶点得很好,说你可以叫他点茶。还说千利休的院子里,那牵牛花可开得漂亮了。丰田秀吉说:哦?真的很漂亮吗?我明天去看。人家就告诉千利休:明天丰田秀吉要来喝茶,而且要赏花。千利休做了精心地准备。等到丰田秀吉一下马车,走过过道一看,整个篱笆上的花都摘光了,一朵也没有,空空如也。丰田秀吉非常愠怒,怎么可以对我这样?是不是?他也不说话,绷着个脸,走进千利休的茶室。一进入茶室,他呆住了:原来就在桌子上的花瓶里,插了一朵牵牛花。这一朵,胜过外面的千朵万朵。这种美,就在其中;这种禅意,也就在其中。他所表达的东西,用不着那么多语言来表达。我只要一朵花,我就能代表千万朵。所以那天晚上普茶的时候,我跟净慧法师坐在一起,有一人问,我念经,念了多少遍。法师就说:你念多少遍,也是念,有的时候你念一遍等于一万遍。这和这朵花的意思是不谋而合的。喝茶的人,本身就应该是有文化素养的有禅心的人。喝茶,不是比我这个茶好喝不好喝,我这个茶几块钱一斤,你那个茶叶几千块钱一斤。而是要讲内涵、讲禅意。那天晚上普茶时,有的同学提出李泽厚的关于禅的美学问题,净慧法师也做了回答,说这是统一的两个方面。茶也是如此。

  丰田秀吉还不甘心,他还要来喝茶。有一天,他从树上采下来一段梅花,摆在一个很浅的盘子里头,不用花瓶。他对千利休说,今天请您来插花。大家都捏了一把汗。盆子是平的,往哪插呀?结果千休利进来之后一看,就拿起梅花,把所有的花全部摘光,哗地一洒,这个浅水的盆子,成了落英缤纷的池塘。然后他把秃枝斜斜地搁在浅盆上,完了。大家热烈鼓掌,感觉这个意境妙不可言。树上没有花了。所有的花,都进入到池塘的水里面去了。包括我们屋子外面的所有池塘里的水,此刻都有了梅花的香味。这是不是禅?是不是美?

  所以我们在研究茶文化茶艺术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把自己的心放进去。日本人向您献茶的时候,您接过来了,还要顺时针转三个圈,如果是有花的,花要朝向主人。为什么要转三个圈呢?表示我主人对您的尊敬。如果我们来的时候是晴天,走的时候外面下雨了,那怎么办呢?总不能拖下去呀?我们中国人讲,下雨天留客,大家随便坐吧、那不行啊。他是程序非常严格的。啊、不要紧。我请您来喝茶的时候,我已经打听到你穿几码的鞋子,都给你准备好了,出门的时候,带着伞,换上雨鞋,回家。茶人的心,就是为人家着想。净慧法师为我们营服上题的这几个字:“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就是这个意思。为人家想。如果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当中,每个人都做到这样子,那么我们禅心一片,心中有我无我这个问题也好解决了。日本茶道,我们该要学习的,就要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在日本人提出来,你们中国人经过一百年的战乱,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之后,你们已经没有茶道了,因此提出来“茶道回娘家”这么一个口号。这是他们有一年在五台山国际茶会上提出来的。后来会议主持陈文华先生就拍拍我的肩膀说:“寇老师,你上去讲话。”我就知道,他要我讲什么。我上台说你们是喝一种茶,你们是一种茶型,一种茶俗,我们中国是喝这么多的茶,有五十六个民族,你说要回娘家,你要回到哪一家去?(掌声)我说我们中国的国情,不需要像你们日本那样子,因为你们的国家太小了。(掌声)结果日本茶人在会议上向我们道歉:“中国茶道是母亲,我们是孩子。”(掌声)所以我们中国人感觉到应该自豪。我们中国人茶文化丰富,但是我们有没有丢掉我们的茶道呢?我认为还是没有。我在会议上也说了,我们客人进门,我们向他献一杯茶,这是我们中国最朴素的茶道。所以我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大家对茶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不要认为它这仅仅只是一碗放了茶叶的水。日本原来都是坐着跪着喝茶,但是现在他们开始用桌子了。日本人在1990年成立了茶汤学会。所谓茶汤,就是中国的茶。这样就可以在一年里头,把中国的名茶全部尝遍,丰富自己的人生。所以他们也在进步,也在变化。日本人喝茶,进入茶室之后,不像我们这里,吃小食、打牌、抽烟、喧哗,他们没有。当然我们现在也有这种好的清茶馆。但是我们在家里面喝茶,还是比较随便。

  幼儿园的小朋友经常唱:“爸爸妈妈辛苦啦,请您喝上一杯茶。”但他不会泡茶,他从来也没有给爸爸妈妈泡过一杯茶。爸爸妈妈也从来不让他泡茶。“哎呀、孩子,别把手烫了、”就是不让他去泡。但是上海已经进行了十二年的少儿茶艺活动。就是让这么小的孩子,从小给客人,敬上一杯茶。上个月我刚刚组织北京、上海、杭州、天津跟香港的九十八个小朋友,集中在我们湖州,搞了一次中国首届少儿茶艺。39C的高温。三分之二的小朋友,他们第一次看到地上长起来的茶树是什么样。不要认为中国是茶的母国,人人都知道茶。不见得,有很多城市里的小孩子长到这么大了,还不知道什么叫做茶树。包括像我这么大的人。我有一个朋友,有次跟我到茶区去。人家就介绍,这是我们种的茶,怎么样怎么样。结果他问出一个问题挺奇怪。他说你们绿茶种在这儿,你们红茶种在哪?(众笑)茶树的叶子都是绿的,经过加工,变成了红茶、青茶、黄茶、黑茶,还有白茶。这个人尽管喝茶喝了二十几年,他对茶是怎么来的还是不知道,不了解茶。

  夫妻之间有点纠葛,有点口角,大家赌气,你睡这个屋,我睡那个屋。第二天有个人想想:哎呀不对,怎么办呢?去说,脸上下不来,去厨房里泡一杯茶,端到房间,放在对方的床头上。我给你沏了一杯茶。哎呀。他一下心想:我怎么没有像他那样的,先给他泡一杯茶呢?大家气消之后,就很和谐。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讲,茶的生活进入千家万家。柴米油盐酱醋茶,棋琴书画诗曲茶,都离不开茶这个媒介。

  我这次受四祖寺的邀请,到这里来,作为我来讲,也是一次非常净化心灵的过程。原来的今天,我不会在这里,因为八月二十号,世界第七届无我茶会在新加坡召开,开幕式在新加坡,活动地点在马来西亚,我是要去的。去,我已经去过两次,我再去就是一种礼仪,对我来讲,没有什么帮助。我还是愿意到黄梅这个地方来。(掌声)就是要学习,就是要提高,让我们这个茶心,再进一步地净化。日本人喝茶的时候,把这碗茶给你的时候,他底下往往还垫一块很细白的小毛巾。你不能拿这块毛巾,像饭店一样,擦手擦脸。那块毛巾是象征性的,先擦净我们的心。就像那个镜子,需要时时拭尘埃一样。今天既然我们要在这个屋子里喝茶,我们还要心怀鬼胎,各说假话,那我们喝的什么茶呢?所以当他把毛巾递给你的时候,就已在暗示:我们应该把心擦干净,真诚地喝一杯茶。细节很小,但是含义很大。无我茶会,是台湾的蔡荣章先生创造的。无我茶会就是大家来了之后,自带茶具,自带水,自带茶叶。进门先抽签,环境无论屋里屋外都是圆圈型的。地下已经写好号码,你按照签上的号坐下。宣布开始后,都不说话,你虔诚地,静心地,泡好四碗茶。然后站起来,向你左手的三个人,每个人敬一碗茶,一碗茶留给自己喝。同样,你右边的三个人也每人敬过来一碗茶,所以你始终是四碗茶。正好,隔壁这个人跟我在楼梯过道吵架了,为了一把扫把,出现了一些问题,踢过来踢过去,踢了半个月,这种情况在社区里头很容易发生,结果两人抽签正好抽到一块。怎么办呢?这是一个新的考验。你同样得面带微笑,恭恭敬敬献上一杯茶。这杯茶喝过之后,说不定回家的时候你会发现,扫把已经自动摆好了。这就是无我茶会的含义。所以现在在上海的社区里头推广,在全世界推广。只有一个人,他是向左右分茶的。是什么人呢?是瞎子,盲人。因为他不方便站起来。而所有不是盲人的,都要向左递三杯过去。为什么递三杯过去,而不要从对方返回来呢?这个就是我们禅心当中讲的不要回报。我给你的,是我的意思,我不希望、我也不要求任何回报。这是我的一份奉献。所以这个活动开展以后得到很多人的认同,传遍了全世界。

  我前年到新加坡,参加一个叫布莱德岭的社区的无我茶会。那个社区里面,有中国人,有日本人,有英国人,有马来人,有巴基斯坦人。那么多的人在一起,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但是他们在举行无我茶会的时候,每个人都这样子坐着,让我非常感动。那个社区的领导人晚上跟我谈话,他说:我们一直在想,新加坡要以优雅文化来创造优雅社会,我们怎么拿优雅文化来创造优雅社会,什么样的社会是优雅的文化呢?我们再三地考虑,只有中国的茶进入我们社区,才能够把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人凝聚在一起。大家什么话也不用说,在这见了面,就像我们现在这个样,每个人不管见过面不见过面,都是面带微笑。心,在这种氛围里,全部平静。所以这一碗茶,在新加坡这一个国家当中,他通过一碗茶,把一个社区,团结在一起。
  有一年我到深圳,有个静颐茶馆,我不知道在座的法师们有没有去过,它是在闹安区宝安南路的七层楼上,里面有佛堂,所有的经营人员全部是虔诚的佛教徒。里的茶艺员,早上起来先敬香,然后再开始工作。那天请我去,主要是为组织一次活动。活动内容我不讲了,我只讲后面的事。他们在凤凰公园里,山上就是邓小平的铜像,在那里举行一个无我茶会。举行了无我茶会之后,大家吃自助餐,全是素斋。所有进公园的人,随便是谁都可以来吃。所以当时按照我的俗心,我就感觉到,这样子要吃多少啊?吃完之后在草地当中放一个箱子,叫功德箱。吃完的人,你愿意向里面丢多少就丢多少钱,你不丢也可以。按照我的俗心我又疑心了:这样子会怎么样呀?结果饭吃完了,功德箱派代表也打开了。里头呢,是将近两千块钱。然后马上打电话到深圳的一个花鸟市场:把你们可以放生的小动物小鸟给我们运两千块钱的来。结果汽车开来了,然后派代表放开笼子看这些动物回归到大自然。哎呀,这时候我的眼泪也流下来了。是什么力量使得我们这些虔诚的佛教徒,能够保留一颗颗谆谆向善之心;是什么力量使得在深圳这样一个开放的城市当中,能够保留下这么一块清净乐土呢?我感觉到这是佛的力量,感觉到这是我们人类心灵的净化。所以我现在跟他们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关系。世界无我茶会在全世界推广,今年是第七次,在日本、韩国都举行过了,在中国的杭州、广州,也都举行过了。每个社区里头都可以举行。我希望我们夏令营,下次来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举行。大家通过茶,来互相地接近一下,不用说话,大家完全是心的交流。

  但是在喝茶这件事上,也有种种不同的人。比如说我碰到这么一个台湾人,他拿了一把茶壶,他说寇老师呀,你很喜欢茶壶,我这把茶壶已经泡了两千美金了、我说你究竟是说你这把茶壶好还是说你钱多呢?你既然要给我看茶壶,你何必说它泡了多少钱的茶叶呢?多少钱的茶叶,能够代表你内心的东西和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吗?你收藏茶壶的目的是为什么呢?都不明确,一种麻木。还有现在市场上的炒作也是这样。有一次我到珠海,一个人对我说:寇老师你来得正好,我刚从武夷山参加拍卖回来,十八万八一斤的乌龙茶我买了一两。结果我喝了那个茶,说真话我是觉得不怎么好喝。所以昨天有同学问我,我就说:茶的好坏,并在不于你喝的是西湖龙井铁观音铁罗汉,又是什么什么,而是在于你这颗心。在最困难的时候,在最饥渴的时候,在两个人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哪怕最简单的一碗清水,我也感觉到他超过了茶香。所以有句话叫“茶胜国酒”,乡村的农民泡上一个大粗碗,那么粗的叶子,那比国宴的酒还要香啊。这,就是茶文化。(掌声)所以茶文化,它就像春雨润无声一样,浇落在我们的心坎上面,看起来很小,但是它产生的作用很大。

  再呢,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茶。1998年,国家邀请我参加茶艺师职称评定标准工作。像这样的事,是中国现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可能有的。过去不好讲茶,因为它是讲和平的,以前是讲“时刻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喝茶讲的是和平,喝茶喝到最后摔杯子拍桌子打起架来的还没有听说过,只有喝酒到最后才有这种事情发生。是不是?所以茶是和平的。和平,适合了我们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现在茶艺馆、茶馆遍布全国,不产茶的地方说不一定搞得更热乎。“一碗茶中的和平”是日本人提出来的。日本千利休的第十五代孙,叫千宗室,我见过他三次,给我题过字。他这个人一辈子都是为了传播“和敬清寂”这四个字。他向各个国家的领导人,献上一杯茶,希望他们以茶的精神,来处理国际间的大事。他说了一句话:如果各个国家的领导人都能够按照我的精神坐下来喝一杯茶,那世界上就没有战争了。一碗茶中的和平,这个并不是一种浪漫的、一种诗的语言。它是真实的,把我们内心擦干净,我们交换一下我们的分歧点,我们的共同之处,我们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是我们老百姓最普通的一句话),也许我们人类就会免掉许多无谓的灾难。

  讲到这里我想到一个长期困挠我的问题:赵州和尚“吃茶去”。昨天很多人讲到了,我很迟钝。我到现在,看了那么多的关于“吃茶去”的论著,我还看不懂吃茶去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我很尊重。我认识一位韩国的老先生,他活到101岁,已经去世了,我到韩国去过他家里两次。他为了弘扬中国的《茶经》,一直工作了六十多年,几乎倾家荡产。他叫崔圭用,自号“茶星”。他的名言不是“吃茶去”,而是“吃茶来”。他说互相见面了,说吃茶去,到哪儿去喝茶呀?他说我想在韩国提倡,见了面之后说:来喝茶、喝茶来,到我家来喝茶、所以他同韩国的石印和尚,用一块很大的石头,上面刻着:吃茶来去碑。尊重中国的文化,还是把去字放上。那么我就跟他探讨,如果是你先到我这个地方,然后再到你那个地方,我不就是去了吗?我说茶碗是圆的没有方位呀、我第一次到新加坡去的时候,一个名叫茶渊的茶馆请我写几个字,我就这么写的:“赵州和尚吃茶去,韩国茶星喝茶来,茶碗圆团似明月,欲知西北即东南。”茶碗是圆的,这就没有方位了。这两天吃饭也是这样,在圆桌上吃饭,哎你请上座请上座,我们这是圆的桌子,哪有上座?(掌声)所以这也是生活当中的一种禅心,也是一种茶的道理。还有一个,这是我们茶人所讲的“一期一会”。不要忘记我们两人喝茶不仅仅是一件小事,今天我们在四祖寺,我们在一块喝茶,这么多人喝茶,说不定这辈子就只这么一回,所以叫“一期一会”,要珍惜这“一期一会”。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之中,我跟你们碰到了,大家都很远的,几千里路,平时都不知道,没有任何消息的。但今天在一起,大家碰到一块,喝碗茶,第二次再找这么一个机会,说不定一辈子不存在了。所以“一期一会”是茶文化,也是禅文化的一个主题。有缘,茶缘,人生最好是茶缘。

  每个人都在喝茶。你们喝了这么多茶,但是一辈子只喝三碗茶。云南白族有个茶俗,叫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第一杯很浓;第二杯放下去甘草,很甜;第三杯,让你在走了之后还会想到白族人家里对我的这种热情。但如果从茶与人生层面来看,我还觉得这三道茶,也代表了人生三个阶段的三种滋味。哪三道呢?一甜二苦三淡。一甜,现在的小孩子就像家里的小祖宗一样,父亲母亲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吃什么要什么给什么,他生活在为所欲为的不知困难的甜的环境当中,一直要等到他高中毕业考大学的时候,爸爸妈妈,哎呀一种焦燥的心情,站在那儿等候孩子一次次地从考场出来。都是父母之心哪、从孩子来讲,有这么多人在呵护他们,他们难道不甜吗?但是你走上社会了呢?你感觉到不容易。你要按时上班,你要挤公交车,要去碰到种种人际之间的关系,碰到种种你一时解决不了的困难。这时候你感觉到苦味开始了,感觉到人生的不容易了。但是你在这个漫长的过程当中,你有了亲密的朋友,有了自己爱慕的对象,成立了家庭,有了自己爱之结晶的孩子,这时候你为他们工作,你在奔波,苦中有甜,感觉得到了一份欣慰。在座的很多人都是这样,是苦,苦中有甜。但是到老了呢,当你回想起年轻时候的争名夺利,哎呀、那次我真不应该,那次我怎么跟他打起架来了呢?说不定一个人在被窝里会想起。哎呀,这件事真后悔,那个人找不着了,找得着我真要和他说声对不起。这个时候他在自己的心当中,对自己年轻时候所追求的东西就慢慢慢慢淡化了。所以第三杯茶,淡。苏东坡评文章的时候说过:文章淡处难。老子说大味至淡。最好吃的东西是味道最淡的。过年的时候你吃了很多菜,最后端上一盘荸荠,削皮的荸荠,肯定马上抢光、吃光。为什么呢?荸荠是最淡的,但是它能够调和所有的味道。大道至简,大味至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象无形跟我们禅宗有关系。用不着说的。所以我们人生当中要珍惜这三道茶。所以那天我给人画了一把扇子,我就写:“品味人生三道茶,白云苍狗一笑中”。白云苍狗出自杜甫的一句诗。世事的变化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一下子变成狗了,一下变成羊了,一下又像什么了,它不断地在变化,你管得了吗?你能去左右它,不准这么改变吗?你不能。那你怎么办?付之一笑。别往自己心里去,你干好你自己的事,你做好你的人。

  所以在茶当中,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次的禅文化夏令营,听了这么多的老师的讲话,通过我对大家的这么一种传达与交流,我心想,我将会有一种满足。就是说我希望大家从今之后,知道这碗茶不仅仅是茶叶泡出来的水,而是一碗文化,一碗历史,一碗哲学,一碗我们的心的反映。
  作为我自己来讲,我和昨天,和今天下午要讲课的老师人有个不同的地方,就是我没有念过几年书,初中也没毕业。十六岁就打仗去了,当了志愿军,回来后又在解放军里干。然后呢就是运动啊运动啊运动来运动去一直运动到文化大革命。如果说真正有机会学习听课,还是这几天。我坐在那里我就在想:哎呀,我总算是坐在课堂里听课了。过去没有这个机会,所以今天我感觉到能够念书能够学习是最珍贵的。现在人家给了我一些头衔,这是社会上的一种交际的需要。有的说你是专家有的说你是学者,我认为这不过是人家对我的一种礼貌,自己不能当真。我在任何的会议上,你们可以去打听,说到我自己,我就是一句话:我只是一片茶叶。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茶叶也没有一片相同的。正因为有你有我有他,才共酿成这一杯芳香的茶水,让你感觉到愉悦,我只是其中的一份子。如果没有你没我没有他,我们就泡不出一杯很香的茶。

  但是,这碗茶最后到哪去了呢?甜苦淡,淡到最后泡进去倒出来还是白水,那就只有把它抛弃了。但是抛弃了生命就结束了吗?没有。这个是什么呢?作为佛教来讲,它是涅槃;作为道教来讲,返朴归真;作为政治的术语来说,无私奉献。(掌声)所以到最后,茶还是在起作用。令我感动的是在我们湖州,我在湖州住了四十多年,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茶树老了砍掉了,新陈代谢。哎,这些茶树我说到哪去了啊?烧了吗?我没看到你们烧啊?他说我们不烧的,有人来买。我说他们买去干什么呀?我在太湖当中发现了茶树的枝干是密密丛丛的,没有叶子。那些渔民把它买去,用尼龙绳一兜兜串起来,放到太湖当中漂着。太湖里的这些虾米,一直在水里面飘荡,没有地方落脚,纷纷钻到茶树里去了。所以他们把船摇过去,拎起一棵茶树,一抖,这些虾米就抖落了下来。那时我就想,哎呀茶树到最后,真正没有生命了,没有叶子了,到最后还给渔民一碗饭吃。所以我爱茶,所以我那天也跟一位同学说,你有一天可能跟你最亲爱的人会分手,但是你爱上了茶之后,你一辈子不会割舍。今天我就讲到这。(掌声)

  许金声老师:对寇老师的讲课非常感谢,也非常感谢大家的掌声,因为你们的掌声我感觉到是从心里面发出来的。你们在鼓掌的时候,我也感觉到你们在和我通心,所以我感觉到茶的艺术是一种真正的艺术。茶,包含了很多很多东西。由此我也想到了净慧老和尚提出来的生活禅,它的真正的含义。寇老师最使我感觉的一句话,就是他最精彩的:我就是一片茶叶。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面立刻就“噔”了一下。我想到了孔子的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孔子的年代比较早一点,想必没有受到过茶文化的熏陶,如果孔子那个时候也喝了茶,我想他的话应该改一下,君子之交淡如茶。(掌声)

  明奘法师:许老师没有按照我们提问的规矩,没有先自报家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许教授是北京市社科心理研究所的所长,今天下午就是他给我们讲课。

  营员:寇老师您好。首先我对您,我们的茶学专家在讲课中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表示崇高的敬意。问一个问题,就是我刚才在听讲座的时候使我想起在前不久就是您刚才提到的日本的茶学专家,他的名字我记不清了(千宗室),他前不久在参加东方时空的茶学访谈里面回答记者对他的采访,他所说的“一碗茶中的和平”这句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我就想,以前的时候,我认为喝茶嘛就是一种个人的享受,然后表现为一种精神境界、或者说一种文化品味,这都容易理解。但是作为茶、茶学,说它能够对推动世界和平起到重大作用,当时觉得这是一件很震动的事情。怎么说呢?从茶能够愉悦身心,提高个人精神境界、愉悦朋友这方面来说,就好像佛教讲的/与乐”,是慈的表现。然后他把它提升到和平,我感觉到它就成了一种“拔苦”的悲心。那么我们中国的茶学专家,在这方面有没有做出什么努力呢?或者说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成效呢?我想请寇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寇老师:中国古代的茶圣是陆羽,现在的茶圣他已经去世了,他生前是国家农业部的副部长,名叫吴觉农。他抗日战争时期,就走了很多的国家,来发展中国的茶。由于中国的历史战乱接近一个世纪之久,中国茶人所作出的努力无法显示出它的成果。改革开放以后,祖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茶文化复苏了。这二十多年来的复苏,从我个人来讲,人家称为专家也好,学者也好,非常惭愧。我们只做了一项工作,就是在我们丰富历史的浩瀚仓库里,只是去整理了一下,看看我们自己到底还有多少茶文化的家当。然后再把它整理成书,再一篇一篇、一本一本地向大家作介绍。在这方面的工作,全国很多人在做。特别是最近十年,我们出的书,我们举行的茶的活动,我们一些新的创造,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这是我们国家的大气候所造成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茶文化发展的蓬勃势头。现在全国从事种茶、炒茶、制茶的不算,光是进行茶文化研究的,以及茶艺馆里头有职称的,就将近50万人。茶文化,是我们的新兴产业。今天,我没有用茶具。因为很多人认为,茶道,作为道,是不能够表演的。道是一种心灵的体悟。把个兰花指头翘得老高,脸上脂粉抹得挺厚,玉镯戴得挺漂亮,结果你泡不好一杯茶,道在何处?茶艺表演固然有它对社会、对普及茶文化的作用,有它的欣赏性和娱乐性,但是作为茶文化本身,它是一种学术,是一种内心的修养。作为道来讲,应该理解成内心的修养,而不是技巧。

  营员:我从老师对日本茶道的介绍中,感到日本的茶道有一种很深的境界和很高的艺术。虽然说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和有各自不同的饮茶的方法,但是我想既然是五十六个民族在同一个国家,我们也可以统称为中华民族一个民族,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一种称之为中华民族的茶道呢?
  寇老师:这个问题也有人提出过。比如说我们在茶艺表演当中,提出过“主题茶艺”。在主题茶艺中,有一个就是“禅茶”。是江西茶人整理的。今天也有我们江西社科院的胡老师也在这里。而且禅茶茶艺走进了欧洲。由于中国的文化非常浩瀚,在这几天当中,讲诗的,讲书法的,讲心理的,以及讲茶的,还有很多的内容,讲起来很多。但是如何能够像日本茶道那样的创造一种能够代表中国茶艺的具体形式?从目前看起来,还没有这样一个机构,也没有这样一种能力,把中国的几千年的文化,浓缩在一个茶杯里。这也是我寄希望于你们大家的,寄希望于你们的下一代的,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一个目标。目前来讲,我感觉还看不到这个大洋的彼岸,看不到那个地平线究竟在哪儿。
  营员:把人的情操通过喝茶这种高尚的形式来表达出来,我觉得您这种推动茶文化的实践,和佛法不离世间法,时时处处、一言一行,都是处在禅的境界里是一致的。您的这种精神特别值得我们来学习。非常感谢、

  寇老师:我也谢谢您。

  净慧大和尚:我也来说两句。刚才寇老师的讲座,讲得非常好。寇老师讲到赵州和尚关于“吃茶去”的公案,我看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中国翻译佛教经典的时候,佛有十种尊称,其中有一个叫“如来”,同时它也可以翻译成“如去”。如来如去,说明来和去,它不是空间方位的转移,也不是时间的迁流,都是当下的。前不久有一个日本的非常著名的茶文化组织的领导人,七十几岁了,他带了个代表团,来中国访问,特别到柏林寺去。时间虽然很短暂,但他还是向我提了一个问题,正好就是今天寇老师讲到的赵州和尚“吃茶去”的公案。他说他从事禅修几十年,从事茶道也几十年,就是对越州和尚“吃茶去”这三个字一直耿耿于怀。究竟是叫他三个人就在这里喝茶,还是到另外一个茶寮去喝茶?我说照我的理解,吃茶去的“去”字,只是个语气词,是当时口语中的一种习惯用法。这个去,不代表空间的转换、时间的迁流,而是当下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赵州和尚那个时候在柏林寺,生活很清苦,要什么没有什么,究竟有没有茶喝还是个问题。那么为什么又要他吃茶去呢?可见当时吃茶的风气很浓厚。至于说修行,它不是空的,修行是自己的事,别人没有办法来替代,也不一定是通过别人的肯定或否定,就可以把你修行的境界了然指出来。所以禅宗的祖师就提出来,修行这件事,修道这件事,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里可以把它换一下:“如人喝茶,甘苦自知。”(笑,掌声)。赵州和尚的“吃茶去”,流传千古,在中华文化里面,在整个汉文化圈里面,都普遍地流行,韩国人改成吃茶来,是机械的。禅应该说是也没有来,也没有去,也可来,也可去,既可吃茶来,也可吃茶去。但是呢,赵州和尚是说的吃茶去,咱们还是吃——茶——去!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贵精不贵多”,你要是真的精通,那你是“一经通一切经通”!问题是:你是不是真的精通?我们看到不少学佛人,天天在求进步,但是效果不明显,原因是他学得太多太杂了,他那个不叫“精进”,叫“杂进”,所以效果就不是稻好。佛教法门很多,经典也很多,到底哪一个法门最好?从理论上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是从事上来说就不一样了。我们每个人的根性不相同,聪明智慧不相同,有些法门我们修学起来方便,有些法门我们修学起来觉得很困难,所以,难易不在于法门,在于个人的根性!我们要想有成就,是广学多闻,还是一门深入?这两条路都有人走。我们从历史上看,自古以来,走一门深入这个路子,成就的人非常多;从广学多闻,成就的人少,那是属于特殊的天才,中下根性的人不行。我们不是上根利智、大彻大悟之人,我们没有特殊的能力,都是从一门深入。所以,对“精进”这两个字,我们要特别注意,要认真地去体会它。我们学佛的同修,要想有成就,而且快速成就,“精进”两个字很重要!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