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宝·仲巴仁波切:了义明灯 中篇 步上解脱道 脱离轮回海 十七、究竟解脱道——大手印


2014/9/4    热度:225   

东宝·仲巴仁波切:了义明灯 中篇 步上解脱道 脱离轮回海 十七、究竟解脱道——大手印

 

  十七、究竟解脱道——大手印

  大手印,梵文Mahamudra,其中Maha意为“大”,即无所不包,至高无上。Mudra是“印”的意思,象征法门,此法最上最密,犹如印符,又如印契,合起来即是“大印”。“大印”有两层意思(1)从究竟层面是讲,所有生命本质上都有共通的精要所在,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觉悟自心本性的潜能,或者直接说:一切众生都是佛,每一个众生都是佛的化现。从相对层面上讲,一切生命都不是没有意义的,都是神圣的,众生就是不变自性的究竟佛性之展现。(2)此一法门是圆满的,它涵盖一切轮回涅槃之法的精要,一个人仅依此法而修,即可达成最高的成就。“手”是由梵文译成藏文时所加的,是为尊重佛典之故。这里顺便说明一点,藏语中敬语“手”的尊贵,如汉语之“首”,“大手印”,即是“首顶大印”之意,“大手印”之译法已成习惯,故沿用。要明白的是“大手印”绝不是一种身形手势,不可望文生义。

  大手印,在有的上师的传承里叫做“大无上”、“大中观”,其本质是一样的,它共同的涵义是“圆满的法门”,一切众生皆可依之修行而获成就。

  大手印有数种传承,从教授方法的角度可分为“渐修法”和“顿悟法”两种。

  (一)实住大手印

  实住大手印,又称大手印瑜伽,是渐修法。实住大手印,从有为法开始,拾级而上,渐次深入,直到无为法,适合中等和一般根基的人修习。在完成前行法之后,在一定止观训练的基础上,从专一瑜伽开始,循序渐进,有迹可循。这里以图表作简要介绍实住大手印的四瑜伽(十二次第):

  静、明(开悟的可能性)

  专一瑜伽(静明交替增长) 喜悦定境

  光明(非开悟的净光,

  是由相对智慧发展的)

  人法无我、缘起性空

  离戏瑜伽(离一切戏论) 无执着、分别、无造作

  实住大手印 对空性也无执着

  (四瑜伽十二次第)

  自他无二

  一味瑜伽(色空一味) 心和外界相融

  究竟的智慧显现

  (了知万法实相)

  觉知无修、无修者

  无修瑜伽 净除烦恼习气

  大彻大悟

  需要说明的是,在大手印四瑜伽十二次第的修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上师在适当的时机,针对性地给予“引见自心本性”。如果没有完整清净的纯正传承,没有上师的口诀教授,自己盲修瞎练的话,不仅不能得到正果,而且还可能有误入歧途。

  (二)恒河大手印

  恒河大手印,是顿悟法门,与禅宗十分相近注[3],是为上上根器的修行人所设的法门。具有无上智慧和无比加持力的大成就者,观上上根器弟子机缘成熟时,用“棒打”、“顿喝”等违反常规的方法,实行强有力的心理刺激,让弟子刹那了悟大手印。此法门,法法是法,法无定法,非一般根器的人可知个中滋味,在此不作细述。

  [1] 破顶——即打开佛穴。佛穴,在头顶中线上,从前额发际起向头后八横指处。不是家的百会穴。

  [2] 生圆二次第——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简称,为金刚乘之根本教法。

  生起次第——又称“起分”,利用形相与概念来修行的禅修阶段,作本尊形象及坛城的观想,将自己的凡夫身观想成本尊的清净身,将自身所处的情器世间观想成本尊的净土及坛城,可训练基本禅修及密乘修持,目的是转化心识,可成就化身佛之因。作本尊观时,不管作对生还是作自生,都是先将万有观想为空性,由空性中生起种子字,种子字化成本尊,再观想生起外坛城,所以此修持法称为生起次第。

  圆满次第——又称正分,作气、脉、明点的观想,是身心转变的进一步修持,将凡夫身的业报身转化为佛的清净身,能定于自心本性之中,达到心气不二,不起任何造作,调伏业气烦恼,最终断除烦恼和习气,可证取法、报、化三身,即身成佛。作上述的修持时,最后总是观想外坛城摄归于本尊,本尊摄归于种子字而融于空性中,所以称圆满次第。

  [3]顿法之《大手印》与禅宗所不同处有二:一是顿法之《大手印》有实修之轨迹可循,今日之众生中尚有可修习者。禅宗纯以参话头达成开悟,当今大德皆叹无人堪修矣。二是禅宗明心见性可证法身,也强调“见性起修”(即开悟之后才是真正修行的开端)开悟之后,全凭个人的修为,是否能证报化二身就不一定了。《大手印》在断惑见性后,尚有具体之法于即生以即身证报化二身以及法界体性身,即生即身圆满成就。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世间名闻利养带不走,你再多的财富,你走的时候一文都带不去,再高的地位也带不去,再亲的亲人也带不去,古人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