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宝·仲巴仁波切:了义明灯 中篇 步上解脱道 脱离轮回海 一、人生即是轮回


2014/9/4    热度:285   

东宝·仲巴仁波切:了义明灯 中篇 步上解脱道 脱离轮回海 一、人生即是轮回

 

  中篇 步上解脱道 脱离轮回海

  一、 人生即是轮回

  人们给人生下种种定义,或添上很多美好的光环,但是,不管怎样赋予它何种意义,人生的本质就是轮回。

  让我们来深入地思索一下,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个人如果只满足于吃喝玩乐和睡觉,那么,在本质上,他与动物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他出生、长大、衰老,直到死亡,最终除了很多垃圾之外,什么也没有留下。进一步,如果一个人除了吃喝睡觉还在文化艺术等方面有一些追求,那么他的生命看来有了一些价值,但只是他自己活得有意义了一些,当他死后,还是只留下些垃圾而已,所不同的只是垃圾不同一些罢了,在本质上还是与动物无异。再进一步,如果一个人除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求之外,还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一些贡献,那么他除了留下垃圾之外,还留下了一些能给人以益处的精神或物质产品,那么就与动物有所区别了。但是,我为你,你为他,他为我,到头来,你、我、他还是生活在这个充满痛苦的世界上,尽管生存的层次不同,但还是没有从本质上彻底改变人类自己的命运,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总还是在轮回之中,一切的生老病死等苦始终与人类形影相随,短暂的快乐,终究被无限的痛苦所代替。总体来看,人类还是只给这个世界留下垃圾,只是将一切可利用的东西“变宝为废”。当宇宙变迁,地球毁灭,人类全部灭迹,磨灭不了的心识,则到其他星系投生。其他任何星系也是一样的状况,一样的结果。不管是什么星系的生命形态,不管是什么社会形态,无一不是轮回。用现代辩证法的话来说,轮回即是事物周期性发展变化,不变是相对的,变化则是绝对的。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这样的世界观太消极。这种观点是不对的。超越轮回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非有十分积极的人生观不可。所以说我们行佛陀事业的人,世界观最积极。我们的目标是超越轮回,超越痛苦,获得永恒的幸福。

  人类还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生存的命运吗?真的有永恒的幸福吗?那种超越轮回之说只不过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幻想吧?不,超越轮回、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生存的命运、获得永恒的幸福不是幻想,因为有不少的人已经获得了成就,达到了目的。请你跟我到佛陀的世界去畅游,你就会知道我说的话真实不虚。

  1、 轮回的存在

  人死了之后是否真的会轮回?回答是十分肯定的。

  中国、印度和英国等很多国家“再生人”的记录,美国关于“灵魂出窍”时人体减轻的研究,还有活佛转世在西藏乃至世界各地发生,这一切事实都无可辩驳地向人们传递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信息:人并非仅仅是一个物质的东西,人的生命也并非“人死灯灭”。人类除了肉身这具生物体之外,肯定还有一些什么不能为目前的自然科学所认识的东西。其实佛陀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就以他无碍的智慧向人类揭示了这样的一个真理:人类和一切有情识的生物,都有一个能独立于生物实体的精神——心识。这就是轮回存在的根本原因。

  我还想告诉你,轮回不仅发生在生——死——生的过程中,轮回还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每一个人一生中的不同生命阶段里,也时时发生在你身边的一切事物中。

  轮回不仅是分段生死着的生命在轮回,在同一阶段的生命中,也不断地表现出轮回。你吃够了就饱,然后又会饿,饿了又要吃,这是一种轮回。当你瞌睡了,就要睡,睡够了就会醒来,然后又会瞌睡,这是一种轮回。当你精神饱满时,你会有性欲冲动,就渴望发泄,发泄之后,你就疲惫不堪,当你养足精神之后,又会有性欲冲动,这是一种轮回,你对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追求也是一样的,渴望,追求,餍足,再渴望,再追求,再餍足,也都是轮回。生命的本质是变异,变异就有轮回。生命的轮回,在以各种不同的迹象向人类展示了它存在的消息,但我们不可能用一生一世来证明,就象一只在秋天诞生的蜜蜂无法见到春天。我们也不能用物质规律去认识心灵的现象,正如不能用自然科学来解决社会科学的课题一样。此外,相信轮回的存在,类似于承认数学中的公理注[1] 一样,这需要的是直觉而不是推理。这种直觉来自于一个人过去世所累积的善根和智慧,仅有思辨的聪明是不够的。

  2、 轮回的本质——相苦,性空

  一般人所认识的轮回,是说人死之后,有一个不灭的精神实体(灵魂、神识),又投胎成人。其实,轮回不是这么一回事。

  根据佛陀的教导,没有一样实体是可以不灭的。人类和一切有生命与情爱的生物,叫做有情众生注[2]。他们都有着一个叫做“阿赖耶识”的心识,它象仓库一样不断贮存着每一个有情众生每一生每一世的善恶业种子。是这个种子库的相续不断,造成轮回。这个阿赖耶识不是一个什么精神实体,是一种不能以凡夫的认知能力理解的存在。这是一个很难理解的问题,只有当你对佛法有很深的理解并有一定的证悟才能较好地认识。

  投胎转世,简单地说是这样的。起“种子库”作用的阿赖耶识与母腹中的胎儿(或受精卵)的极精微之气相结合,胎儿就有了“末那识”。这个末那识的功用,是执着阿赖耶识种子库为“我”,渐而产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生命个体便完善了。在一生中,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所做的一切有漏注[3]之业,经末那识输入种子库阿赖耶识,同时其中旧的种子则依外缘而感招并成熟种种果报。随肉体死亡,眼、耳、鼻、舌、身、意和末那识等七识就消失了,而阿赖耶识不灭,带着“充实”和更新过的一切种子,进入新的生命体,又在新的生命过程中输入新的种子。如此循环,即是不断的轮回。

  轮回的外在特点是:其相为迷,因迷而生种种苦。生老病死无一不是苦,这容易理解。其实,一切的快乐,其本质也都是苦。要是不信,且听我分析。渴望的过程是苦,餍足之后也是苦。比如,吃饱了是苦,性欲满足后也是苦,只是这种苦较轻,与饥饿和渴望相比不觉得是苦。享受美食和欲望得到满足的过程似乎是乐,但很快就被餍足之苦所代替。如果细细体味,你会发现,欲望得到满足的过程,也不是什么真正的乐,那只是被另一种苦所代替而已。

  说到这里,有人会绝望地说:轮回是苦,一切有情众生都在苦海中,无有出期,没有指望了!不,完全有指望,因为轮回的本质特点是:其性为空。伟大的佛陀告诉我们,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无常的,它没有一个不变的实质。所以我们可以超越轮回,可以超越痛苦!

  [1] 数学中有一个公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一点人人都承认,连动物都知道,但是不能用数学的方法去推理证明。

  [2] 有情众生——包括人类、一切动物、微生物,还有肉眼看不到的非人(如天界的神仙)和鬼类。

  [3] 漏——流注、漏泄之意,烦恼的异名。三界之有情,由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疮门日夜流注泄漏贪、嗔、痴等烦恼,此为漏。由于烦恼的不断习染作用,心念流散不绝,得不到正知正见;又由于烦恼所造诸种恶业,使造业者漏失正道,漏落于生死海中。

  3、 众生是怎样轮回的

  众生依其自身的业力和外缘而投生成不同的生命形态。人和畜生(动物)是生存在现代自然科学所认识的三维空间里,其他的众生的存在形态,则超越上述的三维空间的。

  轮回中的众生,依其心识状态不同,可分为三个类别,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此三界众生因轮回转生的去向和所处环境的苦乐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六种类别,称六道,即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

  (1)三界

  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迷妄之有情众生在生灭变化中流转,外相上看是身所处的地方不同,但其根本之不同在于其心识之境界不同。众生迷于生死轮回等生存界(即有),故又称作三有生死,或简称三有因三界迷苦之领域如大海之无边际,故又称苦海。

  (一)欲界,即具有YIN欲、情欲、色欲、食欲、睡眠欲等有情众生所居之世界。欲界包含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等二十处;因男女混合而居,多诸染欲,故称欲界。(二)色界,色为有质碍之义或示现出某种形象之义,乃远离欲界YIN、食二欲但还具有清净色质的有情众生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众生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因其尚有色质,故称色界。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吒天,凡有十八天。(三)无色界,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而存,无有质碍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无一有形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称无色界。此无物质之世界,不能定其方处,从果报胜于色界的角度而言,也常说它在色界之上。依其禅定寿命等之胜劣,共分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又称四无色天、四空处。

  此三界之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属迷界,系众生生死轮回之趣,故为圣者所厌弃。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即劝三界诸有情莫以三界为安,当勤求解脱。

  (2)六道众生

  ①天人,又作天众。即住于欲界六天及色界诸天之有情众生。(有时亦指住于天界或人界之众生。)据经典记载,天人欢喜赞叹佛事,奏天乐,散天花,薰天香,飞行于虚空。以多披挂璎珞,飞于天空,故称为飞天,自印度以来,佛教多用以表现其庄严。于诸经中,甚少有关色界天人之记载,然欲界六天之记述则颇为详备。欲界天有火、金、青、赤、白、黄、黑等七种身色光明,清净微妙,无皮肉筋脉脂血髓骨等,可随意变现各种长短大小粗细等形象。其发柔软润泽,其齿白净方密。其去来行步,无边无碍,缓急自如。两目清澈,久视不瞬。欲界诸天仍有YIN欲,其成YIN事之法,夜摩诸天互执两手,兜率天彼此忆念,化乐诸天相互熟视,他化自在天则须共语,魔身诸天仅须相视。

  诸天之寿量竭尽时,必呈五种衰败之相,称天人五衰。

  ②阿修罗,略称修罗。意译为非天、非同类、不端正。阿修罗为印度最古诸神之一,系属于战斗一类之鬼神,经常被视为恶神,而与帝释天(因陀罗神)争斗不休,以致出现了修罗场、修罗战等名词。

  有关阿修罗之业因,诸经多举出嗔、慢、疑等三种生因,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则列举十种阿修罗之生因:①身行微恶,②口行微恶,③意行微恶,④起憍慢,⑤起我慢,⑥起增上慢,⑦起大慢,⑧起邪慢,⑨起慢慢,⑩回诸善根。此外,阿修罗所持有之琴,特称为阿修罗琴。阿修罗欲听闻何种曲调,则曲音自然弹出。此亦阿修罗所具有之褔德。

  阿修罗之形像有多种说法,或谓九头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六足,身形为须弥山之四倍;或谓千头二千手、万头二万手、三头六手;或谓三面青黑色,忿怒裸形相,六臂。

  ③人,四大部洲皆有人类,

  ④畜生,又作傍生、横生、畜生道、傍生趣。六道之一。指鸟兽虫鱼等一切动物。畜生之名乃由人畜养之意而得,主要指家畜家禽。新译称之为傍生,乃取其形不如人之直,傍横且傍行之义。傍生是无智闇钝且其本处在大海中,后转而遍于人、天及地狱等。《瑜伽师地论》卷四中说:“傍生趣更相残害,如羸弱者为诸强力之所杀害,由此因缘受种种苦。以不自在,他所驱驰,多被鞭挞,与彼人、天为资生具,由此因缘,具受种种极重苦恼。”

  依畜生之受生方式,可分为:胎、卵、湿、化等四生,其寿命或一日一夜,或如龙王等之一中劫,各有不同(《毗婆沙论》、《俱舍论》)。依畜生之住处,可分为空行、陆行、水行三种,又依昼夜可分昼行、夜行、昼夜行三类(《大智度论》)。《正法念处经》举出畜生总共有三十四亿种,并广述其相貌、色类、行食之不同、群飞之相异、憎爱之违顺、伴行之双只、同生共游等。

  ⑤饿鬼,前生造恶业、多贪欲者,死后生为饿鬼,常苦于饥渴。又作鬼道、鬼趣、饿鬼道。鬼的种类很多,可如下分类:

  依其福德多少,可分为两类:(1)无威德、常受饥渴之苦者为饿鬼,(2)有威德、能享受多乐者为弊鬼(《大智度论》)。

  依其财富多少可分为三类:(1)无财饿鬼,包括炬口饿鬼、针口饿鬼、臭口饿鬼等三种。全无食物,常陷于饥渴之苦恼,若偶尔获食,于将食时,又化作火焰,无法下咽。(2)少财饿鬼,包括针毛饿鬼、臭毛饿鬼、瘿饿鬼等三种。专食脓、血等。(3)多财饿鬼,包括希祠饿鬼、希弃饿鬼、大势饿鬼等三种。食人残物或布施物;亦包括受富乐之天人。其中,少财、多财二种饿鬼,又作有财饿鬼(《顺正理论卷》)。《正法念处经》中举出了三十六种饿鬼之名,镬身饿鬼、食气饿鬼、食小儿饿鬼、旷野饿鬼、杀身饿鬼等。

  饿鬼之住处有二种:一住于人中,二住于阎浮提地下五百由旬之饿鬼世界。 饿鬼居于阎魔王界,由阎魔王统治。亦有居于人间坟地、黑山洞等处。据《法苑珠林》卷六载饿鬼身长最大者为一由旬,最小如小儿仅长三寸;寿命,或谓最长八万四千岁、最短则不定,或谓人间五千岁为饿鬼中一日一夜,如此寿命达一万五千岁。

  《业报差别经》载,令众生得饿鬼报之业有十种:(一)身行轻恶业,(二)口行轻恶业,(三)意行轻恶业,(四)起于多贪,(五)起于恶贪,(六)嫉妒,(七)邪见,(八)爱着资生即便命终, (九)因饥而亡,(十)枯渴而死。此外,世俗称幼儿贪饮食为饿鬼,称贪YIN欲之徒为色饿鬼,称富有而吝啬之守财奴为有财饿鬼。

  ⑥地狱,又称地狱道、地狱趣、地狱界。

  地狱有下列之分类:(一)八热地狱:即等活、黑绳、众合、叫唤(号叫)、大叫唤(大叫)、炎热、大焦热(极热)、阿鼻(阿鼻旨、无间、八万)等八大地狱。(二)八寒地狱:即頞部陀、尼剌部陀、頞哳吒(又作阿吒吒)、臛臛婆(又作阿波波)、虎虎婆、媪钵罗、钵特摩、摩诃钵特摩等八寒地狱。

  此外,八大地狱各有十六眷属地狱(即副地狱,又称十六小地狱、十六游增地狱),合其大小,总有一百三十六地狱。

  另据《观佛三昧海经》所载,属于无间(阿鼻)地狱之小地狱有十八寒地狱、十八黑闇地狱、十八小热地狱、十八刀轮地狱、十八剑轮地狱、十八火车地狱、十八沸屎地狱、十八镬汤地狱、十八灰河地狱、五百亿剑林地狱、五百亿刺林地狱、五百亿铜柱地狱、五百亿铁机地狱、五百亿铁网地狱、十八铁窟地狱、十八铁丸地狱、十八尖石地狱、十八饮铜地狱等十八种之地狱。

  无间地狱之‘无间’,有趣果无间(谓招受业果不经他世,而于现世即报)、受苦无间(受苦不间断)、时无间(于一劫中,受苦不间断)、命无间(受苦之寿命相续不断)、形无间(众生之身形与地狱之大小相同而无间隙)等五种无间之意。

  各类地狱皆由众生所造各种不同之业因,而招感不同之果报。

  有关地狱之位置,有下列三说:(一)《长阿含经》、《大楼炭经》等载,地狱位于大海之周围,大金刚山与第二大金刚山之间。(二)《立世阿毗昙论》载,地狱位于铁围山之外,其最狭处为八万由旬,最广处为十六万由旬。(三)《大毗婆沙论》、《俱舍论》等所载,无间大地狱位于赡部洲之下二万由旬之处,其余七大地狱次第重迭于其上,或傍布其侧。此外,另有孤地狱及边地狱,不隶属于上记之各大小地狱,或位于四洲之中、江河山边,或位于地下、空中等处。有谓孤地狱即边地狱,二者仅系名称不同而已。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平时与人说话,话还没说出口,自己要能够警觉到:这个话该不该讲?如果能利益众生,这个话就该讲;不能利益众生的,这个话就不需要说。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灾祸从言语里面生的。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听话的人把你的意思错会,造成隔阂、造成对立、造成仇恨,变成冤冤相报,所以言语是祸福之门,不能不谨慎,不能不小心!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