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歌仁波切:大乘八关斋戒仪轨讲解


2014/9/4    热度:1637   

雪歌仁波切:大乘八关斋戒仪轨讲解

 

  陈那论师在《集量论》一开始有段礼赞释迦牟尼佛的偈子提到:“佛陀是具正量者,因此,吾等能对他生信。佛陀具正量,因此能利益无量众生。”我们对佛法或佛陀为什么能生起真正的信心呢?这种深信的力量来自哪里呢?因为佛陀本身是具备正量的士夫,他所说的法能利益无量的众生,因此众生能对他生信。佛陀依止了两个原因而得到两种果实,第一个是动机,也就是首先发起的是菩提心这个清净的动机,第二个是在正行时他证悟了空性,因此能证得二身,也可以说是得到了善士的果位。

  佛陀在行持上证悟空性时,在自利方面就具备了断、证两种功德;在他具备利他的菩提心时,他就成就化身的果位。以大乘来说,他的三身指的是法身、报身和化身。佛陀的慈悲成就的是化身,来度无量的众生。他所证悟的空性是证悟了了知所有一切所知法的空性。

  刚刚这一段主要是说佛陀依止两种原因成就了两种果位。透过这因与果四个的讨论,我们可以说佛陀是正量士夫,也可以说佛陀具备了无量的力量和功德。他和所有外道的教主完全不同,外道可以说是无因无缘而生的,而佛陀则具备清楚的因和清楚的果,是依靠自身精进努力而成就的。佛陀最初发心修持时跟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一样,他当时心中也有瞋心、慢心和嫉妒心,心也非常混乱,烦恼也非常多。但是,他却因为具备了慈悲心和证悟空性这两个因而得成就。当具备这两种因时,通过慢慢修持,他便能够逐步证悟道次第,成为正量士夫。

  这一段话提醒每一个修持者,在一开始动机就应该非常清楚。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在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都充满着烦恼,接着再慢慢的修持,这个道路就跟佛陀走过的道路一样。第一句提到“佛陀转变成为正量的士夫”,因此,我们透过次第的修持,也要生起勇猛心和信心,相信我们也能转变成与佛陀一样的正量士夫。这段话有两重意思:第一是要我们对佛法生起大的勇猛心,不要畏惧;第二是要对佛陀所说的生起信心。

  佛陀依靠最根本的因才能成就,就像刚刚示范辩论时所提到月称菩萨的偈子一样,所有佛陀与成就者最根本的因就是大悲心。今天各位来参加持受大乘八关斋戒的仪轨,就是要帮助增长我们的大悲心,同时稳固我们的大悲心,甚至让我们证得菩提心。透过菩萨行可以不断重新受这个大乘八关斋戒的戒律,因此,明天我们要正受大乘八关斋戒。

  在内地,一般会以为大乘八关斋戒跟近住戒或一般八关斋戒是一样的,原因是它的八个律仪与八个支分,或八条戒是同样的。其实,这两者差别很大。第一、近住戒(一般八关斋戒)是属于别解脱戒,别解脱戒是属于二乘行人(小乘)的戒律,因此,近住戒(八关斋戒)的发心是为了自己能够得到解脱。第二、大乘八关斋戒是指大乘的教法,不是指二乘(小乘)行人的,大乘八关斋戒的根本是菩提心,对治与修持的方法有八条戒律。这两者的差别就是大乘和小乘的差别。细分来讲,这两者还有八种差别,后面的法本仪轨中都会提到。这样的大乘八关斋戒出家众也可以受持,因为透过这八戒能增长菩提心。

  这个法本由赤降仁波切汇集而成,无论如何,在各个教派,修持观世音菩萨法门(名为扭捏的特别观世音菩萨法门)时,早上都会有大乘八关斋戒的仪轨,下午才开始修持扭捏的仪轨,各个教派的大乘菩萨律仪仪轨都是从观音菩萨的修持方法里面结集出来的。这个法本主要是从佛陀所开示的一个密续中传出来的。

  第一页首先提到的是功德增长咒,密续中佛陀曾经说过增长善行的增长咒,我们先念三遍或七遍,不管接下来做的任何修持或善行,善的功德都能亿万倍无量无边地增长。就好像佛陀特别叮嘱弟子们不可以造恶一样,我们对此已生起了信心,同样,佛陀也说过,如果我们念诵这个咒语,也能生起无量的功德。因此,我们要真正相信。

  西藏有这么一段话,最开头有一个“尤尼嘎”的咒语,这个咒语如果念过很多的话,以后只要念一遍功德就非常大,不管我们过去造了什么业,它都能够消除,任何善功德都能无量的增长,非常的了不起。这段话就是,有一个老婆婆说:“当我在尤尼嘎跟前时,我就已经是不得了了。”也就是只要她念了这个咒语,功德就是无量无边了。但是,她又说:“如果到了戒律的旁边,就连上师自己也要多珍重、多小心了。”我们念到“嗡散巴日阿”时也很不得了了。总之,念这个咒语是非常重要的,念三遍或七遍都可以,在念过之后,所有行持的善行功德也会非常大的。

  我们做任何修持之前,如果能先迎请皈依境,所作的善功德就会更大。透过迎请皈依境,我们观想皈依境在我们前方出现,再对他作供养,所有的圣众(佛菩萨)都会感到欢喜。由于诸佛菩萨的欢喜,我们所修持法的善功德将会更加增广。因此,迎请皈依境是非常重要的。

  在迎请皈依境之前,我们首先要把环境弄干净,地方要加持清净。皈依境中诸佛菩萨祖师到来时,他们安住的地方要干净。供养的供品也要得到加持,必须是清净的,这些都要先准备好。

  接着的两个偈颂就是加持土地与供品的。第一个是:“一切地基化清净,无有砂砾等杂物,面均平坦如掌心,性同琉璃甚平滑。”这是加持土地化为净土。第二个是加持供品,“人间天界诸供品,真实陈列与意化,普贤最妙供养云,无余遍满虚空界。”这里都提到“加持”二字,藏文“加持”的发音是“擎腊”,这两个音分别有不同的意思,“擎”的意思是力量,“腊”的意思是转变,指的是透过一种力量而将东西有所转变。如何转变呢?就是靠我们心中的虔诚和恭敬,透过这一念心使物品能够有所转变。如果我们能以最殊胜的心转变加持,我们可以证得乐空不二的智慧。如果我们无法证得乐空不二的智慧,还是可以透过我们的心,观想所有的供品都是无量无边的,即尽量去想所有的供品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甚至比山高、比海深,非常非常的多。

  我们可能无法以乐空不二的智慧来观想,在我们现在还是凡夫身时,透过虔诚心和恭敬心来观想,这个观想对我们将来会有非常大的利益。为什么一个证悟空性的人观想的利益更大、更殊胜呢?因为一个证悟乐空不二智慧的人已经消除了任何执着实有的心,外境无法阻挡,他甚至可以穿墙破壁。因此,一个证悟空性的人如果用观想来变现各种色声香味触的东西,他是真正可以观想无量无边的。对一个证悟空性的人来说,他所观想出来的跟真正的东西是一样的。虽然我们无法像一个证悟空性、具备乐空无二智慧的行者来作观想,但是,透过我们虔诚恭敬心的观想,还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页开始就是加持供养咒和谛力愿等两个部分,加持供养咒翻译过来就是谛力愿,意思是一样的。透过加持供养咒和谛力愿,就能够使刚刚虔诚观想的一切都转变成真实,即能“化此供品为真如”。因为我们现在还不具备力量,所以要透过咒语加持一下。

  接下来就是迎请,“一切无余众生依怙主,摧灭无尽魔军战胜尊,一切实相无余善知者,世尊眷属祈请降临此。”

  世尊的眷属非常广,可以说十方三世的一切佛菩萨,此时他们都能出现,最主要的中尊是释迦牟尼佛。以我们所在的佛堂来说,正中央的主尊就是释迦牟尼佛,我们可以观想周围所有的眷属,就像墙上(正受八关斋戒地点)有噶举传承殊胜的祖师、密勒日巴大师等,还有所有的佛菩萨,甚至还可以无分别地观想所有佛菩萨,我们都可以迎请他们一起出现。

  前面这一整段,很重要的是我们须具备虔诚的心念。无论如何,透过虔诚心的观想,对我们一定会有帮助。在佛法名相当中,虽然虔诚心还是归类在错乱识里面,但对我们还是有帮助的,因此,我们还是要修持虔诚心。为什么呢?一切佛的心都在万法之中,因为佛陀的心都在,所以,他们的身也在,亦即他们是真正如实存在的。

  接着就到皈依与发心的部分。之前我们透过虔诚恭敬心,已经将皈依境迎请到我们前面,但是,光有皈依境还不行,因为修持者如果自己的心不清净,他不具备善心的话,那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接着修持者要皈依与发心。

  皈依与发心的次第,首先是以皈依为基础,然后再生起善心,或是说发起菩提心。我们为什么要皈依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想离苦得乐,真正离苦得乐唯一的方法,或者说我们唯一的所依处就是三宝,因此,皈依是佛弟子最重要的基础。在次第上,以皈依为基础进入到发心,就是生起善心。

  皈依可以说是佛弟子最重要也最根本的。能帮助我们离苦得乐所依唯有三个,就是佛法僧三宝,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宝,因为它能帮助我们转变自己的心;我们透过法的修持而得到转变。但光有法的修持还不够,还要有指引带领我们的人,也就是佛宝和僧宝。依靠佛宝、僧宝再加上对法宝精进不懈的修持,我们就能真正离苦得乐,这就称为皈依。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一个佛弟子应该具备的观点,也就是刚刚提到的皈依。整个分析起来,我们最究竟的皈依是谁呢?是回到了我们自己身上,要透过法宝自修,才真正能达到离苦得乐,而不是皈依一个外在的东西,或是在天空出现而无实体的一个外在的神或佛像,这是没有用的。

  刚刚提到所有修持都是透过法来用在自心上,让自心有所转变。这种转变的次第可以分成很多,总结来说有以下的次第。首先,这种转变针对一类只想到此生的众生,他们不觉得有来世,只觉得此生是最重要的,执着此生,短视近利,心量非常狭小,这是第一种转变,它能转变众生对此生的执着,将心打开来。再进一步第二类的众生,他的心可能转变为相信有来世,但是他只想到自己来世要得到好果,永远不会想到别人,这种二乘行人的心态也要透过法使其有所转变。通过这个次第在自心上就能得到转变,这就是法的作用。

  今生我们不断努力,想要找到一个离苦得乐,能转变我们内心的方法。我们是非常有福报的,因为第一、我们已经接触、听闻到了佛陀所开示的教法;第二、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同参道友,大家可以一起来修持。在这些因缘都具备之后,我们发起大心愿来精进修持,带着这种强烈的精进心,我们来念诵皈依与发心文。在念诵皈依与发心文时,我们要具备强烈的心,最主要是透过这个来转变我们的心。最殊胜的一种心态的转变是什么呢?就是将我们自私自利的心转变成为关心和照顾他人的利他心,也就是菩提心。这里的发心是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可以说是让我们的心转变最好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万法真正的精髓所在。这里透过念诵皈依与发心文,首先依止正法圣僧众以及指引我们的佛菩萨,并透过布施等法的修持来转变我们的心。

  在持受大乘八关斋戒之前,我们所要具备的动机一定要非常清净——这是根本。接着还有一个要点,就是要积聚功德资粮。有一句话说:“如果没有功德资粮为基础,就好像是一块干涸的地一样,没有任何水分,长不出任何东西。”此譬喻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心都要是丰满湿润的;积聚功德资粮能滋润我们的心,能长出各种善的种子。集资最好的方法就是接下来的七支愿文,也称为普贤行愿文。不管经部或续部中的各个教派,七支愿文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普贤菩萨的大慈悲力和大加持力可以说是最殊胜的一种供养。因此,接着为了集资供养,我们要念诵普贤行愿文。

  普贤行愿文中有两个礼敬偈子(八句)。首先是“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礼敬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心观想,对于十方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佛菩萨们都要礼敬。第二个礼拜的偈子是“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剎尘身,一一遍礼剎尘佛。”这一段的重点也在观想——观想我们自己的身体化现为无量无边,任何有佛菩萨的地方,我们都化现在那里礼拜;因此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心化现的礼拜。

  普贤行愿文可以说是大愿王,因为这是普贤菩萨所发的大愿,读诵这个愿文具备无量的利益。普贤行愿文有七个积聚功德资粮的方法。之前讲过的偈子“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是说修持者要礼拜,但并不是真正的礼拜,而是发愿要礼拜。接下来的三个偈子分别代表身、语、意三种礼拜。“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剎尘身,一一遍礼剎尘佛。”这是身礼拜。接着“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由于正知所知界一切都是空性,因此,在一尘中都能化现出尘数的佛,这是不可思议的,是透过意来做的礼拜。再接着“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是语的礼拜。前两个偈子中说佛是超越时空无量无边的,而这个偈子提到供养者自己也是无量无边的。观想方法是,好像有无量的众生,每个众生有无量的头,每个头都有一个舌头、一个嘴,可以发出各种声音,发出非常非常多的音声,这就是语的供养。

  接着是供养支,“以诸最胜妙花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这里提到的是以佛菩萨周边附属的东西,如伎乐、涂香、伞盖等供养诸如来。接着是“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是以佛菩萨直接会用到的如衣服、各种香等来供养。这里特别提到的末香指的是粉末的香,藏族在过藏历年的时候,都会用这种粉末的香来供养。所有的香就像妙高山(须弥山)一样的多。

  前面两个偈子指的是有限的供养,接下来的偈子是无限供养,指的是不可思议、非常殊胜的供养,尤其是诸佛菩萨加持过而变现出来的各种最殊胜的胜解供养。“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在供养完之后,也可以想成诸佛菩萨都已经受用了,接下来第三支是在诸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如果能把做错的每一件事都讲出来最好,如果不行的话,当我们在念诵这个偈子的时候,心里也可以仔细地想我们过去造过怎样的业,在这里都要忏悔。偈子是“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一切恶业都是透过身语意三门造作的,恶业的因是无始的贪瞋痴三毒。经由身语意的造作,产生各式各样的恶业和恶果。所以,“一切我今皆忏悔”,所有造作的恶业只有我自己才能忏悔,是我自己要面对的,不能靠任何其他的外力。一般要透过四力来忏悔,所说的四种力量是自己自发的四种力量,因此是无法靠别人的。

  在念这一段忏悔文的时候,重要的是我们要尽量去想我们过去到底造了怎样的罪业。我们可以从因果上来想,造了怎样的因会有怎样的恶果,甚至应该多读诵有关因果方面的经典,加深我们对因果的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对因果有了深刻的了解,才会真诚地发露出来,忏悔干净,所以,对因果的了解和真心相信因果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对因果没有真正的信心,当我们在念这一段忏悔文时,越想过去所造的恶业就会越生气,反而又造作更多不好的因。所以,认识因果很重要。

  透过忏悔,我们的心变得清净了。当心清净之后,要再积聚功德资粮就更有力量。能在最短时间内积聚最大功德的方便法门,就是第四支的随喜赞叹。“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藏文的顺序是先提到如来和菩萨,然后是二乘有学和无学的修行者以及一切众生的功德,我都来随喜。这样的随喜赞叹等于已经包括了所有的功德,从佛菩萨、修行者到所有的众生,都包括在里面。当我们随喜赞叹的时候,随喜的功德跟对方所做的功德利益是相等的。

  无始轮回以来,我们一切的快乐、喜悦都是从无我依他而生的,也就是需要依靠别人才能真正产生。就佛法来说,虽然我们没有办法给予所有众生快乐和喜悦,而透过随喜的法门,当对方在行各种善行时,我们生起一念欢喜随喜的心,事实上这也是在给予快乐,这也是在积聚功德。

  随喜可以分成几类,资质比我们更好的众生,我们随喜他们的功德;功德和我们一样的,我们随喜他们;功德比我们卑劣的,我们也要随喜他们的功德。与我们功德一样或是比我们低下需要帮助的众生,当他们行功德时,我们随喜,不仅能帮助他们也能产生其他利益。但是,比我们资质好、功德比我们大或证悟比我们高的众生,我们可以透过恭敬虔诚的心来观想,希望我们也能具备与他一样的功德。

  接着是请转*轮支。透过刚刚说的随喜,自己积聚了功德,也让他人得到了利益。进一步为了使自己积聚的功德及他人的利益能够增长,我们一定需要一个像世间灯明一样的指引者,能够使*轮常转;如果没有*轮常转,我们这些善行就无法增长。接着第五支就是请转*轮,“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轮。”

  在请转*轮之后,第六支就是请求佛陀住世,我们要请求他能够跟我们长久在一起。“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剎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接着第七支就是回向,透过之前六支的供养,我们积聚了一些功德,为了让此功德能更加增长,所以要做回向,“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轮,随喜忏悔诸善根”,这里分别提到前六支的供养,“回向众生及佛道”,这里藏文中的意思就是回向圆满的佛道,要能利益无量众生才能得到圆满佛道的果位,圆满佛道者就是觉者,像佛陀也是能利益无量众生的。当我们回向这么殊胜、能利益一切众生的果位时,它的功德是更加的广大。菩萨的果位,在众生不空的时候,他的愿是无止境的持续下去,所以,功德也是无量无边,是没有边际的。

  之前是广的七支行愿文,接着是略的部分,每一句就是一支供养。当时间不够的时候,也可以只念略的七支行愿文。

  我们已经忏悔过了,为了能得受戒体,接着就要献曼达。供曼达分成很多种,有七供、九供、二十三供、三十七供等,平常我们都是念三十七供。最短的则是七供。

  广的献曼达里面开始第一句是“形康木补哇咻”,这是维那师要念的,意思是告诉大家要供养了。接着的咒语是“嗡班扎布米阿吽”,“布米”的意思是指金地。“嗡阿吽”分别象征的是身语意。“班扎”是金刚的意思,它象征着身语意三门无二无别。无二无别的金刚指的就是乐空不二的力量,首先要以乐空不二这一念心为基础来供养。

  我先做一个示范,左手要抓着曼达盘,但是,左手不能是空的。通常在内地一些地方生活条件比较好,会有像珍珠、玛瑙等碎宝石,印度没有这个条件,他们就抓着一把米。如果有条件,我们可以先抓一点宝石在左手上,然后再抓紧曼达盘。右手要做的是右绕很多遍。右手也是先抓一把各种宝石,然后一直右绕,这样转的意义一是利益他人,二是净除罪障。因为我们的烦恼很多,所以就一直绕,可以做很多遍。向右绕很多圈后,最终结尾的时候要收住,左绕三圈后放下来,象征得到身语意的加持。接着放一点点在中间,代表的就是“广严黄金之地基”。接着再念“嗡班扎惹也客也阿吽”,再放一个上去。这个咒语的意思是三门无别如金刚般的铁围山,下一句“外以铁围山”象征的就是这个铁围山。接着各位就可以按照经典里面“环绕中央山王须弥山”等等。

  这里有方位的问题,东边的方向有两种不同的设定,第一个是献供时,譬如听法时要供养上师,是向外的献供,所以,东边要朝上师;第二个是自己修持的时候,东边要朝自己,是向内的,表示得到加持的意思。在念偈文时,也就是第二层的时候,一定要把中间放满,如果快念完了还没有放满的话,要赶快再抓多一点赶快放满,不然缘起不好。有人在第二层堆完之后,还会再堆两层或三层上去。但是,也可以不堆,第二层里面慢慢堆满,然后放最上面那个就好了。

  特别要注意最后四个,即日、月、宝伞盖和十方尊胜幢。日、月部分有两种方法,第一个方法,日在南方,月在北方,刚刚供养上师时就是这样。日、月分别象征我们的两个脉,同时也象征着方便和智慧。第二个方法,日在东方,月在西方,因为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先把日、月的方位先定好之后,宝伞盖和十方尊胜幢就在剩下的两个位置上。

  刚刚讲的是广曼达,接着有一个略曼达,“大地涂香花锦簇”等四句。最后又要念一个咒语“伊当木咕如惹纳曼达拉刚尼雅大雅米”,这个咒语又是一个供养,总共有三次供养。

  略的献曼达是指七个供养的部分,在“大地涂香花锦簇”之后有须弥、四洲和日月,总共有七个。接着,“意缘供养诸佛剎”,这里的佛剎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指的是一个清净的境,而不是凡夫的境;第二种是指对象,就是供养的佛净土。

  供养一次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要供养很多次,而且还要念咒语呢?由于无始以来,我们拥有和用过的东西无量无边,甚至二、三次供养不完,因此可以透过这样的观想,不断的来供养。

  献曼达主要也是代表一种布施,一种施出去的心。《入菩萨行论》提到

  “我现在已经把自己身口意所有的一切都供养给佛菩萨了,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佛菩萨的仆人,不管你们怎样吩咐,我都必须照着去做。”密勒日巴大师当时供养马尔巴大师就曾说:“我什么都没有,但是,我把我的身口意全都供养给您。”同样的,我们现在要得受殊胜的戒体,也要在佛前将我们的一切供养出去。

  略的献曼达最后还有四句:“至尊上师圣者汝等众,法身虚空智悲祥云集,随机应化于所调大地,祈请任运降下法露雨。”之前献曼达的原因在这四句中就表达出来了,是为了得受戒体或为了请法。

  从“安住于十方之一切佛菩萨”,一直到“而清净奉持此大乘八关斋戒”,是正受菩萨律仪的部分。真正具备菩提心的在有学道中是菩萨,在无学道中是圆满的佛,因此,首先是祈请十方一切佛菩萨来护念我,同时也祈请上师都来护念我。这里“护念”是能知道并能指导、护持我们的意思。

  从“安住于十方之一切佛菩萨”到“祈请护念我,祈请上师护念我”,这一段都是祈请上师、佛菩萨护念我。“护念”也表示请您照顾我、听我接下来说的的意思。接下来就是我们要说出来的话,“如同往昔如来应供正等觉”,正等觉就是指圆满的佛。之后提到的是佛的功德,“犹如聪慧马,及大象王,应作者作,所作已办,舍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具真实语,心善解脱,正智解脱者。”这些都是指佛陀的功德。

  接着是说佛菩萨们都在做什么呢?“彼等为一切有情,为饶益众生,为解脱众生,为除饥荒,为除疾疫,为圆满三十七道品,为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清净奉持此大乘八关斋戒。”佛菩萨们在菩萨的有学道时,他们还是需要有这样的作业,在真正成佛之后就不用了。所以,这里是指有学道的时候,他们要清净奉持此大乘八关斋戒。同样地,我们现在也要跟随佛菩萨们饶益众生、解脱众生的心愿,清净奉持此大乘八关斋戒一样,接着就要说自己的名字,“我某某,从此刻起,至明日太阳未升前,为一切有情,为饶益众生,为解脱众生,为除饥荒,为除疾疫,为圆满三十七道品,为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而清净奉持此大乘八关斋戒。”

  这一整段可以说是我们受大乘八关斋戒最主要的目的和动机,这是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接受大乘八关斋戒的动机是为了无量的众生,绝对不是为了自己要离苦得乐、离开轮回,不能像二乘行人为了自己而发心。当我们在受得这个律仪之后,有杀、盗、YIN、妄、酒等八支是要舍弃的,但是,我们不能只是舍弃不犯而已,因为如果只是舍弃的话,石头和草也做得到,它们也不会犯这八支戒。因此,除了遮止这八支戒外,同时要思维犯了这八支戒的过患和持守这八支戒所生出来的善,要有善的动机,要能利益无量的众生。

  明天一天中领受大乘八关斋戒有几个重点,第一、一定要具备利益无量众生的菩提心;第二、在一天的修持当中,要谨慎提醒自己不能犯这八支戒,同时要去思维犯这八支戒的过患。第三、透过不犯这八支戒之后,也要去思维我们所生的善功德。这是接受大乘八关斋戒后一天当中的修持,是我们学做一个小菩萨的方法。

  如果无法对以上每个词都了解也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动机——善心,尤其是大悲心、大菩提心。明天各位在领受戒律之后,要尽自己的心力,将心都系在慈悲心与菩提心上。这个心的感觉就像观音菩萨一样,观音菩萨永远在想着众生、照顾着众生;就像妈妈照顾孩子的那种心,要不断地将心系在众生上;同时持诵六字大明咒。明天大家得受这个戒律之后,在上课听法、休息或禅修时,都要不断的念六字大明咒,最后结束之前要统计大家总共念了多少遍。

  持咒时要注意,不要太大声,但自己要听得到,当然也不能大声到让别人听到而影响他人,这样不太好。念得太快的人可能要注意一下,你可能是想要多念一点,当然越多越好,但如果你执着于数字上想得到第一名,这是不行的。执着今天要持到某个数字,就是一种贪执,这种贪执是不如法的。有人可能以为念得越快成佛就越快,成佛之后就很舒服了,什么事都不要做了。事实上并非如此,从来没有听说过念得越快就越快成佛的。重要的是为了众生,成佛之后还有更多的事要做。想要快成佛的人,有几个重点,要有善心,要降伏自己的烦恼,要随时保持正念。要很清楚知道我们的念头到底在想什么,一心想要念多一点是贪心,这是不行的,一定要随时保持正念。

  现在回到偈文中。“如同往昔如来应供正等觉”,如来是指法的圆满,应供(阿罗汉)指的是断功德的圆满,正等觉指的是证功德的圆满。“犹如聪慧马,及大象王”,聪慧马指的是佛陀的智功德,非常敏捷、快速,大象王指的是佛陀的慈悲,大象王的眼神在向外看的时候是很安详、平等的,是普视一切的,就好像佛陀慈悲地看着众生一样。

  “应作者作,所作已办”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按时间来讲,“应作者作”是现在应该做的都已经做了;“所作已办”是指未来要做的也都已经圆满了。第二种解释,“应作者作”是指外境,就该做的事情(境)上来讲,该做的都已经做了;“所作已办”是指作者,作的人所应该做的也都圆满了。

  接着是“舍诸重担,逮得己利”,重担指的是执着自己的我执这一心念。永远想着自己的这一念心就像一个重担一样。佛陀我执的这一念心从根本上完全没有了。佛陀舍诸我执之后,所有的利益反而都得到了。而我们随时带着这个重担(我执)在心上,却什么利益也无法成就。接着是“尽诸有结”,意思就是远离轮回。在舍弃了我执之后,不仅是逮得己利,各种利益都能成就,同时也能出离轮回。在究竟意义上来讲,“舍诸重担,逮得己利”就是证得无我,“尽诸有结”是说跟轮回有关的所有恶业也都已经消失殆尽。

  “具真实语”是指佛陀的语功德。“真实”是说所有众生都能真实相信,能真实地引导所有众生走向善道,这是最真实最有力量的,因此称为“具真实语”。“心善解脱”,心善解脱所指的心是广大遍满的大慈悲心,自然得善的解脱,不像一般凡夫,心经常受到捆绑,非常狭小,想的都是很小的格局。我们想的是:“这是我的传承、我的老师、我的上师。”都是我的,心量很小。而佛陀是心善解脱,他已经离开了各种捆绑。“正智解脱者”,正智指的就是已经远离一切烦恼的正智解脱者。

  接下来提到的事项是“彼等为一切有情,为饶益众生,为解脱众生”等。“为饶益众生”的饶益指的是究竟的,是长时间地持续到最后,生生世世都饶益与照顾众生。“为解脱众生”也是一样,为了让众生能得到究竟的果位。在我们要走上离苦得乐的道路时,会碰到很多障碍,可能是外境上的,如饥荒,或是自己内在的,像是自己得到了各种疾病,所以要“为除饥荒,为除疾疫”等。“为圆满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可以说是大乘、小乘、经部、续部所有修持的精要。最后是“为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因此,“清净奉持此大乘菩萨律仪”。

  接着是“我某某(唱念自己的名字),从此刻起”,藏文还有一个“也”字,就是“我某某,也从此刻起”,就像之前提到的所有事项,像诸佛菩萨们所做的一样,我从此刻起也来做。明天大家正受戒的时候,念到这里要说出自己的名字。接下来这一段跟刚刚讲的一样,就不解释了。

  接着是复诵三遍,就是从最开始一直到最后的“而清净奉持此大乘八关斋戒”要念三遍。为什么要念三遍?是象征我们所发的誓是非常坚固稳定的。在念完三遍之后,传法上师会说“踏银挪(方便也)”。之前佛菩萨用的方便法门是修持大乘八关斋戒来利益无量的众生,现在我们也依此方便法门来修持,所以说“方便也”。我们就要回答“雷索(善哉)”。

  这里补充一下,在念“安住于十方之一切佛菩萨”前,我们首先要三拜,三拜之后要右膝着地,左膝是抬起来的,然后合掌跪着。不拜也可以,因为我们在最开始来接受法时就已经有三拜了。

  再回到七支行愿文,念完之后有献曼达。在献曼达前要三拜,这里有“为求受戒,顶礼上师三拜后,至诚献上曼达。”

  献完曼达后,念诵“安住于十方之一切佛菩萨”前,我们要右膝着地,左膝抬起来,合掌跪着。在念完三遍“安住于十方之一切佛菩萨”到“而清净奉持此大乘八关斋戒”之后,要礼谢上师三拜。在上师问我们之后,我们要说“雷索”,此时也是要右膝着地,左膝抬起来,合掌。

  接着就要解说八支戒,有四个根本戒和四个支分戒。头四个是“从此我将不杀生,他人财物亦不取,不净法行皆不作,谎言妄语亦不说。”就像之前提到的,当讲到不杀生的时候,不光是指我不杀生,还要积极去想杀生的过患,甚至当我们要杀一个众生时要思维这个众生会有多痛苦,而杀生的果报又是如何。在明天一天中,我们就这样去思维,同时要记得一定要具备大慈悲心和菩提心。在杀生的部分,我们也可以想不杀生的功德有多大,杀生的恶业有多大。当我们具备菩提心后所做的任何修持,功德都是非常大的,甚至以前所造的杀生罪业都能清净。再提醒大家一下,虽然我们在持守这些戒律时可能会得到一些好的果报,但是,这不是我们究竟的目的,我们究竟的目的或真正的动机是成佛这个圆满目标。如果我们为了短期的利益而执着于此,那是不行的。

  接着是“他人财物亦不取”,就是不偷盗,也跟之前提到的一样,我们可以思维别人被偷会有多痛苦,我们自身因为偷盗的因会遭受怎样的果报。不管是杀生或偷盗,都是一种无止境的轮回,我杀你,你就会来杀我,这个仇恨永远是无法止息的,永远都在轮转当中。偷盗也是如此,我偷你的,你记恨又再偷回来。就像火在烧的时候,又把各种木柴丢进去,只会让火更加旺盛,不可能熄灭的。事实上做生意也可以说是一种偷盗,可能也会强占别人的一些东西。总结这几段的意思,我们要具备菩提心,不要伤害别人。持守不偷盗的戒律会有什么果报呢?就是将来会富有,同时没有人会来伤害或偷、抢我们的东西。

  第三个是“不净法行皆不作”,如果我们犯了YIN行,坏处很多,对我们的色身、我们的心智以及我们的修持都会造成伤害。尤其在修持咒语的时候,特别不可以作这种不净行,甚至遗精也是不行的,时轮金刚的修持里面说遗精是最大的堕罪之一。以各位在家众来说,在家众可以有不净行,但是在明天受戒后的一天中,是不可以犯不净行的,明天夫妻要分房睡。不犯不净行的功德利益是未来能智慧清明,五根具足,而且庄严。

  第四个是“谎言妄语亦不说”,骗人当然是不好的,果报是别人会不相信他,不管他怎么说,别人都不会相信他,还会损失一切的财富、功德。明天大家最好是禁语,因为在谈话当中总会有一点夸张骗人的习气,譬如这个东西本来只是好,你却会说“真好”,这可能就是一种骗人。

  第五个是“众多过失之近因,酒精饮料全戒除”,就是不能饮酒。饮酒会伤害我们的思考,会使我们的智慧与思考变得迟钝,果报是将来会导致我们没有正知正念,甚至心智错乱、疯狂,这是很严重的。为什么?在修持佛法上,最强调的一个重点是我们的心要调伏,也就是心要随时保持正知正念,这是最重要的。一旦这样的果报使我们的心错乱,就非常不好,因此,对佛弟子来说,戒酒非常重要。

  接着是“高广大床不坐卧”,是说不能睡在高的床上,其最主要的意思是要降伏我慢,就是不要有比他人优秀、比他人高的心。睡觉的时候虽然睡得很低,走出去肩膀、鼻子却抬得高高的,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就不行了。这样的果报,未来不管我们多有智慧、财富,别人都不会恭敬我们。我自己也是一样,现在坐在高高的法座上,如果有这样傲慢的心,将来别人就不会尊敬我,我就会处在低下的地方。

  最后是“非时食物亦不吃”,平常的时候是可以吃的,但是在我们受戒之后,就不能吃了。如果犯了这个戒律,未来在吃、喝的食物上都会有障碍。对于一个修行者来说,这一点很重要。我觉得就身体而言,晚餐(药石)事实上是不需要吃的,尤其在不需要的时候还吃那么多,对自己也不好。甚至应想到全世界还有那么多饥饿的众生,还在饿着肚子,没有东西吃,而我们却吃这么多。此外,饱暖思YIN欲,贪欲会容易生起。不过,现在我自己晚上还是有吃的。

  我曾有过这样的经验,以前三大寺很穷,生活比较困难,有一段时间因为太困难了,国外功德主就把本来供养喝下午茶的钱不给大家喝茶,而转为供养僧人的零用钱。事实上,喝茶可能是不需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可以把它转成一个供养。

  接着是“香水花鬘诸庄严”,因为我们涂着香水,戴各种装饰,会增加我们对于此生的贪着,这也是不行的。如果犯了这个戒,将来的果报是身体发臭。

  接着是“歌舞伎乐等戒除”,透过这个戒,让心能够受到控制,避免急躁、散乱。如果犯了这个戒,果报是这个人会非常混乱与散乱,自己作不了主,如此,他就不堪受法。

  我们要多思维犯这些戒的过患,同时要保持我们根本的菩提心。

  接着是“恒常犹如阿罗汉”。这里的阿罗汉不是指二乘学人的阿罗汉,而是在正受戒法时最开始“安住于十方之一切佛菩萨,如同往昔如来应供正等觉”中所提到的应供,即是如来的阿罗汉,因为他具备了菩提心,同时“不行杀生等恶业”。“我亦戒除杀生等,愿速证得无上觉”,不光是自己戒除杀生,持守这八支戒律,自己“愿速证得无上觉”,同时要带领众生也都能“于此纷扰苦世间,祈愿度脱轮回海”。

  总结来说,明天一天当中,希望各位身口意三门都能系在这个法上。明天三门的修持,诸位可能会在身上面吃苦,身体坐直禅修;在语的方面,希望能够禁语,口中多念六字大明咒。在意的方面,因为明天的课程是教导无常,希望大家能多将心观修无常,消除对于此生的执着。这身口意三门就是明天整个修持的要点。

  赛康仁波切讲授,堪布罗卓丹杰翻译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一般凡夫最严重的习气,是嫉妒、嗔恚、贪爱。看到别人稍稍比我自己好,嫉妒心就生起来;殊不知嫉妒、嗔恚、贪爱是三恶道的业因。 纵然一天念十万声阿弥陀佛,这三种心要是不断,将来的果报还是在三途。学佛的人,对人事物都不能有牵挂;心里面还有一丝毫的牵挂,就出不了六道。不出六道,三途的成分多,这个事情很麻烦!我们凡夫动感情,把理智转变成感情,理智迷了就叫做感情;一念迷,恐怕是要多生多劫堕落三途,这个利害得失太大了!一般人都很执着;执着,是自己见解上的错误。见解上的错误制造出许许多多的障碍,有这些障碍,就起烦恼;有烦恼就引起苦报,三途是苦报。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种错误的见解如果不能断,我们三途就有分,三恶道免不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