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 老少皆宜
2015/5/23   热度:7104
净土法门 老少皆宜 少年莫道尚青春,生死无常不贷人。 花正开时逢骤雨,索当危处值奔轮。 琼林玉树堪留意,绿鬓红颜正健身。 劝尔后生须念佛,老来迟钝少精神。 老人念佛是常规,到此休寻别路歧。 眼合眼开无异见,身来身去有光仪。 往生净土全由我,除却心王更问谁。 名字若标莲萼上,定参贤圣不须疑。 ——省庵大师 《西斋净土诗》 现在的年轻学佛人中,多有好奇务胜者,一入佛门便对谈玄说妙之法,颇有好乐,往往对禅宗、密宗感兴趣,而对净土法门漠然。加之稍有些文化知识,常以上根利智自许(或口头谦虚,内心如是自肯),这是可理解的正常现象。 这些年轻人反而不如一些斋公斋婆,斋公斋婆文才不足以广阅经论,体力不能支撑长久坐禅;且桑榆已晚,感到“腊月三十”快到了,渴求出离的生死心较切,是故一闻简易而究竟的念佛法门,便全身归命阿弥陀佛,靠佛力带业往生,了办生死大事。这种心态与行持,乃是以他们大半辈子人生苦痛经历为代价,所获得信仰上的硕果,可庆可贺。这种愚夫愚妇实是根器深厚的念佛人,《佛说无量寿经》指称为佛的第一弟子,所谓愚不可及也。大智若愚也! 那些有点世智辩聪的年轻人,看得几本佛经,了解几则禅宗公案,或密宗的神通感应等,便空腹高心,轻视净土,这山望到那山高,实则并未在心地上下过真实的功夫。大概等到学佛中碰得头破血流,痛定思痛之余,或有浪子回头之一时。待到那时,自认是愚夫愚妇,舍阿弥陀佛慈悲救度,莫由出离生死苦海,如是死心念佛,方是真正的上根利智,是乃人中芬陀利花。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人有过去世,有未来世,聪明人会为来世着想,把生死置之度外。有生,哪有没有死的道理?早死跟晚死,有什么差别?其实没有差别。这一世时间短促,来世的时间长。能够想到来世,起心动念为来世负责任,这个人就有智慧。佛在经里面常提醒我们,“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就是第二世,所以一定要懂得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为来世着想。佛告诉我们,死了以后,摆在我们面前是十法界,等于说是十条路,我们要走哪一条路?要到哪里去?这个很重要。对于来世要认真!来世,一个是三途,一个是三善道,一个是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值得我们考虑的,我们来世要到哪里去?我们现在要把全副的心力来办来世的事情。人不只是这一生,人有来世,觉悟的人,不会为这一世着想,他为来世着想!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