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语:八圣道分,又名八正道
2015/5/23   热度:1798
1 佛说《阿弥陀经》,无量法门里面,佛只给我们说出一个纲领,这纲领就是三十七道品后面四科——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三十七道品,末后一个是八圣道分。八圣道分,又名八正道,它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2 第一个,正见。念佛法门,对于八正道的解释,跟教下的解释不一样,跟禅宗的解释也不一样。对于念佛人来说,相信确实有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有阿弥陀佛,这个见解就是正见。你念佛,晓得你将来决定能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果报,这就是智慧,这就是正见。 3 第二个,正思惟。正思惟是根据正见来的,思惟什么?思惟真理。在净土法门,正思惟就是思惟阿弥陀佛无量的行愿、思惟阿弥陀佛接引一切众生的功德、思惟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大心,这些全在《无量寿经》、《弥陀经》里面,我们读诵经典就是正思惟。 4 我们今天讲研究,佛法不讲研究,研究是用心意识,用第六意识,那是邪思惟,不是正思惟;不需要通过思想,离开心意识,这叫正思惟。心地清净,一念不生,遇到事情,不接触则已,一接触就明了,这才叫做正思惟。 5 我们讲八正道,八正道还有大乘、小乘之分,小乘的正思惟还是第六意识,大乘的正思惟是离心意识,这是讲思的意思,可见得这个思它绝不是用第六意识思惟想像,这是我们一定要把它搞清楚的。 6 第三个,正语。佛在楞严会上讲“心直言直”,这是入道的不二法门,这就叫“正语”。造业,在三业当中比较,口业造得最多最重;真正修道人,不但心没有邪思,而且决定不犯口业。我们修行人,一定要摄四口业、住四善语。四善语就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7 念佛人的正语是什么?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非必要的言语都是邪语。念念都念阿弥陀佛,那四种口业决定不会造。 8 第四个,正业。佛教给我们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是净业、是正业。此外,我们从事的事业,既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又叫自己得清净心,这就是正业。 9 第五个是正命。正命是正确的生活,简单地讲,生活要简单朴实,俭朴知足。我们既然有这个生命在世间,我们需要生活,生活要正常,不要走邪道,我们依靠正当的职业维持生活,在佛法里面称之为“正命”。 10 第六个,正精进。勤行精进,就是修无上的佛道。我们选择净土法门,能不能成就要靠精进。具足深信切愿、老实念佛,没有一个不成就的。经典的教训要记住,一定要在身心清净上求进步,总是一年比一年精进,那你往生就决定有把握。 11 第七个是正念。什么是正念?常常念正道及助道法,这是正念。正道,在经典就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是佛法里面的正道,正道当中的正道。我们今天修念佛法门,我们忆佛念佛,这是正道;凡是能够帮助我们往生的,帮助我们得一心不乱的方法,都属于助道。 12 念阿弥陀佛,这是正道法;助道法是什么?还是一句阿弥陀佛。“正”也阿弥陀佛,“助”也阿弥陀佛,你决定往生。 13 八正道最后一个,正定。正定是以真实的智慧(真心),与理相应。无量寿是理,无量寿的梵名叫阿弥陀。如果我们心心都念着阿弥陀,念念心里头真有阿弥陀,你就是“正住于理”。 14 因为你能念的心是始觉心,这是觉心;迷惑的人不会念阿弥陀,觉悟的人念念念阿弥陀。念阿弥陀就是破迷开悟,念阿弥陀就是背尘合觉,这句阿弥陀是本觉理体,这就是正定。 15 决定不移,世出世间一切法门摆在面前,心里头决不动摇,这是本宗的正定。我们修净土法门,你的心就定在《无量寿经》或《阿弥陀经》上,这你得定了,这个定是正定。在修行方法上,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其他的也都离开了,这是你在行门上得正定了。 16 三十七道品代表了所有的佛法,大小乘佛法统统包括在其中,它是纲领,出不了这个范围。三十七道品每一品,都圆满含摄一切诸佛所说之法,这才晓得这个东西多么重要! 17 三十七道品一共有七科,《阿弥陀经》上只说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四科,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这三科经上没有提到,这是说明这三科一定是在我们现前完成。 18 《阿弥陀经》上讲的西方极乐世界,那边的人天天在那里闻法,闻的是什么法?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佛在经上这三十七道品前面三科没讲,我们就晓得,到极乐世界修的是什么?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学什么?学用心如镜,这个心要像镜子一样,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诸位想想,镜子有没有分别、执着?没有,所以佛教给我们“用心如镜”,要清净,要不动,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看镜子,外面境界现前了,它里面也现前,虽然现前,镜子沾不沾染?不沾染。佛菩萨用心如镜,就像镜子一样,没有取舍。为什么没有取舍?取舍到了极,到了究竟处了,没有取舍了。用心如镜,镜照外面的境界,一样也不会漏掉,样样清楚、样样明了,决不染着。不但以后不染着,正照的时候就不染着。。我们平素,在生活里头,一定要懂得用心如镜,再坏的逆境,不会起嗔恚心;再顺心的顺境,不会起贪爱心。。我们学佛,学什么?放下分别,放下执着,这个心要像镜子一样。佛教给我们“用心如镜”,我们如果真正能用心如镜,那去佛就不远了! 。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