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5集
2015/5/23   热度:1623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十六页: 疏【又以四法界会之,则清浊向背,是事法界。灵明湛寂,是理法界。灵明湛寂而不变随缘,清浊向背而随缘不变,是理事无碍法界。不可思议,是事事无碍法界。以此经分摄于圆,亦得少分事事无碍故。末言自性,亦是结属四法界归一心也。】 这一段经义有相当的深度,如果从这个地方真正能够体会到几分,我们对于佛法的修学就不会再迷失方向。学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太少太少了,为什么不成就?就是迷失了方向。这几次所讲的,也就是莲祖序文开宗明义这一段,真的是我们修学大乘佛法,或者我们说一生成就的佛法,一个最正确唯一的一个指标,决定不能够疏忽。这一段序文只有六句,却包含这么多意思。前面我们看过了,就本经的教义上来说,配三大、三德,现在再从四法界上来讲。四法界是《华严经》重要的教义,所以四法界的定义一定要清楚。 演【又以四法界下,配四法界。】 序文里面的六句,如果依《华严》教义,它通不通?也通的,真正是无碍。先说明什么叫做法界: 演【法者,轨则也。】 『轨』是轨道,拿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宇宙人生发展的程序,它是有规则的,它一点都不乱,唯识论里面讲「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可见得它是有条不紊,好像个轨道一样;『则』是原理原则。这就是『法』,把宇宙人生一切全都包括在其中了,「大而世界,小而微尘」,大,我们讲无量无边的大千世界,小是一微尘,都叫做「法」,这个字是世出世间一切的总代名词。 演【界有性分二义。】 『界』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性』,一个是『分』。这个意思实在是妙极了!「界」是界限,所以它有分别的意思,譬如佛经常讲的十八界。这一一法里头,当中有一个界限,但是这个界限它是「性分」,一切法各有各的性质,各有各的区分,这就是界的意思。 这两个字合起来,两种意思合起来,佛法里称之为「法界」。迷的时候就有十法界,这个「十」不是定数,不是七、八、九、十,这个「十」是代表无量无边。换句话说,迷了的时候是无量无边的法界,悟了的时候是一法界,叫一真法界。 学佛它的目标就是一真法界,诸位千万要记住。也许你说,「我学佛要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一真法界,「我学佛要上品上生,要理一心不乱」,上品上生、理一心不乱也是一真法界,名字不一样,是一桩事情。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我所求的是求一真。如何才能够证得一真?那就得一心。诸位要晓得,外面的境界是境随心转,不是心随境转。心随境转,可怜!那是凡夫,苦不堪言。佛法跟你讲真实的事,是境随心转。心一了,法界就一,就是一真;心要是二了,法界就千差万别。这句话在佛门里面是老生常谈!诸位要记住,愈是老生常谈的,那就是真理,那就是最妙之法,可是一般人听得耳熟,认为不足以为奇,疏忽了;而把那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认为是不得了!殊不知我们就错在这个地方。 所以学佛,如果诸位真正想要在这一生当中成就,你要把握住这个原则,就是「一心」。无论修学什么法门,这个心绝不动摇,决定不二。譬如我修净土,偶尔有禅宗大德到这里讲演禅,「这个不错,我也应该跟他学一学」。如果这个禅宗大德是真正的高人,你跟他学禅,他一定问你:你以前学什么?「我学净,现在想学禅」,他会打你三十棒,然后把你赶出去,为什么?见异思迁,你心不专一,你不能入门的。你今天听了禅,你动了心,再过两天,密宗大德来跟你说一套,密也不错,你又动了心,换句话说,你永远不能成就。真正成就的人,守定一门,别的可不可以听?可以听,听了之后「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金刚经》上说的。而后你才晓得,净也好、禅也好、密也好,原来统统是一样的。你这一动心就完了,这是善根福德鲜少之相,就是少善根少福德!这个心禁不起境界,一经境界心就动摇了。 《华严经》里面,善财童子高明,不动心,他去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他没有动摇,还是老实念佛。怎么晓得善财童子老实念佛?善财童子第一个老师德云比丘,教他念佛法门。第一个老师,就是他一生修学当中决定选择的法门,他是修念佛法门的。以后无论到哪里参访,决定不会把念佛法门丢了。像我刚才讲的,听了禅,不念佛了,想去参禅;再看到密,禅也不参了,去持咒,那就完了,他还能成无上道吗?善财童子念什么佛?念阿弥陀佛,他就是修净土法门的,到末后他参访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圆满菩提了。这是《华严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如果读《华严经》连这个都没有看到,这《华严经》叫白看了! 什么人够资格参学?决定不动心。什么可以听、什么可以看,决不动心,决不动摇根本,这才能成就。今天我遇到这个法师不错,我跟他学了一点,明天一听说那个法师比这个法师高明多了,我赶快去亲近他。你这个心就跟墙头草一样,外头小小的风一吹,都动了。再过一天,释迦牟尼佛化身来了,那阿弥陀佛化身又来了,你这个心,心花撩乱,不晓得如何是好!给诸位说,那个高人、那个佛菩萨全是妖魔鬼怪,我说的话真的。什么叫妖魔鬼怪?动摇你根本的那个人,就是妖魔鬼怪。蕅益大师说得好,「境界里无佛亦无魔,魔与佛都在你自己心中」。你自己心里有把握,做得了主宰,什么境界都不取相、不动心,外面境界统统是佛菩萨。如果一看到外头境界,心就动了,外面那个境界准是魔,不是佛。 所以你念佛,你是求一心,阿弥陀佛决定不会来,为什么?因为你的心是动摇的,阿弥陀佛要是来了,你一欢喜,那个一心不乱早就丢掉了,他不是害死你一样?所以佛不来,佛不来是大慈大悲,成就你一心不乱。你几时念到功夫如如不动,佛来了跟看平常人一样,一点欢喜心没有,佛就现前来考考你,看你成功没有。魔现在面前没有恐惧心,佛现在面前没有欢喜心,你才能成就一心不乱。到那个时候你才恍然大悟,原来境界当中无佛亦无魔,这个境界是一真,不是虚妄的。这都是大乘佛法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可是凡夫这个病犯得不轻,障碍我们的成就,不但是行门障碍住,解门也被障碍了。 一法界是真实的,十法界是虚妄的。真心,真心是一心,所见外面境界就是一真法界。迷了真心,真心变成心意识,外面才有所谓十法界。所以十法界是妄心所见,一真法界是真心所见的。其实外头法界哪有一与十?就是你自己心里头的变现。佛法讲「唯心所现」,所现的是一真,「唯识所变」,识是妄心,妄心一起来就变化了。希望大家要深深的去体会这个意思。 演【事法界界字是分义。】 『事法界』,这个界字是「分」的意思,就是分别。 演【以众生色心等法,一一差别各有分剂故。】 『众生』,有有情众生、无情的众生。有情的众生我们叫他做佛性,无情的众生我们叫它做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一性无二性。可是事法界,「事」完全从迹相上说的,所以它有分别,它有差别。譬如色法有地水火风四大,心法有受想行识等,如果以《百法》来讲,有八识五十一心所、二十四个不相应,都是属于心法。所以它是个个都差别,『一一差别各有分剂』,分剂,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有极限,它有一个极限。这是事法界的意思,事法界是从事相上来说的。 再讲理法界,有事必有理。理法界这个界字跟事法界这个界字意思不一样。 演【理法界界字是性义。】 「事」,它是相、作用,此地主要是讲现象,「理」是讲本性。理是一个,有情叫做佛性,无情叫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所以这个界字是「性义」;换句话说,一切法是从一个理所生的。 演【以众生色心等法,虽有差别同一体性故。】 我们在《百法》里面去看,心法与心所法各有四分,这是护法菩萨建立的,也就是玄奘法师的祖师。玄奘法师的老师是戒贤,戒贤论师的师父就是护法菩萨,他跟我们讲唯识,心、心所各有四分,说得非常圆满。「性」是自证分。「证自证分」是自证分的自觉。我们通常讲「佛」字,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证自证分是自觉,见分是觉他,他就是相分。所以见分缘相分,也缘自证分。证自证分只缘自证分,它不缘见分,也不缘相分。这就说明,自证分是本体,见分是从它这里生的,相分也是从它生的,所以见相同源。 相就是一切迹相、一切事、一切现象,就是前面讲的事法界,事法界是事相,是从本性里面变现出来的。事相虽然千差万别,同一个本体,这个地方讲『同一性体故』,所以这个界是「体性」的意思。前面一个界,是种种差别的意思。差别,法有极限、有分剂;体性是无极限的,是真正的无量无边。 「事法界」,事讲现象,「理法界」,理讲本体;事讲的是法相,理讲的是法性。再看底下两种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是讲作用,没有障碍! 演【事理无碍法界者,理由事显,事得理成,理事互融,性分交彻故。】 「理」没有迹相,没有痕迹,你怎么会晓得?从事上就知道。有事必有理,没有理不能成事。事总有个道理,总有个理,所以理是由事来显示的。换句话说,怎么晓得有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从相上显示出来的,从法相上显示出有法性。由此可知,性相是互显的。正因为有法性,所以才有法相。这个事情,我们用比喻去思惟体会。譬如我们作梦,能作梦的那个心是理,梦中的境界是事。梦中境界从哪来的?当然是由理变出来的,是你能作梦的那个心。从梦中境界上来观察,你的心在哪里?梦就是心。你的心像什么样子,你作梦那时候的样子就是你心的样子。所以能作梦的心是真的,是永远不变的,不生不灭,这是理。事怎么样?事是生灭法。你每天晚上作梦,从来没有做过一样的梦。能作梦的心是完全一样的,所作的梦从来没有一样,这就说明事确确实实是一一差别各有分剂,理上没有。『理由事显,事得理成』,所以『理事互融』,好像梦中的境界就是心,心就是梦境,没有两样。 界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性,一个是分,『性分交彻』,原来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所以理事无碍,理事无碍就是性相一如,性相不二。觉悟的人见相就是见性,因为性相不二。如果在相上见到性,诸位想想,哪有不平等的道理?都平等了。可是你怎样才能够见到?一定要一心不乱。所以修行人讲功夫,什么叫功夫?你什么都懂,拿到《大藏经》统统都会讲,讲得天花乱坠,算不算功夫?不算功夫。功夫是什么?一切境界里头如如不动,这是功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能够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又能够了了分明,这是功夫。 所以六根在六尘境界里是定慧双修,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讲的「定慧等持」。必得有功夫的人才有资格参学,为什么?他不动摇了。纵然是异端,一到他的面前,就像禅宗大德所用的比喻「红炉点雪立即消融」,他有这个本事。他那个功夫成熟了,就好像炉子烧得红红的,有这么高的温度,雪花飘在这上面连痕迹都找不到,有这个本事。到这个时候,不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论接触什么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他一接触都变成了定慧,他不生烦恼,他不动心。不动心成就他的定,了了分明成就他的慧,对他来说,没有障碍。无论什么法门,世出世间法,他都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他就是修这个。念佛是一句佛号念到底,这句佛号是无量觉。觉心是如如不动的,觉相是清净无染的。起心动念,着相着迷了,那都不是真心,那是迷心、是妄心。真心里面,六祖说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是真心。心里面才有一样东西,都是妄心。 我们念佛人句句佛号都要唤醒我们的觉心,无量觉!南无阿弥陀佛,皈依无量觉。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个法门实实在在是第一,声声唤醒你,觉而不迷。既然觉了必定正,正而不邪,必定净,净而不染。你不成佛谁成佛?这个法门简单容易又稳当,当生成就。你在一切法门里,到哪里去挑去?到哪里去找去?从作用上来看,这一面是看到「理事无碍」。更不可思议的,是底下讲的事事无碍: 演【事事无碍法界者,一切分齐事法称性融通,一多相即,大小互融,重重无尽故。】 这一段是讲什么叫做事事无碍的法界。『一切分齐事法』,这一句总括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既然总括世出世间一切法,诸位要记住,佛法里面大小权实各宗各派无量法门当然也包括在其中,没有在外的。无有一法不称性,无有一法不圆融。所以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还要看这个法门高,那个法门下,你的心没有一,不是一心。高也好,下也好,换句话说,高的你入不进去,下的你也没分,统统没有分,佛法难就难在此地。古德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通什么?就通这个道理。怎么能通?心一就通了,心平等就通了,心清净就通了。这个时候世出世间一切法都通了,为什么都通?因为称性圆融,无有一法不是称性圆融。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假如你想得到财富,就一定要修财布施。你想得财很自在,就一定要很欢喜地布施,主动布施,不是别人劝你,也不是勉强去布施。别人劝你,勉强布施,你还是能得到果报,得到财富,只是得来很困难。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