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发觉又动心了、又被境界转了,这个时候用什么方法忏除?
2015/5/23   热度:1536
闻名生信心,发愿求生净土,「发愿欲生我世界」,我世界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不发愿不行。发愿生极乐世界,对于娑婆世界就要舍得干干净净。在娑婆世界还有一些事情,要不要干?这要学诸佛菩萨,大乘经里面告诉我们,「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上佛告诉我们,佛弟子,「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这个开示好!佛弟子可以做世间的事,不能有那个意。意是什么?意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有分别执着,这是世间意。你有这些东西,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叫造业。造的什么?善恶业,造善业,果报在三善道,造恶业,果报在三恶道,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业力重,牵引的力量大,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你,他拉不动你,你的业力太重。这个经上说得很多,心、佛、众生这三样是平等的,众生就是讲众生的业力,佛的力量、心的力量,你的业力,业力不可思议,念《地藏经》你就都明白了。业力怎么来的?就是你有世间意。世间意,我们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你对这个世间还有分别、还有执着,这是世间意。真正不执着,真正不分别,看到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干好事也是好事,干坏事也是好事,这是真正把世间意放下了,你心清净,你不会被外面境界所染污。外头境界一动,你的心就动,这亏吃大了。所以经典里这些教训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修行,修净宗的目的,现前的目的是什么?修什么?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心,这个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外面的境缘,我们讲境就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人事环境时时刻刻在扰乱我们的念头,扰乱清净心,它会叫你起心动念,不管是善念、是恶念,你起心动念了。如何学着能够在境缘当中不起心不动念,这叫功夫。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个人是什么人?这个人就是清净平等觉。不执着,清净心现前,不分别,平等心现前,不起心不动念,觉心现前。我们修行有什么功夫?外面境界风一动,我们的心就跟着转,这是什么?一点功夫都没有,我们一般讲沉不住气,总是被外头境界转,那怎么行!我们看有些人修得很好,从哪里看?他不被外头境界转。小的境界,若无其事,大的境界,偶尔动一下,动一下他就回头。那是什么?那在考验他。警觉性很高,我怎么又动心?怎么又被境界转?这个时候得忏除业障,用什么方法忏除?念阿弥陀佛,就忏除业障了。所以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你成功了,你的净业成就了。净业成就的人,往生可以随时走,真正得到自在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二二集) 2010/12/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22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经论里面,常常劝导我们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虽然很难,可是不发菩提心,就谈不上修行。 菩提心的反面是迷惑,迷惑的人纵然有修,成就是很有限的。一定要破迷开悟!修行的功夫,全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毛病习气,自己一定要知道,知道是觉悟,不知道是迷惑。 就以日常生活来说,有一点小小的不如意、不自在、不痛快,我们在习惯当中,都觉得这个无所谓,都没有留意这些现象,哪里知道,这些现象就是造业! 这其中的道理,不读佛经的人不知道,未能深解义趣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不高兴?为什么不自在?还不是分别执着。你要没有分别执着,你哪里会有这种心态?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