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29集)


2015/5/23    热度:859   

学生:学习心得报告。尊敬的师父上人慈悲:惭愧弟子甘肃骊靬古城金山寺佛学班开坤,今天恭敬报告的主题是:「感念祖德」。

在这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首先给师父上人和诸位法师、大德同修拜年,顶礼三拜,祝您法体安康,六时吉祥,常住世间,广度众生。

这三个月来我们学习班的师兄弟们,大家都能互相关怀帮助,互助互学,修六和敬,落实三个根,做到老实、听话、真干,十分感恩齐老师给我们创造这样好的一个清净安心的美好学习环境。弟子通过这三个月的学习,对真信切愿、老实听话真干比以前认识更深刻,更清楚了一些。但是由于自己根性太劣,障深慧浅,对师父上人讲解的不能理解透彻,只是在师父上人要求我们每天学习《来佛三圣永思集》和贤公和尚的光碟中有一点感悟。师父上人要我们一定多看多听,上百上千遍的学习,加上每天念佛一万声以上,才会有悟处,才能对念佛往生有坚定的信愿。

海贤老和尚一生九十二年念佛不拐弯,真信切愿,老实听话真干,把我们净宗五科落实得圆圆满满,完全落实在生活中、劳动中和处世待人中。贤公和尚孝亲尊师,吃苦耐劳,尊师重道,忍辱负重,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一心念佛自在往生,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在一次师父上人讲经中,有赞叹海贤老和尚是「老好念佛了」一句,弟子听到十分欢喜,因为我们家乡的方言中,赞叹别人也是经常说「这个人老好了」。听完这句话,一下就想出几句赞叹海贤老和尚的话,「老好念佛一老僧,一生念佛九二载,自在往生上品莲,乃是菩萨来应世,一生吃苦亿无数,游戏神通法界中」。

在《来佛三圣永思集》中有一位老德和尚,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老德和尚从小父亲就过世了,他和母亲乞讨度日,生活十分艰苦。后来出家,海参法师让他拜韦驮菩萨为师,因为老德呆傻愚钝,出家没有剃度师,也没有法名,更没有去受过戒。就是这样一个人,可是他却能做到老实、听话、真干,尊师重道,每一样都做得圆满无碍。海参法师教他走路时边走边念佛,他就老老实实的边走边念,村里无论大人小孩拿他取笑,或欺侮他的人,从来都不计较,也不生气。别人说哪里有佛,他就在哪里拜,从不怀疑别人所说的一切,这就是他真正做到了老实、听话。他出去化缘回来后,一定先到韦驮菩萨像前礼拜说「师父我回来了」,然后再把东西拿到大殿供佛。他从小没上过学,却做到了《弟子规》「出必告,反必面」。对尊师重道,礼敬诸佛,他更是一生精进念佛、拜佛,白天化缘,晚上拜佛,到往生的时候,感得韦驮菩萨来告知时日,到时间说走就走,自在往生。老德和尚真乃大智若愚,别人看他又呆又傻,可是他是真智慧。

你再看他,三福、六度样样做得圆满无碍。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表现在他从小听从母亲的教诲,出家学佛,自在往生,对师长时时礼敬,对任何人都是恭敬念佛,对别人的欺侮、取笑从不计较,一笑了之,真正做到对一切众生平等慈悲,没有分别之心。三福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表现在他一生老实念佛,听话、真干,内心清净一尘不染,这是真正的皈依自性三宝。他没受过戒,对师长从来都是言听计从,让一切人生欢喜心,让大众看到了一个真正完美的僧宝形象。三福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老德和尚从小出家,一生老实念佛,心中从来没有一丝杂念,真乃是发大菩提心,深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对于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表现在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化缘从不间断,这是他无时无刻不在度化有缘众生也。念佛给一切大众种无上菩提的金刚种子,他一生的修持,把净业三福表现得淋漓尽致,真乃我辈修学最上之榜样也。

对于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老德和尚也表现得圆满无碍。布施表现在他把每个人的话都认真对待,不论别人说什么,只要说有佛的地方,不论是任何人,他都要老实听话,认真的礼拜。这不是最好的法布施吗?别人把一根线搭在老德和尚的耳朵上,说我把你拴住了,你动不了了!他就真的半晌不动,直到有人把线给他拿掉,他才走开。这不就是持戒和忍辱吗?他一生都是白天化缘,晚上拜佛,没有一天休息,每天边走边念佛,这是真正的精进和禅定。老德和尚给我们示现的,是一个呆头呆脑的愚钝之人,可是他一生老实、听话、精进念佛,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请问我们这些自认为聪明的人,学佛这么多年来,听经念佛,有几个是功夫成片拿到往生把握的?老德和尚这样的大智若愚,难道这不是真正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的大智慧吗?

老德和尚这样的表法让我想起了我的爷爷,爷爷是一个真正的老实人。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爷爷一出生就是残疾,右手右脚就和半身不遂似的,走路一瘸一拐的。因为这样,他小时候上过十年私塾,可是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让人听了真是难以置信。但是我为什么要说他一生的所作所为?因为当时他的所作所为让我们都不理解,但是通过学佛以后,对他老人家一生每做的一件事情,都让我从内心感到十分的敬佩。

我记得从我记事的那天起,白天就很少看到他在家里。他每天都是天黑八点左右就睡觉,夜里鸡叫第一遍时就起来,大约就是凌晨三点到四点钟的样子,然后背上柴筐就出去了。一般都是早上九点多才回来,天天如此。回来时背一筐柴草,到家里吃一点东西就又出去了,只有下大雪和下雨的天气时才会在家里。他每天出去做什么?他是在村子田地四周,只要看到地边有杂草,不论谁家的地皮,都把它一点一点慢腾腾的拿镰刀割光,晾干后背回家。要是这些都干完了,就到山里果园去,把果树林整理得干干净净。还有,要是看到树下有掉落的果子,都捡起来拿到河边把它洗干净,好一点的送回给主人,把坏一些的削掉,再拿回来给我们这些小孩吃。还有春天栗子树花落的时候,爷爷就把它都捡回家放好,到下雨天气的时候用水淋湿一下,拿来编火绳。你别看他一只手不灵活,但是编得特别好,编好后一条条的金黄色很好看。到夏天送给大家熏蚊子用,很好闻,有栗子花淡淡的清香味。

对于吃的和穿着,他老人家更是节俭得不能再节俭了,说起来真是催人泪下。爷爷的衣服真是少得可怜,没有几件,而且都是很旧的。他穿的鞋子都是别人不要了丢掉的,捡回来洗洗缝补一下。还经常见到穿的两只脚上是不一样的鞋子,比如一只布鞋、一只胶鞋。有时我们说:「爷爷您腿脚不好,穿这样的鞋子不好走路,就穿好一点的吧。」他老总说:「还可以,这些丢掉不要很可惜,我们要修福不要浪费呀!」对于吃的,他从来没说过哪一样不好吃,他每天回来时,早上奶奶已经吃过了,把饭留在锅里,有多少他都吃掉。那时我们还小,不懂事,有时我们去了,见好吃的就吃一些,剩一碗爷爷也不说少,三碗、四碗也能吃掉。

爷爷的身体特别好,从小到大我就没见他生过病,冬天有时他吃很凉的,或者夏天吃发酸了的剩饭剩菜也没事。在外面要是见到有小孩们丢掉的不好吃的东西,他也会捡起来吃掉。别人说都脏了,吃了会生病的,他说,没事,现在生活好了,以前没有粮食吃的时候,人们吃树叶、挖野菜,什么苦都吃过。我记得有一年冬天,奶奶回娘家了,爷爷一个人在家。那天晚上我放学回家,家里蒸红薯,妈妈说:你去给你爷爷拿一些去,他一个人在家做饭不方便。我们北方农村都用柴锅,很大,一次蒸一锅,留着以后慢慢热着吃。我说正好多拿一些,就这样高兴的去了。到了爷爷家,他正在吃饭,一看是很硬的饼子,也没有菜,饼子有的焦了,有的还不太熟。我就问,是您自己做的吗?爷爷说,是你弟弟他们兄妹两个做的。堂弟他们才十来岁,当时我们农村小孩一般都会做饭,但是小孩子们做的,你说能好吃吗?我说,这里有红薯,您吃这吧。爷爷看到很欢喜,说红薯好吃,又软又甜。我看到爷爷吃得这样香甜,心里十分欢喜。爷爷一生不吸烟,不喝酒,连茶水都很少喝。

他从来不说别人的是非,也很少讲话,只有问什么答什么。他身体残疾,走路不稳,手也不灵活,但是地里的活他样样也能干,他和奶奶的自留地都是爷爷一个人慢慢干的。有时父亲和叔叔也说,那一点地您就别种了,年岁也大了,别累着了。爷爷总说没事,我慢慢干,就当活动身体了。要是冬天活少的时候,他就把路边街道一点点打扫干净。

小时候我们不懂事,就问爷爷,您读私塾十年,当时都学习什么了?给我们说说吧。爷爷总是笑呵呵的说:「我笨手笨脚的,什么也没学会。手不好,连一个字也没写过。」(因为当时都用毛笔)。但是我们小的时候他总是对我们说:「做人一定要做个好人,不能讲别人的不是(指说别人坏话),别人的东西再好,可千万不要拿!」还问爷爷,您每天都那么早就出去了,又黑又冷的,能看到路吗?他说,心里亮堂,啥都能看到。

爷爷在一九九一年过世了,我那年已经去当兵,不在家。后来回家的时候妈妈对我说,你爷爷去世的时候只有一点感冒,走得很安详,面色很好。伯母也说,他老人家走了比活着的时候还好看。爷爷的一生再平常不过了,只是每天做着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可是在爷爷过世二、三年以后我再回家时,母亲对我说,你看现在大家都说你爷爷是个大好人,现在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杂草,也没人管,路也没人修了。他活着的时候没人看得起他,可现在大家全想起他的好处了。那个时间我们也不理解他老人家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弟子学佛出家了,再一想他老人家没学过任何宗教,可他一生都是不声不响的在为大众服务。做的每件事情都和五戒十善相应,这才知道他老人家一生都是在给儿孙积福!才知道他念十年私塾,决定不是什么也没学到,而是都深深的记在心里。

现在弟子通过学习《来佛三圣永思集》,才深深的体会到圣贤人所说的那句话,「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寸」。修无法师在往生的时候也说,「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海庆老和尚、海贤老和尚一生,也都是用身教为大众表法。所以我们这些根性下劣之人,一定要少讲话、多念佛,做到老实、听话、真干,一生一句佛号不间断、不夹杂。发大精进、大勇猛心,深信切愿,老实念佛,一生成就,往生极乐。感恩诸佛菩萨的慈悲加被,感恩师长的谆谆教导,感恩祖宗的慈悲护佑,感恩父母养育的无边深恩。只有好好念佛往生极乐,这才是真正的报佛恩、报祖师恩、报父母师长恩、报祖先恩。

以上是惭愧弟子的一点心得体会,恭请师父上人、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评指正。阿弥陀佛。不肖弟子开坤顶礼叩呈。

老法师:开坤师的学习报告,我们刚才听过了,他能够在苦难当中醒悟过来,看到前人的德行。深深体会到,来佛寺的三圣,海庆、海贤、老德和尚,这些都是修行人最好的典范,我们要想一生成就,决定不能忘记他们一生的行谊。诚心诚意为一切苦难众生服务,别人不肯做的他来做,别人不能吃的苦头他统统吃,在这个里面修清净心、修平等心,清净、平等是真修才能得来。确实如他引用古人所说的,「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这是做真功夫,现在人所讲的硬功夫,怎么会没有成就?

道场就在眼前,你只要有真诚心你就能见到,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心里多么踏实、多么明亮。不像现在人,纵然讲经教学都还做不到,该做的不肯做,不该做的偏偏要去做,没有智慧,没有德行。这一辈子,你看人家走的时候好,我们只听到一句话,「走的时候比活着的时候还好看」,就这一句话就够了。他要是念佛,决定往生;他没有念佛,他决定生三善道,不会堕三恶道。堕三恶道的,走了之后那个样子不好看。全身柔软,容貌好看,比活的时候还好,不是天道就是人道。人道,来生修的福报,福报大了,人间没有,到天上享天福去了。

如果是学佛,无论在家出家,所有一切工作里面不碍念佛,心里念佛,身体在劳动,身体是动的,心是定的,决定得生。人家愈看不起,好!那真叫积功累德。别人一赞叹,福报就消掉了;如果赞叹太过分的时候,不但没有福报,反而造成罪业。我们在经典里面,你看看释迦牟尼佛,他做到了,他在世的时候生活节俭。地下有一块小石头碍着路,佛也会把它捡起来放在旁边。对人,特别是对待乞丐,他那么慈悲。为什么做乞丐?前生没有修福。乞丐也懂得,讨了一点饭,还剩下来的,拿这个供养佛,佛接受了,为他培福。这个饭菜馊了、坏了,也没有想到,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佛欢欢喜喜在他面前吃下去。佛能做得到的,一般人做不到,一般人都挑剔,佛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真的一生身行言教做我们最好的榜样。

所以今天学佛,无论是在家出家,要非常认真的向来佛三圣学习,决定有好的结果。千万别瞧不起这些人,这些人真正是圣人。在这个时代做榜样给我们看,什么叫真学,什么叫断恶修善,什么叫积功累德,你仔细去看《永思集》,多多的去听这片光碟,慢慢你会开智慧,你就听懂了。你就晓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我们就会得真实利益。好,我们接着看下面一篇。

学生:学习心得报告。尊敬的师父上人慈悲:惭愧弟子甘肃骊靬古城金山寺佛学班开定,今天恭敬报告的主题是:「贤公老和尚一生的行持是《无量寿经》的总结」

一、经云:一切法互为镜像,如镜互照,而不坏本相。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闻经信力,速能证悟。海水劫火不能为障。一熏耳识功不唐捐,终令获益,乃至成佛。

经云:无信众生不见佛,而佛亦为兴义利。

故《大经》东来,传承千年,时至今日,方契圆满。恩师广演释迦遗教,救济苦难,拔诸爱欲,杜众恶源,护佛种性,常使不绝。只因末法众生善根浅薄,易于着相,不能觉悟,又心浮气躁,志向不定,信愿不坚。凡夫外道阐提,虽闻生谤,堕于恶道。佛菩萨生大慈悯故,令贤公上人表法,使众生因相而生信,由信而入。定下心性,向内求法,是知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切法当需诚敬谦求。遂而悟入佛知佛见,妙用无量。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生活就是一部《无量寿经》,而导归极乐的十大愿王处处皆是,如同贤公上人一样,以平凡的无量道,真真切切、朴朴实实的落实在生活当中。相信传戒公的话,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九十二载,寒暑不易,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进而更加清晰的证明了师父所说的是正法藏,并与《无量寿经》互为光照。最后师父与贤公又以「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的表法,令无数人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故经云:诸法无所依,但从和合起。菩萨善观缘起法,从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当成无所畏。

二、一切法唯心所现,是故一切法无非一心,心无碍故,相随心转。千化不变其虑,万境顺通于道。

师父从小背井离乡,海外弘法,千难万阻,历尽艰辛,终有此成就。齐老师恢复东天目山祖师道场,仅仅两个「恢复」二字,就历经十数载寒暑。贤公上人更是百折不屈,历经沧桑巨变,时代更迭,始终如一,菩提心不退,精进勇猛,度众无量。这些都无非向大众表法,能入者,总明即是普贤行愿,无所不收。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修行的路上,障碍肯定是有的,重要的是要以什么心去应对,始终保持菩提心不失,一心念佛,才能降伏魔难。师父说过,许多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他们的种种作为往往有很深的意义,但是凡夫很难看清楚。譬如甘露火王的瞋恚,胜热婆罗门的愚痴,那是佛菩萨的作为,是在度众生的,而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慈悲的。换成贤公上人的话就是: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专。吃苦哩,穿补哩,想当和尚,会做婆娘。

三、欲见十方一切佛,欲施无尽功德藏,欲灭众生诸苦恼,宜应速发菩提心。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魔所摄持。有菩提心,是法器故。

123下一页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曰:“有心无相,相由心生;有相无心,相由心灭。”相是一副皮囊,也是给人的外在形象;心是一种境界,也是操控情绪的源泉。要想自己成为什么样子,一切的取舍都在于自己。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