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


2015/5/23    热度:978   

深信,也就是你了解得够彻底、够圆满,于是你才深信不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蕅益大师这一句我们要特别牢牢的记住。佛在《无量寿经》里面告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看三辈往生,上辈、中辈、下辈,还有读诵其它大乘经典回向往生的,统统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怎么发?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也是四十八愿里的。第十八愿是讲一向专念,十念往生;第十九愿是讲发菩提心;可见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有本愿做依据,这决定不是假的。佛在《观经》跟我们讲的“菩提心”,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马鸣菩萨在《起信论》跟我们讲的,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这些名相,我们都很难讲得清楚。讲都讲不清楚,我们怎会听明白?菩提心,大家都晓得,什么叫做菩提心?大家都迷迷糊糊,对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发菩提心念佛才能往生,自己总是打个问号:我连菩提心都不晓得怎么回事情,念佛怎么能往生?也就是说,信心不具足。所以说,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

蕅益大师这一句‘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了不起,真正了不起!简单明了,把菩提心给我们说出来了。原来“深信发愿”,深信,对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丝毫怀疑;发愿,就是我决定要求生净土,我决定要见阿弥陀佛,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一个念头,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统统具足了,就包括在这一念之中。这是过去祖师大德们没说过的,蕅益大师一语道破,于是我们恍然大悟。悟的什么?不少乡下老太婆,字也不认识,经也不会念,就一句“阿弥陀佛”,人家临命终时站着往生、坐着往生。你问她,什么叫菩提心?她不知道,但是她真的往生了。现在明白这一句,我们才晓得,原来她有深信切愿,菩提心就具足了,真发了,但是她不晓得什么叫菩提心,她真发了,她也真的往生了。这是无上的菩提心,还不是普通的菩提心!

我们要问,菩提心经论上讲得很多,《观经》里面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起信论》里面所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于是就有人怀疑:自古至今有不少念佛人不认识字,他什么也不懂,只会念一句阿弥陀佛,对什么叫深心、大悲心,统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人也能往生?例子《净土圣贤录》里头有,《往生传》里头也有,而我们现实看到一些念佛人,农村里的阿公、阿婆念佛往生,瑞相希有,站着走的、坐着走的,预知时至,不生病,他也没听过经,他也没有念过经,人家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他就老实念。

再像近代谛闲法师座下的那个念佛的锅漏匠,这个故事很多人知道。倓虚老法师早年在香港常常提起,勉励大家。不认识字,没有学过经教,虽然跟谛闲老和尚出家,他跟谛闲老和尚同乡,小时候在一起的玩伴,由于家里面清寒,没有念过书,什么都不懂。跟谛老出家,谛老也是没有办法,就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再念,将来准有好处。他听话!就这么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念了三年,你看站着往生,在乡下。乡下人赶紧给谛闲法师去报告,你那个徒弟已经往生了,站着走的。谛闲老和尚赶紧赶到乡下去,一个往返三天,他站了三天,死了以后站了三天,等谛闲法师替他办后事。

这个人没发菩提心,他怎么能往生?如果你看到《四帖疏》里面讲的深心,深信心,这段话你就明白了。我们要问,锅漏匠有没有深信自己业障深重?这肯定有;对于阿弥陀佛接引往生他有没有怀疑?没有怀疑。只要对这两桩事情有深信心,知道自己罪业深重,除了念佛求生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能脱离苦海,深信阿弥陀佛接引,决定没有疑虑,这就是大菩提心。你看诚心诚意去念,具足了至诚心;有这个信念,那就具足了深心;念佛的效果,三年这么样自在潇洒站着往生,这就是回向发愿心。做给大家看,让不信的人相信,信的人信心加深。你们想想,他是不是菩提心具足?真具足了。

凡是这一类人往生,你细心去观察,决定是一个厚道的人,是个老实人、忠厚人。知道自己苦,苦是自己罪业深重,前生没有修福;对老师的教诲,佛陀教诲他没有接触到,经典没有接触到,老师的教诲深信不疑,依教奉行,他成功了。我们自己好好认真反省反省,跟他两个比一比,他那些长处我们有没有?我们这一生造的罪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想想他有没有?他没有。他一心一意就是念佛求生净土,对这个世间没有丝毫留恋,没有丝毫贪着,所以他成功了。

“发菩提心,圆摄信愿”,包括信愿都在里头,深信切愿就是菩提心。所以我们看到有不少老阿公、老阿婆,教理他不懂,但是他们往生站着走的、坐着走的,预知时至的。那跟我们这部经上对照,「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专念我们看到了,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不懂,不间断,他真干。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讲,真信切愿就是发无上菩提心。印光大师对这句话非常赞叹,这是古人没说过的,蕅益大师说出来了。对我们来讲,我们明白了,不再怀疑了。

【按】 对于净土修行者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深信、切愿。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说:“信愿如目,众行如足。信愿如牛,众行如车。信愿如棋之有眼,众行如棋之有子。故信愿行三,虽缺一不可,而尤以信愿为主为导也。盖信愿既专,凡种种诸善,皆净土资粮。纵万不幸,误作诸恶,诚心忏悔,断相续心,亦足为往生妙行。苟无信愿,则戒感人天,定感色无色界,慧剋二乘权果而已。”

能够在深信、切愿的基础上去笃行,印光大师说“极功尚能成佛”,难道还不含摄菩提心吗?因此,修行人如果在深信、切愿的基础上去笃行,则自然能与佛感通,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自然会越来越与四弘誓愿相应。

有人引用印光大师的开示来强调往生净土必须要发菩提心:“九品之下三品,临终苦极,一闻佛名,其归命投诚,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奋感激,比临刑望赦之心,深千万倍。虽未言及发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与诚,实具足菩提心矣。”印光大师此言正点出了深信、切愿中已具足了菩提心。

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在《答净土四十八问》中开示道:“凡人在世,固有恶心虽炽,闻净土而不疑。亦有福业虽修,忽念佛而不信。是以虽为恶,而能生净土者此也。然而罪障乍消,净因未广,生则必生,但应卑位耳(品位不高)。故知内蓄疑情,前功枉弃;心存笃信,带业还生。”这段开示是对“往生与否全凭信愿”的诠释。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十善业是佛行,也可以说是佛法的根本戒律,这是普世教育,一切众生都应当学习的。十善是十个纲目,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是不贪、不嗔、不痴。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