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22集)
2015/5/23   热度:689
老法师:好,我们开始。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大德,大家好!惭愧学生张有恒恭敬汇报的主题是「研读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心得报告」。 在二00八年十月间,后学接到钟茂森博士(现为定弘法师)转来贵州高明龙居士所整理黄念祖老居士,于中国佛学院开讲《大经解》之《无量寿经》讲座录音稿件,嘱后学进行该《无量寿经》讲座讲记的校正,并谓此乃是传诸后世之工作。当时,后学认为自己乃具缚凡夫,障深慧浅,何敢校正念老大德之讲记? 惟有鉴于净土法门乃是十方三世诸佛「称性极谈,如来正说;三根普被,圣凡齐收;暗合道妙,巧入无生;大圣垂慈,特留此经」,帮助众生一生成佛的不可思议法门。为报四重恩,故敢不揣愚陋,略尽绵薄,希望藉此念老《无量寿经讲记》,有助于未来的学佛大众,对净宗之修持方法、理论、境界有更清楚的了解与认识。能从「信」而发「愿」,从愿而导「行」,以信愿持名念佛,同入弥陀愿海,共成佛道。 因此,后学遂以诚惶诚恐与戒慎恐惧的心,答应钟博士与高居士的要求,并预计以年余的时间完成。如今,总共三十七讲的《无量寿经讲记》(约八十万字),已经校正完成,并出版流通。此期间,后学深感念老为报夏老师,暨十方三世上师三宝与法界众生之深恩,闭门谢客,全力注解弘扬此经之苦心。诚如念老在《大经解》后记所说:「宁可书成而失命,不愿辍着以自保」。此种为法忘躯之舍己为人的菩萨精神,实令人赞叹之至! 念老的《无量寿经讲记》完成之后,后学特别启请师父上人慈悲题字及写序,师父上人序曰: 「净土法门殊胜微妙,易行难信。以其易行,故万修万人去;以其难信,故万中难得几人生。由此可知,信心为往生之关键。上智下愚信心不移,自在往生固无论矣;其于为数最多之中等根性者,信愿不坚,念力不固,皆因教理不明所致。理愈明则信愈坚、愿愈切、行愈专、往生愈易、品位愈高矣。由此可知,明理为起信之关键。 余年廿六学佛,历二十余年始于净土法门生信者,亦因明理之故。及今学佛六十二年,讲经五十六载,一生所得无一非明理生信之明证也。是知明理于净土法门之重要性,大矣哉! 《无量寿经》乃净宗第一经,详明法藏因地修行,四十八愿成就,极乐依正庄严,菩萨真实功德,三辈往生正因,娑婆浊世恶苦,边地疑城警策,十方菩萨往生等,极乐净土之脉络全貌,可谓明晰罗列矣。是亦可见莲宗初祖庐山远公同莲社百二十三人,个个往生,无非由此大经而明净土之理所然耳。 然而,《无量寿经》存世五译差互颇巨,令行者有遍读为艰、单持挂遗之困,是以《无量寿经》于中国尘封千年,持诵者稀,良足憾憾!幸民国夏莲公苦心孤诣十载,会集五译,精当详赡,推为善本。令人持诵即易明净土之妙理,生信即速具愿行之资粮,是为法门之幸,众生之幸! 黄念老抱病注释《无量寿经会集本》六年,广罗经论,圆成《大经解》。融显密禅教律之精华以释大经,事理圆通,读之令人茅塞顿开,拍案叫绝,实为明达经义、断疑生信之绝佳捷径。 念老复于中国佛学院开讲《大经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明。是其悲心恳切,乃能剖析者再,化繁为简,转难信为易信也,是欲令众生明理之愈易而信愿之弥坚也。明之又明,乃至于洞见唯心净土;坚之又坚,乃至于彻悟自性弥陀。则其为真实之利也,又不止于裨益众生信愿持名、往生成佛而已,兼于当下即得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开真实之慧,证真实之际矣,真诸佛如来度生成佛之第一经也!其于护教利生之功德,堪称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贵州高明龙居士,发心整理念老讲稿,辑成《无量寿经讲记》,成书后复历十余年审慎校改,其严谨负责可知矣。台南张有恒教授,协助校正,用心备至,复加注明相关原典资料于按语,前后历五年方告圆成。是皆为助佛弘扬、普利有情之大行,真正功德无量! 逢此《讲记》出版之际,张教授以序相嘱。余观此乃净宗丕兴、众生普度之大事因缘也。不敢以拙辞,爰缀数语随喜焉。 公元二0一四年六月十六日,释净空,时年八十有八」 由师父上人的序文可知,「明理」是修持净土法门非常重要的关键成功因素,这也是提醒我们听经闻法一门深入,长期薰修,可以帮助我们明达经义、断疑生信,真正做到夏莲居大士所说,「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则个个往生有分矣! 此外,后学在校正《无量寿经讲记》期间,亦学习到念老在《大经解》深入的意涵,以及《大经白话解》所未提及的微言大义,更坚定「信愿持名」,「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心净则国土净」,乃末法时期,众生往生净土,一生成佛的必要条件。从念老的《讲记》,后学也体会到不少《无量寿经》的真实义,帮助后学目前在复讲《无量寿经》时,更能深入浅出的介绍给净宗同修,让大众同沾法益,法喜充满! 念老曾在讲记当中,提及听过夏莲居老居士讲过全经,而且在二十年随侍之中,常常亲近夏老师,聆听到有关于禅宗、净宗、密宗各宗的玄奥,深晓夏老师会集《大经》之深心,系为饶益末法时代的苦难众生,帮助众生一生成佛之慈航。因此,未来末法九千年,行人弘扬净宗第一经,且多住世百年之版本,其必夏大士会集之《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乎! 佛在世的时候,我们有问题可以请教佛陀,现在佛已经入涅盘,那应以谁为师?除了「以戒为师,以苦为师」外,佛亦在本经告诉我们,「于此经中,生导师想」,也就是依止这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因此,这部经就是我们当前的导师!善导大师亦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因此,十方诸佛出现于世,只是要来说弥陀本愿之海。因此,我们只要谦虚仰信,受持释尊与弥陀两土大导师之教诲,落实净业三福,一心念佛,决定得生净土也! 念老在讲记中,特别赞叹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所说的一句话:「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这句话是说,我们持名念佛,善根福德就跟佛相同。念老认为蕅益大师这句话,真得十方如来之髓,实应尽未来际顶礼膜拜此一句也。因此,我们对于「念佛即佛」之圆旨要能欢喜信受,常乐修行,而且要以此广劝他人,这就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我们喜欢为人家说,高兴为人家去演说,劝导众生来发这个愿,投入弥陀一乘愿海,求生净土,这才真是知恩报恩的正行! 所以,我们对于净宗「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理论,千万不要生疑,当知,「疑惑于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一方面,我们要常听经闻法以明理,理明就信深、愿切、行专;再一方面,就要好好念佛,道绰大师的《安乐集》说,念佛三昧能除过去、现在、未来贪瞋痴,一切诸障碍。修净宗之学人,首当断疑生信,深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如此,一念净心成正觉,当下这一念清净心,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当发一念心愿,投入阿弥陀佛的无边大愿海中;同时,也把阿弥陀佛这个无边大愿之海,摄入一念心愿之中,这样就能圆融体会「以念佛善根福德同佛」之要旨矣! 最后,仰愿各宗的行人,虽然精进修持,但是若不以净土为归宿,专仗自力,那么想在现生中坐断生死,实无可能,何免轮回?因持名念佛,是诸佛本怀,究竟方便,径中之径。不依此法门,就难于究竟自觉,亦难于普度众生,速脱生死,以圆满利他之胜行。是故,于自身则跋涉于艰险之途,于众生则引导于坑坎之路,未契如来方便,难入一乘愿海。 然而,吾人须知,净宗虽称为易行道,是与其他法门相较而言。若论其实,则知往生亦非易事。倘不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一向专念,而欲往生,无有是处。正如省庵大师所言:「西方佛国,非悠悠散善所能致;万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脱。」是故在此仰愿净宗学人,慎莫初闻净宗易行,便生轻慢,信心虚浮,志愿弛缓。口持洪名,心恋尘缘,心悬世乐,欲其出离三界,欲免六道生死轮回,不亦难哉! 以上是学生学习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的一点粗浅体会,不足之处,敬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大德不吝赐教!惭愧学生张有恒顶礼敬呈。 老法师:有恒同学这篇报告非常好,非常重要,提醒我们大家,我们是不是真的想在这一生当中脱离生死轮回,这是当前我们学佛同学第一桩大事。学佛的同学很多,而且都是标榜着念佛,但是我们细心去观察,他的言行、他的举止对这个世间还是留恋,不但留恋,还在争权夺利,这个跟念佛人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这什么原因?实在讲,张有恒老师也提到了,这一篇把这些原因都说到了,总而言之,信心不深,问题就在这里。为什么信心不深?理解不够透彻。如何建立我们的信心?念老的注解好,你看他的集注,集注文字有一定的深度,虽然他用最浅显的语文来表达,深度还是有深度。在世的时候慈悲,在佛学院里面讲过一遍,这个事情他告诉我,我听说好像是没有讲完他就过世了,慈悲到极处。 为什么我们今天学佛会这么困难?我也说过,诸位要是会听,应该都能听懂,那就是我们的信根不足。信不信?信。有没有怀疑?有。半信半疑占绝大多数,百分之九十相信,还有百分之十不相信的人也不少,那百分之十足以障碍你不能往生。所以真正相信,百分之一的怀疑都不可以,关键在此地。完全没有怀疑的人有没有?有,不多。他为什么不疑?这叫善根深厚。善根从哪来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学这个经,就是还有一点疑没断,没去得了,这一生又遇到了,又碰到了。这一生可不简单,你遇到夏莲公老居士,你遇到黄念祖老居士,这是菩萨再来,在这个时代,专门来接引我们这些疑根没有拔断的众生。他用什么方法?用讲经说法,会集大经,会集注解,用这个手段。这个手段高明,让后人看到了,会生起敬仰之心,能帮助他断疑生信,只要真正断疑生信的人,这一生当中没有一个不往生。真正断疑生信从哪里看?看他把名闻利养彻底放下,那就是真正的信心。如果还有名闻利养夹杂在那里,还有是非人我在胸中,这都是信不深、愿不切。 这个世界受苦受难这是我们亲身经历的,古今中外历史里头没有过,我们怎么会遇到这么一个社会?从学佛的人来看,遇到这个社会好,为什么?叫你知道苦,知道苦你才肯了苦,你才肯真正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真的,境缘没有好丑,完全看你用什么心。你用出离心,生在这个社会好,为什么?它逼着我非走不可。没有这么些灾难,悠悠忽忽的起了贪恋的心,不肯去,这个深信切愿生不起来,遇到这个灾难,愿意走了。 历史上,古今中外从来没有遭遇过,哪有吃东西不放心的?我们这些饮食,你能说里头没有毒吗?大地被污染了。纵然我们今天不用,自己种的菜,没有化肥,没有农药,土壤当中带着有,只是带得比较少一点。没有干净的东西,包括空气都污染,大陆上许多地方的雾霾,历史上没见过。雾霾是偶尔有一次,时间也不过是一天、半天,从来没有几十天连续不断的,历史上都没有过,我们遇到了。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我们吃的粮食、蔬菜都不放心。这地方能住吗?不能住,到哪去?到极乐世界去。都是催着我们,逼着我们,赶快发心到极乐世界。 真正发心到极乐世界,这里统统放下,心里头只要好好抓住这一句佛号,其他的拉拉杂杂全不放在心上。心上没有,空空洞洞的,只有阿弥陀佛,那你就决定得生净土。所以外缘,我们遇到这个缘,逼着我们要求往生,这也是千载难逢,这也是我们的好运,我们要没有遇到这个,真的放不下。给你说苦,你说我每天很快乐,没有想到自己衣食住行,没有想到周边环境,不知道过去太平盛世那个时候什么样的社会,现在是什么社会。 所以,这本书的出版非常有价值,这个解得浅,容易懂,这是念老的白话讲解,做他的讲记来流通,好事情,我们看到了非常欢喜。最重要的是劝勉自己,自己往生,做个好榜样给别人看,让别人醒悟。今天讲不容易,外面诱惑力量太大了!好,我们看下面第二篇。 学生:感恩贤公和尚的慈悲示教—圆满的信德(上)释义清。 尊敬的师父上人慈悲,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善知识慈悲,阿弥陀佛。 自参加学习班以来,令惭愧弟子感触最深的,是师父上人及诸位善知识对我辈净宗学人建立信心之慈悲晓谕、开示,可谓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唯恐我等堕入火坑。这才反思,什么是信?信什么?念老云:「信谓信生佛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众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自己好像也都知道,但问有没有往生的信心?却很含糊。这才知道,没有真正的信。试听贤公之语,「学道当知心是佛,修行应以戒为师」,「拜佛是要拜出自性,拜出清净心」,「 不要以为念一句、两句阿弥陀佛就行了,不念到一心不乱,不算念佛」,信心圆满。而贤公一字不识,自己却是天天听经闻法,何以信心相差竟然不啻天渊? 学佛,首重信,信为能入。佛经开篇即是居六成就之首的信成就,「如是」。净宗「信」尤为重要,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信什么?为什么信心不足?师父上人一语道破我们症结所在,没根。师父上人依据《观经》三福第一福,指出净宗修学三个根,而《弟子规》是根中之根。所以,再次展开《弟子规》,由信篇仔细学习,发现其中教诲确能启迪信心。 一、由《弟子规》,启发往生净土的信心 甲一、见贤思齐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启发我们所有善德,乃至成佛作祖之信心。「见人善,即思齐」此句充满生机,人何以能生起见贤思齐之心?老祖宗明白,「人之初,性本善」。而我辈迷而不知,是因「性相近,习相远」,受到时尚的影响,误认为圣贤学问是迷信,加以排斥。但本善之性并未改变,所以圣贤劝勉后人发起向善之心。「纵去远,以渐跻」,此句给人以希望,及必能成圣成贤的信心,体现老祖宗对子孙的慈悲期许:人人皆可成尧舜,人人皆可成圣贤,人既丈夫我亦尔,即便差距再大,只要锲而不舍,必定能有等齐圣贤之日。关键是如种子萌芽,善心发动,芽发方能生长茁壮,枝繁叶茂。 甲二、闻过则喜,知错必改 乙一、闻过则喜。听到批评就气馁,禁不住考验,不是真正的信心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师父上人讲:知错是开悟,改错是证果。凡夫很难有这种自觉,所以对别人的提醒要欢喜感恩。而今我们听到批评就难过,或者很不耐烦,是前面孝悌德行根基仍未建立,再者是于理不明。《弟子规》首篇「入则孝」即言:「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教诲都不听,又怎能接受他人的建议?「出则弟」言:「言语忍,忿自泯」。家中兄弟相处不能忍让,在外面怎能忍让别人?试观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在我们民族的起始线上最光辉的形象,大舜。古人言:「人伦之变,至舜而极」,父顽、母嚚、弟傲,家人几乎个个都欲置他于死地而后快,而他唯求可得父母、家人之欢心,故不知其过。于父母纯孝、于兄弟友爱,不断检点自身,完善德行,终成中华文化孝德道统之典范。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孔子说天下有五种不祥之事: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释贤而用不肖,国之不祥也、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也和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也。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