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第4集)
2015/5/23   热度:727
请掀开经本,一百四十六面第一行: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这个经文可以说讲到了最重要的部分。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菩萨修行的要领,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这个问题的确是要很清楚的理解,尔后我们才能够有效的去运用。话虽然是这样说,可是真正很清楚的理解,的确不是一桩容易事情。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我们自己二障太重,烦恼、所知太重。而烦恼障与所知障的根源,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是经论里面常讲的,烦恼障的根本是我执,有我执就有烦恼。诸位想想,如果我都没有了,烦恼从哪里生?我没有了,真正到无我了,烦恼障断了,可是所知障还不断。为什么?所知障是法执。譬如说小乘人的智慧,他是破了我执,知道四大五蕴和合的相不是我,这个里面没有我,但是他还执着四大五蕴是有的,由于这一个执着没有破,所以他的智慧不能现前。 可是我们在大经里面来看,这两种障碍对于菩提、涅盘,都产生了妨碍的作用。烦恼障,不但障涅盘,也障菩提;所知障,不但障菩提,亦障涅盘。譬如说小乘圣者只能证得个偏真涅盘,不能证得究竟涅盘,只能断三界的分段生死,没有能力断变易生死。我们今天的病根在哪里,一定要找到,病根不能拔除,这个闻思修我们用不上。得用闻思修的这个时候,的确烦恼障尽了,所余的是所知障未尽,他的功夫都是用在破所知障,以这个三慧破所知障。三学最主要的是破烦恼障,当然也破所知障,可是以破烦恼障为主,戒定慧三学。而三慧那是完全破所知障,所知障都破了,烦恼障自然就没有。这是前面一点意思。 在前面也曾给诸位说过,闻是从理上讲的,思是从智上讲的,修是从行上讲的。正如佛在《圆觉经》里面所讲的,「知幻即离,离幻即觉」。这一句诸位要一下不容易会通它的意思,你可以把这个句子反复去念,意思就明了了。就像当年智者大师念这个十如是一样,如是性,性如是,性是如,用这个三种念法,意思就很明显。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我们把它倒过来念,「觉幻即离,离幻即知」。所以这一句里面,知、离、觉是一桩事情,不是三桩事情,诸位从这个地方去觉悟。换句话说,知是智慧,般若智慧现前,觉是本觉,离是心地清净,像六祖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离就是离尘埃,一尘不染。由此可知,我们如果要想学佛,真正学佛求觉,先要做到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从这个地方下手比较上容易,比较上得力。如果说是我们先从求开智慧上下手,固然是未尝不可,先求大觉上下手,亦未尝不可,可是比较起来总是要难得多,这是各人根性不一样。中下根性,在我们客观的看法,是从离幻这个地方下手比较上来得方便,就是先求清净心。 像《圆觉经》里面,你看看「文殊菩萨章」,这第一章,一开头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中心的论题,「净圆觉心」。首先提出这个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叫我们从这上面下功夫,求个心地清净。心清净了身就清净,心是身的主宰;心不清净,那个身做得怎么清净,都是不清净。心清净了,这个身怎么染污,还是清净,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可见得这个染净在心,不在色相。蕅益大师说得很好,他讲境缘,这个境就是指物质环境,缘就是指人事环境,我们也可以讲,境是指依报,缘是指正报。依正都没有善恶,善恶在哪里?善恶在你自己心里面,就是你的烦恼心。像我们念《百法》,善心所十一个,恶心所二十六个,这是善恶。如果你六根对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没有善恶,没有善恶的心才叫做清净心。 诸位要晓得,你要是烦恼现前了,这二十六个烦恼现前,你的心不清净,十一个善法起来,你的心还是不清净。为什么?清净心中本无一物,哪来的善恶?善恶都是妄心。所以真正清净是超越了染净之净,这才叫真清净,有染有净的那个净都不清净。我们学佛要先修这个心,然后真的就可以用观世音菩萨这个办法。所以观世音菩萨这个办法不是我们现在就可以修学的,因为这个修学方法叫高级修学方法,高级的修行方法一定要有初级的基础,就是你要有定慧,戒定慧的基础,因为这个地方完全讲的是三慧。 我们看看底下,就是今天经文里面所讲的,观音菩萨所修的这个境界,这个里面每一个字都非常重要。『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这八个字就是一小段,说明观世音菩萨最初修习楞严大定的时候,这个《楞严经》里面所有的修行统统是楞严大定。前面这一章,就是第五卷的末后,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那是大势至菩萨修楞严大定的方法,这一章是讲观世音菩萨修楞严大定的方法,统统修的是楞严大定,每个人用的方法不一样。实在上说,大势至菩萨那个办法我们倒是可以用,观世音这个办法是要高一层。可是在念佛念到心地相当清净,真正能把身心世界都放下了,观世音菩萨这个办法是用得上。你要能够用上这个方法,保证你在这一生当中得理一心不乱,换句话说,就是俗话讲,你这一生当中成佛了。证得理一心就是分证佛,六即佛里面的分证佛,你这个地位是圆教初住以上,圆初住以上这个境界我们一生当中的确可以修得。问题就是你一定要通达理论、方法、境界,一定要搞清楚;你要是搞不清楚,盲修瞎练,不可能的。你要是像一般修持,带业往生,或许可能,如果要想到事一心、理一心,盲修瞎练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一心都办不到,何况是理一心?这一点希望同修们特别要注意到。固然带业往生就是一种很大的成就,我们这一生决定没有空过,可是我们的志总不能说这样的卑劣,总希望大家有大志,在这一生当中力争上游,我们要求证理一心不乱,这才是真正的佛法里面讲的大丈夫,真正有志气的人,是为诸佛菩萨所尊敬的。 观世音菩萨他是从耳根上修的,因此他总是不离开能闻的耳根、所闻的声尘,而在根尘二者之中,唯识里面讲的是生的耳识,这个根与尘一接触必定发识。可是菩萨不用,菩萨不用识,所谓是舍识。舍识所用的是什么?必定是根性、是尘性,这就是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识是带着无明的真心,识心不明,是暗的,有无明障碍了它。明心,就是无明去掉了,离开了,心恢复了光明,光明的心就是本性,所以叫做明心见性。这个见性是什么样子?我把这个样子简单的透一点消息给诸位,眼见外面的境界见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比一般人见得清楚,耳闻音声听得分明、听得清楚,也比一般人耳根要利,听得清楚,这个里面决定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本性,这就是见性见,闻性闻,观世音菩萨就是修这个法门。所见所闻这个境界,给诸位说,决定是清净的、是平等的。为什么?因为这个境界是一真法界。如果你见这个境界里面,这个境界有善有恶、有染有净,给诸位说,你决定用的是眼识见、耳识闻。为什么?你用识,才把那个相应的心所把它引发起来,它起作用。如果你舍离了心心所,这个境界是平等的。所以我讲菩提心,直心是平等心。你见这个人很好,那个人很坏,到底是谁坏?谁好?给诸位说,也没有好,也没有坏,是你自己心里面在打妄想,是你自己的心坏了,你才见到外头境界有好坏;你自己的心是健全的,你见到外面境界是清净的,是一真。这是一桩很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我们读《华严经》,你看《四十华严》,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有同修来告诉我,他说我第一次看这个五十三参就像看小说一样,像看故事一样的,像善财童子的游记,看到里面所描写的,里面也有善、也有恶,也有修道的、也有干杀盗YIN妄的,这个没有什么稀奇!的确,那是什么?那是凡夫眼睛里面看一真法界,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一个心地清净,就是在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的人去念《四十华严》,才能够领略到那一真法界,晓得善财童子所参访的是一真法界,「入法界品」,入的是一真法界。我们现前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你能入一真法界,换句话说,最低限度你的资格是圆教初住菩萨,你已经得了理一心不乱,你入一真法界,你的心真正清净了,像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果像神秀大师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给诸位说,那是在十法界里头,还在六道轮回里面,没有超越,是这个境界。为什么?有自、有他,有能、有所,有能修、有所修、有所证,能所未亡!你看看人家此地,「入流亡所」,你能所不亡。 所以佛法的理论一定要搞得很清楚。这个搞得好清楚,决定不是在意识里面去理解,意识里面的理解是分别,不是真正的明了。我们回向偈里面常念「愿得智慧真明了」,那是明了,而非分别。我们现在在研经、在听讲,大家用的什么?都是用的分别心,所以你对这个理无法明了,这个境界不能现前。实在讲,这个境界就在眼前,无论你是在觉还是在迷,境界是一样的,不是两个境界。诸佛菩萨所证的一真法界与我们所住的六道轮回,为什么他叫一真法界,我们叫六道轮回,他叫做清净净土,我们叫秽土?实际上哪里有净秽?他的心清净,所以叫净土,我们的心污秽,所以叫秽土,是这么一桩事情。由此可知,每一个人的染净都不相同,因此每一个人境界都不相同。境界高的人知道境界低的人,看得清清楚楚,好像从上面看下面,看得清清楚楚。境界低的人没有办法了解境界高的人,无法了解。为什么?见不到。 此地用了一个闻字,诸位要记住,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看,这是属于耳根对声尘的作用,要是把这个意思引申,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叫做闻。「初于闻中」,刚才给诸位讲过,它是不用耳识而用闻性,这一点是非常的重要。我们在座当然也有老同修,也不是都是初学,老修行的人要留意,为什么?这是我们的学处。我们懂得这个原理,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用得上,你的成就会非常快,要不了多久的时间你就能得道。得道就是证果,也就是讲的证理一心不乱,或者你证到见性,见性就是理一心,的确是可以做到的。做到的现象,你自己的心里非常开朗,为什么?你对于一切境界里是平等观,决定没有差别,不会有差别这个念头起来,你的心是清净的。 诸位要晓得,对外面境界看法不平等,你的心就不清净,心就会染污。换句话说,你也就没有慈悲心。为什么说没有慈悲心?你那个慈悲心是有偏差的,对于好人,我要慈悲他,恶人,我要瞋恨他,你这个慈悲心是众生缘慈、是爱缘慈,不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一定是从平等心、清净心当中生出来的,他对一切众生是平等的慈悲,是真正的慈悲。那个众生欢喜他、恭敬他,他对他慈悲,那个众生瞋恨他、要杀他、要害他,他对他还是一样的慈悲,决定没有两样,他的心情是这样的。所以你自己入了这个境界你自己能体会得到,从此之后你心是清净平等、是大慈大悲。到这个时候你也能够体会到诸佛菩萨他们的境界,纵然那个甚深的境界你达不到,总而言之,消息你是得到一些,你是能够体会到一些。 要讲到用闻性闻,也就是本经里面所讲的最著名的一句话,叫「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所以诸位要是真正想修行,这是讲真修行,讲大修行,就在境界里面修平等心。这是我在讲席当中常常提示给诸位的,无论是顺境,无论是逆境,你在这个里面修平等心,受得了的要受,受不了的还要受。你还有个受得了、受不了,你的心不平等。功夫在哪里学?就在这里学。绝不是说我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一天磕一万个大头,一天念多少部经,拜多少部忏,那叫修行。那个修行不管用,为什么?你心还是不平等,你这个分别执着妄念还是一天到晚随着境界转,心随境转。给诸位说,这叫生死凡夫,这叫盲修瞎练。真正修行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面,提起自己的警觉心,古人所谓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提起你的觉心。觉心什么?觉心就是平等心。 如果我们在境界里,才起心动念,晓得我错了,马上念一句阿弥陀佛,或者你念咒诵经,把你这个分别心离开,时时刻刻能保持着你的心在境界里头是平等一如,保持你自性的清净,这叫真修行,心净则土净,决定往生净土,这叫修行。我们在境界里为什么会起心动念?为什么会有妄想执着?给诸位说,那是因为你放不下。放不下什么?贪瞋痴慢,你有这个东西在作祟。如果你对这个世界一点贪爱都没有,你就不会有瞋恨。为什么会有瞋恨?贪不到才瞋恨、才嫉妒。你统统都不要了,没有贪心了,瞋恨也没有了,嫉妒也没有了,障碍也没有了,妄念也没有了,智慧就现前了,愚痴也没有了。由此可知,我们最大的障碍就是贪欲、瞋恨、嫉妒、傲慢四大障碍。我们要修的修什么?就是把这四大障碍去掉,在境界里头心才能得到真正清净、平等。 菩萨的方法,这个见性,性是平等的,识是不平等的,所以他用闻性闻,闻性是平等的,自己的心是平等的、是清净的。所闻的对象是声性,不是声尘,声尘不平等,譬如有大声、有小声,这个大小就不平等,有可意声,听到很欢喜的,有不可意声,听了很烦恼的,它不平等。声尘不平等,声性平等,这就叫返闻闻自性。换句话说,离开了那个虚妄的不平等,而证得真实的平等性,在一般教下里讲「转识成智」。第七识是最不平等的,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第六识是分别的,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观世音菩萨在此地就是转识成智。用识,用心意识,用五十一心所,决定错误;用性,用真性,用清净心,决定正确。 话说到这个地方,我又要告诉诸位,大家不要疑惑,如果我们统统都讲平等,好人、坏人都不分了,那天下不是大乱,那我们不变成白痴了?返闻闻自性是对内,是对自己,决定清净平等,外面对事则用八识五十一心所,两套,里面是返闻闻自性,外面是用心心所。这个时候心心所变成什么?变成成所作智,成就别的。所以对于众生一定要叫他辨别真妄、辨别邪正、辨别是非、辨别利害,要叫他断恶修善,对他,对外的。如果你自己里头真有这一套,那就完了,你是凡夫,不是圣人,圣人的心里面这一套跟对外面这一套是不一样的。他对外面这一套清净不清净?清净。为什么清净?因为他里面清净,他这个心心所的作用是从清净心里面生起的,他根本清净。不像我们凡夫,我们凡夫为什么不清净?因为根本不清净,根本是染污的,那就是有我、法二执,这是根本不清净。他那个虽然用,就好像戏台上唱戏的,是表演的,不是真的。我们看《四十华严》,五十三参,善财童子与五十三位菩萨,是表演的,我们看起来那个表演世间法,表演世间法,世间法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清净法。为什么?他心里不染。而我们怎么样?我们是真正染污,不是表演,是真染污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就是真正是生死凡夫。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检验修学进步,不在于读了多少经,做了多少善事,亲近了多少法师。而在于内在的慈悲和智慧是否增加,烦恼是不是少了,每一个行为的背后的发心是怎样的。人每天都在发心,是发嗔恨的心、贪婪的心,还是发慈悲的心、利他的心?发什么心,就成就什么。别被自己看似精进的行为迷惑住了,观好这颗心,才是修行的开始,阿弥陀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