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47集)
2015/5/23   热度:45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九十七页,第三行科题看起,「慧超彼岸」。请看经文: 【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无明贪瞋皆永无。惑尽过亡三昧力。】 经文有六句,请看念老的注解。「此下六句」,就是刚才念的,「求自觉之德」。前面四句偈求法音宣流,这六句求的是智慧如海,一直到究竟彼岸。这个意义很深,这是真正发大菩提心。能不能求到?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自性本自具足,不是外来的。《华严经》上,世尊给我们透的信息太好了,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这范围包得广。众生,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众生,动物是众缘和合的,植物也是众缘和合的,矿物也是众缘和合,没有一种现象不是众缘和合的,所以叫众生。一切众生包括全宇宙,一切万法,就像六祖所说的,觉悟、明白了,明白个什么?「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是明白这桩事情。这桩事情说明就是万法一体,智慧是一体本自具足,德能也是本自具足,相好亦复如是,没有一样不是本自具足,所以不要用外求,向内求。自性智慧本自具足,深如海。广大如海,深如海,大没有边际,深没有底,这是自性。所以学佛最重要的明心见性,功德就圆满了,真圆满了,出世间法圆满了,世间法也圆满了,真正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宗教里头用这两句话赞美上帝、赞美神,佛法这两句话是赞叹自性,自性本来具足。所以一切众生只要觉悟、只要回头、只要见性,一切都圆满。佛回归自性了;菩萨、声闻还在半路,还没到家;凡夫对于这个事实真相茫然不觉,迷在六道。诸佛感叹的,六道众生迷惑颠倒,不知觉悟,哪一天觉悟,哪一天回头,他就离开六道,不知道回头那就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人要回头,不能不回头,不回头就大错特错,一回头就是究竟彼岸。 下面给我们解释,经上讲的『智慧』就是般若。《大智度论》上说,梵语般若,「秦言智慧」。《金刚经》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罗什大师在中国那个时候,他居住的地方是秦国,姚秦,也叫后秦,前秦是苻坚,所以称为秦言,就是中国话,中国话叫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所以我们中国智慧这个名词的含义跟梵文般若相近,没有梵文般若意思那么深、那么广,所以用智慧翻出来之后再加以注解。这个智慧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所以说一切智慧当中它是第一,它是无上的,它是无比的,它是无等的,没有任何一种智慧跟它平等,没有超胜它的,加这么一段注解。 「又《往生论注》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这个意思比较深。达是通达,如是真如,真如就是自性。这个智慧的意思,就是明心见性才能称为般若现前;没有明心见性,没有般若。发大菩提心与般若相接近,大菩提心是求大般若智慧。所以说路子找到,但是你还没有见道,这样的人叫三乘菩萨,包括声闻、缘觉,十住、十行、十回向别教的,他们向着如,是如这条道路,但是还没有到达,到达就叫法身大士,一般叫成佛。「又《大乘义章》曰:真心体明,自性无暗,目之为慧。」《大乘义章》上说的。念老把经论里头种种讲法统统集在一起,让我们都看到。所以我们展开经卷,要用感恩的心,真诚心、恭敬心,这才能看得懂,才能体会到一些意思。心愈真实,看得愈清楚、愈明白、愈深入。所以这个经文,字字句句无量义,我们就明白了,我们相信了,也肯定它真的是无量义。 下面再解释般若的含义,这名义,「其义为:真心本体明现,自性朗然,明显无暗,称之为慧」。这个智慧凡夫没有,不但我们人间找不到,天上也找不到,二十八层天里头也没有;再去找十法界,十法界里头也没有。十法界里头有三贤菩萨,就是别教的十住、十行、十回向,他们走的是般若这条路,没见到般若。路没错,距离还很远,至少走到一半,他才能见到一些,三乘菩萨一半还没走到。走到一半的是谁?初地菩萨,别教初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可以说他达到一半。往前面去步步高升,对于般若的认知一层比一层广大,深广无际,一直到妙觉才证得究竟圆满;等觉还差一点,妙觉才真正圆满。真心本体,这四个字就说明我们都有,一切众生个个都有,我们有,一切人有,畜生有,树木花草有,山河大地有,每一粒微尘都有。我们现在有一点概念,概念不是证得的,听说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量子力学家为我们做证明。我们有真心,我们有本体,真心本体是一片光明,常寂光。常寂光就是真心本体,光明遍照,照虚空法界,照一切万法。一切万法是一体,体就是光明遍照,这是体。 「自性朗然,明显无暗,称之为慧」。常寂光是永恒的,常寂光里头没有生灭,它只有明,没有黑暗。黑暗是从哪来的?是从迷来的,一念不觉,迷了,迷了才产生阿赖耶。阿赖耶里头有明暗,为什么?它一念不觉,不觉就生无明,无明是暗,把本明变成无明。这个变不是真的变,我们可以说,阿赖耶是依自性、依本明而生起的不明(无明),它跟自性是一体,它的性体就是自性,只是它里头有一念妄。这个妄是什么?动,科学称之为波动的现象,像弹琴的弦,弦定律。这种说法很贴近。确实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它不知道回头,那就变成念念不觉。这个念念不觉就是阿赖耶,从阿赖耶变现出末那、意识、前五识,从识里面变现出物质现象,这个物质现象就是六尘,六根、六尘,六识没有物质现象。这些现象,随着念头演变成一切万法,这是全宇宙的现象,我们迷在里头,不知道它全是假的。佛对我们来说,他太伟大了,他对我们有大恩大德,是什么?他帮助我们回归到事实真相。见到事实真相就是见道,就是大彻大悟,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就这个境界,真正见到了。怎么见到?迷破了;换句话说,那个波动一念现象没有了,它不动了,回归自性本觉。自性本觉是不动的,能大师说得好,「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是我们的真心。起心动念就动了,起心动念不但是动,已经是大波大浪。 修行的功夫,这六句最后的一句说,「惑」是迷惑,迷惑尽了;「过」就是阿赖耶里头无始劫一直到今天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善、恶、无记,含藏这些种子,这些种子就是过。这些过失,我们讲业障,「亡」就是消干净,业障消干净。怎么消的?三昧的力量。「三昧」就是禅定。不起心不动念,如来的禅定;分别断掉,不分别,菩萨的禅定,三昧;不执着,阿罗汉的禅定,这是最低的,于一切法不执着,放下了。不但世间法要放下,佛法也得要放下,这个道理要懂。为什么?自性清净心里头哪里来的佛法!大乘经上比喻得好,世间是病,因为有病才有药,如果没有病,什么叫药?药就不存在。没有病还执着有药,那你非病不可。病好了,药就不要了,药就没有了。所以它是因缘建立的,这个因缘就是因为有病,所以才有药,药来对治病的。病好了,药要是不断就变成病;病好了,药就不要,这才叫康复,叫健康恢复了。佛法是药,佛法怎么来的?因为世间法有毛病,这些病态出现,佛用这些方法来治病。病治好了,药不能要,要就错了。所以告诉你,「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病好了,药都不要,当然病就不会发生,这才是真正健康。 世间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我们在中途,还没到目的地。阿罗汉是第一站,菩萨是第二站,佛是目的地,我们现在连第一个目的地都没达到,因此佛法要,世间法要舍。佛法要,佛法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佛告诉我们只能取一个。门路很多,你走只能走一条路,你不能走两条路,两条路即使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还是险道,危险的道路,不如选择一个道路,一个道路是稳稳当当,你一定会走到。到达目的地的早晚,是你用功夫的勤惰,勇猛精进,速度就快;懈怠迟缓,你速度就慢。所以佛法提倡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条路走到底能得三昧,三昧的功夫深了自然开智慧。 我们再看下文,「今经于自觉愿中,首言智慧者(一开口就「智慧广大深如海」),以智慧最上故。又佛法大海,智为能度故。」用大海来比喻佛法,佛法真正觉悟的方法要智慧。「如《汉译》曰:檀施」,檀是檀那,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布施。檀是梵语,施是中国话,檀施这个名词梵华合译,它的作用「调伏意」。意是念头,什么念头?贪,烦恼里头第一个严重的大病就是贪欲。今天世界混乱,原因在哪里?就是贪欲的膨胀达到临界点,也就是达到边际,达到边际它会爆炸,那就是灾难现前。用什么方法能解决?布施,布施能解决问题。我们看看中国对今天地球的贡献,我们不谈文化上,我们就谈这个檀施,在这一届领导人,对于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小国家,帮助他们建设。习主席提倡的陆地上的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这是通达到欧洲,欧洲那一边的边界是英国,英伦三岛,我们摊开地图可以看到,西方的边界。这欧亚两大洲连在一起,这一条高速通道,经过许许多多的国家,中国帮助他们建飞机场,建港口,建高速铁路、公路,这都是檀施,让许许多多国家都能得到现实的利益,帮他们富裕起来。海上的港口,斯里兰卡是个很重要的中心点,海上通路的中心点,我们在那里看到的,中国对那边的贷款,给他们建设现代化的港口、机场、铁路、公路。所以布施真的很重要。下面,「戒忍及精进」,持戒、忍辱、精进,这些大乘佛教有,中国传统文化里头有。戒是什么?戒是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圣贤教育。特别是大乘与中国的儒学讲忍辱、讲精进,佛法讲禅定、讲智慧。「如是三昧定,智慧为上最。」这六个,菩萨所修学的六门功课,最高的是智慧。智慧从哪里来?从三昧来的,三昧就是禅定。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禅定。智慧为最上,智慧一定从禅定来的,禅定一定从戒忍来的,有戒忍精进就能够禅定现前,禅定现前起作用就是智慧现前。 「《嘉祥疏》曰:明五度为行」,六度里头前面五度是行,是行为,「不能出离生死」,这个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没有办法帮助你离开六道轮回。前五度修得好,人天果报。得定,定没有开慧,这个定在哪里?四禅天、四空天,他往生到这去了。要慧才能出离,为什么?有智慧肯放下。四禅八定这些人,他不肯放下禅定,禅定里面的受用,就是享受,乐!禅悦,那个悦是喜悦,他放不下,他就不能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六道轮回,要把这个东西统统舍掉,这就是般若波罗蜜。为什么?《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六道是有为法,四圣法界也是有为法,你不能把六道放下你就出不去,放下就出去了,出去到哪里?到四圣法界。十法界上面四法界,天上面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有佛,上面还有四层,这合起来叫十法界。必须见思烦恼断尽了,就是全放下。总的来说,佛经上把它归为十大类,前五类叫见惑,就是你的见解错误,看错了;后面五大类,你的思想,你想错了,不是真的。见惑里面身见,执着身是自己;边见,边见是对立,今天讲相对的,有长必有短,长短对立,大小对立,善恶对立,真妄对立,你是生在这个环境里头,这是错误的。宇宙是一法,一法就没有对立,有对立是二法。所以要觉悟,真正觉悟之后,他不跟一切人事物对立。 海贤老和尚给我们表法,他一生对人、对事、对物没有对立的,平等的,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为什么?边见放下,成见放下,一切没有自己的意思,没有自己的主张,没有自己的想法、看法,都没有,所以他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对人对事对物,无论善缘恶缘、顺境逆境,皆大欢喜。你要问他为什么?因为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真的抓到了,假的随喜,多自在!真的是什么?阿弥陀佛,他就抓这一个,非常简单,非常容易。真正抓到是什么现象?念念相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念念相续,从早到晚,从晚到早,这一句佛号没有丢失,这个念佛功夫成就了。这个时候叫功夫成片,一天到晚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好!功夫到这个程度,烦恼并没断,只是功夫得力,把烦恼控制住,压下去了。如果烦恼断了,那地位高了,那就是事一心不乱,见思烦恼断了。断了就证阿罗汉果,断了的时候六种神通都现前,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得受用了。再往上提升,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十法界没有了,不但出离六道,还出离十法界。净土法门确确实实能帮助我们在一生当中圆满的透过三关,达到最高的境界,一次完成。这个法门无比殊胜,不可思议,一定要成就,不成就你就冤枉了。 修行在哪里修?生活上修,穿衣吃饭,特别是人事上修,顺境、逆境。顺境学不生贪恋,为什么?有个念头起来,立刻观照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真的。或者用弥勒菩萨跟世尊的对话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有的现象,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讲得清楚,这讲什么?所有的现象。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所生的这些现象,假相,没有一个是真相,连诸佛法界都包含在其中,都不是真的。实报土里面的境界虽然没有生灭,它有隐现,有缘它现,没有缘它不现,没有了,是这么回事情。所以也不能当真,当真就错了。真的现象是什么?是常寂光,就是一片光明,光明里头什么都没有。真的像我们的屏幕,屏幕打开了,没有按频道,这一片光明就是常寂光,我们一按频道就是十法界。十法界是生灭的,有生有灭;常寂光一片光明,光明里头什么都没有,所以看不到生灭现象。它有隐现,有缘的时候你看到一片光明,没有缘的时候光明看不到。常寂光谁看到?明心见性的菩萨就看到了。看到怎么样?进不去。为什么进不去?无始无明虽然断掉,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干净。所以无始无明的习气,唯一就是障碍你不能契入常寂光,常寂光在你面前,你进不去。必须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自自然然融入常寂光,一真法界没有了。所以一真法界没有生灭的现象,它有隐现。 没有一样是真的。成佛了,你问他,你是不是成佛了?他要是说「我成佛了」,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他还着相。真成佛了,不着相就成佛,着相还是菩萨。愈往上面去,妄想分别执着愈淡薄,愈往下面愈浓厚。坚固的执着,丝毫都不肯放松,那是什么?地狱境界。在我们人间就能看到。你冷静,自己回光返照,看看自己是在哪一道,从执着上可以看到。严重的执着,死也不肯放下的,地狱道,比地狱轻一点的是饿鬼道,再轻一点是畜生道,还要轻一点的才能到人道。执着的毒害太深了,要放下,因为它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人都知道有生有死,也都知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要是真正明白,你就不会执着,你自然会放下。放下就得自在,这一生人生当中过得非常幸福、非常充实、非常圆满,何乐而不为之!对于这个世间一切人事物都是缘分,有缘能够利益众生的,帮助众生觉悟的,这个事情是好事,多做;没有缘分不要攀缘,不要去找事做。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神仙、菩萨住在山洞里头,没有缘分他绝不接触,他那种享受是禅定,定中的享受,禅悦为食,这里头有乐,有享受。躁动的享受是六道众生的享受,禅定的生活是修行人的享受,比躁动那个享受好得太多,无法形容,你不能放下躁动,你没有办法享受这种的乐趣。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天天读经、天天听经,首先要知道,“经”是什么?“经”是佛教教学里面的教科书。我们根据经典里面的道理、方法,来修正我们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这就是修行。我们以读经、听经,来对照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己的心行与经典相应,欢喜,要想着怎样保持,不要失掉;心行与经典不相应的,要改过自新,这样读经才叫做修菩萨行,才叫做积功累德。所以,经典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也不是念给别人听的,而是自己修菩萨行唯一的一个标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