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语:释迦牟尼怎么出现的?我们想佛,佛为什么不现
2015/5/23   热度:615
那个地方人希望见佛,他就现佛身而为说法。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当时到这个地球上来示现。那个时候印度人,印度人知道有佛、有菩萨,这些念念都想佛菩萨能出现教化众生,释迦牟尼佛出现了。 释迦牟尼怎么出现的?现在我们这个搞清楚了,“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因为法身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是常寂光。常寂光不生不灭,没有任何变化,没有生灭的现象,它就在我们面前,所以众生心想他就现。 那我们想佛,佛为什么不现?我们的心不清净。佛是现了,我们没看见;我们想菩萨,菩萨也现了。所以清净心重要,只要有几分清净心就看到了。想看六道,六道的现象全让你看到,统统在面前。哪一法能离开常寂光?没有的。没有任何一法能够离开常寂光它会存在,没这个道理。常寂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常寂光太大太大了,无法想象,所以叫“不可思议”。不可思,你没办法想;不可议,“议”是言说,你说不出来,它没有边际,中国人讲“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个话怎么他说得出来,这是佛的境界。菩萨是八地以上,八地以下说不出来。 所以中国,咱们老祖宗古圣先贤,里面有没有佛菩萨来示现的?我们从理上讲决定讲得通,是佛菩萨来示现的。中国人喜欢圣人,那就应以圣贤身而得度者,即现圣贤而为说法,他们讲的相同。《大学》里面的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说什么?自性,是“明明德”。以前李老师给我们讲,“明德”就行了,为什么还有个“‘明’明德”?“明明德”说明这个德不明了,迷了,明德就是自性,佛陀的教育、圣贤的教育,就要恢复这个“明”。所以“明德”是个名词,第一个“明”是动词,“明德”是体,是自性的本体。“亲民”是作用,“亲民”什么意思?“亲民”就是慈悲,爱心,自性里头第一德就是“爱心”,佛家讲“大慈大悲”,中国人讲“仁慈”。 所有宗教里面讲“爱”,“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真主爱世人”,那个“爱”就是“亲民”,对一切众生平等的大慈大悲,没有分别的。 后面“止于至善”,那个是智慧慈悲的大圆满。“明明德”就是智慧,“明德”是本体、是自性,“明明德”是智慧,智慧、慈悲。那个“止于至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和”,和平,这是“至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整个宇宙的和谐。 佛法里面讲“六和”,“六和”是“至善”,“止于至善”,家和万事兴。大乘佛法带来的整个宇宙的和睦,这个是佛陀教育最高的理念,佛弟子觉悟了,要把这桩事情完成,“止于至善”;自己三轮体空是“止于至善”,对待一切众生,让他离究竟苦,得究竟乐,是“止于至善”,度众生才到圆满。离究竟苦,究竟苦是六道轮回,你要帮助他离开六道轮回,他就离苦了;你帮助他往生到极乐世界了,他得究竟乐,所以,阿弥陀佛被一切诸佛称赞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不是没有道理。 没有阿弥陀佛,我们一筹莫展,别说我们感到困难,诸佛如来都感到困难,怎么办?幸亏诸佛如来当中法藏比丘真的觉悟了,真发这个大愿,圆满成就了“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怎么来的?合情合理,现在人讲合乎逻辑,他是到一切诸佛刹土里面考察得来的,不是老师教他的,也不是自己胡思乱想的,实际上去考察,取人之长、舍人之短,成就了极乐世界。 我们要把这个经、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这些得讲清楚、讲明白。为什么我们学这部经?为什么我们连《华严》、《法华》,大经大论都放弃了,回过头学这个经,学这个?这个经是真正能做到止于至善,其他经论理论上可以做到,事上太难了,没有听说哪一个完成的。 释迦牟尼佛成佛,也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说的,这是最稳当,最可靠的一个法门,所以可以成等正觉,都没有障碍,那其他的当然更没有障碍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大势至圆通章》里头明白地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佛念佛指什么?心里面想佛,口里面念佛。 佛法里面常讲,“依报随着正报转”,《华严》里面也讲,“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是什么?识就是忆念,忆佛念佛就是识在起作用。 所以,你想佛的时候,想久了你就很像一个佛,想久了就像了。想什么就像什么,看相的人不也常说,“相随心转”,心里面常常想什么,这个相会变。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