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念佛欲得一心必须发真实心为了生死
2015/5/23   热度:1263
印祖语录 今之口谈大乘,自命悟道。谓我即是佛,何必更去念佛。烦恼即是菩提,何必断烦恼。YIN怒痴即是戒定慧,何必断YIN怒痴。由是之故,出言则高于九天之上,行事则卑入九地之下。如斯之流,名为佛怨。 不通教的人,固然要念佛。就是通宗通教的,亦要念。虽通没有证,总要念佛了脱生死。 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消,何至有所不如法处。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学佛自称通家者之贴骨大疮。倘能以不贰过是期,则学得一分,便得一分之实益矣。 欲利他,先须自利。若非自己先出生死,何能度彼生死众生。譬如溺于海者,不能救海中沉溺之人。 利人一事,唯大菩萨方能担荷,降此谁敢说此大话。中下之人,随分随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于修行自利之道。以修行法门,有六度万行故。自未度脱,利人仍属自利。但不可专在外边事迹上做,其于对治自心之烦恼习气,置之不讲,则由有外行,内功全荒。反因之生我慢,自以功利为德,则所损多矣。 净土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余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 世多有用功修行,发癫发狂者,皆因自己不知在息除妄想,摄心正念上用功。每每皆是尚未用功,便想成圣。由终日唯以妄想圣境为事,如饮毒药,昏乱无知,谓天转地覆,神奇鬼怪。实则皆自己妄心所感召之魔鬼作用也。 诸位欲得实益,当按佛菩萨祖师所说而修,决得真实利益。古德教人,只为人说用功法。谁将自己所见境界,搬出来示人?远公大师,为莲宗初祖,至临终时见佛,方与门人言,我已三睹圣相,今复再见,吾其往生矣。若论远公身份,岂唯三睹圣相,别无一点好境界乎?然若到心空境寂时,又何境界之有?所云心佛相应,心佛双亡,四相不存,三心叵得,无念而常念,即念而了无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此处有何境界?倘念至此,不妨西方净境,彻底全彰。然由念寂情亡,故于此更能得益。决不至生大欢喜,误认消息,以致着魔发狂。倘未到一心时,心中念念想境界,此境界现,决定受祸。楞严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此尚非躁妄心所感之魔境,而一生欢喜,谓为证圣,便成魔子。况最初即以魔心所感之魔境为圣乎? 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无别念可得。何以能令如此,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着。能如是念,必有大益。今之小知见人,稍有一点好境界,便自满自足,以为我得了三昧。此种人,十有九人,着魔发狂。以心念与佛相隔,与魔相合,故致然也。 念佛之法,各随机宜,不可执定。然于一切法中,择其最要者,莫过于摄耳谛(详审也)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行住坐卧,均如是念,如是听。大声小声,心中默念,亦如是听。默念时,心中犹有声相,非无声也。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能摄耳谛听,即都摄六根之法。以心念属意根,口念属舌根,耳听则眼必不他视,鼻必不他嗅,身必不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摄六根而念,则杂念渐息以至于无,故名净念。净念能常相继不间断,便可得念佛三昧。三摩地,即三昧之异名。吾人随分随力念,虽未能即得三昧,当与三昧相近,切不可看得容易。即欲速得,则或致起诸魔事。得念佛三昧者,现生已入圣位之人也,故须自量。 佛法要义,在无执着心。若预先存一死执着得种种境界利益之心,便含魔胎。若心中空空洞洞,除一句佛外,别无一念可得,则庶几有得矣。以初心人率皆不在一心至诚忆念上用功,而常欲见好境界。以急切之狂妄心,常作此念。必至引起宿世怨家,为现彼所慕之境。及乎一见此境,生大欢喜,怨家随即附体,其人即丧心病狂,佛亦不奈何彼矣。 生死大事,须当预办。若待临行方修,恐被业力所夺。闭方便关,拒绝不急事缘,甚为有益。罗台山之不往生堕福处,在于文字习气重耳。此习既重,则虽曰念佛,实念念在文字里做功夫。念佛功夫,只是支撑门面而已。此文人通病,非台山一人而已也。世智辩聪,佛谓为八难之一者,正为此也。念佛欲得一心,必须发真实心,为了生死,不为得世人谓我真实修行之名。念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一句如是,百千万句亦如是。能如是,则妄念无由而起,心佛自可相契矣。又须善于用心,勿致过为执着,或致身心不安,或致起诸魔事。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依此而行,决无歧误。又现在见佛之志,可谓真切。然此事颇不容易。当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期一心不乱,为决定主宰。于未得一心前,断断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欲见即可顿见,不见亦了无所碍。倘急欲见佛,心念纷飞,欲见佛之志固结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则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现作佛身,企报宿怨。自己心无正见,全体是魔气分,一见便生欢喜。从兹魔入心腑,着魔发狂。虽有活佛,亦未如之何矣。但能一心,何须预计见佛与否。一心之后,自知臧否。不见固能功夫上进,即见更加息心专修。断无误会之咎,唯有胜进之益。世间不明理人,稍有修持,便怀越分期望。譬如磨镜,尘垢若尽,决定光明呈露,照天照地。若不致力于磨,而但望发光。全体垢秽,若有光生,乃属妖光,非镜光也。(光)恐汝不善用心,或致自失善利,退人信心,是以补书所以耳。永明云: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今例其词曰:但期心不乱,不计见不见。知此当能致力于心与佛合之道矣。 某人岂念佛所误乎,以彼心存速证,故得魔鬼附体。从兹妄造谣言,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彼之学者,皆以彼为活佛,故彼有百日成佛之说。凡去见者,有时预知其心,有时面受人欺。足知彼之神通,乃魔鬼作用,鬼来则有,鬼去则无。凡亲近彼者,有得心地清净者。有未得谓得,妄自称尊者。亦有发狂不能令愈者。世之矜奇好异者多,故彼得售其技。使一切人皆能恪守本分,则彼之巧技无得而施。现已往北平去,闻其蚁聚乌合之势,不亚沪地。光于彼亦不赞叹,亦不立说破斥。以光系哑羊僧,不足以启人信而折人疑。只好彼行彼法,吾守吾道。 若凭空造楼阁,妄说胜境界,即犯大妄语戒,乃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其罪甚于杀盗YIN百千万亿倍。其人若不力忏,一气不来,即堕阿鼻地狱,以其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故也。汝切须慎重,所见之境有一分,不可说一分一,亦不可说九厘九。过说亦罪过,少说亦不可,何以故?以知识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为断耳。此种境界,向知识说,为证明邪正是非,则无过,若不为证明,唯欲自炫,亦有过。若向一切人说,则有过,除求知识证明外,俱说不得。说之,则以后便永不能得此胜境界。此修行人第一大关,而台教中屡言之。所以近来修行者,多多着魔,皆由以躁妄心,冀胜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胜境,一生贪着欢喜等心,则便受损不受益矣,况其境未必的确是胜境乎。倘其人有涵养,无躁妄心,无贪着心,见诸境界,直同未见,既不生欢喜贪着,又不生恐怖惊疑,勿道胜境现有益,即魔境现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转,即能上进故。须知学道人,要识其大者,否则得小益必受大损。勿道此种境界,即真得五通,尚须置之度外,方可得漏尽通,若一贪着,即难上进,或至退堕,不可不知。 魔境胜境之分别,在与经教合不合上分。果是圣境,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了无躁妄取着之心。若是魔境,则见之心便不清净,便生取着躁妄等心。又佛光虽极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佛现,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勘,则愈显。魔现以此理勘,则便隐。此勘验真伪之大冶洪炉也。夜见白光及虚空清白等境,乃心净所现,何可以法界一相寂照不二自拟。以此自拟,则成以凡滥圣矣!其过殊非浅浅。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故亦无甚境界发生。若心中专欲见境界,则境界便多。倘不善用心,或致受损,不可不知。 病与魔,皆由宿业所致,汝但能至诚恳切念佛,则病自痊愈,魔自远离。倘汝心不至诚,或起邪YIN等不正之念,则汝之心,全体堕于黑暗之中,故致魔鬼搅扰。汝宜于念佛毕回向时,为宿世一切怨家回向,令彼各沾汝念佛利益,超生善道。此外概不理会,彼作声,也不理会作怕怖,不作声,也不理会作欢喜。但至诚恳切念,自然业障消,而福慧俱皆增长矣。看经典切不可照今人读书之毫不恭敬,必须如佛祖圣贤降临一般,方有实益。汝果能如是,则心地正大光明,彼邪鬼邪神,便无地可安身矣。倘汝心先邪,则以邪招邪,何能令彼远离不扰也。他心通,鬼神虽有,小而且近。若业尽情空,则犹如宝镜当台,有形斯映。汝不至心念佛,而却研究此之真相,不知此心,便成魔种。譬如宝镜,无丝毫尘垢,自会照天照地。汝之心被尘垢封蔽深固,而欲得此,如尘封深厚之镜,断不能发光,或有发者,乃妖光,非镜光也。此事且置之度外,如堕水火,如救头燃以念佛,则无业魔不消矣。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绵绵密密,长时忆念。凡有忿怒,YIN欲,好胜,赌气等念,偶尔萌动,即作念云,我念佛人,何可起妄念乎。念起即息,久则凡一切劳神损身之念,皆无由而起。终日由佛不可思议功德,加持身心,敢保不须十日,即见大效。若只偶尔念一句两句,便欲见效,则是自欺欺人。虽亦仍有功德,却欲由此愈病,则决不可得。凡事均以诚为本。修持可不用其诚,而欲得愈病灭苦之利益乎。 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此弄巧成拙之大病。) 往生净土,全仗信愿。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乱,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乱,及得念佛三昧为志事,不复以信、愿、净念为事。(都摄六根而念为净念,念佛时,常听自己念佛音声,即是都摄六根之下手处,切须注意。)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实益,由不注重信愿,不能与佛感应道交,仍在此五浊恶世中,做苦众生耳。 问,有云出声念追顶持,有云金刚持,有云默持,有云记数,有云随息等。欲得一心不乱,可是专持一法否。答,追顶易受病。大声,小声,金刚,默念,随自己精神调停而用,何可死执一法,以致受病乎。随息不如静听。以随得不好,也会受病,静听,不会受病。 末世众生,根机陋劣,舍此法门,其何能淑。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非信何由发愿,非愿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证所信而满所愿。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则蹶。若不注重信愿,唯期持至一心,纵令深得一心,亦难了生脱死。何以故?以烦惑未尽,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愿既无,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世有好高务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他)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接受,丧心病狂,以致于此。净业行者,所当切戒。至于修持法则,常当如子忆母,行住坐卧,语默周旋,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任何事缘,不令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如是者,决定往生。又须心念仁恕,气象浑穆。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常思己过,莫论人非。等觉菩萨,二六时中,礼十方佛,忏除宿业。况在凡地,常当惭愧,何敢自恃。若自恃者,纵有修持,皆属魔业。如是之人,切勿亲近,免致日久,与之俱化。直须守定念佛宗旨,不随经教,及善知识语言所转,舍此别修也。 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在额颅上,挂在眉毛间。心常念曰:我某人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闻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气不来,定向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里受苦。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的同修,无论是在家出家,还有私心,还有情执,不但自己本身佛没学好,还常常会在有意无意当中,障碍别人学佛。佛在经典里面一再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就有出离生死、超越轮回的机会;你障碍别人学佛,你这个罪过多重!障碍别人学佛,他自己不知道。他的烦恼习气很重、分别执着很重,一切时、一切处,自以为是,以为自己的看法、想法、做法都是对的,这样麻烦就来了!分别执着很重,他所懂得的佛法全是邪知邪见,他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他道眼未开。什么叫道眼未开?念念都有私心、念念都有情执,这就是道眼未开。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