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答疑:真信切愿即可往生,为何要强调念佛成片伏烦恼
2015/5/23   热度:524
净土法门法师: 问:如果二零一二灾难的事是真实的,那么落实弟子规与传统文化肯定来不及了,根也没扎好,念佛功夫又没成片,就凭真信切愿求往生,能往生吗? 答:能!谁说的呢?藕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说的,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给他作了证明,我们要相信,有理论依据,为什么?因为你本来是佛。净宗法门最高论理指导原则是在《观无量寿经》。《观经》的内容是讲论理跟方法,方法是十六观,理论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换一句话说,佛承认你本来是佛,你现在想作佛,哪里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弥陀经》上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科注》我们现在正学到是第六品四十八愿。四十八愿还没学完,但是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这四愿学完了,就讲这个问题,我们大概用了十几个小时说明这桩事情。造“五逆十恶”的罪,“五逆”是杀父母、杀老师、包括破和合僧、毁谤佛法。第十八愿讲了“十念必生”,但除五逆十恶及毁谤佛法。可是,念老注解里头引用善导大师的话。善导大师相传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日本人非常相信。日本“善导寺”特别多,你一看“善导寺”,那净宗道场,里面塑的善导大师的像比佛像还大,日本人尊重老师,所以佛的大殿很大,佛像很小;祖师的大殿没有佛大殿那么大,但是祖师的像比佛像大,他们对老师非常尊重。 善导大师说,释迦牟尼佛说话的意思是“五逆十恶、毁谤佛法”不能往生,那是因为这个罪是极重的罪,劝你别造,意思在这里,不是真不能往生。造这种重罪的人,只要他承认他错了、他忏悔了,还是会往生。那往生什么品位呢?那还是遇缘不同。统统是活活泼泼的,不是死呆板的。 中国人常讲“浪子回头金不换”。这无恶不作的一旦回头,他是大好人,他永远不会做坏事,他不会有坏念头,这人还得了吗?佛讲理,真回头,行!没问题。就怕什么?就怕你不肯回头。还有一些人好面子,要让说出自己的过失这不好意思,大庭广众之下不好意思说,这就是爱面子,不肯回头,这个不行,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真回头了,真忏悔了,没有一个不往生呐!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歧视这些造作罪业的人,为什么呢?他一回头忏悔,可能品位比我们高很多,我们到极乐世界跟他差远啦。这个一定要谨慎,对一切人都看成佛、看成菩萨,造作罪恶也不敢轻视,关键是他最后的一念,最后一念是真忏悔,最后一念是真念佛,那往生品位都不可思议。极乐世界全体都不可思议,样样的都不可思议,我们得认识这个世界。 生到极乐世界,佛来接引你。佛先放光照你,佛光一照,你的功夫提升一倍。【我们念佛的功夫没有到功夫成片,佛光一照就把我们提升到成片】;如果真的念到功夫成片,佛光这一照就提升到一心不乱。事一心,方便土;理一心,实报土,不一样!净土法门法师开示---如果功夫未达成片,但深信切愿能否往生? 问:“如果功夫未达成片,但具深信切愿而告命终者能否往生?” 答:蕅益大师说可以。深信切愿,说实实在在的话,如果能做到这四个字,我们相信他功夫已经成片了,你们想想看对不对? 【他信得很深,愿很切,一心一意就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地方他当然就不顾了,他还会把它放在心上吗?如果牵肠挂肚的事情一大堆,说我深信切愿,那是你自以为深信切愿,不是真的。】 真的一定是统统放下,不再搞这个,晓得无量劫来就是被这个害了。确确实实这些事情一切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何必把它放在心上,把自己大好因缘耽误掉,这是真正可惜。 问:《弥陀要解》中蕅益大师曾经说,只要信愿具足,散念也能往生,是否与功夫成片是往生的最低要求相矛盾? 答:不矛盾,一点都不矛盾。【你的信、你的愿不是你所理解的,你要去看《要解》当中对信愿的说法。不要以为我自己相信了,愿了,那是假的,你不是真信,你没有真正发愿。如果你有真信真愿,我告诉你,你不会提这个问题,你提这个问题你没有真信切愿。】 藕益祖师、印光祖师等祖师开示:为何要强调念佛成片与往生的关系? 藕益祖师《净土十要》之《净土或问》开示:尔若心无间断。见佛不难。间断心生。决不见佛。既不见佛。与佛无缘。既无佛缘。难生净土。净土不生。必堕恶道。然则一念间断之心便是三涂恶道业也。戒之戒之。 永明延寿祖师开示:“如或言行不称,信心轻微,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恃此懈怠,临终望生,但为业障所牵,恐难值其善友,风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如今是因,临终是果,应须因实,果则不虚。 印光祖师开示:真信切愿与念佛成片的关系、念佛成片与一心不乱的区别何在? (1) 印祖开示什么叫净念?净念是否就是成片? 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六根不摄,虽则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纷飞,难得实益。若能常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矣。《复幻修大师书(民国二十三年)》 都摄六根而念,自无污杂妄念,故名净念。净念,必须要常常相继不断,故名净念相继。能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则得念佛三昧。此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别名。如此念之,决有净念常存,妄念全无之一日。(文钞续编卷上复修净师书) 念佛不能纯一,必须制心不令外驰。久久自会纯一。成片者,纯一无杂之谓也。《复马契西居士书四 》 须知往生净土,全仗信愿。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乱,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乱,及得念佛三昧为志事,不复以信愿、净念为事。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实益,由不注重信愿,不能与佛感应道交,仍在此五浊恶世中,做苦众生耳。(文钞续编上复郁智朗居士书) 印光祖师:未达一心不乱的临终念佛状态是什么样的:“《观经》五逆十恶,将欲命终,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此不论僧俗男女,但能教彼念佛者,即名善知识)教以念佛,或止十声,或不及十声,直下命终,亦得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此之十念,比平常之十念,其猛切有天渊相殊之势,故得往生也。以地狱极苦所逼,其一闻佛名,乃以全副精神为之称念。除此念外,绝无他念。虽非亲证一心不乱,然其心毕竟了无异念。当此之时,绝无有三心二意、疑信相参之心相,故不言及谤法。即平素谤法之人,亦必如堕水火以求救援,何暇生疑起谤耶?”(《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陈薪儒居士书》) 印光祖师开示:《观经》下品下生,是约已见地狱至极之苦相说。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闻佛名,哀求救护,了无余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虽是乍闻乍念,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故虽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四十八愿,乃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说。由时事不同,故摄否有异。 印光祖师:有唯心净土, 方生西方净土。若自心不净, 何能即得往生。纵逆恶罪人, 以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者, 由念佛之净心, 感生西方之净土。 印光祖师《临终三大要》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 《印祖文钞》复袁福球居士书 所言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 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 功德,当必稳得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印祖开示】与佛相应之人,临终破坏净念决定不能往生 昨接汝及范古农之书,知汝宿世固有善根。然犹以文人习气未除,几致不得实益。今则实行其事,犹不知自利利他之相关甚巨。且勿论外人,即自己丈夫,儿女,媳妇,孙等,均当教以常念佛号。一则令彼等同种善根,当此大乱之世,若不以佛为怙恃,则危险可虑。二则不于平时令彼等操练熟习,一旦汝欲谢世,彼等以世俗知见,预为瞎张罗哭泣。则汝纵有净功,可以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一经此种动作,破坏净念,决定仍复留住娑婆。则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六道受轮回矣。是以劝眷属念佛,为最要紧之一件大事。《续编·复觉明居士书(民国二十三年)》 藕益祖师开示:真信切愿散心念佛的最后十念一念是欲界定散心或未到定散心境界,非刹那生灭之散心状态。 佛陀十大弟子之论议第一迦旃延子尊者开示:欲界定或未到定念佛为散心念佛境界 关于欲界是否有定,有种种议论。或以欲界无禅定,唯有散心,故所谓欲界定,係指未至定,即入于初禅定之前的阶段。或以欲界虽多散心,仍有少部分定心,取此少部分之定,称为欲界定。以其定心不永续,消灭甚速,故又称电光定。然成实论卷十一,则谓欲界有确实之禅定,能发出无动智。〔阿毘昙毘婆沙论卷四十一、七帖见闻卷三末〕 蕅益大师关于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十念往生的开示:问,大本有一念定生彼国,疏中不及。岂以此经七日入定乃生,故拣去刹那生灭之一念邪。若释一以义不以数,大本不应系十念后。若止如经文,作一念喜爱,何不动如来佛刹,不以爱恋得生。 答,按宝王论,利根之士,元只一念往生。钝根之人,临终十念脱苦。一念者,一心不乱之一念也。当知十念,七日十日七七日九十日等,究竟亦唯一念。此一念,断非刹那生灭之散心,亦不必四禅四空之禅定,故云一念喜爱。阿閦经喜恋心,本指欲染。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开示:非生灭心就伏住了烦恼 “问曰。弹指顷六十念。念念生灭。云何一心常念萨婆若。不令余念得入。答曰。心有二种。一者念念生灭心。二者相续次第生。总名一心。以相续次第生故。虽多名为一心。是时不令贪恚等心相续得入。” 藕益大师:净土的旨全在《妙宗》一书。---与周洗心藕益大师:《妙宗钞》一书,不可动一字。---复唐宜之 藕益祖师《阿弥陀佛要解》开示: 问:十念一念并得生,何须七日?答:若无平时七日功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 《妙宗钞》开示:下品下生“十念相续念佛境界”是未至定或欲界定之散心念佛。具体内容见下: 据下经说。下下品人以苦逼故不遑念佛。但十念顷称彼佛名。心虽相续终不可类见日定心。因何同在第九品位。答彼由造逆及作众恶。临终苦逼得遇善友为说妙法。虽不 能念彼佛三身。怖地狱故。苦切称名具足十念。既绝后恶即乘此念。托彼莲中名下下品。今论始行乐习三昧亲善知识。闻法了心。本具净土依正诸法。标心具修十六 观法。故先观日令心坚住。望后诸观此当末品。彼人虽即不成事定。而能十念称佛不散。亦为定摄复兼临终勇决之力。故得预于第九品也。 藕益祖师关于散心、定心的开示: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 藕益祖师对《妙宗钞》的评价见下: 藕益大师:净土的旨全在《妙宗》一书。---与周洗心 藕益大师:《妙宗钞》一书,不可动一字。---复唐宜之 净土法门法师:未到定或欲界定是念佛往生所需之最低功如果在净土法门,说实在的话,连那个初禅的定我们达不到,我们也能往生,这我们放心,得大自在!初禅是真得定。我们要什么样的功夫?我们只要有夜摩、兜率的功夫就行。夜摩兜率是欲界,没得定。没得定是什么?他修定,修定不及格,所以这种定在佛教里有个名词叫「未到定」,虽然修定没成功,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譬如六十分及格,他只有二十分,所以他色界天去不了,他还只能在欲界。但是我们念佛这个功夫能够有二十分就能往生。他们要到六十分才能到初禅天,我们只要二十分、三十分就可以带业往生。你说完全没有,没有不行,不能往生,最低限度修定也有个二、三十分,这样程度才能往生,这是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的,不至于在这一生把我们这么好的一个机会错过。所以一定要修,要认真的修。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不成片、成小片、成大片的三种往生方式: 净土法门法师2011年开示:自己没有功夫,那就是缘分,这个缘分是什么?临终的时候三个条件,你想想能不能具足?第一个条件,头脑清醒。临命终时迷惑颠倒,那就没有办法,那业障很重,佛光照了,照了你也不知道,你也感受不到。所以不能够昏沉。最怕的是老人痴呆症,这个事情麻烦,那真是谁都帮不上忙。所以我们人活在这个世间,最重要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不要去享受。什么时候享福?临命终时头脑清楚,那是真正的福报。为什么?往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净土法门法师1984年开示:没有清净还能往生?行!长期清净不容易,一、二分钟清净可以,一、二分钟没有贪瞋痴慢可以,长久了不行,烦恼会发作,我把它短时间压住,这是可以做得到的。 净土法门法师2012年开示:「《安乐集》」,就是道绰大师,「破之曰:十念相续,似若不难。然诸凡夫,心如野马,识剧猿猴」,这个剧是超过,「甚于」。你看猿猴,我们居住这个山上就有,常常下来,你能看哪一个猴子坐在那里不动,看能不能有一分钟,不可能,决定坐不了一分钟。古人将野马、猿猴比喻作动荡不安,它安定不下来,我们凡夫的念头就像这样的,妄念纷飞,前念灭后念生。 这念头是些什么?无不是攀缘六尘,眼对色尘,耳对声尘,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念头对法尘,六根对的色声香味法,什么时候停止过?眼可以不见,耳可以休息也不听,第六意识像野马像猿猴一样,它不停,它能想过去,能想未来,能想此界,能想他方。睡觉还会作梦,睡觉那个梦从哪里来的?第六意识,我们叫下意识,说明它停不住。这是事实,只要我们稍微冷静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念头就知道了。 因为念头太多,所以定不下来,净念相继,我们做不到。经题上告诉我们修行的标准,清净、平等、觉,最浅的是清净心,我们的心何尝有过短暂的清净?不要说长,短暂清净,五分钟、十分钟,有没有?一天能够有几次五分钟到十分钟是清净的,功夫不错了。清净是什么?没有妄念,只有阿弥陀佛这一念,除这一念之外没有第二念。 一天当中有个十分钟五分钟,这可以说是有一点功夫了。能有这个基础,希望你把这个清净的时间拉长,从五分钟十分钟,能到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能够延续到半个小时,你决定得生。只要你每天有这么长的时间,清净心现前,你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智慧,不生烦恼。从五分钟开始练,练到每天能有半个小时,真的就有把握。 印光大师开示---临终欲不昏沉,必须平常有真行持。 临终欲不昏沉,必须平常有真行持。平常泛泛悠悠,临终何能清白。朱荣鑫事,若非虚说,决定可以往生。一因其宿有善根。二因全家助念。助念之事,利益甚大。若不为助念,便成破坏正念。勿道无功夫之人不能往生。即有功夫之人,由家人破坏,亦不能往生。故当深劝家人同修净业,方可不致功败于垂成。或仍沉沦于生死苦海也。 南怀瑾先生开示:他临命终时头脑很清明,自己都能够知道。他临命终时,自己能够看得到,好像他要生的那个天宫,在他眼前就显现出来,因为他五脏六腑很清净,调理好了。 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身体如果非常差,五脏六腑里面的功能很紊乱,临命终时,头脑都不能清醒,迷迷糊糊的,怎么可能往生? 头脑不清醒,容易入三恶道。所以身心都是相依的。 我们要能够把身调理好以后,将来清醒地走,一定能够生善道,乃至于生极乐。迷糊地走,要生善道的机会就很少了。 历代净土宗祖师开示:修行当求法乎上,否则往生就没有把握。 净土宗第十二祖彻悟祖师开示:一心不乱,乃净业之归 宿,净土之大门。若未得一心……犹尚未跨入此门,终非 稳妥。净业行人,可不勉力乎哉。 藕益大师<弥陀要解>:散心称名能除罪否?能往生吗?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大家都是人,可是每个人的命运不同,际遇不同,贫富贵贱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满业。满业是你过去所修的福报不相同,所以有人富贵,有人贫贱;有人长寿,有人短命;有人享福,有人受罪。满业不相同,那真是苦乐悬殊,完全不相同!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