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论惭愧


2015/5/23    热度:345   

印光大师论惭愧

《佛遗教经》云:“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比丘,常当惭耻,勿得暂替。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涅槃经》云:“佛言: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无惭愧者,不名为人,名为畜生!” 印光大师是我最敬佩的祖师之一。现从印光大师文钞中选出一些有关惭愧的开示,供养大家并共勉。

惭愧是入圣初步

执持一句弥陀,当做本命元辰。抱着惭愧二字,以为入圣阶梯。惭愧心生,邪僻心灭。惭愧为入道之初步。夫欲学佛祖了生死,须从惭愧忏悔止恶修善而来。(惭愧忏悔止恶修善,即自讼寡过,克己复礼。若能自讼,自然寡过,寡过即克己之实行。既能克己,自然复礼矣。

惭愧心是真佛弟子

然今之学者,每每专说假话,不修实行。意拟沽名邀誉以求体面,并非真实自省寡过而作是言也。此名自暴自弃,名大妄语,名不知惭愧。若非此等,则为圣贤之徒。若带此气,则是下流坯,乃法之罪人,佛之逆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直心直行,方与佛合。

惭愧心与净土相应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有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不但上善称名,可以向往。即五逆十恶,苟能起大惭愧,发露忏悔,无论一念十念,佛亦必摄受之。时雨润物,万物无不沾益。大海纳川,百川悉足汇归。万修万去,的实非谬。

欲念佛求生西方,必须知因识果。身之所行,心之所念,须与佛合。若与佛悖,则纵能念佛,亦难往生。以感应之道,不相交故。若能生大惭愧,大怖畏。改过如去毒疮,立志如守白玉。则万无一失,各得往生。

无惭愧有碍往生

唯念佛法门,仗佛慈力。若有真信切愿,至诚念佛,无一不往生者。然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痴无知,只求来生人天福报,或不生惭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义等事,心与佛背所致。过在自己,非佛不慈悲也。若其人未发心念佛前,曾作诸恶,今既念佛生大惭愧,痛改前非,则亦可决定往生。佛视众生犹如亲生儿女,儿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无可奈何。众生若肯改过迁善念佛,佛决定于彼临终亲垂接引也。

大惭愧方能解怨业

怨业病,勿噵世医莫能施功,即神仙亦无从拯救。汝果能生大惭愧,改往修来。以志诚恳切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彼宿世怨业,初则由佛号而即速远避。继则仗佛力以脱苦超生。决定不至仍旧缠绵。然若心不至诚,及不生改往修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心。则自己之心,与鬼相邻,与佛相反。纵稍念佛,亦难感格。乃己心不诚不正,非佛法之不灵不验也。

汝之病,乃宿世,或现生,有害人性命之事。此业不消,病决难好。现在吃药无效,即可不吃。但息心念佛,念观世音,以期超度怨家。念佛虽不见效,仍有利益,不可与吃药同作一例。汝家计如何,若无财力,则自己至诚恳切念佛。当生惭愧心,不可生愤恨心。生惭愧,则怨家之怨恨可解。生愤恨,则是欲解而更结矣。以彼怀恨相报,汝又怀恨彼报,则愈结愈深,莫可如何矣。此系解怨释结之最上一着。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行菩萨之普利众生行。则若宿业若现业,皆被此大菩提心中之佛号光明,为之消灭净尽也。若前生及昔日曾作大业。今虽止恶,未能力修众善。及但泛泛然念佛。则功过不相敌,固难免或罹恶报耳。非念佛之功虚弃也。以未发菩提心,特以恶业广大,不能相掩耳。倘能发大菩提心,则如杲日当空,霜露立消。世人多有作恶半生,后乃改悔。因未能全无恶报,遂谓佛法不灵,修持无益。

不生惭愧是无志之人

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其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乃不立志之所致也。无志,则不生惭愧,安于凡愚,便长劫轮回于三途六道中,莫之能出也。汝既发惭愧心,发希圣希贤,学佛学祖之心,固是宿生善根所使。然当日新又新,俾从前之种种不正当之念虑作为,完全抛却,一刀两断。切不可藕断丝不断,缠绵因循,则必至不久仍归故辙,依旧埋没于十种恶业之中。致本具之明明德佛性,皆被彼障蔽而不得显现。以作圣作佛之姿,为阎罗之囚,狱卒之对,可不哀哉。

生惭愧之法

小人之所以伪为善而实为恶者,意谓人不我知。不知其不知者,但止世间凡夫耳。若得道圣人,固了了悉知。而天人鬼神,虽未得道。以报得他心通,亦了了悉知。况声闻缘觉菩萨诸佛,他心道眼,圆见三世,如视诸掌者乎。欲无知者,唯己不知则可耳。己若自知,则天地鬼神佛菩萨等,无不悉知之而悉见之矣。若知此义,虽暗室屋漏之中,不敢怠忽。人所不知之地,不敢萌恶。以天地鬼神诸佛菩萨共知。纵不知惭愧者,知此亦当惭愧无地矣。况真修实践之士哉。

修行之要,敬为第一,人能主敬存诚,则一切凡情无由而起,本具圣智自然发现,凡一切人我是非,无明贡高,以及懒惰懈怠,因循委靡之习气,皆悉消灭。而况恭对三宝,披陈往罪,则惭愧恐惧之心,希圣希贤之念,如饥如渴,油然而生。上慕诸圣,下重己灵,痛念我与诸佛,同一心性,彼何以圆证三觉,我何以久轮六道。从兹改往修来,返迷归悟。譬如摩尼宝珠,堕于圊厕,直下取出,屡次洗濯,俾复本净。待至净极,则悬之高幢,必能随意雨宝。

作狂作圣,只在罔念克念而已。则从此以后,当兢兢自守,凡有不好的念头一起,即便生大惭愧,犹如裸露于稠人广众之中,惭愧欲死。如此久久,则坏念头自然不起矣。意业一净,身口亦随之而净。三业清净,念佛名号,其功德便广大莫名矣。然三业未净,尤当志诚念佛,以求其清净。切不可错会,以为三业不净,念佛无功德也。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超度不需要具备什么仪式,真正功夫成就了,以自己的诚心诵经念佛,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他,他就超度了,他就得利益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