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为了生死,不为得世人谓我真实修行之名
2015/5/23   热度:308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复永嘉周群铮居士书 汝所说颇有道理,慰甚。生死大事,须当预办。若待临行方修,恐被业力所夺。闭方便关,拒绝不急事缘,甚为有益。罗台山之不往生堕福处,在于文字气习重耳。此习既重,则虽曰念佛,实念念在文字里做工夫。念佛工夫,只是支撑门面而已。此文人通病,非台山一人而已也。世智辨聪,佛谓为八难之一者,正为此也。念佛欲得一心,必须发真实心,为了生死,不为得世人谓我真实修行之名。念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一句如是,百千万句亦如是。能如是,则妄念无由而起,心佛自可相契矣。又须善于用心,勿致过为执着,或致身心不安,或致起诸魔事。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依此而行,决无歧误。了凡四训,不知是钞安士书中者,或单有流通之本。光见一流通本,积善篇中,缺十条因果事迹。若欲排印,当以安士书后所载者校之。缺则补之,讹则改之。序文凑千余字,意虽可取,文不舒畅。光本欲发挥四训未畅之旨,而意为词阻,究亦无所发明。但弁①之于首,亦可作互相参证之微益耳。又现在见佛之志,可谓真切。然此事颇不容易。当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期一心不乱,为决定主宰。于未得一心前,断断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欲见即可顿见。不见亦了无所碍。倘急欲见佛,心念纷飞。欲见佛之念,固结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则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现作佛身,企报宿怨。自己心无正见,全体是魔气分,一见便生欢喜。从兹魔入心腑,着魔发狂。虽有活佛,亦末如之何矣。但能一心,何须预计见佛与否。一心之后,自知臧否②。不见固能工夫上进,即见更加息心专修。断无误会之咎,唯有胜进之益。世间不明理人,稍有修持,便怀越分期望。譬如磨镜,尘垢若尽,决定光明呈露,照天照地。若不致力于磨,而但望发光。全体垢秽,若有光生,乃属妖光,非镜光也。光恐汝不善用心,或致自失善利,退人信心,是以补书所以耳。永明云,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今例其词曰,但期心不乱,不计见不见。知此当能致力于心与佛合之道矣。(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 书一)注解:①弁(biàn):前言;引言。因冠于篇卷的前面,故称弁言。②臧否(zāng pǐ):善恶;得失。臧,善;好。否,坏;恶。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有些修行人说他做布施等,是因为贪图有大功德利益,这是用地狱之心来做布施。我们布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帮助众生觉悟。为什么?世间的劫难,是众生迷惑颠倒、造作恶业所感得,如果众生都觉悟了,都回头了,都能断恶修善,这劫难自然就化解。我们自己也要知道,在修布施的时候,不贪图自己的利益,全心全力帮助众生、社会,这个利益是无量无边;如果为自己的利益,这个利益很有限,微不足道!如果以贪心来布施,这还是种了下地狱的根。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