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就是信、愿、持名


2015/5/23    热度:329   

阿弥陀经就是信、愿、持名

解释《本经》有四个主题,我们前面已经解释经题;现在正式说明经文大意。经文大意我们分成二科:第一科是总标,第二科是别释。首先我们把《本经》的修学纲要作一个总说,我们看蕅益大师《要解》的一段文: 甲一、总标这个地方分成三段,我先看第一段。 这个信、愿、持名是本经的修学纲要,一个人能够往生净土,其实是有三种资粮:第一个是信,你对阿弥陀佛的加持力要有信心;第二个你要有愿,你要有往生的愿力;第三个你要有一定的时间来持名忆念弥陀的圣号:整部经简单的讲,就是信、愿、持名。 这个信愿跟持名的相互关系,到底是什么呢? 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这个信愿它是一种智慧的观照,所以蕅益大师说:真实的信愿,来自于闻经达理、断疑生信。是依赖你对经典透彻的了解以后,来断除你心中的疑根。 比如说:你这个人对净土法门完全不了解,你就直接去念佛,你能够信愿具足,我实在是不相信的。你对于你所归依的境,完全不了解,你能够信愿具足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修净土,不是一种盲目的冲动,而是很真实的把生命的真相掏开来,这个净土法门它所扮演的特色是什么?你很清楚的,然后你开始发起信心、发起愿力。 所以这个信愿,它是一种智慧的观照力。这个持名它是一个行行,其实这个持名就是一种禅定力、专注力,你对佛号专注的力量:一个是观照力、一个是专注力。那这二种力量,在整个净土当中,它们的功能是不同的。 我们往下看: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浅深。 如果我今天要判断这个人是不是有资格往生,主要的因素就看他的信愿,就是你对这句佛号、对净土强烈的归依心是不是具足,所以你对弥陀功德的归依,是决定你是不是往生的因素。至于你往生以后,你品位是上品、中品、下品,那就靠你念佛的浅深,你这个佛号是由专注到成片、到一心不乱,一心以后有很多种,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就是说明信愿跟持名,一个是决定你是不是能够往生,一个是决定你的品位高下。 我曾经接触过一些一贯道的信徒,一贯道的人他也是念佛,后来我跟他们谈:你念阿弥陀佛,你相不相信阿弥陀佛这句话,他对你有救拔的力量?他完全不相信。那你念阿弥陀佛干什么?他说:我一天忙碌下来,心里很散乱,我觉得念佛可以马上把心静下来。(呵呵)他念佛是把这个心静下来。那你念佛、念大悲咒是一样的。如果你只是要把心静下来,那你念桌子也是一样的(众笑),你只是摄心而已,你忽略那个佛力本愿的摄受! 那我问大家:像他这种人,他对弥陀的归依根本不够,他可以往生吗?不可能的!印光大师说:这种人念佛,就是得到人天的果报,把这个摩尼宝珠变成糖果吃掉。他念佛也是有功德的,但是跟往生是扯不上关系的。 我们讲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弥陀对你释放出一种加持力,那你也要把手伸出来。你把这个佛号拿来当作摄心的方便,你怎么能够往生呢?你根本信愿不具足! 所以我们一定要对佛号了解,你的心境才能够真实的通身靠倒。就像那个小孩子,你看三岁小孩子,他根本站不起来,他就整个身体倒在父母的身上。一个人会把整个生命交给一句佛号上,他对佛号要彻底了解,否则做不到的。 我曾经听一位老和尚说,这位老和尚是一个净土宗的大德,他现在还在,他一生打过四十八次的佛七。我去参访他,我说:老和尚啊!你老人家打了这么多佛七、念这么多佛,你有什么心得?他说:念佛容易,信愿难。内行人讲内行话。 诸位每一个人在晚课的时候,嘴巴也是念佛;但是你内心当中,真实能够放下万缘,一心归命?不多!这是说这个信愿理观是很难的,但是事修是容易的。 诸位要知道,信愿是一个根本,它决定你是不是能够往生;这个持名是一个枝末,它是决定你的品位而已。这句话是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讲的,印光大师在文章也讲到这句话,他说:这句话是三世不疑的铁证。所以这句话是很重要的。 我们看第三段: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 所以这个信愿的观照,是一个生命的指导,你很清楚你来生要去哪里;而且你心中对你现前的佛号,产生真实的归依,这是一种方向的指导。那你在念佛的时候,那种专注力是一个实际的行动,就好像一个人的眼睛跟脚一样,一个是看清楚方向,一个是实际的行动,这二个是缺一不可的。 这个地方等于是把《本经》的纲要──信愿跟持名的关系作一个说明。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贪瞋痴慢疑这些东西没断干净,与你有仇有怨有恨有债的众生,就有把柄障碍你,让你不能往生。你跟他结的怨没化解,他有坚固的执着,他不肯放下,所以欠命还命,欠债还钱。因此,学佛的人要知道,千乃不伤害别人,不占小便宜,认真去修十善业道,养成一个欢喜布施的心,把贪舍掉。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