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净宗十三位祖师往生事迹


2015/5/23    热度:433   

对于修念佛法门的人来讲,了解各位祖师的德号和事迹是必要的。能够起到榜样的作用。所以,现将书中简介念佛宗十三位祖师德号与临终见佛往生的事迹,真诚推荐给各位同修:

第一祖庐山慧远大师——精通六经及老、庄之学。年二十一时,闻道安法师讲般若经,悟而出家,集众六时念佛求生西方。在庐山东林寺,初结社念佛时,即有一百二十三人参加,悉属法门龙象,三十年不入市,专志求生西方,初十一年三睹圣相,而沈厚不言。后十九年七月晦夕(晦夕——即阴历月底的那天晚上),方从定起,面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观音、势至侍立左右,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同注上下,演说妙法。佛言:“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或七日,当生我国。”社中佛陀耶舍,刘遗民等,已往生者,皆在佛侧。师曰:“吾始居此十一年,三睹圣相,今复见之,吾生净土。”次日寝疾,至七日端坐入寂,卒年八十三。

莲宗二祖善导大师,因见道绰禅师净土九品道场,于是精勤礼佛,旋至京师,激发四众。每入佛堂,合掌胡跪,非力竭不休,虽寒冷亦须流汗,以表至诚。常念佛一声,有一道光明从口出,十声至百声,光明亦如此,出则演说净土法门,无时不为利生事。三十余年,未曾睡眠,除沐浴外,从不脱衣,护持戒品,丝毫不犯,不与众同行,恐谈世事,妨修道业,三衣瓶钵,躬自持洗,好食供众。其劝化偈云:“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锺;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后谓人说:“此身可厌,吾将西归。”乃登寺前柳树,投身自绝,端身立化,宗见其念佛,口出光明,又舍身时,精至如此,赐寺额为光明。

莲宗三祖承远大师。居山西南岩石下,人遗之食则食,不遗则食土泥,赢形垢面,躬负薪樵。凡化人,书涂巷,刻溪谷,从而化者以万计,归恒山,立精舍,号弥陀台。仅安置经像,粗食弊衣,清苦修道,恒见圣境。以专持名号为正行,以布施持戒为助行。终年九十一岁,后名其居为般舟道场,教导四众,前后受法弟子千余人。

莲宗四祖法照大师——居恒州云峰寺,勤修不懈,大师蒙文殊开示:“念佛供养,福慧双修,最为径要。”照即信受奉行,日夜无旷,誓生净土,速证菩提。大师以念佛三昧,为无上深妙禅门。极力指责禅徒之不拜佛,不立文字,以用音声语言为执相,自舍万善诸行住空见,而鼓吹五会念佛法。以修此法能速成就五分法身。(五会念佛:第一会是平声缓急,第二会是平上声缓急,第三会是非急非缓,第四会是渐急急,以上四会皆唱“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第五会是转急急,而只唱“阿弥陀佛”四字。)

莲宗五祖少康大师——姓周,缙云人,通经论,善毗尼,嗣诣洛阳白马寺,见善导大师西方化导文放光,大喜。因至长安光明寺善导大师影堂瞻礼,感见导之真身。后到睦郡,在城内乞食得钱,诱小儿念佛一声,即与一钱,月余,念佛求钱者众,竟至佛声盈路,寻于乌龙山建净土道场,筑坛三级,每逢斋日,云集三千多人,众见师高声念佛(阿弥陀佛)一声,由口出一佛,十声出十佛,如连珠出现。师之法门,系以厌秽欣净,高声念佛,以财法二施,广化有情也。常示众云:“当于净土,起欣乐心,(亦即增进心);于阎浮提,生厌离心。”以贞元二十一年迁化,放异光数道而逝。塔于“台子岩”,故又号台岩法师。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钱塘王子,二十岁时一心归佛,日中一食,常诵“法华”。年二十八,为华高之镇将。年三十乞吴越王,舍官位,投“龙册寺”“翠岩禅师”门下剃度出家,行苦行头陀。后参天台韶国师,发明心要,以宿愿未决,登智者岩,作二阄:“一心修禅”与“诵经万善”“庄严净土”,拈七次皆“万善”字阄,誓力诵经万卷。曾作偈曰:“欲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风来波浪起。”蒙观音甘露灌口,获大辩才,着宗境录,及万善同归集,指归净土。后住永明寺,日行八百佛事,常为七众受菩萨戒,每夜于旷野施食于鬼神等。买赎生命,皆以回向西方,日诵弥陀经,佛号十万声,以七十二岁高龄于永明寺趺坐而化。大师会作参禅念佛四料简偈,作为禅净双修之准则(此即永明之正令)。四料简偈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莲宗七祖省常大师——俗姓颜,钱塘人。七岁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生平戒行谨严,继庐山远公遗风,住杭州昭庆寺,专修净业,并结净行社。常自刺指血和墨书“华严经净行品”每书一字,三拜三围绕,三称佛名,刊行千卷,分施千人。又以檀香木雕无量寿佛像。复跪地合掌发愿云:“我与一千大众,与八百比丘,始从今日,发菩提心,穷未来际,行菩萨行,愿尽此报身,以生安养。”忽端坐念佛时,历声曰:“佛来也。”泊然而化,众见地皆金色,年六十二。(天禧四年——即佛历二0四七年,西元一0二0年正月十二日寂)

莲宗八祖云栖莲池大师——杭州仁和人,字佛慧,号莲池,十七岁举诸生,以学行称。问邻居老妪日诵佛号之理由,答因先夫持佛名无病而逝,因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因感其言而栖心净土,书“生死大事”四字于案头以自警。三十二岁出家,受具足戒,次谒卢山遍融,融谕以“不食名利,唯一辨道,老实持戒念佛。”后辞向东昌途上,闻樵楼鼓声,忽然大悟,乃作偈曰:“三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闲事,魔佛空争是与非。”三十年在杭州净慈寺开戒,又与戒坛之制,行自誓受戒法。在山中及城之内外造放生池。制戒杀放生文,诫勿害物命,以拯冥阳之苦。着阿弥陀经疏钞,及云栖法汇,融会事理,统摄三根,从化者众,忽遍别缁素曰:“吾将他往。”至期,示诸弟子:“老实念佛”,向西念佛而逝,年八十一岁。世称云栖禅师,又号莲池大师。

莲宗九祖藕益大师——姓钟,江苏吴县人,少时学儒,着书辟佛,十七岁时,偶阅云栖“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大有反省,焚所著辟佛论。年二十,读地藏经,发出世志,日诵佛名,二十四岁,听古德法师讲经,疑情忽发,用心参究,已而豁然。二十三岁,发四十八愿,自名“大朗优婆塞”。二十八岁染病,决意求净土。后始入灵峰,著述宏博,阐扬净宗,忽示疾,遗命维后,屑骨和粉,分施禽鱼,结西方缘,旋病良已,趺坐向西举手而逝,年五十七岁。越三年启笼,发长复耳,面如生,门人不忍从遗命,塔于灵峰。

莲宗十祖行策大师——宜兴老儒蒋全昌之子,天启六年全昌梦“憨山大师”入室,而生行策,因名“梦憨”。年二十三,投武林“理安寺”问公出家,肩不至席者五年,顿彻法源,问公化去,策旋住报恩寺。遇同参息庵瑛师,劝修净业。康熙二年结庵于杭州“法华山”西溪河,策住报恩寺,九年住“卢山普仁院”倡兴莲社,弘化殊胜,着有劝发真信文,莲藏集,净土警语等行世,康熙二十一年七月九日圆寂,年五十五。时有孙翰及吴姓子,病死复活。均说:“为冥司勾系殿下,忽睹光明烛天,阎罗伏地,迎西归大师,视即‘截公’,以师光所照遂得放还”。

莲宗十一祖省庵大师——实贤大师字“思齐”,号“省庵”,常熟人。自少不茹荤,十五岁出家,二十四岁受具足戒,严习毗尼,肩不贴席。穷研诸经,性相之学,无不贯通。后参究有省,曰:“吾梦觉矣。”掩关三年,书览藏经,晚课佛号。礼育王塔,于佛涅盘日(农历二月十五日),大和缁白(缁——即出家众;白——即在家众),广修供养,燃指佛前,发四十八愿,卒感舍利放光,选涅盘忏,作“劝发菩提心文”,激励四众,诵多泪下。晚居杭州“仙林寺”,雍正七年结莲社,专修净业,为文警众,以毕命为期,三根普摄,法化洋溢,雍正十一年冬,预示明年四月十四日西归,遂掩关一室,日课佛名十万声,至雍正十二年四月十四日说:“月朔以来,再见西方三圣,其将往生乎!”即偈辞众,具沐更衣,合掌连称佛名,面西寂然。送者群至,忽张目曰:“我去即来。生死事大,各自净心念佛可也。”合掌念佛而逝,年四十九。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丰润县人,姓马,际醒,字“彻悟”,号“梦东”,幼通经史,二十二岁病悟出家,于乾隆、嘉庆之际,树净土之法幢。出家后,遍历讲习,融贯性相两宗。参“广通粹如禅师”,明向上事,受正印,为磐山七世。嗣以宿业深重,多诸病缘,因思教乘五停心观,多障有情,以念佛治,慕永明延寿禅师,乃禅门宗匠,尚归心净土,况今末代,应宜遵承。于是专修净业,主张莲宗,后退居“红螺山资福寺”,归者日众,遂成“莲宗道场”。大师为法为人,心无厌倦,但一以净土为依归。每演如来救苦兴乐之恩,泪随声下,听者亦未尝不涕泗沾衣也。语录二卷,尤为切至。临终前十月,预告归期,至嘉庆十五示疾,命众助念,见空中幢幡无数,自西而来,告众曰:“净土相现,吾将西归。”旋复曰:“蒙佛亲来接引,吾去矣。”众称佛号越历,面西坐逝,年七十,众闻异香浮空,露龛七日,貌如生,维(火化后)获舍利百余。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讳“圣量”,俗姓赵,初读程朱书,受其辟佛之影响,病目几丧明,得闻佛经,始悟前非。年二十一,礼“道纯和尚”出家,勤习功课,读发愿文及龙舒净土文,知念佛乃了脱生死之要道,即专修净土,工作时心不离佛,光绪十二年,在“红螺山资福寺”任职,深入经藏,妙契佛心,故有缘增修净土十要等要籍。朝五台至北京“龙泉寺”,随化闻和尚请藏回普陀,住“法雨寺”,励志精修,常自号“常惭愧僧”以自励。并闭关二期六载,以期昼夜弥陀,早证念佛三昧,一九一八年徐蔚如居士,刊行文章二十余篇,名曰“印光法师文钞”以后,数年间印出“增广文钞”,内有“净土决疑论”等著作。自然道风所播,法化广被,名遍远近。自行化他,一以净土为归,不离因果,不涉玄妙,皈依者二十余万,依教奉行,得生西者亦多。且化及囹圄异类,常持大悲水米,救诸病厄。一九三0年时届七十,至苏州“报国寺”掩关,课余重修普陀,清凉,峨眉,九华山志,宿誓不作主持,不收徒众,不化缘,因缁素归往者众,创灵岩山净宗道场,俾众共修。旋创立弘化社,印赠佛书五百万部,佛像百余万帧。维护法门,中兴净宗,不遗余力。救济饥贫,捐助急赈,功难思议,民二十九年(一九四0)时年八十,受任为净土道场苏州灵岩山主持。是年十一月初四,预知时至,示众云:“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蒙佛接引,我去矣。”于大众念佛声中,面西念佛,安祥坐化。荼毗,齿全存,五色舍利数千。(注:祖师系大势至菩萨再来,中兴净宗,犹常闭关精修,昼夜弥陀,我辈凡夫,岂可悠悠懈怠而不勇猛精进耶!)又大师往生的第二个星期,即弥陀圣诞日(十一月十七日),往生的第五星期,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日(十二月初八日)。大师百日即民国三十年农历二月十五日,适逢释迦牟尼佛涅槃日。

世人念佛,求生西方,如果成功往生,即成为极乐众生,从此不但享有极乐世界那穷微极妙、美不胜收的物质环境,更可贵的是,还可同时享有亦是极之微妙、无比清净的身心世界。

所生活的环境叫‘依报’,自己的身心叫‘正报’。极乐众生,依正二报皆庄严,故其世界才叫做‘极乐世界’。

如果您想知道往生的人身心世界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同样的,只要根据佛的四十八愿和净土三经之所说,便不难得其梗概:

●不会再堕落于三恶道。

不管是谁,只要成功往生,从此便永了生死、永出三界、永脱轮回,直至成佛,绝对不会再堕落于三恶道了。

●皆具紫磨真金色身。

凡是往生的人,其身体与佛一样,都是紫磨真金色,此乃显示:生佛不二,真实平等。

●皆具三十二种大丈夫相。

《法界次第初门》曰:‘如来应化之体,现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使见者爱敬,知有胜德可崇。人天中尊,众圣之王,故为现三十二相。’

依于佛愿,往生的人,一生到极乐国,不待花开,即生即得此相。

●形貌皆跟佛一样,没有美丑的差别。

如果形貌有美丑的差别,则长得美的易生傲慢,长得丑的便生自卑感,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难免发生纠纷。因此,极乐世界的人,等同一相,无有差别。

●寿命也跟佛一样,无量无边。

往生的人,都是莲花化生,得到清虚之体,不像娑婆四大假合之身,有生老病死,变幻无常,所以,寿与佛齐。

●有宿命通。

往生的人,无不获得弥陀本愿功德威神的加持而证得种种的神通。神通的新名词叫做‘特异功能’,这种特异功能,凡夫不如小乘,小乘不如菩萨,菩萨又不如佛。

宿命通是一种能知自、他过去世所作种种善恶的能力。阿罗汉的宿命通只能知道过去五百世的事,而往生的人,却能知道过去无量劫中所造的一切善恶果报。

●有天眼通。

天眼通是一种超感官的、不论粗细远近都能看见的能力。阿罗汉最多只能见三千大千世界事;往生的人却跟佛菩萨一样,能见无量世界过去现在未来之一切事,无所不知,无所不见。

●有天耳通。

天耳通是一种不受远近限制能够听到一切声音的能力。往生的人,不但普闻十方世界的音声,且能听到十方诸佛说法。

●有他心通。

他心通是一种能知他人心想的能力。往生的人,都能够清楚知道十方世界众生之心想。

●有神足通。

神足通又名神境智证通,或心如意通,是一种具有飞行、分身、速到、变化自在的能力。往生的人,都能够在一想念间同时到达十方无量世界,想到那里,立刻就到那里。有了这种神足通,想遨游太空,那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遍供诸佛。

极乐众生,因有神足通,故能于极短之时间内,到达十方无量佛国去遍供十方无量诸佛。此亦显示极乐众生,个个超越时空,他们可以一念之间遍及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或普度众生,是化身去,自己仍在极乐世界,听经修道。

●远离分别,诸根寂静。

分别者,分别人我、是非、爱憎、善恶、美丑等等,此乃妄心所生的妄想。往生的人,获得弥陀威神的加持,远离妄想分别执着,了达‘真如即万法,万法即真如’的诸法实相。

诸根者,指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凡夫的六根,常入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往生的人,六根已不入六尘,所以六根清净,一尘不染。

寂静者,杜绝烦恼叫做‘寂’,脱离痛苦叫做‘静’。换句话说,没有了心理上的烦恼,也没有了生理上的痛苦,叫做‘寂静’。往生的人,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已经没有了痛苦,这种境界也就是佛教所说的‘涅槃’。

●定成正觉,证大涅槃。

定成正觉,就是一定成佛的意思。大涅槃,是指证得大乘的涅槃。大乘的涅槃具有法身、般若、解脱之三德,小乘则三德之中仅具解脱一德而已,故释迦佛说小乘涅槃如中途站,不是究竟之目标。

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二‘定成正觉愿’。净空长老说:‘此愿等于阿弥陀佛为我们授记,也是阿弥陀佛给与我们的成佛保证书’。

●女身转男。

可以由女身转为男身。善导大师解释说:‘乃由弥陀本愿力故,女人称佛名号,正命终时,即转女身,得成男子,弥陀接手,菩萨投身,坐宝莲上,随佛往生。’

释迦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积一大阿僧祇劫的勤修,始渐离女身而为男身。可见女转男身,实非易事。今只须执持弥陀名号,便能蒙佛本愿加持,转女成男,往生极乐,如此殊胜机缘,岂可错过?

●莲花化生。

往生极乐的人,都在莲花之中自然化生,清净无垢,神通智慧,放大光明,俱如菩萨。

●住正定聚。

12下一页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天台智者大师说,“临终在定之心,即净土受生之心也”,这两句话很重要。生离死别,没有人能避免,所以“临终心定”这种功夫,平常要培养!平常要是不培养,我们的心定不下来,临命终时怎么能定下来?平常定容易,临终定难,为什么?生离死别,你能不动心吗?你能真的没有一丝毫牵挂吗?必须真不动心,真的没有牵挂,这个心才定得下来。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