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净土法门和教下的:谛闲大师
2015/5/23   热度:217
开示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净土法门 其一 敬谢诸居士盛意。鄙人因前年抱恙。身体颇受影响。去年又长期讲经。心劳力竭。故精神方面不甚健康。宏法事业。至今日颇有力不从心之概。今次承王与揖居士及诸上善人迭次函请。来沪说法。鄙人自惟体力不充。未敢遽允。而诸居士为法心切。请之再三。若再趄。未免矫情。故毅然扶病来申。与诸居士结祇园胜会之缘。诸居士修学佛法。当知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因众生之机有千差。故如来之教有万别。如众生着于相者。如来说性以破之。众生着于性者。如来说相以破之。执于小者说大以破之。执于权者说实以显之。六道凡夫执于有。如来说空以代之。二乘圣人堕于空。如来说假以出之。大心菩萨着于二边。如来说中以融之。是故如来所说。性相权实小大偏圆空假中种种法门。无非为对治众生种种之病。使得种种乐。正所谓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也。此我世尊澈底大悲心。化度一切众生。今诸居士本此宗旨。创设此林。自度度人。若己若他。皆使离苦得乐而后已。是则此心即是佛心。依此修行。此行即是佛行。虽然度尽一切众生。实无众生可度。执自执他。俱迷真理。良以心本无生灭。何有执着。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纔动被云遮。诸居士当善于一念体究。慎勿使眼为色转。耳为声转。根尘交偶。忘失自心。倘能一心。无事不办。若论趣办最要问题。的在了生脱死。五浊恶世。末法众生。业障深重。因过去之惑业。受现生之业报。因境起惑。因惑造业。三世轮迴。永不休息。若欲求一澈底解决之法。则净土尚矣。祗因其他法门实非今世钝根可办。如阿罗汉。最利三生。最钝六十劫。辟支佛。最利四生。最钝一百劫始证。竖出三界。如是之难。试问此种法门。岂我辈能力之所及乎。是故欲求稳当最直捷之出生死法门。捨横超三界之净土法门而外莫由也。净土法门。三根普被。九界全收。机无分乎大小。行不问于圣凡。是故往圣先贤。人人导往。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如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皆法身大菩萨也。莫不发愿生彼极乐。即如东土诸祖。如智者永明。中]莲池诸师。无论教祖禅宗。一一归向西方。大乘经论。如华严法华。楞严起信诸部。莫不明文劝导。呜呼。诸佛出广舌相而讚歎。诸大菩萨发大悲而劝生者。岂无故哉。诸居士当深知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内仗自己念力。外藉弥陀愿力。以自己之念力。感弥陀之愿力。我为所感。弥陀为能应。能所不二。感应道交。如月印水。如磁引针。接引生西。岂有疑义。诸居士对此净土法门。切勿轻易略过。以之自修。并以之劝他。则自度度他之目的可达。而无上菩提之圣果可成。愿共勉之哉。 其二 理具事造。两重三千。同居一念。此种妙义。是如来一大藏教之精要也。原夫三千性相。百界千如。即在现前一念理本具足。名理具。从事建立。名事造。理具具于事造。事造造于理具。理具故。方能事造。事造故。方显理具。事理相即。不可离为二也。试观于一念未起之时。平平帖帖。湛湛寂寂。三千之理。法尔具足。今借事以显理。谛观一念起时。若恶者。属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三法界。︶若善者。属三善道。︵修罗。人。天。三法界。︶沉空者属二乘。︵声闻。缘觉。二法界。利他者属菩萨法界。平等者属佛法界。是为一念具足十法界。一念具足十法界。人界既然。余界亦然。界界互具十。成百法界。每界各具十如是。成千如是。所谓十如是者。法华经云。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随举一法。皆具相等十如是。︵相在外。览而可别。性在内。自分不改。体为体质。用谓功能。作为作用。习因习果。报缘报果。初相为本。后报为末。究竟平等。法尔具足。︶故百界各具十。成千如是。假名一千。实法一千。国土一千。成为三千。十法界皆假名也。假名具足千如。实法谓五蕴也。三恶道恶五蕴。三善道善五蕴。三乘无漏五蕴。佛法性五蕴。此五蕴实法。具足千如。国土指十界依报。国土为唯心所现。亦具一千。是名三千。三千性相。不出一念。理本具故。理具故能事造。事造方显理具。此之谓也。当人一念。既具三千性相。一人然大众亦然。佛心众生心。一心无二心。华严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其旨深哉。十方诸佛。历代祖师。教人以念佛法门者。以佛界为缘起。此心念佛即具佛界十如是。造佛界因结佛界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界最上。称无上士。人人念佛。人人成佛。决无疑义。我人一念。理本具足三千妙谛名为理即佛。理虽具。而事未相应。故云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是名理即佛。虽能了悟。尚未起修。故云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是名名字即佛。既悟性具。全性起修。专念一句弥陀。故云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是名观行即佛。修功不已。渐渐相应。虽破见思。未动无明。故云四住虽先脱。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裏见花红。是名相似即佛。念佛念到豁破无明。分显佛性。故云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是名分证即佛。至于五住究尽。二死永亡。究竟登于涅槃山顶。故云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也。是名究竟即佛。当知理即事故。六义差别。事即理故。六皆即佛。︵知六故位次不︶乱。免生增上慢过。知即故。直下承︵当不︶生退惧心。是故修净业者。须知六即之义。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天然性德。人人具足。此不过理具耳。若不全性起修。专精念佛。此自性弥陀。何由得显。如金在窟。若无发掘之功。终无得金之日。故既悟以后。亟当起修。六即条然不紊。于是由浅入深。将来往生必登上品矣。诸上善人。愿各勉旃。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里面把所有的根机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善根深厚的人,一类是福德深厚的人。有的人善根厚,这两种人都能入大乘法。善根深厚的人听了就相信,他一听就理解,所谓“一闻千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这是善根厚。福德差一点的人,在行上比较疏忽,真正讲断烦恼,这一项他做的功夫不够;信解他有,行上就差一些。福德厚善根少的人,他能信,解就差了,他没有这个能力,怎样给他讲,他也不能体会,他也不清楚。福德厚的人他有福报,他肯依教修行。譬如你叫他念佛,他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天到晚不离口,他能行,这个人就福报大。 这两种人都有成就,所以《阿弥陀经》上给我们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可见得只要有善根、有福德,决定能成就。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