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劝生弥勒净土
2015/5/23   热度:2957
星云大师 根据弥勒上生经所描述的兜率净土,就在天上,弥勒净土,就是我们天上的理想世界。兜率净土也叫弥勒内院,是弥勒菩萨在那里说法的地方,这个净土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是回真向俗的世界 弥勒菩萨与释迦牟尼佛当初是同时修行,但佛陀早就成佛,而弥勒菩萨仍然在弥勒内院修行菩萨道,这是当初发心不同所致,唯有比较相同的一点,就是他们的悲心愿力,几乎都是对娑婆世界的众生,特别护念摄受。兜率内院,是在欲界中的一个兜率天里。离我们这个世界不远,要往生到弥勒净土,不必像求生其他的净土,要具备非常艰苦的修行,才能往生。往生兜率净土只要我们皈依三宝,清净持戒,如法布施,发愿往生即可。弥勒菩萨的慈悲与善巧方便,使这个世界的众生容易得度。我们可以做一个譬喻:一位大学教授,他发心到一个小学里去教书,他本身学问很好,他的教法也很好,但是他愿意为这些小学生教书,这就是回真向俗的精神。 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但是弥勒菩萨也是一样大慈大悲,他有一个名号叫慈氏,由这个名号我们就可以知道他也是大慈大悲的圣者。当初慈航法师在汐止创建弥勒内院,自称慈氏,就是因为他也在修学弥勒菩萨的兜率净土法门。 近代提倡革新佛教的领袖-太虚大师,他因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分由四大菩萨统摄,但缺少一座弥勒山,为弘扬弥勒菩萨的慈心悲愿,在他的构想中,曾想将浙江雪窦寺改为大慈弥勒菩萨的弥勒山,另加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普陀山,大愿地藏菩萨的九华山,大行普贤菩萨的峨嵋山,大智文殊菩萨的五台山,则可合称佛教的五大名山。以上五位菩萨,各有他们的世界,各有他们的净土。现在所说的就是弥勒菩萨的净土世界,有他的特色,因为在他的世界里,终日欢欢喜喜,到处随缘随众,不是慈悲为众,就是布施众生,这就是回真向俗的世界。 是近易普及的世界 我们要往生西方的极乐世界,必须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要念到这种程度,实在不简单,但是往生弥勒净土,就不必达到一心不乱,往生极乐世界必须断欲,才能莲华化生,但弥勒净土是不必断欲就可往生;要到极乐世界需要经过十万亿佛土,但弥勒世界就不必那么远,弥勒净土,和我们这个世界一样,同在欲界,离我们很近,因此往生这个净土也就比较容易,所以我们说它是一个离我们最近,修行非常容易,而又能够普及一切众生的世界。 是见佛闻法的世界 在我们佛教里,有好多好多的古代大德,都曾到过弥勒上生经所说的弥勒净土,例如东晋时代,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的老师道安大师,与他的弟子法遇等八人都曾往生弥勒净土;唐朝的玄奘大师及窥基大师,也都发愿往生弥勒净土,聆听弥勒菩萨说法;现代的虚云和尚,他活到一百二十岁,在他一百一十二岁的时候,曾经到过弥勒净土,他曾作证说,那时正当弥勒菩萨在说法,听众中有十多位都是他认识的,如金山观心禅师、天台融镜法师、江西志善法师、宝华圣心法师,尤其他见到法会之中,当维那的就是阿难尊者! 在高僧传里,说到祖师大德往生弥勒净土的事情,实在很多很多,如已经往生西方净土的慧远大师,也曾到过弥勒净土,大概是去看他的老师道安大师吧!我们应该知道,祖师大德修持的功力,要往生那个净土,是随心所欲,来去自如的。故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若是往生弥勒净土,在兜率内院之中,时常听闻佛法,就不必担忧再堕落了。 是回智向悲的世界 弥勒净土的殊胜,完全是因为弥勒菩萨慈心度众所致,他宁可不住于常寂光土,不住于净智庄严的世界,反而在欲界天中建立净土,广度有情众生。这就是因为欲界众生沉沦欲海太深,一时不易超脱。说到修行,大家总是畏难;谈到离欲,大家总认为会失落所有。弥勒菩萨不愧是一位慈氏圣者,他以他的无边智慧,回向悲愍娑婆世界上的众生,给大家一个容易得度的机会,这就是弥勒净土的最大特色。 依高僧传(续藏五八二页)介绍智曦大师。 智曦大师是天台宗智者大师之门徒。智曦大师临往生时,其弟子问:“未审和上当生何所”答云:“如吾见梦,报在兜率,宫殿青色,居天西北,见智者大师,左右有诸天人皆坐宝座,唯一座独空,吾问所以,答云:灌顶却后六年当来升此说法。”而灌顶大师临命终,蒙慈尊降迎(续藏五八四页)。 如传所记,智者大师是生在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处。既生兜率内院,那有无愿而得往生,既是如愿往生,那么生前必定对兜率内院有一番认识与崇信,大师怎么可能立“净土十疑”来破斥弥勒净土法门。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相随心转、命随心转,身体、气质,都随心转。不要在相貌上生分别、执着;只要一心念佛,不知不觉,我们的身体、相貌都会转变。真正发心弘法利生,绝不求名闻利养,命运就转得很快。如果我们用的是真心,见现在这个境界就是实相;用的是妄心,见这外面境界就是妄相,相随心转,就是这么个道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