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净土信愿行 二、净土法门 唯信为本


2015/5/23    热度:243   

<< href="http://www.foyuan.net/topic//" title="专题" target="_blank">p>二、净土法门,唯信为本

信是深植心地的根,是生命体的动力机制。信亦是吾人生存的基础,是修行世出世间法的先决前提。信之内涵与力用,深广浩博,兹略标有四:

1、佛法大海,信为能入

如来一代时教,智慧深广如大海,功德宏博如宝山。八万四千法门,渐顿各称所宜;众生随缘信受奉行,皆蒙解脱。于中能否契入佛法,获益的有无与浅深,皆取决于信心。是故原始佛教三十七道品中的五根五力、法相宗的十一善法,皆以信为先。五根中以信根为本元,肇起精进、念、定、慧四根。大乘圆教五十五个修证阶位,亦以十信为始,信位之前别无圣位。《华严经》中,文殊师利等十大菩萨表信门,以信为首,具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诸阶位。于生死海中创发信心,最为妙吉祥(文殊又称妙吉祥)。《华严经》极赞信心功德:“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断除疑网出爱流,开示涅槃无上道。”信为法藏第一财,信能欢喜入佛法,信能增长智功德,信能必到如来地,信能永灭烦恼本,信能专向佛功德。信赅果海,果彻信源。信心如师子频申制伏疑兕,信心如清水珠能澄清邪见浊染,信心如智慧日能破烦恼冰霜。信心一法乃入佛道之要门。

2、净宗起信,难中之难

与通途佛法相比,净宗念佛法门更为重信,亦更难起信。《阿弥陀经》中,十方诸佛称赞释迦本师不可思议功德,能为二项甚难希有之事:一是于娑婆五浊恶世得菩提佛果,二是为娑婆众生演说净宗难信之法。难中之难,非大悲大智大勇何能臻此!莲池大师曾以譬喻比况这二项难事:“譬如有人,身入大海,复乘破舟,复遇逆风,复冲巨浪,复值罗刹鱼王、毒龙,危在顷刻。而能于中,安隐得渡,是之谓难。不但自渡,并渡诸人,置之彼岸,是难中难。大海、破舟、逆风、巨浪及罗刹等,比喻五浊;自渡喻得道,渡人喻说法也[3]。”于此五浊恶世,勇猛精进得成佛果,此属难事;复于此浊染世间,宣说念佛法门,俾令一切众生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是谓难中之难。《无量寿经》亦云:“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证知净宗念佛法门乃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

净宗难信的主要原由乃是吾辈凡夫难于窥测佛菩萨不可思议悲智善巧。净宗理事因果具有真空妙有的特质。阿弥陀佛因地彻证真空理体,以无尽大悲称性发起四十八愿,由愿导行,无央数劫,住真实慧(空慧),积功累德,圆成大愿,自致成佛。是故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与无量寿名号是由真空藉助愿力所生起的妙有,即第一义谛妙境界相。蕅益大师赞云:“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4]意谓:举实相(无量光寿)之全体作西方净土的依报正报、作法身作报身、作自佛作他佛、乃至能说的释尊与所说的净土法门、能度的阿弥陀佛与所度的九界众生、能信的众生与所信的名号光明、能发愿求生的行人与所愿生的安养净土、能住持的弥陀教主与所主持的安泰佛刹、能往生的念佛人与所往生的西方净土、能赞的十方诸佛与所赞的释尊甚难希有的功德,无一不是实相正印之所印持。此实相即是吾人灵知灵觉本具之一心,亦即是阿弥陀佛的愿心。凡夫众生以生灭心,于此妙境奥义不得其门而入,故云难信。

对净土念佛法门的难信,还来自两种具体的原由。其一,认知水平的狭劣。吾辈凡夫情执坚固、心量窄小、见闻有限,因而久居浊染的娑婆秽土,便难信界外严净的西方净土;此土种种逼迫、苦乐参半,便难信彼土无有众苦、但受极乐的纯乐;此土精血胎生,便难信彼土莲花化生;此土寿命不过百年,便难信彼土寿命无量;此土辛勤营务方得温饱,便难信彼土衣食宫殿应念而至……。总之,吾辈娑婆众生,乍闻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功德庄严,每以子虚乌有视之,或闻之稍生欢喜心者,继思又觉渺茫,无足凭信,难以生起念佛求生净土的胜心。其二,骄慢怀疑的烦恼。娑婆众生无明坚厚、贡高我慢、骋驰狂慧、目空一切,闻说他力救度,不生信乐,甚或轻谈净土,蔑视往生。另有一类众生,带着怀疑的眼光,审视净宗念佛法门,用时行的科学怀疑精神、逻辑思维来求证念佛的理则,用以作为是否采信的依据。然净宗圆顿法门,肇立于佛地果觉,本自不可思议、难信难解,如果执着一定须用科学理性作出合理化的证明,其结局或永远难以信入净宗。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益超胜,唯信能入;信为万善之母,疑是众罪之根。

由上可见,念佛法门的难信,来自吾辈凡夫内在的业力障难。业障厚重难以消解,故而多数众生听闻念佛法门,或漠然,或半信半疑,或冷言诽谤,或用通途佛理评判净宗特别法门,将横超法作竖出用,等等。这些在众生分上,亦属正常现象。宿有净土善根者,方能谛信无疑。难信而能信,实为希有难得,功德亦不可思议。净业行人一念净信,契入阿弥陀佛本愿之海,便与阿弥陀佛光明愿力相接,得佛力加持,当下成就往生。经云:“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5]一念净信,即得往生,如此圆顿妙益,难思难议。印光大师亦云:“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6]佛言祖语,千里同风;信之妙德,何可思议!吾人应将净宗不思议法门置于不思议本地加以认同。经云:“十方恒沙诸佛,皆共赞彼安乐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议,神通现化、种种方便不可思议。若能有信如是之事,当知是人不可思议,所得业报不可思议。”[7]能如是闻信者,皆是净宗有缘之人。净宗难信之疑结在仰遵佛意、认同祖语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代之以渗入佛力的信根信力,钧陶净宗法器。

3、祖师诠信,隐显互成

净土法门以仰仗弥陀愿力往生安养为本质内涵,所以深信佛力救度乃是净宗不共的诠释。纵观中国净宗教理史,这种信心诠释与实践自初祖慧远大师到近代印光大师一脉相承,灯灯续焰。净宗十三祖是古印净土教在中国本土化、时代化的里程碑,是阿弥陀佛大悲愿力在震旦国人心灵中孕育的德慧之华。十三位祖师对信心内涵的诠释,随着当时的修学背景与众生根机,或有契入角度与详略缓急的差异,然在深信佛力的本质点上,并无二致。

远公大师从深信神识不灭、生死轮回,契入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启建莲社,焚修净业。于般若云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敬荐立誓。《西方发愿文》云:“推交臂之潜沦,悟无常之期切;审三报之相催,知险趣之难拔。……藉芙蓉于中流,荫琼柯以咏言;绍众灵以继轨,指大觉以为期。”莲社同仁深感人生无常、朝不保夕,精勤诵经念佛,借莲华以明志,期生西方净土。远公大师亦唯以净土克勤于念,澄心系想,三睹阿弥陀佛圣相。往生前七日,又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流注上下,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阿弥陀佛告之曰:“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至期,远公端坐往生。《观经》云:“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又云:“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以此推知,三睹弥陀圣相的远公大师必定深契阿弥陀佛本愿功德,了达念佛之殊胜,并以此自行化他,遂使莲社缁素一百二十三人,皆有往生瑞相,临终多是称念佛号往生。远公大师神理之迹,未可测度。鸠摩罗什大师称誉为东方护法菩萨,莲池、印光二位祖师咸谓远公大师是乘愿再来的菩萨。当时西域僧众,亦称汉地有大乘开士,辄东向稽首,献心庐岳。莲池大师赞曰:“晋以前净土之旨虽闻于震旦,而弘阐力行,俾家喻户晓,则自远师始。故万代而下,净业弟子推师为始祖,可谓释迦再说西方、弥陀现身东土者也。”[8]以此证知,远公大师随顺当时般若禅定盛行的修学背景,以禅观念佛的善巧方便,将众生导入阿弥陀佛弘誓愿海,往生净土,出离生死险道。我们应如是体会慧远大师的悲心权智。远公真可谓善体佛心、巧作佛事之智慧深远者也。

昙鸾大师是阐扬净宗“他力本愿”理念的承前启后者。他上继古印龙树、天亲二尊菩萨的净土教义,下开道绰、善导二位大师的思想先河。其净宗力作《往生论注》首以龙树的难行道与易行道之判教作为立论依据,开衍净宗“但以信佛因缘,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便得往生彼土,入大乘正定之聚”[9]的他力果教理念,勖勉“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10]昙鸾大师立足弥陀本愿立场,展示阿弥陀佛普度九界众生的威神愿力,俾令行人生起决定的他力信心。这种超越凡情的净宗思想确实是一道惊心动魄的奇丽景观,直接影响着道绰、善导净宗思想的形成,并渗入中国人的修行实践中。迄至今日,仍余音缭绕,动人襟怀。印光大师曾赞云:“昙鸾法师撰《注》详释,直将弥陀誓愿、天亲衷怀,彻底圆彰,和盘托出。若非深得佛心,具无碍辩,何克臻此!”[11]昙鸾大师亦乃不测之人,梁武帝每向北稽首曰:鸾法师,肉身菩萨也。昙鸾大师生前尊龙树菩萨为本师,临终蒙龙树梦示往生时辰,往生瑞相昭着。以此证知,昙鸾大师“他力本愿”的信心诠释,彰显弥陀愿心,堪称末法慧炬。《往生论注》想必亦是一位净土菩萨回入娑婆所留下的一颗摩尼宝珠。

道绰踵昙鸾之教,专修净业,从机教相应的角度,力倡净土念佛法门乃末法众生出离生死之要道。道绰之门出善导,以至承远、法照、少康,则莲风普扇于中外。及至永明大师,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极力说出一“四料简”偈,作末法人天之眼目,其“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的偈文,令后代净业行人信心倍增,可谓“迷津宝筏、险道导师”[12](印光大师语)。自后莲池、蕅益、截流、省庵、梦东、印光等诸大祖师,无不因时制宜,随机彰显净宗“他力本愿”的核心理念,传达阿弥陀佛普度众生的威神愿力。祖师们的信心诠释,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春兰秋菊,各擅其美。兹拟撷取善导与蕅益二位祖师的诠信文句,用作对比性讨论。

(1) 善导二种深信

善导继承昙鸾、道绰的净土理念,融汇自己净业修持的证悟,著述五部九卷,敷衍出以“他力本愿”为核心的净宗思想体系。其对信心的阐释,渗透着净业行人特有的宗教情怀,恍若劫外之音,万代之下犹能感发人之信心,请看大师二种深信之文: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13]。

二种深信乃善导大师心灵体验的写照,同时亦表述着娑婆众生净宗起信的带有普遍性的心路历程。善导大师将冷峻的目光投注在凡夫众生的烦惑罪恶层面,予以深广的理性观照。众生虽具真如体性,无奈无明厚重,烦惑炽盛;业力幻身举心动念,无非罪恶;纵发清心,犹如画水。故而无量劫来,汩没于生死苦海,或于三恶道备受剧苦,或暂升三善道略作喘息,总不离三界六道,常没常流转。于中亦曾发心修道,然终因障深慧浅,自力怯弱,难以伏断浩浩见思烦恼,复又沉入生死湍流,永无出离之缘。在广阔的生命时空中观照罪恶生死凡夫的轮转惨况,是多么的悲痛哀戚呀!善导大师严峻地把自己定位为罪恶生死凡夫,这对于我慢心高的吾人来说,不啻当头棒喝。回光返照解剖自己,自身不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罪恶生死凡夫吗?!生在末法娑婆秽土中的众生,悉是业障深重、根机陋劣之人。《悲华经》云:释迦本师于贤劫人寿百岁时,于娑婆世界示现成佛。于时,烦恼具足的众生充满其中,受其卑陋。这些众生悉被他方世界之所摈弃,善根深厚者之所远离。须知经中所述的业重众生,即是现实中的你我他。吾人应如是决定深信。

这个无力自救的常没众生,在绝望的峡谷,转而企盼外力的救援。当他的目光刚一开始搜寻,便惊喜地发现云梯原本就在手边。他紧紧地抓住云梯,倏尔便升到风光无限的妙高峰顶。绝处逢生,惊奇异常。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须知阿弥陀佛慈母般地愍念着吾辈常没众生,永劫以来,垂手深渊。吾人在深刻凝视自身罪恶、绝望于自力解脱之余,便向阿弥陀佛愿力救助惊险一跳。正是这惊险一跳,罪恶生死凡夫得救了!母子相逢,悲喜交集,空中自然响彻生命的凯旋曲,表现着南无阿弥陀佛“生佛一体”的永恒主题。罪恶凡夫的一念求救与阿弥陀佛绝对的普救愿力感应道交,诚可谓无量劫来稀有难逢之一时!这种由自力向他力的反弹,体现着生佛同体的微妙,亦突显出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伟大。善导大师从常没众生的罪恶与阿弥陀佛的悲愿之互动关系中,开显出净宗他力信心的奥旨,称佛本怀,功德无量。

12下一页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真正修行要历事练心。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历事练心!哪是菩萨?你要是会用心,没有一位不是菩萨,善人是菩萨,恶人也是菩萨,个个都是菩萨,都是我的大善知识,成就我自己的清净心,成就我自己一心不乱。别人以恶意对待我,我想他是我的善知识,替我消业障;别人善意对待我,他也是我的善知识,他要我学谦和,学恭敬!所以一切善人、恶人,顺境、逆境,好事、坏事全部都是自己的善知识。在这个境缘里面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大慈悲心,这才叫上善,你才有资格到西方极乐世界。否则的话,你这一生佛念得再好,心行不善,只是西方极乐种了善根,这一生去不成。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