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资粮 黄念祖老居士述


2015/5/23    热度:1187   

初刊说明

初刊说明

壬戌之秋,北京广化寺与居士林在该寺举办念佛七道场,由该寺方丈修明长老主七。四众弟子参加者一百余人,其中多是久修之大德善信。道场中,香光幡幢,明洁庄严。诵持唱念,诚敬肃穆。实为近三四十年所罕见,亦为文革后北京第一次念佛七道场。起香之日,蒙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正果老法师,莅临加持并开示。次日起由中国佛学院净土宗教师黄念祖居士讲解《弥陀要解》中的宗要—信愿持名,共四讲。本林根据录音,编为成文。复经原讲人修改审定,文约义丰,更趋完善。在整稿期间,又收五台山南山寺长老通愿老法师来信,开示结七与名号读音等重要问题。乃与前稿一併刊印,内部流通。三稿彙为一册,命名为《净土资粮》。册中包括当代法门龙象,两位老法师宣说净法之宝贵开示,言简意赅,抉释净宗奥要,更为希有。

又此次刊印蒙五台山南山寺与福建中华山性海寺赞助,共力完成。特此一併致谢。

北京居士林 八三年元月

#

一、念佛七起香开示

正果法师

今天我想来讲三点。第一点,关于「打七」的问题。「打」是一个语助词,「七」是一个期限。从真正的意义上讲,打七就是克期求证。可以打一个七,两个七,三个七,乃至七个七。主要是克期求证的意思。就是我们自己限定在一个时间内,好好的放下外缘,清清净净的念佛。在这七天之中,希求能见佛闻法,或者得到其他种种殊胜功德的现象。要有所收穫,得到功德。

在打七法会中,有参禅的静七,或者是其他的诵经礼佛七。打起七来,必须要求开悟证会。我们念佛的人,在这七天之中希求能够见佛闻法,成就菩提心等等的无量功德。本来是念佛七,一般称作打七。七从字义上讲,当然是个数目字,但是也有这种解释,「七」代表西方,《中华大辞典》有一条:西方谓之「七」。所以说念佛七就是念佛希求临终往生西方。打念佛七,定期七日,是有经典为依据的。《阿弥陀经》裏讲:「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古来的祖师,规定七日念佛,或七日参禅,或七日诵经等等,也都是在经典中有根据的。在经典上,如来常常说,我要三日入定,七日入定,四十九日闭关入定,弟子们不要来打扰我。都是以七日乃至几个七日为期。《观无量寿佛经》在说到上品上生的时候,提到「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所以说我们打念佛七是有经典上的根据的。当然有念佛两个七,三个七,七七四十九日的七个七,这统名叫「打七」。特别主要的事情是克期求证。祖师们规定,起码是七天,再多乃至几个月。如来在经中讲过,我七日入定,九日入定,三个月入定,这都是如来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第二点,为什么我们要打念佛七呢?经典上说的很清楚。释迦牟尼佛嘱咐我们要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究竟的归宿处。《无量寿经》裏有这么几句话:「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愿都是伟大的,至极重要的愿力。其中特别是第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最伟大的一愿。一般讲到建立净土法门,也是以这一愿为依据,是众生最可依靠的法门。为什么呢?讲到佛教的修持,有难行门,易行门的差别。所谓难行门,也无所谓难不难,不过在末法时代,例如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一个学佛的人,要想从戒定慧三学,依靠自己的修止观和参禅得到成就,就比较困难,所以叫难行门。因为我们的业障深重,环境条件不好,所谓环境不好就是说此婆娑国土是五浊恶世。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其他种种干扰就不消说了。从生命上来说,也是有一定的界限的。最多一百年以内,超过百岁的就很少了。但是在几十年内,要想依照其他法门去修持得到成就,比较困难,所以叫难行门。但是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比较容易,所以叫易行门。易在什么地方呢?像阿弥陀佛发的愿力乃至有十念就能往生。如果不能往生的话,阿弥陀佛说我绝对不能成佛。这个往生是带业往生。比如说你造了种种业,包括善业,恶业,还没有得到解脱的时候,但是你从今以后,断除恶业,专心念阿弥陀佛,修行净业,依照阿弥陀佛的愿力就可以往生,这叫仗他力往生极乐世界。我们之所以要念佛就因为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至心信乐,十念即可往生。因此从前的祖师乃至现在的人一直念阿弥陀佛求往生,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的原因,是以经典为依据的,净土三经裏说的很清楚。

第三点,讲一讲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在《观无量寿佛经》裏面,因请法人韦提希夫人的关係,说到往生净土的问题。当时释迦牟尼佛就告诉她:「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呢?五十年代在《现代佛学》上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就是要看皈依三宝或不皈依三宝。皈依三宝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不皈依三宝,儘管研究佛教很好,说的很好,但是实际上很难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因为他不皈依三宝,首先就是我慢心没去掉。所以学佛的人首先要受持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并且要具足众戒,根据个人的身份立场,环境关係,都守其净戒。受五戒,受十戒,受比丘戒,乃至菩萨戒,要具足众戒,各守其戒。并在生活,行动等一切方面,不犯戒,不犯威仪。念佛的人也有一定的生活方式,行怎样行,住怎样住,坐怎样坐,卧怎样卧,吃饭怎样吃,穿衣所以穿等等,都各有其规範形式,都应各守其规矩,就是不犯威仪。

再者,前面引说《观无量寿佛经》所说关于发菩提心的问题,这一点特别重要。什么是菩提心呢?就是「为利有情愿成佛」。菩提心是以大悲心为因,实际上我佛的体性就是以大悲心为他的体性,如来是观察了众生的痛苦,发起了大悲心,由后得智去教化一切众生,如佛菩萨所起的一切化度众生的作用,都是由后得智所起的。如来对众生的看法,在经典上教导我们:菩萨行菩萨道,等于是鱼水的关係,等于是树木的茎和花果的关係。菩萨之所以成为菩萨,到最后之所以能够成佛,总因为有菩提心,去化度众生,用福德智慧两种光焰圆满功德去成就佛果。假如一个学佛的人没发菩提心,就只能成为自了汉,所以只有深信因果,并且发了菩提心,才是往生净土园成佛道的正因。菩提心在《观无量寿佛经》中,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夫人说:「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此三种心实际即为菩提心。今天我们在此打佛七,希望大家都要发这三种心,也就是发菩提心,克期求证。功德圆满时,大家可能看到瑞象。现前能够万缘放下,达到一心清净念佛,这本身就是一种殊胜功德。

今天就讲这些,祝愿大家净心念佛,现前得大利益,将来临终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二、关于结七与圣号读音的书示

通愿法师

(一)止语(亦名忌语)「佛不许止语」。在四分大律,自恣犍度中,律中佛呵责为「哑羊法」,本外道所行,如是如「打饿七」,行无益苦行,皆此类也。比丘行此法,结罪。以佛法,法法皆合中道,无奇特惑众之法故。愿初出家,曾有老尼教行此法,为慈老呵责。此或为修行人用功恐打閑岔,自想方法,实则不如少言,更为相应也。

(注:慈老指慈舟老法师,乃近代华北三大高僧之一)

(二)「阿」字,字义非常重要。华严四十二字,第一字为「阿」,表诸法无生。亦是由此出生一切法之义也。据华严四十二字母原文「唱阿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以菩萨威力,入无差别境界」。其含义至圆至广,惜今汉族教徒,多读成「额」或有读「诺」,其音一差,作用亦偏。又有更差者,多有人将「阿」字去掉,单念「弥陀佛」者,此则无量光寿成为有量矣,关係重大。(如大讚「弥陀佛大愿王」,而不如「阿弥陀大愿王」,为準也。)又阿字在密教中,亦多胜解,兹不具述。

(整理拙稿之际,欣接通愿老法师寄来书教。老法师精研华严,解行俱优,严持戒律,轨範人天。现驻锡五台山南山寺,实为当代华严,律,净三宗之大德,所示正是应病伽陀,修行关要。特公于众,同沾法味。)(黄念祖谨志)

#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

三味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

(一)引言

《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何止在座的百位左右。但是,有人或因欠缺因缘不能来,或缺少善根而不肯来。又有人虽有因缘善根,但缺少福德,想来而临时发生障碍而来不成。可见在座诸位都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我特来讚贺,随喜道场。并敬向诸位彙报本人学佛的体会,作为供养。同时,敬向诸位大德请教。

现在是「念佛七」道场,念佛七日。这样以七天为一期,就是根据《阿弥陀经》中,若有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的教道。我们现在道场中,每天都念《阿弥陀经》,因为此经简要,可以称为净宗的心中心。所以它的注解甚多。其中以莲池大师之《弥陀书钞》,幽溪大师之《圆中钞》及蕅益大师之《弥陀要解》最为殊胜精要。印光法师说:「弥陀一经,得此三疏,法无不备,机无不收。」又于此三疏之中,尤推讚《要解》,说它超出此经一切注疏之上。并推崇至极地说:纵世尊出世,亲自注解,亦不能过。所以我现在敬选《要解》中的宗要,来向大家彙报。

天台宗注疏,先明五重玄义。在看经文前理解这五重玄义,便抓住了全经的纲要与心要。这五重是:

(一)释名,

(二)辨体,

(三)明宗,

(四)力用,

(五)教相。

(一)就是解释的经题名。

(二)是辨明本经的体性,本经以实相为体。

(三)是宣明本经以什么为宗要。

(四)是讲明本经的妙用。本经以往生不退为力用。未法多障众生,依此法门,即可出离生死,往生极乐世界,径登不退,这是方便至极的力用。

(五)明教相:此经是大乘菩萨藏所摄。由于本经以实相为体,实相之体非语言文字之所能知。所以目前不多谈实相之理,单提五重玄义中之明宗。本经之理体摄于六信中的信自与信理。于明宗中融摄经体,并兼明本经之妙用。

#

(二)明宗

宗是什么呢?宗是崇奉与宗要之义。《要解》说:「宗是修行要径,会体枢机,乃是万行之纲领也。」可见明宗是万分重要的。信佛的人必须修行,而宗正是修行的重要途径。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契会本体,可是宗是契会本体的枢机,(枢机,例如电视机的开关与旋钮。)而且宗是六度万行的纲领,(纲指纲的总绳,纲举则目张;领,指衣的衣领,提领则衣顺。)可见明宗实为切要。

《阿弥陀经》以何为宗呢?注经大德们提法虽不一,其实质亦无大异。但其中最为直接精要的,则是蕅益大师所说的「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由信生愿,由愿启行,行就是持名的妙行。信愿行称为三资粮。出门旅游必须带钱,这就是资:还必须带饮水和食物,这就是粮。《要解》说:「非行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其中「信」字是关键。人若老怀疑西方净土是否真有,自己念佛能否往生,他就不可能发起真愿。如有信愿自然就能引起持名的妙行。妙者神妙不可测度之意。持名不是普通的修行,而是极微妙,深不可测,功德难思的妙行。只有持名这样的妙行,才能实现广度众生的大愿。如无此妙行,众生自身想出生死都很难,更何况能度他?是故《要解》说:「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只有依持名的妙行,才能满足自己所发的大愿,并且证实自己的所信,证实信愿持名的妙行,证实信愿持名即得往生的胜行,证实「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妙理。

先陈依正以生信。《阿弥陀经》中,首先深说极乐得依正庄严,来劝发大众的信心。经中所说极乐世界,清净庄严,黄金为地,七宝行树,楼阁罗网等等都是依报庄严。至于阿弥陀佛,无量光寿,无量清净,诸大菩萨,以及声闻天人,皆是阿(革+ 卑)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具足种种功德,皆是正报庄严。世尊于此世界,曾多次宣说净土妙法,并令会中大众,亲眼得见极乐世界。净土三经中,有两部都有这样的记载。《无量寿经》中,阿难愿见极乐,在正向西方顶礼念佛之时,顿见西方极乐世界现前,阿弥陀佛如黄金山高出海面,威德巍巍,相好光明,并见彼国诸大菩萨等众。婆娑极乐两土相见如在对面。当时在会大比丘一万两千人,比丘尼五百人,男居士七千人,女居士五百人,共两万人,一时俱见极乐世界,在说《观经》时,韦提希夫人与五百侍女,也都同时得见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两经中有如此殊胜的示现,都是为了坚固众生的信心。人们即生实信,自然出生求生净土之愿。

次劝发愿以导行。经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也就是说众生听到经中所说极乐的依正庄严,就应当发起求生极乐净土的大愿。这个大愿极为殊胜,能发此愿,便与阿弥陀佛接迎众生之原相合。人若不发求生的愿,便不能往生了。因为佛恒顺众生,是决不强迫众生的。人若发愿求生,佛的全部愿力,就显现在这发愿人的身上。所以我们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故《要解》说「次劝发愿以导行」。

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所导之行,就是持名念佛。就是念南无(读那摸)阿弥陀佛。阿字正确读法是中文拼音字母中的A 字。阿字是华严字母裏面的第一个字。一个阿字有无量功德,无量涵义。其中第一个涵义就是无生。密教大德日本兴教大师说,从一个阿字出生一切陀罗尼,从一切陀罗尼出生一切诸佛。所以这个阿字的读音很重要,盼望大家能够读準。人若能深信切愿持名佛名号,就必定能往生极乐。往生后就不再推转,极乐的殊胜就在于不退。在婆娑世界修行的难处,是进一退九。处处都有退缘,有种种障碍。寿命很短,干扰太多。勤苦修行使自己进步一步,谁知突遇干扰,反而退了九步。所以说进一退九。另外一个意思,是指修行人中,有一个人在进步,便会另有九人在退步。可见在此土成就很难。若往生极乐后,便没有推缘了。国无女人,衣食随意,万物清净,六时闻法,愿闻便闻,不想听时,便无所闻。一切随意自在,而且得往生者,善根殊胜,于所闻法都能相应。所以往生之人都位登不退,直到成佛。我们求生净土的目的也在这裏。求生极乐,不是为贪图安乐,而是为了普度众生。只有达到不退,才能实现自觉觉他的本愿。所以《要解》以信愿持名为本经之宗。

#

(三)生信

信字非常重要。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开示我们,信乃是道之本元,一切功德之母。因为从信才出一切功德。又说:「佛法大海,信乃能入,智为能度。」这就是说,必须先具信心,才能深入佛法之海。若无信心,纵然广读佛书,对于佛法也是难于入门的。又说:佛法如宝山,信为手。所以必须有信心,才能在宝山中取得宝物。我国净土宗师善导大师曾把信与疑做个对比。大师指出,不信则疑,疑如污秽之物,不但自身污秽,并使所沾之物亦同污秽。例如粪便,本身很髒,清洁的食物如沾着粪便,则食物亦髒。故知不信则疑,疑心十分有害。

信有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1)信自。

《要解》说:「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或疑佛法主张无我,怎么说要信自呢?当知这个「自」字,不是那个有我相的自我,而是指离一切相的自性,也既是指本有的妙明真心。所以《要解》开口便道此心本非肉团心,此心不是我们所说的心脏。现在科学已经证实,一个人心脏坏了,可移植另一个心脏来代替。如果我黄念祖的心脏已经切除了,换来一个张先生的肉心,那么是我自己仍然活着,还是张先生复活了?当然是我黄念祖仍然活着。(正在目前整理稿件之际,科学界又有所进展,可改装用塑胶纤维同铝合金製成的心脏,人依旧还活着。)可见肉团心不是自己的心。

12345下一页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为什么一些冤亲债主还没找到你?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你正在走运,你的运气很好,你的光明遍照,他不敢接近你;另外一个原因,没有缘,就是没有机会。你这个人很善良,心地很正直,他靠不了你身边。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