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28


2014/9/4    热度:328   

妙境法师:瑜伽师地论28

 

  天二、辨相

  其赡部洲,形如车箱;毗提诃洲,形如半月;瞿陀尼洲,其形圆满;北拘卢洲,其形四方。

  前面说到须弥山、七金山、轮围山、四大洲,乃至到非天的宫殿、无热池,乃至地狱、饿鬼、畜生。这以下就说四大部洲的事情,前面也提到;但是这裡面又详细的说了一点。

  第一科,是「列名」,昨天也讲过了。现在第二科是「辨相」。

  「其赡部洲」,在咸水海裡面的四大部洲,在南面的南赡部洲它的形相像车箱似的。窥基大师的解释说是:西域──印度那边车箱的下边窄、上面宽,就像南赡部洲是北边宽、南面窄,类似这样的形象。

  「毗提诃洲,形如半月」,「毗提诃洲」就是东胜身洲,它那个世界的形象像个半月的样子。「瞿陀尼洲」,是西牛货洲,「其形圆满」。「北拘卢洲,其形」是「四方」的。这是它的相貌。底下说它的量,究竟有多大呢?

  天三、显量

  赡部洲量,六千五百踰缮那。毗提诃洲量,七千踰缮那。瞿陀尼洲量,七千五百踰缮那。拘卢洲量,八千踰缮那。

  「赡部洲量,六千五百踰缮那」,有这麽大。「六千五百踰缮那」,窥基大师解释说是:它的东边、西边、北边都是两千踰缮那,南边是五百踰缮那,加起来是「六千五百踰缮那」,这是它的周围的数量。

  「踰缮那」,旧的翻译就是「由旬」,新翻译叫「踰缮那」。踰缮那,按中国的道路的计算是十六华哩。「踰缮那」本来的、旧的翻译是四十哩;有的说五十哩、六十哩,有说八十哩的。但是,新的翻译说是十六哩,那麽六千五百个十六华哩,这麽大的量。

  毗提诃洲的量是七千踰缮那;瞿陀尼洲的量是七千五百踰缮那;「拘卢洲量」是「八千踰缮那」。最大的是北拘卢洲,最小的是南赡部洲。

  酉二、约有情辨(分九科) 戌一、八大龙王所住(分二科) 亥一、内海(分二科) 天一、标具德

  又七金山,其间有水。具八支德,名为内海。

  前面约居处、约居住的地方来说。这底下约居住的有情来说,分九科,第一科是「八大龙王所住」处。

  又这个七金山──就在须弥山的周围七个金山。「其间有水」,这山与山之间并不是连接的,中间隔了一道水,也就是海了,这个水是有八种功德的。八种功德:第一个是甘,就是味道甜。甘、冷,水是凉的。第三个,是软。第四个,是轻,轻重的轻。第五个是清清淨的清,清淨不溷浊。第六个,是不臭。第七个,是饮的时候不损喉,不损害、不伤害喉咙。第八,饮完了以后,在肠胃、在肚子裡边也不会有什麽伤害的。但是,在别的经论上说是能滋养四大种的,这是根据《俱舍论》说的,不一样。

  这个七金山和须弥山之间的水,叫做内海。有内海、有外海。外海就是四大部洲所占的地方的水,就是外海了,就是咸水海。

  天二、举龙众(分三科) 地一、标列名

  复成诸龙宫。有八大龙,并经劫住。谓持地龙王、欢喜近喜龙王、马骡龙王、目支邻陀龙王、意勐龙王、持国龙王、大黑龙王、惷罗叶龙王。

  「复成诸龙宫」,这个七个水(注:口误),八支德水、八功德水,就成了龙的住处了。第二「举龙众」,前面说这个内海具八种功德,这底下举居住在海裡面的龙。第一段是「标名」。

  「复成诸龙宫」,就是水裡面是龙宫的所在地。「有八大龙,并经劫住」,他们的寿命都是一劫,那麽就是一中劫了,「并经劫住」。「谓持地龙王」,这是列出龙王的名字,有「欢喜近喜龙王」、还有「马骡龙王」、「目支邻陀龙王、意勐龙王、持国龙王、大黑龙王」、还有「惷罗叶龙王」。

  「惷罗」翻到中国话是香,香叶龙王。这在我们的戒律这个律藏裡面有提到这个龙王。他原来是一个比丘,他认为一种树叶把它摘下来,这个不应该是犯戒嘛!佛说你是要下地狱了,他犯了这一条戒,他还偏要不相信这个道理,他要摘这个叶,后来他就变成龙王了。

  地二、出作业

  是诸龙王,由帝释力,数与非天共相战诤。

  这是第二科,说到龙王他都是干什麽事情的、他有什麽事情特别的。由于帝释的威力,他们常常的、数数的和非天作战,和阿修罗作战。龙是帮助天的,站在天这一面和阿修罗对立起来。诸天的朋友多,阿修罗比较少了一点;共相战斗,「共相战诤」。

  地三、辨种类(分二科) 玄一、正辨自类

  其诸龙众,类有四种。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其诸龙众,类有四种」,这底下标种类,「正辨自类」。龙众有四个种类,「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这四类。这底下兼说「鸟类」。

  玄二、兼说鸟类

  妙翅鸟中四类亦尔。

  「妙翅鸟中四类亦尔」,这是第二科,这个就是我们旧的翻译叫做金翅鸟,新的翻译叫「妙翅鸟」。「四类亦尔」,也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也是这麽四类。

  经论上说,这个妙翅鸟是太厉害了,牠们是能吃龙。龙本来是很大的很威德的;但是他若看见了金翅鸟就不得了!他就害怕!这个卵生的金翅鸟就吃卵生的龙。妙翅鸟的膀子,飞到大海裡面,鸟的膀子一扇,这个大海水就是两百由旬的水就分开了,这麽大的威力啊!这真是不得了!那麽水一分开,龙就现出来,牠就要吃这个龙。有这麽大的威力!

  胎生的金翅鸟,牠若是膀子一扇动,能把四百由旬的海水分开了。哎呀!真是厉害!湿生的金翅鸟能够扇动八百由旬的海水,加两倍。这个化生的金翅鸟能扇动一千六百由旬的海水。这麽厉害啊!牠们一个比一个厉害。卵生的金翅鸟,牠只能吃卵生的龙;若是胎生的金翅鸟,能吃胎生和卵生的龙;湿生的能吃三种龙,卵生、胎生、湿生的龙;化生的能吃四种龙,牠都能吃。

  我看是《贤愚经》?是那裡?佛有一天就到须弥山下,到那裡坐、结跏趺坐。结跏趺坐的时候,正好有一隻金翅鸟在海裡里面捉了一条龙,在金山上面吃这一条龙。这金翅鸟吃龙是从尾巴吃、从尾巴向上吞。所以,这条龙远远的看见佛在那里坐着,就发了欢喜心。发了欢喜心,那麽这条龙被吃掉、就死掉了、就投胎做人了。那麽这一生做了人以后就出家了,名之为须菩提。须菩提就不知拜谁做师父,就证了阿罗汉果;但是还有这种脾气、有点脾气大。证阿罗汉当然是没有脾气了。

  从这一段事情上看,按我们的心情来说:「哎呀!这个金翅鸟吃这一条龙,佛应该救这一条龙。」佛没有!佛只是坐在那里,令牠生欢喜心。那麽牠捨掉了畜生身转成人身,能得成圣道。你看,佛是这样来救护众生的,和我们人的心情不一样。

  玄二、外海

  复有馀水,在内海外,故名外海。

  在第七个金山之外、在轮围山之间的还有一个海,这是内海以外的,就叫做「外海」,这叫咸水海,也就是四大部洲所在的地方。

  戌二、坚手神等所住(分二科) 亥一、出四级

  又依苏迷卢根,有四重级。从苏迷卢初级,傍出一万六千踰缮那量。即从此量,半半渐减。如其次第,馀级应知。

  「又依苏迷卢根,有四重级」,这是第二科,「坚手神等所住」。前面是「举龙众」,兼说到鸟。这底下是第二科,说到「坚手神等所住」处,他们在什麽地方住呢?说到须弥山,这个须弥山的根,从那个地方开始「有四重级」,它有四个阶级,怎麽计算法呢?

  「从苏迷卢初级,傍出一万六千踰缮那量」,这麽大的地方!看我们南阎浮提才六千五百由旬,它是加了多少倍!「一万六千踰缮那量」,那麽大的地方。「即从此量,半半渐减」,一万六千,那再向上就是八千踰缮那,八千、四千、二千踰缮那,这样半半地、逐渐地减少。「如其次第,馀级应知」,如这个半半的、一半一半的减少,其馀的三个级也就可以知道它的量了。这个地方是谁在那裡住呢?

  亥二、明彼住

  有坚手神,住最初级。血手神,住第二级。常醉神,住第三级。持鬘神,住第四级。

  「有坚手神」,这个神的名字叫这名字,坚手神,住到最初的一万六千踰缮那的这一级。「血手神」住在第二级,就是八千踰缮那了。「常醉神」住在第三级,那就是四千踰缮那。「持鬘神」住第四级,那就是二千踰缮那了。那麽这个神在这个地方住。

  戌三、药叉所住

  苏迷卢顶,四隅之上,有四大峰,各高五百踰缮那量。有诸药叉,谓金刚手,止住其中。

  「苏迷卢顶,四隅之上,有四大峰,各高五百踰缮那量」,现在说到「药叉所住」,药叉神所居住的地方。这个地方在那裡呢?是在苏迷山的顶上面、最高的地方。最高的地方是在「四隅之上」。「四隅」就是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在那个地方有四个大峰、高起来。四个大峰「各高五百踰缮那量」,这麽高,五百由旬。

  「有诸药叉,谓金刚手」药叉,我看《大毗卢遮那神变加持经》,是《大日经》,说是也是有金刚手药叉;但是那上面密宗又说那是普贤菩萨。「止住其中」,在那里住。

  戌四、四天王等所住(分二科) 亥一、四天王

  又持双山,于其四面,有四王都。东南西北,随其次第,谓持国、增长、丑目、多闻,四大天王之所居止。

  「又持双山,于其四面,有四王都」,这底下解释第四科,说「四天王等所住处」,第一段列出四天王的名字。四天王住在什麽地方呢?住在「持双山」,在七金山的第一个金山,它也就是在──须弥山是出水八万由旬,就在四万由旬这个地方。「于其四面」,在持双山的四面,东、西、南、北四面,有四大王众天所居住的地方。「都」,就是居住的地方。

  「东、南、西、北」这四面,「随其次第」有「谓持国」天王,就是东。「增长」天王,是南。「丑目」天王,是西。「多闻」天王,是北。「四大天王之所居止」,在这地方居住。当然,每一个天王都是率领一些鬼神、管理这些鬼神。

  亥二、彼部落

  诸馀金山,是彼四王村邑部落。

  前面是说在持双山、在须弥山腰这裡,这儿有他的都、国都,是他主要的住处。但是其馀的金山,就是持双山之馀,其馀的六金山,「是彼四王」的「村邑部落」,还有不同的住处,他有很多的眷属。

  戌五、善住龙王所住(分三科) 亥一、出住处

  又近雪山,有大金崖,名非天胁,其量纵广五十踰缮那。善住龙王常所居镇;又天帝释时来游幸。

  「又近雪山,有大金崖」,这底下第五段「善住龙王所住处」,先说牠的住处。

  「又近雪山」,靠近雪山这个地方,这是南赡部洲了、南阎浮提了。靠近雪山这个地方有一个「大金崖」,名字叫做「非天胁」。「非天」,是阿修罗,阿修罗的胁和那个大金崖的相貌相似,所以就以它为名,叫非天胁。「非天胁」这个地方有多大呢?「其量纵广」有「五十踰缮那」,也是很大了。「善住龙王常所居镇」,这个善住龙王他常在那裡居住、在那裡守护着。这个「镇」,有一个「有大威力」的意思,没有人敢在那里造反,有这个味道。而这个善住龙王有什麽特别呢?他是释提桓因所骑的一条龙,原来是这麽回事。「又天帝释时来游幸」,就是释提桓因──忉利天王,他常常的到这儿来旅游、到这来走一走、来游乐,在这个地方。

  亥二、释得名

  此中有树,名曰善住。多罗树行,七重围绕。

  「此中有树,名曰善住」,这是第二科「释得名」。这个地方有一棵树,名字叫做「善住」。这棵树「多罗树行,七重围绕」,有多罗树,多罗树不是杂乱的,它是一行一行、有七层的围绕那个善住树;这个善住树是这麽名贵的。

  亥三、显受用(分二科) 天一、漫陀吉尼池

  复有大池,名漫陀吉尼。五百小池,以为眷属。善住大龙,与五百牝象,前后围绕,游戏其池。随欲变现,便入此池。採莲华根,以供所食。

  「复有大池」,这个地区还有大池;这底下第三科「显受用」;是这些龙在这裡面有受用。还有一个大池是什麽名字呢?叫「漫陀吉尼」,不知道翻个什麽。有五百个小池「以为眷属」,为大池的眷属,都是属于这个大池的。「善住大龙,与五百牝象,前后围绕,游戏其池」,在这个池裡游戏的。「随欲变现,便入此池」,这些龙、这些象都不是平常的、都是有神通的,随其所欲而能够变化的。在什麽经上讲?海裡面的龙多数是佛弟子破戒了、变成龙了。佛教徒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破戒了,就变成龙,所以在海里面,龙是多的不得了、多得很多,有这种事情、有这种说法。「随欲变现,便入此池」,就入到这个漫陀吉尼池裡边,採莲华的根,这个池裡面很多莲花,「採莲华根」。「以供所食」,来做他的饮食。

  天二、无热大池(分二科) 地一、显具德

  即于此侧,有无热大池。其量深广,各五十踰缮那。微细金沙,遍布其底。八支德水,弥满其中。形色殊妙,端严喜见。

  「即于此侧,有无热大池」,前面是「漫陀吉尼池」,现在第二个叫「无热大池」。无热大池正好也就是在这个雪山和香醉山之间的,离这个池不太远,也先说它的功德。「即于此侧」,在这个池的旁边「有无热大池」。「其量深广,各五十踰缮那」:广五十踰缮那、深也是五十踰缮那。「微细金沙,遍布其底」,这个池是这样的好,是金沙布底。有「八支德水,弥满其中」,形色都是殊妙的,形相、颜色都是妙好的。端严可喜,端正庄严。「喜见」,令人见了生欢喜心。

  地二、出派流

  从此派流,为四大河。一、名殑伽,二、名信度,三、名私多,四、名缚刍。

  「从此派流,为四大河」,我看这个大辞典、《丁福保大辞典》上说,有个瑞典人到西藏去,到山上去看见这个无热大池,他看见了;但是不看见有出口,这流出来四大河的,看不见。但是,也可能从地底下流过去的,也是可能的。

  那麽四大河,一个名字叫「殑伽河」,殑伽河就是恒河。这个「殑伽」和「恒」──恒不是中国话,是印度话,这「殑伽」和「恒」的音有一点相近。这个「殑伽」是新的翻译;「恒」是旧的翻译;翻到中国话是「天堂来」。天堂来,其实意思就是从高的地方流下来的,就从雪山流下来的。

  第二名叫信度河;第三名私多河;第四名缚刍河,这四大河。

  戌六、帝释等所住(分二科) 亥一、出住处(分二科) 天一、帝释

  复次,于苏迷卢顶处中,建立帝释天宫,纵广十千踰缮那量。

  这底下第六科:「帝释等所住」处。先出住处。

  「于苏迷卢顶处」的中间、最中央,就是须弥山顶的中央这个地方,那个地方当然也是八万由旬。在中央这个地方建立帝释的天宫,帝释的天宫在那个地方。「纵广十千踰缮那」,这个帝释的天宫有多大呢?有一万踰缮那那这麽大,十千就是一万了。

  天二、诸天

  所馀之处,是彼诸天村邑聚落。

  他是在中央。那麽周围还有些很大的地方,那就是三十二天──三十三天也算帝释天在内;其馀的三十二天所居住的村邑聚落了,在那裡住。

  亥二、明住相(分二科) 天一、标

  其山四面,对四大洲,四宝所成。

  这个须弥山的四面的方向,是面对四大洲的。这个山是「四宝所成」,是四种宝所成,这底下说出来这一件事。

  天二、释

  谓对赡部洲,琉璃为面。对毗提诃洲,白银为面。对瞿陀尼,黄金为面。对拘卢洲,颇胝为面。

  「谓对赡部洲,琉璃为面」,这个须弥山的四面,它的南面就是面对南赡部洲。须弥山这一面是什麽成就的呢?是琉璃宝为面。「对毗提诃,白银为面」,毗提诃就是东胜身洲,是「白银为面」。「对瞿陀尼,黄金为面」,这是西牛货洲。「对拘卢洲,颇胝为面」,颇胝迦宝为面。

  戌七、轮王所行(分三科) 亥一、出彼路

  又赡部洲,循其边际,有轮王路,真金所成。

  「又赡部洲,循其边际,有轮王路,真金所成」,这底下第七科,是「轮王所行」之路,先说他的道路。「又赡部洲」,南「赡部洲,循其边际」,顺着南赡部洲的边际,不是中间在边际上,在边缘上面,有转轮胜王的道路,这个道路是「真金所成」就的,不是一般的土路,是「真金所成」。当然,转轮圣王他不会只在阎浮提的边上走,别地方也应该有他的道路。

  亥二、明出现

  如四大天王有情膝量,没住大海;若轮王出世,如彼膝量,海水减焉。

  「如四大天王有情膝量,没住大海;若轮王出世,如彼膝量,海水减焉」,说是南赡部洲的边缘上面有真金的道路,我们怎麽看不见呢?这底下解释了。是「如四大王天」的有情的膝量,就是从他的足到他的膝盖,那麽大、那麽高。「没住大海」,这个真金的轮王路,是隐没在大海裡头了。隐没大海有多深呢?就是如四大王天的有情的膝量那麽深。「若轮王出世」的时候,「如彼膝量」的「海水减焉」,就退下去了,那个路就出现了。这裡还有麽一回事。

  亥三、释洲名

  又无热池南,有一大树,名为赡部。是故此洲从彼得名。

  这是第三科,解释南赡部洲的名称。这个无热池──这个阿耨婆达多龙王居住的这个池;这个池的南边,有一个很大的树,名字叫做「赡部」。「是故此洲从彼得名」,所以,我们这个地区就立这个名字叫南赡部洲。

  这样说就是以树得名,而这个树又是从黄金得名。

  戌八、妙翅诸鸟所住

  次于此北,有设拉末黎大树丛林。四生种类,妙翅诸鸟,栖集其中。

  「次于此北,有设拉末梨大树丛林」,这是第八科「妙翅诸鸟所住」,在这个地区的北边──赡部树这个大树的无热池南大树之北。「有设拉末梨大树丛林」,这个大树不是一棵,丛林,很多丛林了,大树。

  「四生种类,妙翅诸鸟,栖集其中」,居住在那裡。这个妙翅鸟的住处在这裡、在这个树上住。妙翅鸟很大了,可见这个树要更大了。

  戌九、罗刹所住

  此四大洲,各二中洲,以为眷属。复有一洲,罗刹所住。

  「此四大洲,各二中洲,以为眷属」,我在一个什麽地方说?说这个妙翅鸟怎麽不到南阎浮提、到我们人间来,我们也看一看、开开眼界?牠不来。说是牠若来可不得了!牠那个鸟的膀子若给那麽一扇,这个毒气传佈出来,我们人的眼睛都会盲了,所以不能到我们这来,这样说我们是不愿意他来了呀!不过这个《庄子》上说是有大鹏鸟,扶摇而上是九万里。是他自己那麽妄想的说的呢?是看见了?这事也是不可思议!当然,世界上事情无奇不有。

  「此四大洲,各二中洲,以为眷属」,这个四大部洲,每一个洲还有两个中等的洲为这个洲的眷属。另外,还有一个洲是罗刹鬼所居住的地方。「各二中洲」,也都有名称。我看我们不要讲了。

  申二、一分有情世间(分二科) 酉一、人趣摄(分二科) 戌一、出现渐次(分二科) 亥一、劫初有情(分三科) 天一、略明生相(分二科) 地一、依处摄(分二科) 玄一、标感业

  如是器世间成已,有诸有情,从极淨光天众同分没,来生此中。馀如前说。此皆由彼,感劫初业。

  「如是器世间成已。有诸有情,从极淨光天众同分没」,前边是说世间、说器世间,我们欲界地面上的这些住处、各式各样的住处,说完了。现在说在这个住处居住的有情世间,先说人趣。

  「如是器世间成已」,都已经成就了。「有诸有情,从极淨光天众同分没」,有很多的众生,从二禅天的极淨光天,从那里众同分就死了,他的寿命到了。「来生此中」,来到这个地面上的这些各地方的住处,来到这裡。「馀如前说」,还有其他的话,就像前面说的:当然,他那边就是寿尽了、命尽了、业尽了,那麽他就来到裡面受生;这个是从二禅天来。我昨天说过,这个初禅天的人,他们也是初开始到那边住,他们的寿命还很长、还没有死,所以他不能到我们这儿来、不能到这个地面上的天上来。

  「此皆由彼,感劫初业」,这个地方说出个原因来,为什麽他会到我们地面上这个地方来呢?是由于他有──他前那一生裡面创造了「感劫初」的福「业」。劫初开始的时候,这时候这个世界是大福德境界;你没有那个福德,你来不了的、你不能到这来住的。所以皆由彼感──彼有感得劫之初的那种福德业,他才能够来这个世界上来住的。

  玄二、释增上

  此业第一最胜微妙。欲界所摄。唯于此时,此业感果,非于馀时。

  「此业第一最胜微妙」,这是说这个业力怎麽怎麽好。有什麽好?说这个业力,这个功德业是最殊胜了。「第一」,就是最胜、最好的一种业力;但是好到什麽程度呢?它是「欲界所摄」的、属于欲界的福业,而不是色界天、无色界天的不动业;这还是散乱心,但是还有他们诚恳所造的功德。

  「唯于此时,此业感果」,这个业唯独在这个时候──就是劫初世界成立的时候,这个业力才能发生作用、得果报。「非于馀时」,不能在别的时候发生果报,因为别的时候不合适。

  地二、自体摄

  尔时有情,名劫初者。又彼有色,从意所生。

  前面说住处的殊胜、感得住处的业力的殊胜。这底下第二科,说他的「自体」,说他的生命体。

  「尔时」,那个时候,来到这个地面上居住的有情,名字叫做「劫初者」;特别的给他个名字叫做「劫初者」──劫初来到这居住的人。

  「又彼有色,从意所生」,他那个有情,他是有形色的身相的、有身体的。形相是「从意所生」,从他的心意就生出来了,而不是卵生,也不是胎生、湿生;就是化生。化生就是由意所生,由他的意──也就是由他的那种殊胜的业力,他就无而忽有,就成就了。而那个时候也不可能是胎生,因为没有父母,那个时候这个世界上刚开始有人,你请谁作父母?不可能的嘛!所以只好是化生了;但是他那福德业也特别的强。

  天二、广指经说

  如是一切,如经广说。

  这种从意化生的人,「如是一切,如经广说」,这个《起世经》、《立世阿毗昙论》、《长阿含经》都有提到这件事情。所以,这些经论要读,若把这些经论读一读也是很好。那上面说:这个化生的人身体有光明,不像我们现在这身体没有光明,他是有光明的,而且特别的庄严,而是能够在虚空裡面飞来飞去的,能有这种能力。他的内心里面常是快乐的,因为那时候、那个人都是非常有道德,谁也不触恼谁。而且,有道德的人也就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他说话也是智慧的语言。所以人与人之间见面了,都是快乐的;就是不见面也是快乐的,那个时候的人就是这样的人,的确是令人羡慕。我们现在的世间是处处都是障碍,你要到另一个国家去,要签证,这就是个困难;现在那个不是,自由的飞来飞去,你看,天上人间都可以。那个时候,地面上的人随时可以到四王天去、到忉利天去,乃至到空居天都可以走一走。

  你读《法华经》的〈化城喻品〉,那个大梵天王到五百万亿的他方世界去走,乘着宫殿。这个大福德人,真是!色界天上这些天王不得了!他随时可以到佛世界去走一走;不过,我想五百万亿,我们从娑婆世界到阿弥陀佛国是十万亿,那五百万亿超过这个数量了,他可以到阿弥陀佛国,可以去呀!有那种能力。就是我们地面上──那个时候地面上的人,能在虚空裡飞来飞去的;现在的人是不行了,但是也有本事,很大!能坐飞机;坐飞机也不是十分安全,也是有问题。

  所以「又彼有色,从意所生」,「从意所生」这裡面,我认为有很多的微妙。我们现在这个人的身体也是「从意所生」,这是意造了这种业,由这个业得到这种果报。他「从意所生」也是造了业,由业得果报;但是他不;可是另外有意思。我看见这个舍脂夫人,你们知道舍脂夫人是谁?舍脂夫人是帝释天、帝释的第一夫人,就是阿修罗王的女儿,就是为帝释的第一夫人。我好像讲过这故事吧?讲过的。那麽我要提这件事,什麽意思呢?她能隐身,能够把这个身体的形象隐藏起来,你看不见──就在你身边,你看不见,有这种自在力,有这个自在力;我想诸天也是有这种力量。这个「从意所生」,我看见就包括了很多的意思。他要大就可以大、要小也就可以小,要可以隐形也就能隐形,就是很多的自在的事情,所以「从意所生」。那麽我们现在就是不可以,你要大不可以、要小也不可以,就是那样子就是那样子了。「如是一切」,也是「如经广说」。

  天三、显无摄受

  彼于尔时,未有家宅,及诸聚落。一切大地,面皆平正。

  「彼于尔时,未有家宅,及诸聚落」,这底下是「显无摄受」,这个科的名字:「显无摄受」。「显无摄受」,这个话什麽意思?「摄受」者,我也,那时候、那个人没有什麽私心,没有我、我所的这种分别;这属于第六识了,不是第七识;没有这种摄受的意思。「摄受」,也可以名之为「积聚」的意思,积聚我可意的东西,多多的储藏起来,那叫做摄受、叫积聚。

  「彼于尔时」,彼那个众生、在那个时代。「未有家宅」,不是有一个家的、有眷属这些事情,没有。「及诸聚落」,也没有聚落的。「一切大地,面皆平正」,所有的大地都是平正的,没有这些危险的地方。这话是:没有家宅、没有聚落,那个人在那儿住呢?到处都可以住,都是安乐的地方。是那麽一种境界,和现在完全不同的。

  亥二、此后有情(分二科) 天一、无摄受位

  自此以后,由诸有情福业力故,有地味生,如是渐次,地饼林藤,不种斋稻,自然出现。无糠无联。次有斋稻,有联有糠。

  「自此以后,由诸有情,福业力故,有地味生」,前面是说劫初的时候的有情。现在这以下是劫初以后的有情、以后的众生。劫初以后的有情,这个分二科。第一科是「无摄受位」,这一类的众生他还是无摄受。无摄受;但是有一个限度,说出个限度来,过了这个限度就不是了。

  自此以后,由诸有情,福业的力量故,「有地味生」。这个「地味」是个名字、这是个食品的名字。色界天、无色界天上的人,他们是禅悦为食,没有段食,没有这个段食。但是欲界天的人,天上人也好、地面上的众生也好,要有饮食。要有饮食,那麽劫初的众生、劫初以后的有情,那个时候的人他们是怎麽样的饮食呢?是「有地味生,如是渐次,地饼林藤」,地味的这种食品就出现了,由有情福德的力量就会出现,不是人工製造的,就是福德的感应自然出现这种东西。如是渐次,先有地味生而后就有「地饼」,从这个地就出来一个饼。这福德大就是不可思议,有饼出来;我们必须还要弄一个厨房才有饼出来。还有「林藤」,这个「林藤」,我查字典,有「甘藤」,有这种名字。甘藤,甘蔗的甘,藤的藤。这个甘藤就是像鸡蛋那麽大,这种东西裡面的汁像蜜似的、像蜂蜜似的。甘藤,这是在《本草纲木》上有这味药。但是那个时候,现在也用这个字,是用「林藤」,那应该是属于木、树这一类的东西,有这些美饮食。

  「不种斋稻」,他们不须要去种田、种稻。这个「斋」,就是晚熟──成熟得晚了一点的稻,不须要人工去耕种、去栽培,自然的就出现了这种的斋稻。「无糠无联」,这种稻没有糠这件事,就是全部的都可以食用,不须要去处理它;这个「联」是特别的坚硬,你很难把它弄熟了的;没有这件事。「次有斋稻,有联有糠」了,以后有转变了,这可能福德也有问题。福德有问题,所享用的东西就变了。

  天二、有摄受位(分二科) 地一、摄此后有情(分二科) 玄一、受

  次复处处斋稻丛生,于是有情方现摄受。

  「次复处处斋稻丛生」,以后处处都有这种斋稻丛生,生了很多。「于是有情方现摄受」,而这个时候的众生就有悭贪心了、有贪心了。贪心了,就「方现摄受」,就出现了摄受的事情,就是要积聚了。我把斋稻多割了一点、多收藏一点,积聚起来,有这种事情。

  玄二、广受用(分二科) 黄一、受用饮食(分二科) 宇一、明通息(分三科) 宙一、光明灭

  次由受用味等资缘,有情之类,恶色便起,光明遂灭。

  「次由受用味等资缘,有情之类,恶色便起」,这就辗转的的退化了。这是说他的受用的事情。受用的事情,先说受用饮食,说明它的过患。第一段说光明灭了。

  其次,由于那个时代的众生,他受用这麽多美味来滋养他的生命的关係。「有情之类,恶色便起」,这一切有情之类,各式各样的人,「恶色」就现起了,就是令人不满意的形象、颜色出现了。出现了嘛,「光明随灭」,他身体的光明就没有了,没有光明了。这是一个过失,吃这些东西,有了贪心以后,再吃这种美饮食的时候,有这样的过患了,光明没有了。

  宙二、身沉重

  其多食者,恶色逾增,身极沉重。

  「其多食者,恶色逾增」,如果那个贪心大,他要吃的多,他若多吃的话,那个恶的形色就更厉害了。「身极沉重」,那个身体感觉到重,于是飞不起来了,也没有神通了,有这种过患。

  宙三、地味没

  此诸有情,互相轻毁,恶法现行。由此因缘,所有味等,渐没于地。

  「此诸有情,互相轻毁,恶法现行」,这个时候,这些又辗转的退化了,彼此之间不那麽和气了,互相轻视毁谤,我说你不对,你说我不对,罪过的事情就出现了。「由此因缘,所有味等,渐没于地」,由于品德退化了,造作恶事,所有那些美味的饮食,逐渐地都隐没于地底、地下去了,不出现了。

  宇二、指经说

  如经广说。

  「如经广说」这件事。

  黄二、受用YIN欲(分三科) 宇一、起爱染

  复从此缘,诸有情类,更相顾眄,便起爱染。

  「复从此缘,诸有情类,更相顾眄」,前面说是「受用饮食」。这底下说「受用YIN欲」的事情,分三科。第一科,是「起爱染」。

  「复从此缘」,又这一类众生因为这样的退化的关係,又没能停留在这裡,又进一步的退化了。「诸有情类,更相顾眄」,彼此互相的注意顾视,顾者,视也。顾眄,「眄」是什麽?就是邪视,不是正视。「便起爱染」之心了。

  宇二、起二根

  次由能感男女业故,一分有情,男根生起;一分有情,女根生起。

  「次由能感男女业故」,前面是「起爱染」;这底下「起二根」:能感男的业力、能感女的业力。「一分有情,男根生起;一分有情,女根生起」了。

  感男的业力、感女的业力这个话,我以前也说过,香港有个愣严王,这称他为愣严王、别人给他个号叫愣严王,叫海仁老法师,这老法师的确是很慈悲。我有几次由美国回去,去看他,和他说话心裡欢喜,他原来似乎读书也不多;但是他能发心到江浙一带去学习佛法,这个人就是不简单了。后来回到香港在大屿山他就讲《愣严经》,很多的出家比丘、比丘尼、在家居士跟他学《愣严经》,他《愣严经》很熟了,大概《愣严经》可能会背下来了,差不多吧。他就是提倡、所有跟他学习佛法的人提倡:女的都变成男的,都弃捨、女身转成男身;但是遇见了一个女居士不同意,「不行!我做女人也很好嘛!为什麽做男人?」有这个事情。但是我看这上感男、女业,根本就在这裡,我认为就是在这裡。你对于女身没有厌离心,那你就是要做女人,你想转,非要有厌离心才可以;不然不能转。说我们想要修行圣道、修学圣道,想要做圣人,也要对凡夫的事情、这身口意要有厌离心;不然也是不能转凡成圣的。所以做个男、女业,我认为主要就是在这裡。

  宇三、自隐蔽

  递相陵犯,起诸邪行;遂为他人之所诃訾;方造室宅,以自隐蔽。

  「递相陵犯」,这是底下第三科、第三件事情是「自隐蔽」。

  「递相陵犯」,就是互相的侵犯,我侵犯你,你侵犯我。这样子就「起诸邪行;遂为他人之所诃訾」,所诃责,别人就诃斥:「你怎麽可以这样子!」那麽怎麽办呢?「方造室宅」,造一个房子,「以自隐蔽」。

  地二、摄受其地(分二科) 玄一、举摄受因

  复由摄受斋稻因故,遂于其地,复起摄受。

  这底下又有第二样事情。这个《披寻记》的科叫做「摄受其他」,也许我看错了,是「其地」,「摄受其地」。

  「复由摄受斋稻因故」,又由于他要积聚这个米、积聚饮食的粮米的原因,他就要怎麽办呢?「遂于其地,复起摄受」,对于那块土地,生产斋稻的、生产粮食的土地,他也要摄受:「这块地是我的!」是这个意思,这个愈来贪心愈大,「复起摄受」。

  玄二、显彼增上(分三科) 黄一、生不与取

  由此缘已,更相争夺。不与取法,从此而生。

  「由此缘已,更相争夺」,这是第二段「生不与取」,这个不与取的事情就来了。由于这个贪心愈来愈大的关係。「更相争夺」,这块地好的话,你也想要、我也想要,大家就争夺。「不与取法,从此而生」,若是人家已经佔有了,你又要去争夺去,那就是不与而取了,这不合道理了。不给你、你又要夺,这不就是盗了吗?盗这件事「从此而生」,这个盗就生出来。

  黄二、立司契者

  即由此缘,立司契者。彼最初王名大等意。

  「即由此缘,立司契者」,这样子说,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就很多了。纠纷很多,那怎麽办呢?大家可能是要开会了,开会立出一个办法。就由于这个因缘,那麽就「立司契者」,就是推选出一个有道德的人来评断这件事,等于就是推他为长官、为一个地方的一个领导者,由他来公平的处理这件事,叫「司契者」。这个「司」,就是主管,管理这件事、处理这件事的人。这个「契者」,这个「契」,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立法,大家立出来一条一条的法律,大家要遵守,遵守这条法律,他就根据这个契约来管理这件事。

  「彼最初王,名大等意」,这个「立司契者」,这个管理员其实就是皇帝、就是王。那麽最初的开始选出来这个人,就叫做「大等意」,就是大众的事情他能够公平的处理,有这样坚定意愿的人,这个人叫这个名字,叫「大等意」。

  黄三、四姓出现(分二科) 宇一、标

  如是便有刹帝利众、婆罗门众、吠舍众、戌陀罗众,出现世间。

  「如是便有刹帝利众、婆罗门众、吠舍众、戌陀罗众,出现世间」,这底下是「四姓出现」。于是这样的关係,便有了「刹帝利众」,就是国王出现了。这个「刹帝利」翻个田主,田就是土地。这个大地区裡面的一个主权的人,他当然也有儿女,渐渐就成为族姓了,就是王族这个意思。

  「婆罗门众」,另外也有这个婆罗门众。「婆罗门」翻个淨行,就是他愿意想要离欲,想要在山裡面修行的人。对于看这人与人之间的纠纷这麽多,他心裡面厌烦,他就到山里面修行去。当然这个应该是一个很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另外有高尚的意志,他不符合、不适合潮流,大家是在这里闹很多的纠纷,其实就是过些欲的生活,而他厌烦这个事情,有特别的意愿,这叫做淨行。

  「吠舍众」,《俱舍论》翻译的话叫「坐收种」,就坐在那里就得到发财了,这一类的人其实就是做生意的人,行商做贾,坐在那儿就是贾,做生意的人。「戌陀罗」,是耕田的人,中国话是种田的人,这一类的人逐渐的就出现。也出现了「刹帝利众、婆罗门众,吠舍众、戌陀罗众」,这是四姓就出现了、出现世间。

  宇二、指

  渐次因缘,如经广说。

  这裡边这四种姓的出现的次第,在《增一阿含经》裡面有说其相,广说其相。

-----------------------------------------------------------------------------------------------------------------

更多妙境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 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真正想去极乐世界的人,要常常想着这三个条件,真信、真愿、真念佛。真信,决定没有疑惑;真愿,那是万缘都放下了,我只有这一个愿望,就是求生净土;真行,我一天到晚就这一句佛号,除这一句佛号,什么念头都没有。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