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下篇一)


2015/5/23    热度:1111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下)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叁.前言

   每一部经的正文,都可分出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是叙述这部经的大概的意思。正宗分,就是讲到这部经典正当的道理了。流通分,是希望后人把它推而广之,扩而充之,就像水流一样,流到任何的地方去,这叫流通分。这个序分,就好像我们人的脑袋一样,有一个头。正宗分,就譬喻我们人的一个身体,正式的身体。流通分,就譬如我们这个两足,可以走路,可以行动。这个身体里边就有五腑六脏,都清清楚楚的。那么这个经里边,也是有种种的道理,也清清楚楚的。所以这个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每一部经都有这三分。

  序分,又叫经前序,因为它在经的前面;又叫经后序。“怎么又说经前序又叫经后序,这不是颠倒矛盾吗?既然叫前序,就不能叫后序了!”这可就是这样子,又叫经前序,又叫经后序。怎么叫经后序呢?因为释迦牟尼佛说经的时候,并没有这一段文。这一段文,是在结集经藏的时候,阿难尊者和大迦叶尊者,他们大家结集经藏的时候,添上去的。添上这个序,所以又叫经后序。又叫发起序,发起这个经的因缘,由此发起。又叫正信序,由这一个序分,证明这部经典是应该信的。

  在序分里边,具足六种成就。这六种成就,第一就是信成就,第二就是闻成就。“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是处成就,“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这是众成就。那么有这六种成就,所以这部经典是可以相信的。 

肆.释文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什么叫“如是”?“如是”就是信成就──如是之法,就是可信的;不如是之法,就是不可信的。所以这个如是,就是指法之辞。指,就是指示你这个佛法。如,这是一个静;是,就是个动。如,才是;不如,就不是。什么叫是?没有不是的,就是个是,确定无非就是。什么叫如?如,就是寂然不动。如,就是一个真空;是,就是个妙有。也就是妙有里边也没离开这个真空,真空也没离开这个妙有,所以这叫空有不二,亦空亦有,非空非有。这种的法是可信的。那么“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是所有的佛经一开始都有这四个字。“如”才是,“是”才如;不如也就不是,不是也就不如。这个道理,就是这样,所以,如是之法是可信的。

   这个“我闻”,是阿难亲耳闻的。那么阿难已经证果,他应该无我了,什么还说“我闻”呢?这个“我”,是无我之我,所以阿难说“我闻”。因为依照世俗,人都有个我,所以阿难虽然没有我,也就随顺世俗,随顺世人这个道理,说出个“我”字了。如是我闻的“我闻”就是闻成就。你要单信,有什么信的呢?就因为有闻才能有信,你若不闻,怎么会信呢?“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是佛将要入涅盘的时候才指示的。

  在释迦牟尼佛将要入涅盘时,告诉大家,说:“我呀,于今天半夜的时候就要入涅盘了。”阿难一听见佛要入涅盘了,他就着急了。急得什么样子呢?急得就哭起来了,就像那个小孩子找妈妈似的,就哭起来了,一边哭一边叫妈。这个阿难一边哭一边就叫佛,说:“佛呀!您不要入涅盘啊!您不要把我们都舍弃啰!”一边哭一边就那么讲。阿难的头脑在这个时候,大约也昏了,不清醒,就以哭为他应该做的事情。

   这时候,就有一个瞎子出来了。这个瞎子可和一般瞎子不同,他是没有这个肉眼,但是有天眼。因为没有肉眼,他就不东张西望的,看看南,望望北,没有这么多的妄想,于是乎,他心水就很清的。心很清的,他就说:“啊!尊者!你为什么哭得这个样子呢?”阿难说:“我为什么?佛要入涅盘了,你怎么可以不叫我哭呢!”这个没有眼睛这一位尊者就说:“哦!你哭能当什么事情呢?现在还有事情应该办的。佛就要入涅盘了,我们以后有很多事情怎么样处理,你应该请问佛啊!”阿难说:“请问什么?佛都要入涅盘了,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办的?!有什么比佛入涅盘这个事情更重要?”

   这位没有眼睛的尊者,是谁呢?就是阿那律尊者,他有天眼,是天眼第一。他说:“这有四种事情,非常要紧的!你要是不把这四件事情说明白了,这怎么可以呢?”阿难说:“什么四件事情啊?你说来我听一听。”

   这阿那律尊者说:“第一,结集经藏,这是重要的事情!在这个经典的一开始应该用什么字?”阿难说:“哦!是呀,这件事情很重要!幸亏你告诉我;你若不告诉我,我真想不起来了。现在我把什么也都忘了,就知道佛要入涅盘了。这个经典,在结集经藏时,经的开始应该用什么文字,这个是重要的!应该问。这是头一样。那么第二件呢?”

   阿那律尊者说:“第二件,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以佛为师。佛入涅盘了,我们的师父是谁呢?还要找一个师父啊?”阿难说:“对!对!应该找一个师父!佛入涅盘了,我们应该再找一个好师父。这你讲得太对了!那么第三样呢?”

   阿那律尊者说:“第三样,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依佛而住,随着佛住到一起。佛入涅盘了,我们都住到什么地方去呢?”阿难说:“这是最要紧的!这个住的地方若没有,那是怎么办呢?怎么用功修道呢?我们应该找一个住的地方啊!这第三件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第四件呢?”

   阿那律尊者说:“第四件,佛在世的时候,有这个恶性比丘,……”

   怎么叫恶性比丘呢?他就不守规矩,专门来捣乱大家修行。你这儿打坐呢,他就要经行,啊!你坐嘛?我就走。他走路的时候,就嘁嘁蹅蹅、嘁嘁蹅蹅……,叫你们大家听着这个声音不能入定。譬如人家经行,哦!他又到那个地方去打坐去,“你看!我打坐比你们都坐的样子都好!”很快就好像入定的样子,但不是真正入定。又譬如人家拜佛,他就要来念经;人家念经,他又来拜佛。总而言之,作出一个特别的样子,与众不同;这种的样子,这就叫恶性比丘,就是不守规矩。大家这样子,他就要那么样子,一定独断独行,作出来叫大家注意,“你看!喔!他真是了不起!他是一个又有修行,又有……”。

  总而言之,他作出一种特别的样子,就想叫人来赞叹,说他是第一,这就叫恶性比丘。他那个性里边,总有一个争强论胜的,好像修罗的样子,嗐!往那个地方一站呢,也把腰叉起来那么样子,“你看!我多英雄!”这是这样子。总而言之,就是要与众不同嘛!还要把旁人都打倒了,有这种的性情,这叫恶性比丘。

   阿那律尊者说:“……佛住世的时候,恶性比丘,佛可以调伏的,佛可以说:‘你不应该这么样子!’他可以听佛的教化。那么佛入涅盘,这一些个恶性的比丘,与恶性的居士又怎么办呢?”恶性的居士,也就是专门作一个──“你看!我这个居士比你们这些个居士都第一的,你们都不如我。”“你看!我多发心!人人都没有我那么发心。”其实怎么样呢?就因为你,所以就没有人发心了;你要是不这一个特别的样子,那发心的人多得很。他就想,这么样作一个特别的样子。“那么这怎么办呢?佛入涅盘,这个恶性的比丘和恶性的居士,和这些个恶人都怎么办呢?”阿难一想,说:“哦!这一件事情真是更重要啊!这四件事情都应该问的。我现在就开始问。”

   于是乎,阿难把眼泪擦乾,就去问佛:“佛!您就要入涅盘,我现在有四件的事情想请问世尊,请世尊慈悲答覆我。”释迦牟尼佛说:“好啊!你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问了。无论什么问题,我都可以给你解答。”

   阿难就说:“佛呀!您这一生所说的经典很多很多的,那么将来要结集经藏的时候,这个经的前边应该用什么字呢?”释迦牟尼佛说:“哦,所有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所说的经典,前边应该用‘如是我闻’,这如是可信之法是我自己听见的,应该用这四个字。”阿难说:“哦!这四个字的,放到经的前边就可以了。”

   阿难说:“第二个问题,佛住世的时候,我们以佛作我们的师父。佛入涅盘,我们又以谁作我们的师父呢?佛应该指示我们,我们是不是应该以大迦叶作师父呢?”佛说:“不是!我入涅盘之后,你们应该以‘波罗提木叉’作你们的师父。以戒律作你们的师父。”波罗提木叉就是戒律,所以出家人都应该受戒,也就因为佛当初指示过,佛不在世的时候,就以戒为师,以戒律作师父。

   阿难说:“第三个问题,佛住世的时候,所有我们这些个比丘都和佛在一起住;现在佛入涅盘了,我们这一些个比丘应该怎么样住法呢?”释迦牟尼佛说:“哦,我入涅盘之后,你们所有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应该依‘四念处’而住。”

    什么叫四念处呢?四念,就是念身、念心、念受、念法。身、受、心、法,这叫四念处。第一要“观身不净”,看自己这个身体是个不净的东西;你知道它是不净的东西了,就不会对它生一种爱心;不会生一种爱心,就没有执着了,就没有着住;没有着住就是自由了。第二要“观受是苦”,你所接受的,都是一种苦,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就乐受也是一种苦的因。第三要“观心无常”,观这个心,它是念念迁变,无常的。第四要“观法无我”。

  那么对于恶性的比丘、恶性的居士和恶性的一般的人,应该怎么样呢?阿难就请问佛:“这恶性比丘、恶性的居士、恶性的一般的人应该怎么样处理呢?”佛说:“哦,这个是很简单的,一点问题都没有!怎么样子呢?你就用一个‘默摈’两个字。”

   默,就是不和他说话;摈,也就是不理他。这个也就是,你遇着这个恶人──恶性的比丘、恶性的居士、恶人,你应该怎么样?你就要用定力来对治他,不要被他转。他恶,你也恶,那好像狗咬人似的;狗咬人,它那么狂吠,你也对它狂吠一声,那你也变成狗了。因为恶性的人,他生来就具足这么一个恶性,你只可以用定力,不管他。这样子,他就没有法子了。所以,这叫“默摈”,要用这个方法来对治他。

   阿难说:“哦!这果然是很简单!第四个问题也都解决了。”

   佛为什么就教阿难用“如是我闻”四字作为经首?因为这个“如是我闻”有几个意思:

    第一,异外道。异,就和外道不一样,和它不同。怎么不同法呢?外道所有的经论一开始,就用“有无”两个字;印度用梵语,就是“阿嚘”两个字。阿,就是无;嚘,就是有。它说,一切的法,一切万事万物、天地间所有什么都算上,就不出两个字。所以它用这两个字来代表,什么呢?一个就是“无”,一个就是“有”。它说:“不是无,就是有;不是有,就是无。”总而言之,不能出“有”、“无”这两个字,所以它经典的一开始就“阿嚘”。“无有”,本来无,它说现在有了;但它可没讲真空妙有。不过这个道理有一点相似,但是没有把它详细讲出来。所以佛所说的经,是“如是”,“如是”就是这样,这个法你说什么不是这样子?世界上什么不是这样子?什么都是这样子!你若说,什么都是这样子,什么也都不是这样子。所以这个“如是”,非常之妙的!那么,这个“如是我闻”第一个意思是异外道,就是和外道不一样,和外道的经典是不同的。

    第二,断众疑。佛知道大家有这种怀疑,怀疑什么呢?等佛入涅盘了之后,阿难和老迦叶结集经藏的时候,阿难也升座说法,坐到佛的坐位上。在这个时候,你说,怎么样啊?阿难往那个座位上一坐,所有的人顿起三疑,就生了三种的疑惑心。三种疑惑心是什么呢?疑惑:“哦!释迦牟尼佛没有圆寂嘛,没有入涅盘呀,我们这个大师又活了!”以为阿难就是释迦牟尼佛又活过来了。这是一个疑。

   又有的人,生了一种怀疑,怀疑什么呢?“喔!这是他方佛来了。那么这释迦牟尼佛已经入涅盘了,这不知道是东方的佛来了?是西方的佛来了?或者是南方的佛来了?是北方的佛来了呢?哦!这是其他佛到这儿成佛来了!”这又是一个疑惑。

   第三个疑惑:“哦!不是!这个大师入涅盘了,释迦牟尼佛入涅盘,也不会又活了。他方佛是教化其他世界的众生,也不会到这个娑婆世界来。哦!这原来是阿难现在成佛了!”大家又怀疑阿难转身成佛。

   当时法会大众有这三种的怀疑,等阿难尊者一说“如是我闻”,说出这四个字来──说出这个意思来,不一定是四个字,因为梵语或者是六个字、八个字也不一定。英文呢,也不知道是几个字。总而言之,意思就是说“如是我闻”这个意思就好了──三疑顿息,大家都:“哦!这不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也不是他方佛来,也不是阿难成佛。原来这个法,这如是之法,是阿难他亲自听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所以这三疑顿息。这叫断众疑。

  第三,息争论。怎么叫息争论呢?因为阿难在这诸大比丘里头,他是最年轻的一个。佛成佛时,他出世;佛入涅盘,他这时候才四十九岁,其他的比丘都比他大。所以要论资格,老迦叶是最老的。还有目连尊者、舍利弗尊者,这些尊者都比阿难尊者年龄高。论道德,有很多的老比丘比阿难道德高;论学问,有很多的比丘比阿难的学问也高;论智慧,其他的比丘比阿难尊者的智慧也高。

   那怎么就能选到阿难来结集经藏呢?来说这个经典呢?所以这里边有老的,有中年的,阿难是个最年轻的。如果他说这个经典,那么其他人就都不相信了,都要和他争了。你也想争第一,他也想争第一,这个说:“哦!我听的经比你多,我应该作经。那个就说:“哼!我跟着佛一辈子,佛所说的法都在我肚里呢!我应该作这个经。”这样大家就争起来了。等阿难说:“如是我闻”,把这一个意思一说出来,原来这不是阿难的意思,也不是大众的意思,像这样的法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的。所以大家都没有得讲了。这叫息争论,

   这个“如是我闻”是阿难以四事问佛,前边已经讲过两种,现在讲第三种。这第三是依四念处而住。什么是四念处?就是身处、受处、心处、法处。

   第一、要观身不净。我们所有的人,对于自己身体看得非常的宝贵,认为这个身体是真实的。所以,自私也因为这个身体而有,自利也因为这个身体而有;若没有这个身体,就没有自私,也没有自利了。为什么自私自利?就因为没有认识这个身体,认为这个身体是真实不虚的。所以造罪也因为这个身体,作恶也是因为这个身体,对这个身体看不破、放不下,啊!为这个身体来找一点好东西吃,为这个身体来找一点好衣服穿,为这个身体找一个好房子住,为这个身体找一点娱乐,这都是一种执着。这个执着不能把它放下,所以一天到晚都是为这个身体来作打算。有一天这个身体直到要死了,那时候还不明白,“唉!我这个身体怎么死了呢?怎么不帮忙我呢?”那时候才知道,这个身体不是真实的,可是已经晚了,已经后悔迟了!

   究竟这个身体是不是个真的?在这个愚痴的人、没有智慧的人,看它就是个真实的,不是个虚妄的;在有智慧的人看这个身体,知道它是一个四大假合的──四大,地、水、火、风,和合而成一个身体。这一个身体不是究竟的,那么究竟的是什么呢?究竟的,就是我们自性,我们自己那个自性是光明遍照的,我们自己那个自性是圆满无碍的,我们自己那个自性是尽虚空、遍法界、无在无不在的。我们这个身体是暂时,这个自性寄居到这个身体上,就好像住店似的,住旅馆呢!这个身体,就是一个旅馆,可是住旅馆这个人不是旅馆哪!你若拿那个游客就当了旅馆,那个游客以为这个旅馆就是自己了,那岂不是大错而特错呢?那么你能看这个身体是旅馆,那么这个主人呢?你要找着他。你找着这个主人,那你就认识自己了。

   现在先说这个身体。这个身体生来就不净,为什么不净呢?它是由父精母血和合而成,变成一个身体。化出这一个身体,由小的时候,啊!也不知道什么,它就长大了。等长大了,他就生出种种的贪心、瞋心、痴心、慢心、疑心;贪、瞋、痴、慢、疑都生出来了,就造出来一些个杀、盗、YIN、妄、酒。造的杀业,造的盗业,造的YIN业,造的妄语业,造的这个饮酒,喝醉了酒这种的业。造种种的业,都是因为这个身体。

   那么这个身体究竟是不是一个宝贝?不是的!宝贝,为什么叫宝呢?宝,是清净无垢的,没有染污,没有一点不清净的,这才叫宝呢!可是我们这个身体,九孔常流不净──两个眼睛就有眼眵生出来,两个耳朵就有耳屎生出来,两个鼻孔就有鼻涕生出来。

  有那些个外道──你们这些美国人哪,没有看见那种外道──中国有那种外道,专门怎么样子呢?专门吃鼻涕。啊!这鼻涕由这个鼻孔擤出,他把它吃了。他说什么呢?他说这是炼丹呢!丹,CharlieZhang,你见过这种的人没有?在台湾,有没有这种的?(答:没有。)没有啊?(答:没有!)没有看见?这个在中国多得很,修这种外道法。他说这是炼丹。你说这个简直的!如果不是愚痴,怎么能这样呢?把鼻涕也吃了!不单吃鼻涕,而且还吃眼眵,又吃耳屎。他说:“这个身上出来的东西,这都是宝贝呀!”这么肮脏的东西,他说是宝贝!你看!可怜不可怜,这种人?!

123下一页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布施,这里头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财里面有内财,有外财。什么是外财?身外之物是外财。用我自己的身体劳力、智慧,为大家服务,这属于内财。外财要布施,内财也要布施。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