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对莲友念佛的开示
2015/5/23   热度:1581
今天不是演讲,而是和大家座谈,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再为大家解答。 首先我先说一件往生的事迹,这件往生的事迹有一点奇特,对老菩萨们也会有启发。这件往生的事迹不是别人,而是我的外祖母。是我亲眼所见,亲身所经历。 我的外祖母,于民国七十五年往生,距今约20年。我是民国六十六年出家,七十四年农历二月一日离开佛光山,但是一样住在高雄县的山上(念佛)。外祖母生长于台南市郊区,出生的年代离今约一百年,当时的社会虽然生活困苦,然而民风较朴实,外祖母未受教育,但生性勤俭,刻苦耐劳;而柔和忍让,不会跟人谈是非,也不会与人计较长短,有好的东西也都会分给他人。外祖母不知佛法,没有吃素,也没有三皈依,虽然当时已出家多年,但是家中的亲戚大多没有信仰,外祖母与租居于高雄的小舅父同住,小舅当时作生意,多以营利为主,对于极乐、地狱的事情多无见闻。 民国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当时外祖母八十四岁,因老迈体衰,加上脊椎患骨刺,因此半年以上一直躺在床上,无力下床活动。此时我也正好住在高雄县的山上。农历五月间,我有事下山顺便到小舅家,才看到躺在床上的外祖母,当时心想,外祖母的寿命应将尽,如太阳西落,不可能再好了。但我想外祖母心中一定执着放不下,因为我这位小舅再续弦,而小孩却仍年幼。不过我仍然送外祖母一条念珠,劝她念佛。告诉她念佛能让身体较无病苦,若寿命已尽,阿弥陀佛会接引她到极乐世界,不再受六道轮回。极乐世界黄金铺地,七宝楼阁,四季如春,没有坏人、没有坏事,既没有老病死的苦,也没有任何的苦,只有身心无量的安乐,而且所有的事都能如意,并有神通,来去自如,而最大的利益是能和阿弥陀佛一样无量光、无量寿。并告诉外祖母,只要称名愿生,必得往生。不过,因为我住得远,外祖母是否真心愿生,并常念佛,就不知道了。 过几天,我再去看外祖母,她仍然是躺在床上,我问她:「阿嬷,您有念佛吗?」答:「有啦!有啦!」问:「您怎么念?」答:「就心里想着、念着,反正总是这样」。当时我就想,阿嬷的时间真的是不多了,一定要让她有一个定能往生的环境。可是小舅并没有信仰,所以祖母往生的责任就在我身上了。为使外祖母有必定往生的境缘,我找了两张弥陀立像,并送到高雄装框。预备一幅悬挂外祖母面前,让她睁眼就能随时看到;一幅放在头部上方,表示阿弥陀佛常在其顶,日夜护持。并拿一块念佛的录音带(当时没有念佛机),请小舅购买放音机播放念佛磁带。总之,要使外祖母眼常见佛像,耳常闻佛声,而忆佛念佛,相续不断。然而当时小舅因尚未学佛,不重视此事,放音机迟迟未买。 农历六月一日,我想佛像应已装好框,便到高雄迎请送往小舅家,当时小舅不在,大门深锁。我就将此佛像托放邻居家,请其转达。回到山上后,我打电话给小舅妈,告诉她要赶紧将佛像挂上,因为外祖母可能即将往生。当晚小舅返家,就立即将佛像置于外祖母前后,果然外祖母见佛像,就合掌膜拜。小舅妈并说,当天早上外祖母请舅妈为其擦洗全身,更换新衣,并说明日不用再洗。 隔日初二中午过后,外祖母虽然依旧躺在床上无力起身,然时而凝视佛像,时而合掌作膜拜状。到三点半神情异样,四点十分突然呈现昏迷状态。当时舅妈立刻连络小舅回来,并辗转请人通知我。我六点多接到通知,即于佛前祈请弥陀不舍本愿大悲,接引祖母往生,随即携带引磬、木鱼赶往高雄,到达时已七点多。台南的大舅妈及三舅妈也已赶到,只见外祖母已被换妥寿衣,虽未断气,然已不省人事,唯存喘息。不久救护车到,准备载祖母回台南老家往生;我向祖母作简短开示后,随即上车,一路念佛,于晚上九点多回到台南老家。 经过一晚上一早上的开示助念,到了隔日初三中午过后,祖母依然是喘息着。我想祖母应有挂念之事,致使迟迟不能快然随佛往生;便将此想法向在场长辈们叙说。而在旁助念的小舅妈也觉得事有蹊跷,便双手合掌跪向祖母说:「阿婆!阿婆!(舅妈都称祖母为阿婆)如果阿弥陀佛已来接您,就请您跟随阿弥陀佛往生;我前天跟您所说的话是无意的,您往生之后,我绝对会好好抚养小孩,直到他们成家,请您放心吧!」这几句话一说完,原本一直躺着不动的外祖母,立即连续合掌三次,第四次左手提起放在胸前,如手托莲花的样子,接着掌心在下的右手也翻掌成接引相,与此同时,呼吸立即停止,脸相也逐渐圆满红润。一室亲威,亲眼目睹,个个相视,咸感惊奇赞叹,不觉念佛之声,更加虔诚响亮。九十二岁的外祖父说,从来没有见过人往生后脸色这么好看的。 事后三舅妈跟我说:「昨晚(初二)阿弥陀佛的侍者有来。」我一听好奇的问:「阿弥陀佛的侍者长得怎么样?在哪里看到?」三舅妈说:「因为天气闷热,大家在室内念佛,我拿着凳子坐在室外念佛,正好看到一尊尊排满虚空,就像佛光山大佛城四周一排排的佛像。」 由这件事我们就知道,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念佛,阿弥陀佛就会应声而现。经典上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一个念佛的人,平生阿弥陀佛的光明就会护持、保謢他;临终时,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如《阿弥陀经》所说:「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外祖母人未断气,阿弥陀佛与「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的现象就已在空中等待迎接,看她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接引她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既已现前,当然她要断气时,就会如《阿弥陀经》所说:「是人终时心不颠倒」。人要断气时都会颠倒,过去所作的业,善的种子、恶的种子都会浮现。我们现在因为有第六意识,可以分别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但是断气时,第六意识就会随着器官功能的消失而消失。第六意识没有作用,主宰投胎轮回的阿赖耶识就会浮现。今生今世以及生生世世的善恶业浮现,就好像做梦时,第六意识较薄弱,所以毫无顺序、毫无逻辑、毫无条理,时间、空间都很混乱,而没有一个能控制的主人。人死的时候就像这样。 人将断气时,如果没有念佛,没有阿弥陀佛事先来护持、接引我们,不管修行境界多高,业力来都抵挡不住,而只能随业受报。死时称为「乱心位」,心是散乱性、颠倒性的,如果我们有念佛,佛来接引我们,命终时就会「心不颠倒」,为什么?因为有佛护持。玄奘大师所翻译的《阿弥陀经》其中一段:「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就是说阿弥陀佛的慈悲来加佑我们,「加佑」就是保佑、保护、护持;「令心不乱」就是在断气时阿弥陀佛会使我们心不乱。 如果没有佛的謢持,业力种子浮现,就如一个国家没有国王,因为国中无王,所以角头、强盗都出来相争为王,这时就看哪一个角头较强,那个人就当王。相同的道理,命终之时,现生及历劫的善恶业力,一时浮现,业力一现,眨眼之间,便随其最猛烈的善恶业力,前往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主。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所以平常没有学佛的人,临终时会显得很惊恐、很不安定,那是因为当时没有第六意识作主;即使尚有第六意识,临终时也会六神无主,因为他从来没有准备临终到底要去哪里,现在即将断气,他不知到底有没有轮回?如果有轮回,那要如何?是会去快乐的地方?或是去痛苦的地方?因为毫不知道,事先又没有准备,所以会惊惶和紧张,而且心生懊悔。《无量寿经》有一句经文:「大命将至,悔惧交至。」意思是说,寿命将终时,后悔与惊恐一直向心头攻来。后悔什么呢?后悔以前都是为名、为利、为家庭、为事业,从来没有为自己的生死大事打算;后悔过去没有行善积德,没有修持佛法为生死大事做准备。惊恐是害怕到底要怎么办?会去哪里? 由我外祖母这件事迹就可以了解,不论何人、何时、何处、何缘;亦即不管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事,只要念佛,佛都会出现放光加持,临终就会来接引。所以,我们这个法门是靠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完全靠阿弥陀佛,不是靠我们的功夫,也不是靠我们的功德。不是靠能打坐入定,不是念佛能进入三昧,往生才可靠、往生的品位较高;也不是靠现世累积的六度万行、行善积德回向,这样往生才可靠、往生的品位才高,都不是这样。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以及到极乐世界的境界,都是靠佛,完全不是靠我们。我们只不过是随顺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要我们念佛,我们就念佛,所以念佛是我们负责,接引往生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负责。往生到极乐世界在那里成佛,都是由于阿弥陀佛的力量,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说:「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这一句佛号是万德洪名,具足万善万行恒河沙数不可思议功德。三藏十二部经的修行法门,及其所有功德都在这一句名号中,这一句名号是阿弥陀佛经过五劫的思惟,以及兆载永劫的修行替我们完成,然后无条件的、白白的送给我们,使我们愿生极乐世界,只要专称这一句名号就等于领受阿弥陀佛全部的功德。 这个法门是阿弥陀佛平等、无条件的救度,当然在无条件中要说有条件也有条件,就是你要有愿生极乐世界之心而专一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但是这样的条件也等于是没有条件,因为愿生极乐世界是我们起这样的念头,对我们来说没有损失,不用费时间、费精神、费金钱、费劳力,而念佛对我们也没有付出或损失,因为我们一直在起念头,只要将念头转来念南无阿弥陀佛而已。而且不但没有付出或损失,还能让我们身心轻安。没有念佛的人都会随烦恼、习气而起心动念,这样会使人感到身心沉重,心情不愉悦,可是念佛不但能开智慧消业障,而且因为没有妄想杂念而感觉身心轻安。而念佛久了,因为有寂静的体会,人的气质、个性、习惯、娱乐就会改变。因为在念佛当中体会到寂静的心性,一个原来急躁、暴躁,凡事与人计较、执着的人,个性就会改变,对世间的是非就会看淡。所以念佛不但不用付出,还会得到种种的利益。尤其是一个生病的人,身体的病以及心理上的烦恼都是互相影响的,一般身体的病大多因为心有某一些不平、不满、气忿、烦恼而引起疾病,生病的人,尤其是癌症重病,有念佛平常痛苦会减少很多;一般癌症病患临终时会剧痛无法忍受,但有念佛痛苦会很轻,往生时也会安然自在。这点在医院或有多次参加助念的人应该都有经验。 我们这个法门称为「易行道」,只要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有多少时间念多少佛,闲暇或工作,都可以念。 念佛有两种,一种「专心念」,一种「散心念」。我们在佛堂念佛,不用工作也不用动脑筋,可以专心一意念佛,一句接一句,较无杂念,这叫「专心念」。「散心念」,就是工作中或必须动脑筋时,可能身体必须忙碌,但是嘴巴一样可念佛。所以除了睡觉以及专心动脑筋以外,其余时间都可以念佛。念多、念少,每个人情况不同,念佛时心清净否,每个人也不同;虽然各人情况不同,但是阿弥陀佛的救度都不增不减,到极乐世界也都在同一境界,不分高低。善导大师说:「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念佛有四种声音: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默念。大声念就是出声开怀畅念,小声念是声音虽小,但附近的人也听得到,金刚念是没有声音,但是嘴巴有动,默念是在心中念,没有声音也没有嘴巴的动作,外人也不知你在念佛。大家可以随自己的心境及当时的环境而决定,比如在佛堂可以先大声念,念到累了就小声念;平常就可以动动嘴采金刚念,这样比较不会累,也不会吵到他人,在家里、坐公车都可以这样念,可以细水长流,绵绵密密,相续不间断;如果环境不方便动嘴念佛,就在心中默念。不过金刚念及默念两者相较,以金刚念较能提起念佛的心。因为从出生到死,我们的心都是妄想杂念,如果没有刻意将念佛培养成习惯,只认为「我心里有在念佛」,其实这样差不多都没有在念佛。有一句话说「熟处转生,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是说我们对妄想杂念本来就非常熟悉,就将它转为生疏;而我们并不是一出生就会念佛,对念佛较生疏,我们就将他培养成习惯。这样生转熟,熟则生巧,习久成性,自然就成为个性、习惯。脑筋不动时,就会不假思索生起念佛,心就会在佛号上。 每个人的根机不同,是专心念的时间多,或是散心念的时间多,各人情况也不同。善导大师说:「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也就是说,在士农工商、行住坐卧中,不管时间长或短都念佛,念念不舍,如果能这样,这个人已不是生死轮回的凡夫,已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就好像我们壁上所挂的这一幅「二河白道图」,图上的这个人走在白道上,这条路很窄,路的左边是火,右边是水,他不可能再往后走,而是向着西方直进不退,因受阿弥陀佛护持着,虽然旁边的水火非常猛烈,而白道(净土之道)只有小小的一条,我们将不会堕入水火之中。水火代表我们贪欲、瞋恨的心,也表示地狱,因为阿弥陀佛的护持,我们将不会堕入地狱之中,时间到,就会到达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是涅盘的境界,超越任何品位阶级,这都是因为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之故。善导大师说:「极乐无为涅盘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表示只要我们专念弥陀,其境界就是涅盘的境界。如果随缘杂善想要往生这个境界就较困难;这个困难会变成什么现象呢?就会落入品位阶级的环境当中。这个法门的殊胜和容易就在这里,「容易」是说只要称名念佛;「殊胜」是指只要时间到,我们就能到达极乐世界的涅盘境界,而且现在就不退。所以印光大师也说:「莫讶一声超十地,当知六字括三乘。」 我们这个法门有一个特色,就是「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本愿称名」是指称名念佛。念佛有四种,第一种是称名念佛;第二种是实相念佛,没有念佛号,也没有观佛像,只是将心安住在没有念头的境界上,此也称为「无相念佛」,这种念佛没有声音、语言、文字、符号,只有安住在一种寂静的状态;第三种、第四种是观想念佛及观像念佛,心中想佛像。其他的念佛我们都做不到,唯有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做得到。我们不但做得到,而且境界比观想、观像或实相念佛高,因为其他的念佛都是靠自力,靠自己的心运作、观想,而念佛是靠阿弥陀佛的力量。有一句话说「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意思说阿弥陀佛以五劫思惟、兆载永劫所修行的万德万行,成就「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这就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正觉,以果地所成就的「南无阿弥陀佛」的正觉功德(以果地觉),送给我们还在因地轮回修行的凡夫(为因地心)。我们有这些功德就可以往生成佛。 要离开三界六道达到成佛要修行,修什么行呢?有一句话说「三只修福慧,百劫种相好」,意思是说,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累积福德与智慧,也就是六度万行;然后再经过一百劫的时间修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这样内心的功德、外相的功德、说法的功德要经过三只百劫,才能成就成佛的功德。我们若要成佛,脱离六道轮回,如果靠自己的力量还是必须要「三只修福慧,百劫种相好」,这是属于自力,我们是无法做到的。不说其他,只说五戒圆满,将来出生在人道,不堕入三恶道就非常困难。因为五戒中,我们有哪一戒可以持清净呢?何况要脱离三界,达到成佛,所以才称为「难行道」,难如登天。而我们这个法门是「易行道」,易如反掌,大家都做得到,所谓「不用三只修福慧,但凭六字出干坤」,只要我们专称弥陀名号,因为称名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所以叫做「本愿称名」。「凡夫入报」是说,使我们这样有贪瞋痴、有业力的凡夫,在没有断除贪瞋痴的情态下往生极乐世界,进入阿弥陀佛的报土,可以很快成佛。「平生业成,现生不退」,「平生」是指现在,现在往生的业已成就,表示我们已不是生死轮回的凡夫,我们已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只是肉体的寿命未到,所以还在这个世界,只要寿命一到,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虽然未到极乐世界,但已往生有份,就如考上大学,虽未入学,已是那所大学的学生,所以说「平生业成」。 如「二河白道图」中的念佛人,他合掌蓦直走在白道走,这个人决定能往生极乐世界,因有阿弥陀佛的护持,他也不可能掉入水火的地狱之中。所以这个人虽尚在白道上,但可以说已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了,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所以说「现生不退」。不用到达极乐世界,现在就不退转了。这是我们这个法门特殊的教理,即使同样是净土法门,若不是宣说这样的教理,就不是善导流的法门。现在学净土、说净土的法门也很多,但若没有接触善导大师的思想,或是有接触但不彻底,所理解的就有缺陷。或是以其他法门的教理来解释善导流的法,则善导流的法就不纯了。我所说的这些文句、道理都有经典的来源与祖师的传承,并不是我个人的见解,上次大共修的讲稿也有简明的表达。 我就讲到这里,现在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问答部份) 一师兄:现在我们都念佛,过着念佛的生活,以我个人来说,觉得过得很充实,内心也感到很安心,在这之余,我会想到「宗风──俗谛」最后一则所说:「学佛大悲心──弥陀如何为我,我便如何为人」。想请示上人,是不是我们在一心念佛之后,接下来应有「弥陀如何为我,我便如何为人」的心情。随缘随喜去为别人做一些事?譬如参与助念、净身、追思法会等等。 法师:我们都自称是「学佛」,学佛所要学习的对象就是「佛」,学佛就是要成佛。佛是怎样的心?怎样的境界?佛是大慈大悲、无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冤亲平等,是将宇宙万物所有的众生视为一体。佛既是这样的内涵,我们学佛岂不是也应培养这样的内涵。可是这是非常难的,如果百分之百培养成这样的内涵,那我们就是佛了,但是虽然很难,可是我们就是要学、仰望那样的境界、往那个方向前进,能学几分就几分。 「弥陀如何为我,我便如何为人」我们根本做不到,阿弥陀佛是如何为我们的?刚才有谈到,阿弥陀佛是经过五劫的思惟才思考出四十八大愿,兆载永劫积植菩萨六度万行才完成四十八大愿的力量,这我们丝毫、一点点都做不到,不过总是学就是了。我们若能体会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慈悲,自然会因感动而主动随缘随份随力去实践。譬如阿弥陀佛对我们的爱心是无条件、平等、主动的,而我们众生是污秽、卑贱、无能、无力、卑微、渺小,应该堕入地狱的,但阿弥陀佛完全不计较、不嫌弃,不但要救我们,还要把我们救到极乐世界成佛,不但可以成佛,还是成就如同阿弥陀佛那样的佛,同样是无量寿、无量光,具足四十八大愿。如果我们能体会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心,这样我们会有什么感受呢?自然对待他人就会像弥陀对自己一样,不会与他人计较、能宽谅别人,就如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宽谅、布施。就如一位乞丐去向一位慈善家乞讨,慈善家不但让他有吃有住,还是让他住毫宅,使他一刹那间高贵了起来。这个人因为感受到他人对他的慈悲,所以他也会去慈悲他人。如果我们体会到自己真的是贪瞋痴具足、业障深重、内心污秽不清净、急躁冲动、凡事瞋恨与人计较、认为都是自己对别人错的卑劣的众生,真体会到时,这个人就会变得谦卑柔和,凡事觉得自己有错,不与人计较。 我们这个法门的根本是深信「机」、深信「法」,有「机」的深信,人就会谦卑柔和;有「法」的深信,就会对他人恩慈体贴,就好像阿弥陀佛对我们一样。对「机」深信,会改变我们的气质,气质改变,行为就会改变,行为改变,习惯就会改变,习惯改变,个性就会改变,个性改变命运就会改变。对「法」深信,心性、气质、行为、个性也都会改变。另外,念佛如果有寂静的体会,心境、个性也会改变,所以对「机」的深信、对「法」的深信,以及对「念佛」的体会,这三样只要有具足其中一样,他的个性都会改变。所以,如果遇到须要我们帮忙,也是我们能力所及的,我们就会发心想去帮助他,就像阿弥陀佛对待我们一样。 我们道场主要以念佛为主,我们念佛是要往生,别人念佛也是要往生,而人真的往生时,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做,比如助念、净身、入殓、作告别式等,这些都是属于念佛往生所附带的工作。所以我们学这个法门,应该尽量去体会阿弥陀佛对我们无私、无条件的付出;而我们也应学习阿弥陀佛对需要帮助的人无私、无条件的布施付出。 今天我们从弥陀那里领受到的非常非常多,弥陀使我们离开三界六道到净土成佛,我们即使再怎么付出,都与弥陀给予我们的无法相比。就好像我们得到的是整个中央银行的钱,而我们给他人的,只是这些钱其中的千万分之一而已,有付出也几乎可以说没有付出。所以我们道场念佛之余所附带的助念、告别仪式,莲友或同修可以尽量培养发心。 如果真的没有参与助念等的机缘,最好也要有一、二次的经验,因为有几次的经验,有一天亲人往生时,我们就知道如何处理是对往生者最好,才不会听凭世俗礼仪的处理。对于往生亲友如果没有学佛或净土的信仰,我们也才有办法用我们的经验来引导他,使他往生极乐世界,就好像我的外祖母因为我的引导而往生极乐世界一样。所以经验是很重要的。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发心,因为念佛并不妨碍我们士农工商,念佛是靠佛力,不是靠我们的自力,而且念佛很方便、容易,行住坐卧、时处诸缘都可以念佛。 我们这个法门是「平生业成,往生决定」,了解这个道理的人,他所展现出来的念佛是「念念不舍」,绝不会认为我已往生决定,今后不用念佛或不用多念佛。一个念佛人,他既然走在白道上,一定是前进不退,相续不断的念佛、念念不舍的念佛。念佛就是他的生命、他的全部,所以只要是走在白道上的人、受阿弥陀佛救度的人、往生决定的人,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和以前完全不同。他人生的最终目的是要往生极乐世界,不再来轮回;而且他知道,若没有「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名号,自己一定会堕落轮回。他知道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名、利、地位、财富,因为这些转眼成空,而只有「南无阿弥陀佛」能让他了生脱死,往生成佛。因为对「机」、「法」的深信,以及对「念佛」的体会,他的娱乐及习惯也会自然改变,念佛将变成最轻安、最大的娱乐。 莲友甲:我有一中风多年的舅舅以及一位阿姨也中风,他们都很痛苦,我想向他们介绍本愿念佛法门,并祈求阿弥陀佛早日接引他们到极乐世界,这样可以吗? 法师:可以,希望他们早日离苦。同时要向病者开示,请他们心中不要执着,看清世间的真实相。 莲友乙:平常忙的时候无法念佛,大多只能在闲暇时多念,这样往生会不会有问题?须要再祈求阿弥陀佛来接引吗? 法师:没有问题,不须要祈求。只管一直念佛,行勤一生念佛。 莲友乙:有时候会因为世俗的事烦心,念佛也会愈念愈烦,要如何? 法师:可以这样想,祖师说,我是个罪恶生死凡夫,为什么我会这么烦躁?难道我是圣人,事情都是我对而别人错?难道一定要满我的意吗?自我反省后,会知道其实我也有错,这是我所造的业,是我该承受的,这样心情就会平复,自然就不会气忿烦恼。如果一个人认为我是对的,都是别人错,别人是故意害我的,同时不认为这是自己所造的业,这个人会一直不平 、不满、生气、计较。 学佛的人要了解,世上的苦乐祸福成败得失都是我们过去所造的业而呈现的,如果我们没有造业,今天我们就是皇帝,或是成仙、成佛了,不会在这凡间轮回。会在凡间轮回,都是过去世我们造了种种的业,只是我们忘记了,但是因果不昧,时间一到自然受报。所以佛陀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做者是」。善业多转生为人,恶业多堕落地狱,念阿弥陀佛靠佛力则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学佛的人要有「机」、「法」的深信,自然就较不会烦恼、计较。 对于苦境,我们不要纯粹认为它是苦,苦是入道的缘,没有苦,我们很难想要解脱;因为有苦,才使我们寻求解脱之道,所以我们反而要感谢这个苦的因缘。遇到人事物的逆境时,应该换个角度来看,因为有苦才使我们得以警惕,对厌离娑婆世界的苦与欣慕净土的乐的心更深,所以应感谢苦。如果无法了解这一点,而是一味的埋怨苦,将会从这个苦进入另一个苦。 因为时间已十一点二十分,我们今天上午就到此结束。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莲友、各位同修,南无阿弥陀佛!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在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国佛教吃素。中国的素食运动是梁武帝提倡的,这个要知道。 梁武帝读《楞伽经》,《楞伽经》里面讲“菩萨大慈大悲,不忍食一切众生肉”。他读了之后很受感动,自己从此以后就素食了,就不再吃肉。梁武帝是我们佛门的大护法,又是帝王之尊,他这一提倡,我们佛门里头就响应,所以素食运动是这么来的。许多人把吃素称为吃斋,这是错误的;把素菜叫作斋菜,这也是错误的。素食跟这个斋是两回事,不是一回事。斋是清净心的意思,心地清净是斋,饮食能够帮助我们心地清净。在佛门里面讲过中不食叫斋。中是日中,太阳正中,过了正中以后就不能再吃了,这叫持斋,不是吃素。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