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修持法门开示


2015/5/23    热度:393   

阿弥陀佛修持法门开示

于修持阿弥陀佛的方法,简言之主要的条件有四个:

第一个条件是观想皈依境:修持阿弥陀佛的法门,其所依的皈依境究竟是如何呢?我们首先可从三方面来了解:

一、所依地方:即是西方极乐世界。

二、所依佛身:就是阿弥陀佛,也称为无量光如来,阿弥陀佛的身相如何呢?我们可以实际依阿弥陀佛的法相来观修,此佛身有如红色的莲花一般,身体放毫光,着三法衣之化身,具足三十二相好,八十随形好,双手结法界定印,双手中有钵,钵内装有无死甘露,双足结金刚跏趺,坐在莲花上,其身后有菩提树。有两个主要的亲眷,在右边是观世音菩萨,右手持白莲花,左边是大势至菩萨,其身为蓝色,四周可以观想有无量无边、非常多的大菩萨们围绕。

三、所依佛心:于阿弥陀佛的心中,会了知众生所发的心愿,这是不用怀疑的,我们只要一心一意地,对阿弥陀佛祈求:‘我愿意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其心能了知一切,一定会满我们的愿。

第二个条件是积聚资粮:我们主要是依七支供养来积聚资粮。

一、礼拜:首先要礼拜,礼拜时并观想自己与其他六道轮回一切的有情众生,一起来做礼拜,并对阿弥陀佛祈求及发愿,要如此来做礼拜,这是积聚资粮的第一步。

二、供养:以实物或观想,将世间一切最好的宝物,供养给佛。

三、忏悔:在阿弥陀佛面前,承认并忏悔自己从无始以来,所造作一切的业障,并发誓以后真的永不再犯。

四、随喜:别人行善自己感到很高兴,并生起欢喜心来随喜他。

五、请转道轮:为了行‘利他’,祈请佛宣说佛法利益一切众生。

六、请佛住世:祈求佛为了利益众生,永远不住涅盘。

七、广发回向:将自己所行一切的善根,全部回向给一切有情。

第三个条件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其主要修持的方法,首先要认知广大虚空中的一切有情众生,都是具有痛苦的,为了消除其痛苦,我们生起想要利益他们的心,如何去做其方式有二个:

一、愿菩提心:就是心里面祈愿一切有情,都离苦得乐的想法。

二、行菩提心:实际上去做,能有多少力量,就尽量去帮助别人。

关于发菩提心的内涵,仁波切在尼泊尔时曾写了一本书,有比较详细的阐述,其翻译的部份在本书‘发菩提心’一文中,请参阅。

第四个是发愿:要如何发愿呢?我们以皈依境为对象,在心中祈愿,口中并说出:‘希望未来自己往生之时,于来世中能出生于极乐世界...’,此发愿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同样地一切六道的有情众生,不论亲、疏、爱、憎、朋友、亲戚、敌人…等,全部都以菩提心,祈愿他们能往生到极乐净土,我们要以这样的方式来发愿。或者,若有已经往生的亲友,亦可以上述方式,修法并发愿,将功德回向给他。

以上这四个要件,就是我们修持阿弥陀佛法门的主要方法。

当阿弥陀佛还在发愿地,尚未成佛以前,就已经做了无量无边的发愿,积聚了无数的资粮,因而于其成佛后,能成就不可思议的佛行事业,这都是之前种下的因啊!同样地,我们应效法阿弥陀佛如此来修持,发愿并积聚资粮,只要是我们有愿、有力,就能依自己的祈望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更何况阿弥陀佛的慈悲大愿,一旦众生有心向往其净土,依阿弥陀佛的愿力一定能钩上阿弥陀佛的法钩。

今天所宣说的法,都是依照佛陀以前所开示的教诫,且有清净传承的法,并不是自己的想法。所以大家对于今天学到的法,要生起清净及坚定的信心,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在修持时,凝聚更大的力量,而有更好的成果,将来往生时,一定可以直趋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内心有所怀疑,则修行起来没有什么力量,也不会有任何的成就。

为了将来能往生能到西方极乐净土,请大家一起来发愿。我们一起生起净信心来观修及念诵,修持阿弥陀佛法门的仪轨文:

求生净土节译

诸佛菩萨垂念我 资粮圆满我随喜

三世所积诸善业 悉以供养三宝尊

愿诸佛法普传扬 善业回向众有情

愿诸众生悉成佛 积聚一切诸善根

愿自心续得成熟 二障清净资粮圆

长寿无病证悟增 愿我此生登十地

一旦命终随即得 愿能往生极乐刹

生已莲花开放时 即依彼身愿成佛

乃至得证菩提果 愿以化身度有情

嗳玛火

稀有难得无量光 右有大悲观世音

左为大力大势至 无量佛菩萨围绕

但有无量之妙乐 此即净土极乐国

愿我命终随即能 不为他生所阻断

生彼亲见弥陀佛 我今如是发愿已

十方诸佛及菩萨 加持令无碍成就

德雅他 班杂 知雅 阿哇 波达 那耶 梭哈

祈愿生起菩提心:

菩提心妙宝 未生令生起

已生勿退失 愿辗转增胜

嗡 阿弥得瓦 啥(请持诵阿弥陀佛心咒108遍)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皆解脱。.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生气不如争气。愚蠢的人只会生气,聪明的人懂得去争取。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学着莫生气,就是人生的另一个境界。生气,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学着不生气、少生气,是一种成熟,也是一种智慧。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