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成佛——韩馆长往生的启示(2)


2015/5/23    热度:284   

这一段经文的录音带很快就会出来了,昨天我看到有些带子送来,是“文殊菩萨十信章”,这是《四十华严》末会的第一会,这一会经文比较长,也很有味道,所以《四十华严普贤菩萨行愿品》,说实实在在的话,就是教给我们学大乘佛法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过日子、怎么样工作、怎么样与大乘完全相应。

所以这四十卷经,不仅仅是重视讲解,真正重视在实践,我们如何把它做到,如何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思想行为,你自己就入了佛的法界。可是我们必须抓到原则、原理,原理原则就是《无量寿经》上的经题,这个经题非常圆满,所以古德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这个话讲得一点都不错。经文虽有广略不同,《无量寿经》经文少,只有一卷,《华严》有八十卷,可是里面的义理完全相同,不增不减。

我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华严》是净土的圆满,净土是《华严》的成就,同一桩事情,我们用什么原则去修呢?一定用清净心,清净心离念,有念就不清净了,所以我们只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不管什么事情都不要放在心上,让你的心空,让你的心无事,那你就最健康了。与清净相应,用清净心念佛,用清净心生活,用清净心工作就相应了。

第二是平等。平等是不分别,清净是没有污染,什么是污染?贪嗔痴慢、起心动念、是非人我。没有污染,没有分别,就平等了。一切法当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不迷,那你就觉了。所以“清净、平等、觉”这一句是我们的标准,不但是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的标准,也是修学一切大乘法门的标准,无论你选那一宗,你修学那个法门,一定不能离开“清净、平等、觉”,这在我们以前讲经题的时候,已跟诸位细说过,这个经题就是“三学”、就是“三宝”。

“三学”是戒、定、慧,离开戒定慧不是佛法,所以不管那个法门,那个宗派,不能离开戒定慧。任何法门,显教、密教、宗门、教下,你看一入佛门先受三归依,三归依是“三宝”,“三宝”是觉、正、净;清净是戒学,是僧宝;平等是定学,是法宝;觉是慧学,是佛宝。所以我们依什么?依清净、平等、觉,简而言之就是觉、正、净,清净是净,平等是正,佛是觉。

生活与觉正净相应,工作与觉正净相应,处事、待人、接物、一切应酬,总与觉正净相应,你是真的学佛,你真正过的是觉正净的生活,觉正净的生活就是诸佛菩萨的生活,你已经超凡入圣了;如果你不觉、不正、不净,你过的是六道轮回的生活,差别就在此地。大家要是搞清楚了,你才晓得《无量寿经》可贵,佛说一切经都灭掉了,还留《无量寿经》,很有道理,因为一切经的精华都在《无量寿经》上,不要讲经文,经题就足够了,真正通达明了,那他就得度了,就超凡入圣了。

希望我们同修都能够明了,都能够珍惜,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觉正净相应,果然与它相应,一定要真的看破,真正放下。如果你还有一丝毫的牵挂,还有一丝毫的为自己,就不相应了,三个字都没有了,一条没有了,三个都没有了;一条得到了,三个都得了,它是“一而三。三而一。”,不可能说我得一条,那二条我还没有得到;我得了二条了,还有一条没做到,这个都是自己欺骗自己,自己不了解事实真相。

明天我们再继续谈这个问题,希望我们都能够在生活当中得到真实的受用,今天时间到了,谢谢诸位。

第三天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今天晚上我想跟大家谈谈我们道场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一个道场如是,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也不例外,世间人总希望能够兴旺,能够安定,不断的向上去提升,这个想法是正确的;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必须要把原因找到,把这个原因消除,我们这个愿望就能圆满达成。

现在的道场确确实实跟古时候不一样,古代的道场真的是有道,现在只有场,没有道了,所以事与心违,不是没有道理的。什么叫做“道”?简单的说“道”就是我们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与事实真相相应,这就是“道”。事实真相就是《般若经》上常讲的“诸法实相”,能与实相相应就是“道”,也是诸佛菩萨所行之道。如果与事实真相相违背,道就失掉了,失掉了也可以叫做“道”,它不是觉悟的道,是一个迷惑颠倒的“道”,迷惑得严重的就是三恶道,那也是道,如果这个场所当中修三恶道,那就麻烦了。

佛告诉我们,不但三恶道不能够修,三善道也不好,都不能够解决问题,所以必须要超越六道,六道上面是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这才称之为“正道”。由此可知,六道里的道都不正,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学佛的同修必须要以超越六道轮回为我们这一生努力的目标。

而六道轮回是怎么来的?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说事实真相要搞清楚。前面跟诸位说过,六道是严重的执着而变现出来的。六道之外的四圣法界也不是真实的,是从分别里变现出来的,有分别而没有执着,这就是声闻、缘觉、菩萨,包括十法界里的佛。

十法界里有佛,这里的佛正如天台家所说的藏教佛、通教佛,都是属于十法界的,没有能超越。别教超越了,别教的地上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超越了。别教也有十地菩萨、等觉菩萨、佛。由此可知,别教的佛只破十二品无明,四十一品无明,他只破十二品,相当于圆教第二行位的菩萨。圆教初住菩萨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了,初住在断惑证真上来说,等于别教的初地;初行位的菩萨等于别教的等觉,二行位的菩萨等于别教的佛果。诸位看看天台家所说的,你就明了了。

所以十法界里有佛,藏、通是在十法界,没有能超越,也就是说他的分别没有断干净。分别、执着如果完全断干净了,这就超越十法界了,这就是《华严经》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就不是凡夫了,也不是权教、二乘,他是真正的菩萨。佛法里常讲权教、实教,“实”就是真实的,破一品无明以后就是真实的,未破无明以前都叫“权教”,权教不是真实的,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然后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佛的教诲。

佛教我们开权显实,要把权小凡夫的结解开,然后显出真实;真实是我们本有的,所以我们确确实实有份,不是没有份,真的有份。通常大乘法里讲的迷悟,十法界是迷,六道里迷的更深,一真法界那就是悟了。悟了才有一真,迷了才有六道,才有十法界。

但是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讲的好,他老人家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这二句话非常重要。本觉本有,我们当然可以证得,换句话说,我们应当作佛、作菩萨。不觉本无,不觉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本来没有,本无,我们当然可以断掉的;本来有的,一定可以证得;这两句话保证凡夫能作佛。

所以我们首先要建立信心,不仅是净宗要求信愿行这三个条件,说实实在在的话,那一个宗派、那一个法门,不讲信愿行?所以一般人提到信愿行,哦,这净土宗讲的,其实任何一个宗派,你要是没有信、没有愿、没有行,都不能成功;禅也好,密也好,教也好,都是建立在信心上,愿力推动你认真的修学,没有愿力,你的修学就松懈了,你就不能精进了,所以一定要大愿。

大家都晓得大乘法建立在大菩提心的基础上,什么叫“大菩提心”?大菩提心就是大愿,所以有真信、大愿,我们的行自然就相应了。

可是难题来了,我们对于大乘经论也有相当时间的涉猎,但是我们的烦恼习气断不掉,有很多同学说:“我知道,但我做不到啊。”,知道而做不到是真的吗?他相信是真的,我不相信;我觉得你没能做到是因为你的知不够透彻,知要是透彻了,那有做不到的?那怎么办?再向经教里去深入。

所以研究经教,佛的标准是要深解义趣,你对于经教解的够不够深,经中讲的义理,讲的趣向,你到底能够体会多少?你到底能够了解多少?你今天之所以做不到,就是你理解的不够深、不够透彻,真正了解有深度的透彻了,那有做不到的?

佛法,说实实在在的,它真的是知难行易,这一点都不假,也就是说深解义趣难,凡夫成佛容易,一点都不难,只要把那个念头转过来就成就了。什么念头?《金刚经》上讲的好,“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是念头,你转过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就成佛了。

你看,这四相就是分别、执着,你分别这四相,你不能超越十法界;你执着这四相,你不能超越六道轮回。我们今天这四相坚固的分别执着,虽然听到佛这么讲,也有道理,可是我们还是分别执着。这个原因就是刚才讲了,我们对于“四相非相”了解的不够透彻,真正透彻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再问,解决之后还有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给诸位说,明白之后还是我、人、众生、寿者,宗门里有句话说,没有开悟的时候,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开悟的时候,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悟了以后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细细去玩味这三句话。

悟后的境界是什么?起心动念再不为自己了;没悟之前,起心动念是为我;在我们出家人是为我的道场,这没悟啊。悟了以后知道“万法皆空,了不可得。”,那悟后怎么办?悟后就要实现你的大愿,你曾经发了愿了,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你要去实现度众生的愿了,你不能说话不算话,这个时候要兑现,因此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为众生,不再为自己了。

虽然为一切众生,要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度无量无数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怎么“实无”?心里头若无其事,绝不执着有能度、所度,你一有这个念头,就堕落了,你就没有觉悟了,悟了的人决定没有这个执着。所以悟后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而为一切众生示现一个最佳的榜样,演戏演给众生看的,目的是帮助众生开悟。

无论你在那一行,无论你做什么工作,你对社会、对众生都是行菩萨道,都是修菩萨行;菩萨道、菩萨行不需要出家,如果说一定要出家才能修菩萨道,行菩萨行,那你就又有分别执着,你所修的还是六道行,凡夫行,不是菩萨行。

我们看《华严经》,最近我们所讲的《四十华严》,《四十华严》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品》,大家听到这个名词,不要误会,你们平常看到《普贤菩萨行愿品》只有薄薄的一卷,那一卷是最后的一卷,全文一共有四十卷,这里面分为二部份,一部份是本会“如来会”,一部份是末会“菩萨会”,末会里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本会的经文有三卷,末会的经文有三十七卷。

我们这一次选讲这部经,我们从末会讲起,末会里第一个单元是“文殊菩萨十信章”,文殊菩萨代表十信位,往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按照这个次序,有五十三位善知识出来代表,但是文殊的十信是根本,是基础。可见得修行要从“信”入门,你的信没有根,没有力,你就没有办法修学。你看大经里常讲的五根、五力,五根、五力第一个就是信根、信力,信由根生出力量,然后才能去参学。

讲了一个“信”,其余四条就没有了吗?信后头有进、念、定、慧,说一个,这五条都具足。所以什么时候有资格出去参学?必须有五根、五力,然后才有资格出去参学,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这一会里,他学什么?就是成就了五根、五力,然后老师劝他出去参学,他如果没有根力就不能够出去参学,这就是一定要跟着老师,你自己没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怎么可以去参学呢?我们读《华严》要向这些地方去体会,这说的是理,理要清楚,要明了我们修学的方向、目标,就不会错误了。

理懂得了,事要渐修,我们不是上上根人,说实在话,我们都是中下根人,中下根人的修学在事上一定是循序渐进,按照次序,一步一步的往前进。这个顺序是什么?我们不能不清楚,佛在《观经》上给我们讲的三福,那是修行的根本,修行的基础。佛说的很明白了,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个话说得够明白、够清楚了。

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从那里修起?从这个基础修起。当然一切诸佛修行证果成佛,绝定不是只修一个法门,种种法门都能成佛,都能成菩萨,换句话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的根基在那里?就在这个三福。我们今天修行功夫不得力,你要是问原因,我们没有在基础上下功夫,好像盖房子,天天拼命盖,画图样,费尽心思在那里盖,盖没多高就垮掉了,什么原因?没有打地基,没有基础啊,我们是犯了这个毛病。

再看看古来的这些大德,诸位看《高僧传》、《居士传》,《大藏经》里还有《善男子善女人传》,你去看看他们,这其中许许多多三年五载、十年八年就成就了,有的开悟了,有的证果了,有的得定了,统统都有成就;我们今天修行的时间比他们长,长的太多了,为什么我们没有成就?如果不从这个地方反省,不从这个地方检点,我们要想在这一生成就,实实在在是不可能。

能在这个里面去找原因,把它的原因找出来,然后再把这些原因消除,我们才有希望。所以真正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循序渐进,我们躐等,好像盖房子,我不要地基,不但不要地基,第一层我都不要,我要直接盖第二层,你能成功吗?不可能的事情。我们今天学佛就是这个干法,错误毛病都犯在此地,没有从三福做起。

而实在说,在大乘佛法,无论那一个宗派、那一个法门,达到终极的目标,都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三福的完成,就是三福圆满,我们怎么能够轻视?佛说三条,实在说,这三条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包容在其中,正是《华严》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三福是一,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是多,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那你就晓得三福的意思深广无尽。

第一句教我们“孝养父母”,我们有没有认真去做?以“孝”这个法门为主,其它所有一切法门都是伴,佛法里讲“主伴”。佛法说“一”是“任一”,不是“独一”,讲“独一”这是错误的。任何一个法门都包含一切法门,所以佛法是平等法,佛法是圆融法,佛法确确实实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法,无障碍法。《普贤行愿品》的品题全文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无碍的境界,这是所入,就是一真法界。

用什么方法入呢?普贤行愿,这是“能入”,后面要晓得能所不二,你要是把能、所分成二截,那你就是入不进去了;你要晓得能所不二,那你就真的入一真法界了。所以有能所就入不进去了,“能所”这个念头没有了,当下就是。

所以孝就是一法,这一法涵盖一切佛法,你能把这一法做圆满了,那你就成究竟圆满佛。由此可知,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换句话说,等觉菩萨对于孝道还欠缺一分,尚未圆满。

孝,要怎么做?要学究竟圆满佛,这才是修这个法门,不但要养父母,养父母是不是我自己的事情?是我家的事情?是我的事情?你要是有这个念头,你是世间的孝,你不是学佛。佛法里的“孝养父母”是怎么说法?我要做出孝养父母的样子给一切众生看;一切众生不孝养父母,我要做出孝养父母榜样,我不是为我自己,也不是为我家,是为一切众生;你看,就是这个念头不同而已,这就是佛法啦。

为我、为我家,这是世间法,为什么?你有妄想、分别、执着,而为一切众生,这就是菩萨道,这就是菩萨行;好像唱戏表演,是表演给观众看的,不是给自己看的,这个法界就是个舞台,诸佛菩萨在那里演戏给九法界众生看,帮助他们破迷开悟,用心完全不一样,诸位细细去体会这个意思。

所以孝养不仅仅是对于物质生活要照顾周到,特别是在这个时代,大家把孝道都忘掉了,我们学佛的人要特别在这上面加强,这叫“学佛”。如果你不孝顺父母,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你一天磕三千个大头,都没有用处,全是假的。所以要记住,诸佛菩萨是给众生做榜样的,我们为佛弟子,学佛菩萨也要学做社会大众的榜样。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想想这个做法可不可以给这个社会做模范?这就是个标准;如果不能给社会大众做模范,这个念头就不能生,这个事情就做不得。如果这个念头、这个事情可以教一切大众做榜样、做模范的,我们这个念头可以动,这事情可以做。正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佛法是通情达理的,这是佛法的好处。

如果真正不晓得怎么做法,就细读《华严》,里面理论、方法、境界说的透彻,后面还带表演,善财童子和五十三位菩萨作出榜样来给我们看,教我们怎么个学法。实在讲也就是教我们怎样生活,怎样过日子,怎样工作,怎样处事待人接物,这一部《华严》就讲这个。

这个“怎样”里头有个标准,什么标准?佛菩萨的标准,教你怎么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是觉悟的生活,智慧的生活,不但是智慧,是究竟圆满智慧的生活,究竟圆满智慧的工作,无论你做什么工作,都能够达到究竟圆满;处事待人接物、日常应酬也都达到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过的就是佛菩萨的日子,过的就是真正觉悟的生活,不是迷惑颠倒,不是天天在那里造业。

你要是不过佛菩萨的日子,那你就要过凡夫的日子,凡夫的日子不能不造业,《地藏经》上说的很好,“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为什么?因为他过的是凡夫的生活;凡夫就是自私自利,这个观念大错特错了,病根在那里?病根在凡夫牢牢执着有个“我”;所以佛一开端就要破除我见,“我见”就是执着「我”的这一个成见,佛讲这一个成见是错误的,这个成见是虚妄不是真实的,没有我,你执着这个“我”,就错了。

初学佛的人如果听说没有我,他就慌了,那还得了吗?那我学佛学了一辈子,以后成什么?凡夫执着的这个“我”,确实没有;但是,你若是觉悟之后,有真我。你看大乘佛法里讲的“常乐我净”,这四字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你在迷时而未觉悟之前,“常乐我净”是有名无实,这四个字完全没有,六道里没有,跟诸位说,十法界里也没有,一真法界里才有,佛说的。

在一真法界里,你成就三德,法身、般若、解脱,法身里有“常乐我净”四净德,般若里也有常乐我净,解脱里也有常乐我净。所以舍掉这个假我错误的执着,后头就是真我,真我是自性,真我就是法身,真我就是真实智慧,般若是真实智慧,自性里本具的;解脱就是大自在,是自性里本具的德能。

所以我们从那里做起?从“孝养父母”做起,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想一想,我这样做能对得起父母吗?能给众生做个好样子吗?假如觉得这是不应该的,我们念头就不会动了。佛法不要别人来约束我们,自己起心动念自自然然有约束。

不但养父母的身,也养父母之志啊,也就是父母对我们的愿望,养父母之心,你才能够尽孝。可是父母如果没有智慧,像《无量寿经》上说的“先人不明”,没有智慧,我们怎样养他的志?怎样养他的心?他的志是希望你天天赚大钱来奉养他,他的心是天天要享受五欲六尘,那怎么办?我们是不是也要养他?

对的,还是要养;在孝养当中,这“孝”就重要了,如何能去感化他、启示他,让他觉悟,这就是高度智慧了,这就不是愚痴了。恒顺当中要有智慧,不是感情的,这里面有善巧方便,这才能真正帮助父母,使他这一生过得很幸福,过得很快乐,来生绝定超越轮回。再告诉诸位,要超越轮回,一定要往生净土,你这个孝养就圆满了。

有很多儿女学佛了,父母不相信,父母非常反对,这种情形,我们看得太多太多了。有很多同修来告诉我,我也就跟他讲,我说:“你不是真学佛,你不懂佛法。”,如果你真的学佛,真的懂佛法,你的父母一定欢喜;纵然不学佛,他绝对不会反对佛法,换句话说,你自己没依教奉行,没有能够表现一个觉悟的样子给你父母看,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不知道就要认真的学习,学了之后,明白了,一定要在生活当中做到,谚语常说“家和万事兴”,父母年岁大了,所忧虑的多半是儿女,作儿孙的人如何能做到一家、一族和睦相处,这是大学问,这个要真实智慧。把一个家庭,把一个宗族变成一个道场,你仍没改变身份及生活方式,却做了菩萨就成佛了,这是佛在大乘经里教导我们的。

佛法的殊胜,佛法的好处,你要是不深入经藏,你不会知道;我们今天对于这个好处都没有尝到,实在讲呢,我们今天学佛只接触到佛法的一点气氛而已,只在边缘,没有真正的接触到;真的接触到了,你的生活一定是法喜充满,你快乐自在,佛法讲的离苦得乐,这句话是真的,不是骗人的。

所以我们要从孝亲尊师下手,尊师不是对老师形式上的恭敬,不是的,要依教奉行,老师教导你的要认真去做,佛法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所以它是师道,不是宗教;而余道又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孝养父母”是第一句,“奉事师长”是第二句。你要是不知道这个大根大本,你到那里去学?

“慈心不杀”就是孝敬的发扬光大,真正的慈悲心是建立在孝敬的基础上,然后才能够完成十善业。今天我们大家都念十善,问起十善,个个人都答得出来,虽然答得出来,你为什么做不到?就是你没有前面那个基础,你有前面那个基础,十善你很容易做到,不难。

这是第一福里头的四句,是根本的根本,从这个基础上建立佛法,所以第二福开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佛法,佛法建立在世法的基础上,而大乘又是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第二福通达小乘。

“受持三归”,我们今天佛法的衰,衰到今天这个样子,几乎把佛法灭绝了,道理在那里?不知道受持三归,三归的传授就传错了,变成什么呢?归依一个人了,你说糟糕不糟糕?这种讹错由来已久了,我们读禅宗六祖大师的《坛经》,六祖大师当年在世传授三归,他已经不说“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说“归依觉。归依正。归依净。”,六祖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三百多年了,在我们想像,必定是在那个时候已将“佛、法、僧”开始有误会了。说佛就想到佛像,说法就想到经典,说僧就某一个法师,这就错了;所以他用觉、正、净,他不用佛、法、僧,这是一千三百年前哪,你才晓得由来已久。

明末清初,你看蕅益大师讲解三归,他老人家就提出来,归依僧是归依僧团,不是归依某一个人;他说这话,当然表示在当时就已经有很多错误了,从六祖到蕅益大师,相去约五百多年;到民国印光大师,你看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第八篇里,他老人家讲的传授三归五戒,说到末后有一段,他说传授三归不是归依我一个人,“归依僧”是归依僧团,不是归依某一个法师,你要是认为某一个法师是我的归依师,这就大错特错了,可是现在积非为是,大家错了就对了,固然有一些事情可以说大家错了就对了,这三归依大家错了,不对了啊。

怎么不对呢?你学佛开头错了,你这一生就错到底了,说实在话,到最后如果不归依阿弥陀佛就没救了,如果你最后还晓得归依阿弥陀佛,那还有办法,还能带业往生。可见这个事情严重,现在传授三归都传错了,授受错了;五戒授受也错了,错得太离谱了;我们学佛从根本上就出了差错,那里能有成就?所有一切法门,绝定不能成就。幸亏还有一个念佛带业往生,虽然你三归错了,受戒也错了,你能老实念佛,相信西方净土,你还有救。

可是诸位要晓得,除了这个法门,你搞任何法门都不能成功,你要是不相信,试试看。任何一个法门都是要断贪嗔痴,都是要断见思烦恼,你有没有能力断?在我看,不但不能断,见思烦恼天天增长啊,那怎么能成功?所以理要晓得,事要清楚,然后我们认真的改过自新。现在大家都知道归依三宝是归依觉正净,归依自性三宝,这是正确的。

自信三宝之外,有住持三宝,形象的,形象三宝是什么作用呢?让我们看到这个形象就想到自性三宝,它的作用在此地,这就叫“回头是岸”。看到佛像马上想到自性觉,你看这不是回头了吗?观音菩萨在楞严会上所讲的他修行的方法,他用的功夫是“返闻闻自性”,见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觉,这就是“返闻闻自性”;见到这一切经书,就想到自性正,自性正是法宝;看到出家人就想到自性清净,自性清净是僧宝。

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是说不能接触,可以接触,接触之后要回头,不要被它拉跑了,回头是什么?修清净心,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外面境界清清楚楚,里面绝定不染着,这叫“自性净”,这个是僧宝。

我们有没有回头?归依的“归”就是回归,“依”就是依靠,从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当中,你要知道回头,依靠自性觉正净;昨天跟诸位说过了,自性觉正净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是自性净,“平等”是自性正,“觉”就是自性觉,这就是自性三宝。

我们今天最大的一个毛病就是习气业障太重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就被境界所转了,跟着跑掉了,回不了头了;可是佛教我们学佛,就是要能够回转头来,那你就叫“学佛”;你要是回不来,就不叫“学佛”了,就搞六道轮回,搞妄想、分别、执着去了。回过头来就是觉正净,远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这叫“学佛”。

所以我们想想,我们到底学的什么佛?说每天念多少经,那叫学佛,假的;念佛念十万声佛号,人家还说“喊破喉咙也枉然”,你念经同样是枉然哪。要紧的是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要知道回头,那你就真的归依了,你真的会回归了,真有依靠了,依靠觉正净三宝。

所有一切经论都是解释说明觉正净三宝的体、相、作用,一切经就说明这个,所以一切经叫“内典”,它是说明我们自性的体、相、作用的,不是说外面东西的。这样去读诵大乘,你就会起作用了,你念了就晓得怎么受用了,怎样把这些东西都变成我的生活,都变成我的工作,那你就叫行菩萨道,修菩萨行了。

如果不会,那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华严经》,这是过去弘一大师,你看弘一大师在许多着述里面告诉我们,他特别提到知识份子,修学大乘应该从那里入门?他老人家的建议是《华严经疏钞》,清凉大师的注解。他说的没错,说的很有道理,这是个过来人。

现在人又有障碍,障碍在那里?不读古书、不读文言文,经是古人翻译的,注解的清凉大师是唐朝时候人,所以现在变成什么麻烦?文字就成了障碍,从前读书人看这个东西,文字上没有障碍,现在我们在文字上有障碍,这个事情就麻烦了。所以诸位要想深入经藏,先学文言文,你这个文字障要先破掉啊,文言文修学的方法没有别的,熟读古文,从前李老师教我们熟读古文是用《古文观止》,选五十篇熟读,你就有能力看文言文;你能熟读一百篇,若能背过更好,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这是李老师当年给我们订的标准。

所以我在国外劝大家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四十八品距离五十篇只差二篇,差不多,可以接近。所以你们熟读《无量寿经》,把《无量寿经》当古文来读,其实《无量寿经》的经文比古文浅得多了,你要能熟读的话,有好处,把它当国文读。特别是你们自己的小孩,在外国要学中文,外国人也不糊涂,那个眼睛是雪亮的,眼看着中国强大起来了,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天下,所以现在许多的外国人认真的在学中文。

不要说别的,经济力量的蓬勃发展,在底下一个世纪,中国是第一,这么大的市场,那个国家都想到中国去赚点钱,你不懂中文就吃亏。所以现在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国家地区都在很认真的学中文,你们的子弟在美国如果不受中文教育,将来的亏就吃大了。

那中文从那里读起呢?读《无量寿经》,读它的第一好处是认得中国字,中国的言语不会忘记,认识中国话、中国文字;再一个好处是因为本经是古人翻译的,很浅的文言文,这文言文也学到了;另一个好处,本经是大乘佛法的菁华。所以你教小孩念这个,一举四得,把这部经当作国文来念,也可以跟他来研究讨论,作为浅显的讲解,对他的确有好处,从这个基础,然后你才能契入大乘佛法。

大乘佛法里的特色,第一个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古德说的很明白,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这话讲的没有错。四弘誓愿是有次第不能颠倒的,首先教你发大心,把心量拓开,不要再起心动念只想自己,心量那么小,那不行,那不是真心,是妄心,这个在前面都跟诸位说过了。

妄心是什么?思想,是虚妄的,我叫诸位把“思”上面那个格子、界限拿掉,“田”是界限,是分别、妄想。“想”是心里头有个“相”,相从那里来的?从执着来的,你把那个“相”拿掉,剩下的就是真心。妄想、分别、执着是“思想”,今天常听到“某某思想”,这糟糕了、坏了,有思想就是有妄想、分别、执着,你要把思想拿掉,剩下的就是真心,真心显露那就是菩萨心,这个心里头才众生无边誓愿度,没有分别,没有界限,没有执着。

你要有这样的心量,大家常常在课诵忏仪里念到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思想则不行啊,范围很窄小,包不了太虚,也就是说要把我们的成见拿掉,不要有成见。心量拓开了,也就是我们起心动念不仅为这个社会,为九法界一切众生。

然后从那里修起?从断烦恼修起,烦恼未断,绝定不学法门,这个诸位要记住,清凉大师在《华严经》注解里说的很好,烦恼不断而修学一切法门,后果是什么呢?增长邪见。所以一定要断烦恼,烦恼断了,修一切法门是增长智慧,那不一样啊。所以断烦恼放在第一,烦恼没有断之前,古大德的教学是一门深入,学经教学一部经;你想想为什么学一部经?一部经能够帮助你断烦脑,二部、三部就帮助你增长邪见,断不了烦恼。

一部经是将心定在一个位子、一个方向上,容易得定;定能伏烦恼,定功深了就开智慧,智慧一开就转烦恼,把烦恼转成菩提,烦恼就没有了,然后才法门无量誓愿学。

你要明白这个道理,现在就开始法门无量誓愿学,前面二条不要,你不是在造空中楼阁吗?这明明是四个阶段,前面二条不要,你不就躐等了吗?好像盖大楼一样,第一、二层不要,我盖第三层,那有这种道理呢?现在学佛,错,错在那里?我们认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自己不犯这个错,所以一定要从三福认真的学起。

大乘发菩提心后接着是“深信因果”,这我讲的很多,深信因果不是别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然后才是“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你看总共十一句,前面十句是自利,后面一句是利他;自利绝定利他,利他就是自利,我们的修学才有指望,我们的前途才一片光明,你在生活工作上才真正得到法喜充满,常生智慧,你不会生烦恼,有高度的智慧,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圆满,都能做的成就。

今天时间又到了,我只以这一点点自己修学的心得、经验提供给诸位同修作参考,谢谢大家。

附录  家庭主妇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萨道

每天做同样的工作,一定会觉得很厌烦。尤其是家庭主妇,好像永远没有解脱的一天,许多人都觉得苦恼。假如能将观念转变过来,就会做得非常快乐。凡夫观念中执着有“我”,我在做,我好辛苦,我为什么替他们做,愈想烦恼愈多。若学菩萨道,发大誓愿普度众生,他的想法看法就不一样了。

行菩萨道,第一要修“布施波罗蜜”。主妇菩萨在家庭里为一家人服务,就是修布施波罗蜜。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财施有内财、有外财。外财是指在外面赚钱,供养一家人生活。内财是用自己的体力、智慧为一家人服务。在家事里做出圆满的三种布施。你将家事整理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使家人生活舒适,让邻居羡慕,这是“持戒波罗蜜”,持戒就是守法。你能有耐心的做,不疲不厌的做,即是“忍辱波罗蜜”。每天还要改进,希望明天做得比今天更好,就是“精进波罗蜜”。虽然每天做很多家事,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即是“禅定波罗蜜”。清净心中常生智慧,法喜充满,是“般若波罗蜜”。于是觉了,原来菩萨的六波罗蜜,就是擦桌子、扫地、洗衣、煮饭圆圆满满的成就。这就是《华严经》善财童子所表演的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你将家事做好了,即是作世间所有主妇的榜样,一切家庭的榜样。这就能度邻里,推展开就能影响社会、国家、世界,乃至尽虚空遍法界。这才晓得菩萨在家里扫地、擦桌子、煮饭、洗衣,原来是在做度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的大愿大行。这是学佛、是正念、是诸法实相。若能如是观,则法喜充满,如何会起烦恼!佛法的修学一定要落实在生活中;不落实在生活中则没用。

附录  精要十念法

谨提议以  净土法门法师宣说之简要必生十念法,为净宗学人今后之一般自修与共修之常规。兹说明于后:

自修者,即是日中九次之念十声佛号法。是日晨起与睡前各一次,日中三餐各一次,午前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午后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共计九次。每次称念十声四字或六字弥陀名号,原有日常定课可照常行之。

共修者,凡讲经、开会、聚餐等无特定仪轨之集会,在共同行事之始,而行此十念法。亦即是约同大众合掌同声称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而后始进行讲经、开会、用餐等活动事宜。

按此自修与共修之十念法,有其特殊之法益。试举如下:

一、此法简单易行,用时少而收效宏,确实而切要,可久且可广。

二、为“佛法家庭”之具体有效方法。例如:于家庭中三餐时行之,则举家之成员或信或不信皆蒙摄持不遗。且有佛化亲朋邻里,普及社会之大利益在。

三、以简单易行,一日九次,从早到晚,佛气不断。一日生活之中,佛念相继,日复一日。久能如斯,则行人之气质心性将呈逐渐清净,信心与法乐生焉,福大莫能穷。

四、如能随顺亲和,称念十声佛号,便有袪除杂染,澄净心念,凝聚心神,专心务道,以及所办易成,所遇吉祥,蒙佛加佑,不可思议等等之功德。

五、自修与共修,相资相融,资粮集聚,个人之往生在握,而共同之菩萨大业,亦共成焉。

六、此法可以二法名之。

一为“净业加行十念法”,是对己有行修定课者言,因此法是在原有之课业上加行之故。

一为“简要必生十念法”,是指适于目前以及今后净业学人中大部分无定课者言。因现今社会递变,匆忙无暇,局碍多难故。而此法易集资粮,信愿行之,平易圆具。而“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标准,亦甚符合无缺。

因每次念佛时间短,易摄心及不懈怠故。又以九次念佛之功行,均衡分布贯穿全日,全日之身心,不得不佛。亦即全日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

总而言之,此法简要而轻松,毫无滞难之苦,如此法大行,则净业学人幸甚!未来众生幸甚!诸佛欢喜。

南无阿弥陀佛

一九九四年诸佛欢喜日美国净宗学会四众同伦敬劝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近年全世界气候反常,为什么反常?人心反常。现在,全世界人心变了,人心反常,道德坠落,要知道,众生这种心态是遭难的心态。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这是违背了伦常,伦常丧失,这是一切众苦的根源,这是众生的共业所感。现在众生造作罪业,可说是毫无忌惮,为所欲为,对因果报应完全不能接,天天在那里造作罪业,天天在那里受苦,这是自作自受,这没办法!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