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下(五)
2015/5/23   热度:224
大觉世尊.愍诸众生.迷本妙心.轮回生死。示生世间.成等正觉.随众生机.说种种法。虽大小偏圆不同.权实顿渐各异.要皆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究竟成佛而已。然众生根有大小.迷有浅深.不能直下畅佛本怀。又为末世众生.业障深厚.智慧浅薄.寿命短促.知识稀少.匪仗佛力.决难现生了脱。于是特开一总摄初中后法.普被上中下根之净土法门。俾彼已证法身者.速成佛道.未断烦惑者.亦出轮回。其为利益.超出一代时教之上。以一则专仗自力.一则兼仗佛力。譬如跛夫.尽日只行数里.若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洲。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也。溯自大教东来.远公首开莲社.当时高僧钜儒之预会者.凡百二十三人。自兹厥后.代有高人.续焰傅灯.遍布中外。如来大法.有律、教、宗、密、净、五种.唯净土一法.最易修持.最易成就.为律、教、宗、密、之归宿。故古今律、教、宗、密、诸知识.皆务密修.尤多极力显化者。此法真俗圆融.机理双契。不但为学道者.立出轮回之妙门.实为治国者.坐致太平之要道。故往圣前贤.通人智士.咸皆修持.若群星之拱北.众水之朝东焉。迩来人心不古.弃本逐末.欧风东渐.竞尚唯新。争地争城.互相残杀.天灾人祸.频频降作.国运危岌.民不聊生。其有心世道人心者.见此现象.恐人道或几乎息.群起而设法挽救之。于是各处咸立净业社.居士林.提倡佛学。明三世之因果.示六道之轮回。表佛性之真常.赞净土之超胜。令一切人.守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八事。则必能惩忿窒欲.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为世间贤人善人。发菩提心.自行化他.信愿念佛.求生西方.迨至临终.佛及圣众.亲垂接引.令其往生.而为出世间上善人。此各处立社建林之大意也。苏州.为古来佛教盛兴之地.固多宿根深厚之人。纵外道援引.误入歧途.不旋踵而复归正道。曹崧乔居士.创办隐贫会.以周济贫民.乃色身上之慈惠。今又援陈依仁、周良济、二居士.开企庐莲社.提倡念佛求生西方。俾迷背故乡.了无资粮以归者.皆得资粮具足.乃慧命上之计虑。而庐山之道.谁能继迹.但能景仰而企望之.亦不愧为庐山之徒.故名为企庐莲社焉。彼祈光作缘起.以发明其隐义.故为络索一上。庶见者闻者.及诸社员.悉知即心本具之道.即俗修真之法.即念佛而护国.即潜修而辅世之意义矣。 福州佛学图书馆缘起(民二十七年) 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方名为佛。乃烦惑净尽.福慧具足.五蕴皆空.三德彻证.圣中之圣.天中之天之嘉号.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通名。其释迦牟尼.乃娑婆教主之别号也。梵语释迦牟尼.此翻能仁寂默。能仁.谓广度众生。寂默.谓彻证自性。学者.效也。即随分随力依教修行也。依教修行.何言其随分随力也。以佛随众生根性说法.以根性不一.佛随彼之智识身分所宜而说。随机施教.对证发药.必期于机教相契.令各得益。令在生死苦海沉溺之众生.归依佛法僧三宝.以为恃怙。令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之五戒。令修十善.于身三、口四、意三.皆止其恶而行其善。所谓身不行杀生、偷盗、邪YIN之事.口不说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之话。意不起贪欲、嗔恚、愚痴之念。愚痴.指不信因果.谓作善作恶.无有报应.人死神灭.无有后世等邪见。又复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朋友.则劝善规过.主仆.则法仁效忠。一一各令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为人乘法。依此而修.生生为人。人乘.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之根本。如地基筑坚.高楼随意可建也。天乘.于五戒十善外.加修各种禅定.以生六欲、四禅、四空等天。人乘.天乘.皆非了生死法。声闻乘.依戒定慧.修四谛法.以了生死。缘觉乘.依戒定慧.观察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二门.以了生死。菩萨乘.依戒定慧.修六度万行.下化众生.以期上成佛道。然此三乘法.皆属仗自力之普通法。若最上上根人.当可现生了生死.即佛在世时.亦是百中之一。若现在.恐全世界亦无一二矣。然佛以大慈悲.预知后世众生.无仗自力现生能了生死者.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特别法门。无论老幼男女.贵贱智愚.士农工商.政军学界.在家出家.上圣下凡.皆令现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博地凡夫.带业往生。既生西方.惑、业、苦、三.悉皆消灭。喻如片雪.当于洪炉.未至而化。已了生死之二乘.及权位菩萨往生.则速证无生法忍。已证无生之法身大士往生.则速证佛果。如来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皆仗自力.故难。唯此一法.全仗阿弥陀佛慈悲誓愿摄受之力.及与行人信愿诚恳忆念之力.故得感应道交.即生了办也。然既欲往生西方.当念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念报其恩.常加护惜.不敢杀食。见一切同伦.及诸鬼神.与鸟兽昆虫.皆心念口言.令其念佛求生西方。果能三业清净.敦伦讳分.以修持净土法门为劝.则相观而善.当有潜移密化.俗美风淳之望。世人未读佛经.不知佛济世度生之深谋远虑.见韩、欧、程、朱、等辟佛.便以崇正辟邪为己任.而人云亦云.肆口诬蔑。不知韩、欧、绝未看过佛经。韩之原道.只寂灭二字.是佛法中话.其余皆老子庄子中话。后由大颠禅师启迪.遂不谤佛。欧则唯韩是宗.其辟佛之根据.以王政衰.而仁义之道无人提倡.故佛得乘闲而入。若使知前所述佛随顺机宜.济世度生之道.当不至以佛为中国患.而欲逐之也。欧以是倡.学者以欧为宗师.悉以辟佛是则效。明教大师.欲救此弊.作辅教编.上仁宗皇帝。仁宗示韩魏公.韩持以示欧.欧惊日.不意僧中有此人也.黎明当一见之。次日.韩陪明教往见.畅谈终日.自兹不复辟佛。门下士受明教之教.多皆极力学佛矣。程、朱、读佛大乘经.亲近禅宗善知识.会得经中全事即理.及宗门法法头头会归自心之义.便以为大得。实未遍阅大小乘经.及亲近各宗善知识。遂执理废事.拨无因果.谓佛所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乃骗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根据.实无其事。且谓人死.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神已散矣.令谁托生。由是恶者放心造业.善者亦难自勉。夫因果者.圣人治天下.如来度众生之大权也。谓其实无.致后之学者.皆不敢说因果.唯以正心、诚意.为修、齐、治、平、之本。而使善者不能不正心、诚意.恶者不敢不正心、诚意者.因果也。既不讲因果.则治国、治家、治身、治心、之法.徒具虚文.不得实益。数百年来.尚能支持者.犹有古大人之流风善政.未全泯灭也。近来废弃旧法.竞尚唯新.争城争地.互相残杀.弱肉强食.酿成大劫者.皆由全国儒者.皆不敢说因果.恐人以违背先贤攻击。又或稍有树立.当入文庙.人以佞佛而阻之.故视说因果为畏途。以致从古未有之大乱大为发生。使家庭、学校、社会、皆讲因果.断不至乱至此极。在程朱当日.恐佛教盛则儒教衰.故作此违理昧心之辟驳.以卫护儒教。其相争相杀.多年不息之惨象.实未看到。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彼恐不辟佛.儒者皆悉学佛。不知儒者果皆学佛.儒教当更兴盛。此义详于林文忠公行舆日课发隐中.当另抄之。俾贵地儒者.大开眼界.有所依从。世乱已极.思治之士.咸皆提倡佛学.以冀人各明因果.识罪福.同心向善.挽回劫运.以安民生。罗铿端等诸居士.拟立佛学图书馆.祈余作缘起.以发明佛教济世度生之旨趣.遂书此以塞其责。 募修苏州报恩寺报恩塔缘起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是名正因.此属性德.亦本觉也。虽有正因.若不闻佛法.则如宝在藏中.珠系衣里.由不知故.枉受贫穷。既闻佛法.知佛是已成之佛.我及一切众生.皆是未成之佛。从兹修戒定慧.断贪嗔痴.返妄归真.背尘合觉.是名缘因.此属修德.亦始觉也。修德功深.性德体显.方知从昔已来.承正因佛性之力.行种种背性之事.受种种幻妄之苦.犹如暗室触宝.反受损伤。今已亲见本有佛性.则昔本不失.今亦无得.全妄即真.全修即性.是名了因.乃性修双融.始本合一也。凡佛所说一切大、小、权、实、法门.无非令众生亲证乎此而已。然众生根有利钝.职有亲疏.难以普益。故以建立塔庙.庄严法相.呜钟击磬.扬拳竖拂.为助发入道之缘。而古人每于大聚落处.建大塔庙者.以期见者闻者.纳佛种于八识田中.后来必至亲证觉道.非徒为壮观瞻也。苏州报恩寺者.乃三国吴王孙权.为报母恩所建.原名通玄寺。至梁武帝中大通四年重修.僧正慧建十一级宝塔.备极庄严。隋文代陈.为吴令孙宽所废。唐初.僧慧頵重建。玄宗开元二十六年.诏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以开元为额.遂改名开元寺。中有金铜玄宗像.昭宗大顺间.为淮西贼孙儒焚毁。后唐同光三年.吴越王钱镠.另建开元寺于盘门内瑞光寺旁.以晋愍帝建兴元年.由海浮来之二石佛.修无梁砖殿以供之。吴越王钱镠.自唐僖宗时.征黄巢.平董昌.尽忠唐室。昭宗时封王.所辖吴越.法道大兴。五代之世.唯吴越最为安靖.以数世信佛.绝无苛政所致。至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尽献所辖之地于宋。此八九十年.于佛于儒.均有莫大之关系焉。当五代周显德间.钱王于故开元寺基.重建寺.移支硎山报恩寺额于此.为报恩寺之所由名也。至宋神宗元丰间.重修寺塔.苏东坡舍铜龟以藏舍利。自后兴衰.不一而足。明万历初.塔寺复毁.由僧性月任兴复.适如金至.性月悉委任之。金广谈因果.显大神力致檀施云集.阅九年而竣功。清康熙五年.一源法师.欲为重修。适太传金文通公告老居家.因劝倡修.遂得大逾前规。道光十六年.邑绅潘梅溪.独舍巨资.俾得一新。光绪二十四年.敏曦老法师莅苏.邑绅以报恩寺塔颓败.欲仗德望恢复.请为住持。法师许之.未及开工而寂。法徒咏荷公.极力担当.令徒孙昭三公辅弼之。祖孙二人.竭力监督.功甫及半.而咏荷公殁.时在光绪三十一年。昭三公接住持.惨淡经营.至次年.俾九级浮图.及各殿堂.悉皆完整。迄今又三十余年.风雨摧残.木朽瓦裂。今年五月中旬.塔巅第八层陵角.忽然崩堕。由上至下.层层受损.若不急修.则后难收拾矣。昭三公持志书来.并说现状.拟即募修.祈不慧撰一缘起。恳祈十方宰官长者.善信人等.发菩提心.行方便事.舍不坚之资财.培无尽之福德。将见佛天云护.吉庆骈臻。富寿康宁.现身获箕畴之五福。桂兰蔚茂.后裔纳伊训之百祥矣。 阜阳资福寺重建念佛堂开莲社缘起(民二十六年) 如来圣教.法门无量.随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皆可以了生死.成佛道。然于修而未证之前.大有难易疾迟之别。求其至圆至顿.最简最易.契理契机.即修即性.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为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作人、天、凡、圣、证真之捷径者.无如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也。良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念佛法门.兼仗佛力。仗自力.非烦惑断尽.不能超出三界。仗佛力.若信愿真切.即可高登九莲。当今之人.欲于现生了生死大事者.舍此一法.则绝无希望矣。须知净土法门.法法圆通。如皓月丽天.川川俱现。水银堕地.颗颗皆圆。不独于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觉世、牖民.治国.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农、工、商.欲发展其事业.老、幼、男、女.欲消灭其疾苦者.无不随感而应.遂心满愿。今则人心陷溺.世乱已极。变乱是非.颠倒黑白.争夺欺陵.极力演变。若不挽救.则人道成几乎熄。于是各处有心之士.群起而提倡佛法.明三世之因果.显六道之轮回。示娑婆之浊恶.表极乐之严净。以期斯世之人.克己复礼.生入圣贤之域。了生脱死.没归极乐之邦。阜阳资福寺.乃几朝古刹.载之志乘。近以住持无弘法之资格.一班不知佛法者.竞倡维新.破除迷信.急欲毁灭其寺。虽明哲之士.谕以正理.绝不肯听。阜阳佛教会代表邢纯斋.愤不顾身.奔走省垣.面见主席雪亚刘公.祈其出示保护。幸蒙刘公护法心切.爱民情殷.立即出示禁止.方得保存。地方人士.因思佛法理智高深.利益广大。更念资福为颍地名胜.自古迄今.人民沐恩戴德者.多难胜数。不忍任其荒凉.于是重谋兴复。现已建立念佛堂五楹.请秉初法师暂主其事。拟安戒德师僧若干位.常年修持净业。每月朔望.聚集在家信士.念佛一日.以资提倡。午后念佛毕.不拘缁素.为之讲演念佛大旨.与居尘学道.在野报国之法。以及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事。并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理。俾一切人.知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之所以然。则于一切时.一切处.皆为希圣学佛之事。此实不居位而护国、救民.不现形而移风、易俗、之大方便法门。愿若缁若素共勉之.则其利益大矣。 募印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说明(民十四年办法从略) 观世音菩萨.于过去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但以慈悲心切.救苦情殷.不离寂光.垂形九界.于十方无量世界.随类现身.度脱众生。普门品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虽则十方世界.无刹不现.而于娑婆世界.因缘甚深。虽则十法界身.无身不现.而世人皆以菩萨称之。虽则应化之处.遍满寰宇.而浙江普陀.最为显着。印光受恩实钜.负恩甚深。初则出家于陕西南五台山.为观音现身降伏毒龙之道场。继则寄居南海普陀.为善财南参观音之圣地。每念世人不知菩萨之深慈大悲.欲搜辑大藏.及与群书.凡菩萨本地之行愿.及此方感应之事迹.述为颂文.加以详注。俾世之同伦.同知观音之大慈悲心.与夫随类逐形.寻声救苦之实理实事。庶可同持圣号.同消业障.同增福慧。生为身心清净之人.殁入莲池海众之会。用此以正人心而挽劫运.以期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也。然此心虽发.但以学识浅陋.笔墨拙朴.未能即时举行。适江西大文学许止净居士来山见访.一见即成莫逆.因以其事见托.彼即欣然允许。遂潜心撰述.时经二年.述成颂文二万余言。每句事迹.悉注于每段之后.俾阅者一目了然.共成三卷。又录经中要义.名为经证一卷.附于颂文之后。又金刚经功德颂一卷.亦附于后。俾诵经念佛人.同知向方。以期即凡心以见佛心.克遂如来度生之愿。现今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世道人心.陷溺已极.特借此以作挽狂澜.扶世道.同登圣域.共证菩提之向导。今即付排发刊.愿有力善信.共出净资.俾举世同人.各沐观音菩萨之慈恩.以迄同得亲证本具佛性.圆满无上觉道。区区之心.如是而已。(下略) 楹联 肇于宋初.蜀后主孟昶庆新春。自后僧俗.各以之赞颂功德.发挥道妙.摅心所蕴.藉谕同仁。云栖法汇.曾载各联.今踵芳规.以博一笑。印光识。 释迦 下兜率而降神.住世八十其年.令九界众生.彻见本来真面目。 睹明星而悟道.谈经三百余会.俾大千佛子.复归原有旧家乡。 释迦 佛应西干.度众生以悟证菩提.故感天龙常拥护。 法流东土.开文化而震发聋瞆.致令贤智尽归宗。 ●三惑尽而二死亡.一尘不立。 五蕴空而六根净.万德圆彰。 释迦 圆悟藏性.彻证自心.道通天地有形外。 慈起无缘.悲运同体.恩遍圣凡含识中。 ●冀有情共证真常.本寂灭心.说圆通法。 期含识同登觉岸.依一实道.开方便门。 释迦 华严顿演圆宗.独被上根.尚未悉符出世度生之弘誓。 行愿导归极乐.全收九界.方堪大畅成道利物之本怀。 ●弥陀 莫讶一称超十地。 须知六字括三乘。 释迦 华表圆因.显如来成始成终之道。 严彰实果.示众生心作心是之门。 ●弥陀 如来拯济无方.广度众生须度我。 吾辈伶竮没寄.不念弥陀更念谁。 弥陀 依宏誓愿.建折摄之法门.但肯一心持名.自尔潜符实相.俾四圣六凡同 证真常.故得九界咸归.十方共赞。 以大慈悲.立厌欣之胜行.若能初土托质.何难顿入寂光.导三乘五性齐 登净域.因兹千经俱阐.万论均宣。 ●应当发愿愿往生.客路溪山.切莫从头再眷恋。 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直须全体总亲承。 弥陀 成就六八大愿.居西方以作佛.举华藏世界诸庄严.圆彰净土。 愍念九品含灵.向东域而垂慈.引娑婆国中众男女.同往莲邦。 弥陀 舍西归捷径.九界有情.上何以圆成觉道。 离净土法门.十方诸佛.下不能普利群萌。 ●五住二执.蒙光顿圆夫四德。 三乘六道.克念定证于一真。 弥陀 佛愿宏深.十方共赞。 生心恳到.九界同归。 ●寿量无边.竖穷三际。 光明有象.横遍十方。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乐邦有路.起信即生。 弥陀 唯期五浊顿空.任他香无人焚.地无人扫。 傥得一真共证.自尔愿令我满.心令我安。 ●弥勒 宝阁覆十虚.宛若空含万象。 分身遍尘刹.直同月印千江。 弥陀 济度无方.怜伊体一。 津梁罔测.悯彼迷深。 ●誓愿宏深.十方共赞。 慈悲广大.九界同归。 ●弥勒 坦腹笑容摄海众。 分身散影示时人。 弥勒 宴坐等人来.预摄龙华会里有缘之辈。 逢机以笑应.圆彰大肚皮中无所不容。 ●楼阁门开.圆彰法界修因事。 慈悲愿普.预摄龙华证果人。 观音 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 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 彻证一真法界.三惑尽而二死亡.德超十地。 普令九类圣凡.五蕴空而六度具.道继大雄。 观音 一尘不立.得真圆通.现随类逐形之身.寻声救苦。 五蕴皆空.证大寂灭.依即心自性之道.说法度生。 ●云起慈门.悯彼迷情不易悟。 波腾愿海.怜伊佛性了无殊。 观音 慈悲心切.虽救苦以寻声.常住楞严大定。 与拔情殷.纵逗机而说法.圆彰寂灭真宗。 ●照见五蕴皆空.说法度生.竖穷三际。 证极一乘实相.寻声救苦.横遍十方。 观音 誓愿宏深.处处现身说法。 慈悲广大.时时救苦寻声。 ●法法圆通.故名自在。 头头合道.因号普门。 ●慈起无缘.恩周庶类。 悲兴同体.道启多门。 势至 本愿不违.摄念佛人归净土。 分身无量.居极乐国遍十方。 都摄六根.获大寂灭。 单提一念.证真圆通。 ●以智慧光.普照一切。 乘圆通道.广度众生。 菩萨 证诸佛本妙觉心.从兹安住寂光.享真常之法乐。 愍众生迷如来藏.故复现身尘刹.作得度之因缘。 ●佛殿 冥显咸加.恩踰父母。 圣凡普利.德迈穹苍。 韦驮 菩萨化身.辅正摧邪宏圣教。 童真入道.安邦护国度群迷。 ●普陀韦驮 护法安僧.俾有情共入普门.满观音愿。 降魔制外.令含识齐登觉岸.遂善逝心。 普陀天王 企慈云普覆尘寰.以天王身.作如来使。 期法雨均沾沙界.现大人相.镇圆通场。 ●关帝 浩气冲天.仰效义天之覆庇。 精忠贯日.常随佛日以昭彰。 佛殿 行满果圆.导三乘以齐成觉道。 悲深愿重.拯四生而共届莲邦。 ●普陀仙人井观音 悲愿宏深.故从个里涌甘露。 慈恩浩荡.致使寰区尽竭诚。 佛殿 教演偏圆.统九界而齐度。 德全福慧.超十地以独尊。 ●灵岩山智积殿 证法华而来灵山.追随多宝塔中佛。 现色身以医陆弟.愍念阎浮世上人。 灵岩智积 灵岩灵迹有永夫.足显轮回旷远。 智积智谋启陆相.月彰佛道渊深。 ●圣德难思.特现像身说法要。 悲心无既.永留本寺作帡幪。 藏经阁 如来广运慈悲.陈谭三藏甚深之妙典.普使众生.开发菩提.销镕 惑业.荡昏迷而复常寂照.摄果觉而总作因心.直同露滴沧溟.便 是汪洋大海.甄陶化育.利益难名.我辈欣逢明诲.敢不卒年矻矻 .依教修行.彻底穷源.饮兹一味.自此罄空后际.导怨亲以共出 畏途.用冀仰酬夫佛力。 皇帝不忘付嘱.颁布五时秘密之真诠.悉令含识.闻熏般若.清净 根身.了挂碍兮获本圆通.即凡情兮全彰圣智.无异尘投毕华岳. 顿成岌嶪高山.护念保绥.功勋罔测.吾侪幸遇指南.固当终日干 干.竭诚持诵.登峰造极.观彼太虚.由斯周遍十方.扶胞与以齐 臻道岸.永期上报于君恩。 ●法堂 慧焰重重.烁破千年之暗室。 法源混混.滋生五性之灵苗。 藏经阁 法海汪洋.深探彻底之源.方可谓无孤佛化。 义山峭峻.直上绝高之顶.始堪云不负己灵。 ●藏经阁佛殿 佛光普照十方界。 法雨均滋五性根。 藏经阁 五时言教.非异非同.为实施权.开权显实.有如海孕百川川赴海。 三乘谛理.即多即一.由性现相.摄相归性.直似空含万象象依空。 讲堂 法会宏开.教行并进.欲得千机普育.利钝齐修.是故略资通途.偏 崇特别.以华严圆满菩提之妙因.唯在导归净土。 讲筵大启.理事双诠.拟求万派朝宗.圣凡等益.由兹拣去自力.注 重佛加.冀娑婆具足惑业之含识.现生同赴莲池。 仗自力者.名通途法门。仗佛力者.名特别法门。 佛教净业社讲堂落成.命撰楹联.因标示宗旨。 念佛堂 何必问是谁.此道于今昭日月。 但能常系念.佛心无处不慈悲。 ●决志求生.效昔贤将错就错。 一心忆念.至今日人云亦云。 念佛堂 因戒生定.定慧圆明菩提本。 由教入净.净禅贯彻觉道成。 ●力修戒定慧空.则无我见。 常念慈悲喜舍.方契佛心。 ●了君大事唯修净。 畅佛本怀在往生。 念佛堂 三业相应.往生有分。 六根都摄.见佛无难。 ●照见五蕴皆空.远离颠倒梦想。 都摄六根净念.上合本妙觉心。 ●五蕴皆空.六根俱寂。 一尘不染.万德圆彰。 三教堂 儒释本同源.道并行而不悖。 内外原一体.理交显而弥彰。 ●永明塔院 宗镜圆照.万善同归.本教义而续慧命。 法华一部.佛事百八.振大机以警愚顽。 智者坊 教判五时.化仪化法双诠.灵鹫亲承诸善逝。 佛明六即.心作心是并阐.支那弘道无二人。 ●孔圣殿 继往开来.道通天地有形外。 祖尧述舜。恩遍飞潜异类中。 如意寮 万德洪名常忆念。 百般幻病自消除。 ●地藏坛 洪愿发时.生蒙度脱。 尊经演处.罪自消亡。 ●法华坛 大事因缘.端归实相。 一乘源本.在报亲恩。 三门 经承北阙.律阐南山.续慧命于将来.直使普天含识.顿明寂灭真心 .竖穷三际。 道继西干.宗传东震.开佛知于当念.咸令法界有情.彻悟圆通妙性 .横遍十方。 三门 诣菩提场.趣寂灭殿。 登圆通路.入解脱门。 ●菜园 地壮菜根粗.因真果正。 粪多茄子大.佛厚福隆。 ●戏台 权制排场扶教化。 巧垂明训振纲常。 戏台 寓褒眨.别善恶.庆殃福极.报不爽于淑惠贤奸.发瞆震聋.允作千秋藻鉴。 扶教化.振纲常.慈孝仁忠.义各尽于君臣父子.移风易俗.洵为万世典型。 戏台 典型示彼将来.俾狂夫克念作圣。 奸谀诛于已往.庶潜德大发幽光。 ●法如庵三门 法道幽深.直入圆通妙境。 如门广大.全彰寂照真宗。 贺传戒 张戒网以振宗风.二谛圆明.诚足追踪往哲。 布慈云而降法雨.三根普被.允堪贻范后昆。 ●讲禅林宝训 览镜知惭宏宝训。 规今师古振禅林。 挽法师 以求生得故乡之风月.生本无生.无生而生.生于无生之净土。 以示灭作险道之导师.灭实不灭.不灭而灭.灭于不灭之秽邦。 挽法师 圆满菩提.常光现处幻缘灭。 庄严净土.本有彻时真智生。 ●贺五十寿 效伯玉之知非.五十年愆尤.从兹尽忏。 师仲尼之立命.百千世懿范.永用遵行。 挽讲楞严 汇阴入界而头头合道.数十年教义宗风.徒成景仰。 泯根尘识而法法归真.一刹那因圆果满.永作津梁。 ●贺寿 己立立人.是名上寿。 知非非断.可谓长年。 挽老修行 禅心虚寂.净业精纯.蒙佛接引以往生.不枉数十年来居海岛。 道貌威棱.清神卓荦.令人敬畏而景仰.允堪千百世后作典型。 挽天童寄禅和尚 追忆拈提.意旨昭着.悉令认影狂徒.即时还得本头.可叹 天不假年.致使法门亡砥柱。 每吟偈颂.声韵铿锵.普俾抛家浪子.直下顿开宝藏.堪悲 事未遂志.遽教后进失规绳。 平交法嗣晚辈皆可用 ●十载住天童.恒以诗歌傅密印。 一朝生佛国.永随观势证圆通。 寄禅和尚 解同霁月光风.上继密云之法道.方欲宏开学会.接引后昆.岂料 竟生极乐克因去。 诗等金声玉振.永为苦海之慈航.尚期亲证圆通.追踪光觉.急宜 复入娑婆了愿来。 寄禅和尚 痛法道之式微.腹蕴经纶.志图恢复.援官长以作金汤.何意半途而逝。 冀宗风之丕振.心悬藻鉴.口吐珠玑.刊枣梨以普流布.可云永劫常存。 挽留云观月和尚 仰承师志.创建禅林.普令参请缁流.得以安身立命.幸值 年高德卲.式范后昆.何缘月落青天水到海。 上叩帝阍.乞颁龙藏.悉使宗教开士.因兹达本穷源.既经 质谢神迁.亲侍大觉.当必心冥理地道符空。 ●平交挽住市廛小庙僧 本来面目.即俗恒真.俯向碧潭观夜月。 毕世操持.似退实进.倒骑驴子上庐山。 ●僧挽大商家护法 白手起家.居廛为政.数十年广行慈济.大展经纶.无边 际清操高风.讵料徒成夫景仰。 赤诚护法.即俗修真.当斯时顿弃幻躯.直升安养.绝对 待本光常寿.必将彻证于唯心。 ●定海县送瘟 经宣秘藏.送瘟神即归天府.岂徒一邑安康.纵属邻邦不为壑。 咒诵真诠.祈吉耀常照下方.既锡阖境福庆.兼令通国沐容光。 送瘟 下民背觉合尘.致使天灾以见告。 大士寻声救苦.因怜葵悃之诚求。 ●代吊孙传芳 心契真常.普为怨亲修圣道。 身偿业债.浑忘人我归莲邦。 送瘟 慧日丽中天.灭尽瘟疫之霜露。 慈云覆大地.滋荣福寿之根苗。 ●自励 悉将格致诚正措己躬.是真豪杰。 不以身心性命置度外.乃大丈夫。 自励 汝将死.快念佛.心不专一.决堕地狱.饿鬼畜生尚难求.勿妄想人天福果。 汝将死.快念佛.志若真诚.便预莲池.声闻缘觉犹弗住.定克证等妙圆乘。 自励 照见五蕴皆空.心境俱捐.直同皓月孤圆.光吞万象。 证到一尘不立.智悲双运.不异昊天浩荡.体覆群伦。 ●念佛方能消宿业。 竭诚自可转凡心。 自励 闭户拒来人.痛念死期将至。 专心修净业.深惭道业未成。 ●卓立不移.当师孔圣。 有非必改.宜效蘧贤。 ●证道方能超六道。 明心自可了三心。 自励 道业未成.敢使此心散乱。 死期将至.力辞一切应酬。 ●阅遍尘寰原是幻。 研穷妙性急归真。 ●寡过未能为我憾。 居心无伪任人非。 自励 知佛性常.奋克证志。 思地狱苦.发菩提心。 ●闲联 解行全无.敢充天鸟。 根身未净.勉效云牛。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师贤心实.师圣心空。 闲联 虽有珠海金山.不如坐进此道。 纵令封禅拜国.何若立往西方。 ●事事利人.出尔反尔。 心心省己.念兹在兹。 ●一制夫心成铁汉。 三缄其口学金人。 药师 如来誓愿宏深.普利有情.果能心无所住持洪名.自可灾遍消尽六道苦。 经咒威神广大.齐资含识.若肯念不分驰禀圣教.定然寿得延及两足尊。 法堂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相相离相.而万德圆彰.究 竟亲证夫实相。 生慈心.生悲心.生欢喜心.生大舍心.心心印心.而一尘不立.彻 底显现乎佛心。 观音地藏 观世音现众身以说妙法.随尘刹感.遍尘刹应。 地藏王空地狱而尽生界.行如来事.慰如来心。 ●贺功德林 肉食忍心招劫运。 素餐善念致太平。 观音地藏 遍法界寻声救苦.随类现身.首推普门大士。 举冥阳兴慈运悲.常时垂手.莫过地藏愿王。 ●贺功德林 体干父坤母之心.永除肉食。 存民胞物与之念.特备素餐。 地藏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缅与乐拔苦之心.共三际十虚而莫既。 地狱已空.始示成佛.溯兴慈运悲之念.举五乘九界而无遗。 诸法渊海 佛愿洪深.普被三根.因兹九界同归.十方共赞。 法门广大.不遗一物.故得千经并阐.万论均宣。 ●格物致知确解 格除幻妄私欲物。 致显中庸秉彝知。 吃素念佛 缅如来愍念殊殷.常持洪名.冀历劫罪愆.由兹即灭。 观世人睚眦必报.永断肉食.以杀身怨恨.决定难消。 素食处 推吾人恶死之心.巧行救济。 体天地好生之德.永戒残伤。 ●吃素念佛 口腹误人.出尔反尔结怨对。 佛名济世.念兹在兹预圣流。 附录 古人云.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德森)苦恼无状.学行全缺.若非得印老人摄受提携.实不知何所托足.遑论其他。兹承缁素诸公.亦有垂青而怜愍者.何一非老人加被之所致也。即偶有记述.鄙俚不文.语无伦次.又何堪问世.刺人雅目。但由查宾臣居士.函述许止净生西状况.老人即函令(德森).记述其事.附于文钞续编之末。因奉此命.遂将有关法要.清晰情形之各事实.缕记数则.以作附录。仍呈老人鉴核许可.乃敢附骥尾.得以随行广布。若曰欲步后尘.弘宣法道.则吾岂敢。但仗老人慈光.俾所记事实.传布遐迩.令人直信不疑而已。苦恼比丘德森谨识。 念佛摄心偈(见云水堂书壁.照录)。 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有云.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祖师如此极力道破.乃为一辈以持名压捺妄想.不知求生者.吐肝吐胆.剖心沥血之诚实语.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但吾人既知生信发愿.决定求生。奈妄想纷飞.口虽念佛.心全昏散.亦属往生之障。若如(森)之业障深重之最极钝根.遵照前人几许良法.均觉费力.仍难制心一处。兹录云水僧书壁念佛摄心偈.似发前人所未发。以之调摄身心.实较其他各法为有效。况念念存想莲华.即西方胜境而安心.自然有助净行.毫无流弊。与势至之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谋而合。呈似印公老人.亦赞妙善。故敢钞附于此.俾如(森)驽钝之净业行人.依之修习。偈云。 若问念佛法 摄心自有方 每念一声佛 口作莲华香 因我清净心 所以有此香 华从口中出 朵朵向西方 一佛华一朵 有色复有光 念到一声佛 色放青光念 念到二声佛 黄色放黄光 念到三声佛 赤色放赤光 念到四声佛 白色放白光 如是轮转想 念念不可忘 不必记其数 但想色香光 果能心不乱 决见大愿王 许止净居士往生记并颂 居士.名业笏.江西彭泽人.清光绪甲辰翰林。住馆八年.光复后.即隐居。民国二年.归心学佛.专志净土。继读印光法师文.即知老人法门龙象.尤为净宗山斗。进知观音大士.为弥陀左辅.莲邦智导.遂动朝普陀.礼大士.谒印老之念。于民十一年前往.礼觐之下.以撰就礼观音疏进呈。(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前.载疏全文。)内有食廷璋之芋.克日西行句.老人便意其尚未断荤。乃问.汝吃素否。答曰.吃花素。老人作色呵斥曰.倒架子.如此大通家.尚不以身作则吃长素.何能感化他人。厉声大吼.居士欣然乐受。不但毫不介意.实在心悦诚服。次日上书请老人继续编辑净土圣贤录.自愿助成。于见面受呵之慈训.表示万分感激.叹为名不虚传。老人见其知见纯正.文笔超妙.尤且虚怀若谷.殊为末世罕有.遂请编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自是函件往来.益臻款密。乃执弟子礼.求老人授皈依.赐法名。老人仍令名止净。民十六七年.避难沪滨.聂云台居士.请编历史感应统纪。二书次第流通.凡具正知见之缁素.皆叹其佛理高深.文学精粹。潘对凫老居士.再请撰佛学救劫编。三书编成.皆印老人料理排印。即四大名山志之印行.居士亦各有辅助.老人序中亦述大概。民二十五年.在报国.再求老人亲授菩萨戒。(因昔年奉老人命.自在佛前受过。)居士虽具人难企及之学问道德.而虚怀谦下.逢僧必拜.见佛必礼.通身放下.恪守在家白衣.为皈依三宝弟子之身分.不存丝毫骄矜傲慢.尤为今人所难能。又虽法法融通.而修持唯谨.全同愚夫愚妇之老实念佛.一心求生西方.毫不游移。幸三宝加被.宿业净行两相感召。将往昔杀生食肉.恼害众生之恶业.必使将来生生世世.堕落三涂之后报重报.转作即今之现报轻报。以便即生了脱.径往西方.故致近多年来.常多病苦。(请查戒贤玄奘二古德事实.自信斯言非妄。)因(森)常侍印老.与居士复有乡谊.平常小事.多与通讯.故知之颇详。今但叙其大要.至每日定课.精进修持.与兼行世善.竭诚维护三宝之一切细则.均无暇备述。迨民二十七年五月.避难庐山牯岭黄龙寺.又大病。至闰七月.病稍闲.仍奄卧不能握管.便口授.令外孙代书.函告病时经过.与今后急求解脱.旱得生西.但念九华志未出.乃有如不即往生.望先读为快等意。(森)念衰残至此.知非人世久客。十月得福海师函.知已西逝.时年六十三岁。至二十八年.查宾臣居士.将同居寺中之姚半僧居士.致乃兄函(乃兄姚节卿.为居士门生。)抄寄.藉悉居士生西详情。函云.九月初一日.(指二十七年阴历。)招弟至前.以后事相属托。继则莞尔曰.今早梦见佛来.遍身璎珞.相好光明.向余曰.我来看汝。余即礼拜.少顷便醒。毋乃世尊慈悲.特来安慰我耶。若更得示现接引.令我带业往生.则大幸矣。语已.即合掌曰.西方再见。自是不复开声.唯专心默念佛号.至初三早七时.安详西归。通身冷透.头顶犹温。入龛时.遍身柔软如棉.俨若老僧入定状.面色光泽逾平时。正所谓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缁素见闻.肃然起敬.叹为希有。留寺念佛七日.依律火化.骨灰尚存黄龙寺中。(森)谓以如是因.感如是果.得如所愿.满菩提愿。愿见闻者.发菩提心.同念佛号.同生西方。将来七宝池中.得与居士把臂共行.同为弥陀之弟子.闻法证忍.同度娑婆之众生.以满居士之愿.而为之记。复说颂曰。 吁嗟净公.法门金汤.具正知见.安分循常。遍研经藏.深入佛祖堂奥。示现白衣.坚守祗园边疆。每嗟末季.缁素多忝乎厥职。力倡莲社.必依僧伽作纪纲。宗说兼通.堪称外护之翘楚。安僧卫法.益叹龙象之无双。法法圆融.单提契理契机之净土教。门门畅达.直往易行易到之极乐邦。今既瓜熟蔕落.果蒙西方教主亲接引。尤冀速证无生.不违本愿.即同娑婆.护持三宝.普度众生作慈航。 得助念失助念之损益比较 刘晓愚居士.名景烈.江西赣县人。少年留学束瀛.与蔡公松坡等同学。光复后.曾任第一届国会议员。民六七年间.任职方司司长。从堂兄好愚居士.名景熙者.乃赣州大绅.素尚佛学。故居士少时.对法门亦肯护持。城中寿量古刹.颓废已久。民国初.土人藉办国民小学之名.并谋得全占字据.盘踞其间。后由居士发起.请大春和尚兼任住持.藉资保护。及民八九年.寺与该校涉讼.均由居士德望所及.一倡百和.靡然风从.凡地方绅、商、学、界各正士.一致主张公道.遂将学堂迁出.保全寺基.及赎回田租若干。至二十二年开马路.该寺适当路线.已定中为大马路.两旁作小菜场.全寺尽毁.万无保存之余地。缁素已至山穷水尽.知(森)昔日佐助大春和尚.与该寺向有因缘。其时在苏随侍印老.必识有力护法.函请设法挽救。适居士亦由避难来苏.已皈依印老法师.吃花素.修净业.法名德诚。(森)为二十尺之铁质大士法相起见.奔走呼号。得以达到保全.进而重兴者.亦得居士赞襄之力不少。迨其二十五年回里.寺事尤多赖维持。但因公私众务纷繁.信心虽发.实行难专。每日不过少时功课.随缘修习而已。至二十七年秋末.因宿世今生杀业所感.又发生大病。(当身未皈佛时.喜打鸟网鱼.杀害许多生命。民十几年时.)(曾生对口疮.病势危殆.痛苦之极.遂发愿断此恶习。因念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忽凭空闻香.病遂渐愈。)缠延日久.痛苦难堪.令其子发庄.汇洋数百圆.嘱(森)供养印老.及代作其他功德。(森)办理后.回函劝其长素.闻至年底始实行断荤。延及二十八年三月.病势日重。幸妻妾子媳.皆印老之皈依弟子.均知临终助念之紧要。乃于十七日.向寿量寺.请二僧为之助念。至十九早晨.居士自知当辞尘世.遂令抬出庭前.一换空气。唤兄弟嘱咐后事.并令长子发庄.跪听遗嘱。说毕.众见而色特异.即仍抬回卧室。二僧与家人.同声助念佛号。发庄敬捧阿弥陀佛接引像.请其观看。因大病初起.仍为颈项外证.致左手下垂.数月不能提举。正近属纩之际.及见佛像.左手忽活动如常.举起合掌。便现欢喜踊跃之象.急念阿弥陀佛。其时毫无痛苦.随众念佛声中.安详而逝。时年六十一.即己卯古历三月十九日也。居士大病数月.痛苦难堪.实由恼害众生之后报重报.转作现报轻报。及至临终.得此瑞相.可谓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决定生西而无疑。身后丧葬宴客.一一皆遵印老函示.概月素筵.开南赣佛化之先河。如斯善利.虽由本人善根成熟.而家眷饬终如法.善以助念.亦实极大助缘。故末后一着.望四众佛子.及早注意。李丁氏.法名德宏者.曾适扬州李某。因夫婿纳宠妾.自未生育.难安于家.遂依继母丁德元居士而处。继母亦即视同己出.互相扶持.举止相随.近二十年如一日。民国十七年在申.由亲友引见印老法师.遂同叩求摄受皈依.请赐法名。老人亦念诚恳.即慈许.并题法名为德元、德宏。自此长素奉佛.修持唯谨。母女相依.转为法侣。痛念俗缘福薄.眷属凋零.今遇净宗良导之出世父母.得依为师.亦属万幸。由是孝敬老人之心.十分真切。论平日之信向修持.一切皆在刘居士之上。唯恨宿业所障.因缘欠缺。民二十七年夏.见武汉将近沦陷.乃由香港来沪暂避。因房价过昂.租赁不易.住客栈.费大而多不便。太平真老.向知他母女信佛真切.当此大劫.流离失所.眷属凋敝.殊堪怜愍。在寺辟一净室.俾其老幼五人同居。至二十八年三月初.忽患伤寒。延至四月中.医药罔效.病势日重。寺中佛事繁多.屋宇又少.若死在寺.无法安顿.不得已而送医阮。医院章程.悉依西法.饬终助念.万难照办。入院二三日.知佛法人.不能前往。遂于四月十八日早.糊糊涂涂.死在院中.时年五十。如此向有信心修持之人.若临终得如法助念.往生瑞相.当不在刘居士之下。但因机缘所碍.全失助念之益.致平日之信心.现生不得受用.只作未来得度因缘.殊为可惜。以此比较.确知临终助念之关系.实为重要。虽然.功不虚弃.果无浪得。世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刘居士之如斯善利.当由宿种今熟.故得善缘眷属而为成就。李居士之如此差失.谅由宿世破人胜事.致感得种种不如法之时节因缘.而作障难。且今生信奉三宝之一切善行.决定可作未来得度之因.毫无疑义。但究不如当生了脱为直捷。故老人常云.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愿有志生西之缁素同人.一举一动.注意因果。必使步步头头.悉令成就往生胜缘.为切要耳。 吃素念佛修净业人.须平时事事多与净行相合.乃可往生。 曹亚伯居士.湖北阳新人。天姿颇好.髫龄入泮.即与武昌起义诸公.极力提倡革命。清廷严禁.遂亡命出国.遍游欧美.与孙总理诸公互相提携。至民国十一年.居士遂不与闻国事.隐居沪滨。继在昆山置产为家。后受张纯一居士劝.信向佛法.遍读大乘各经论。至民十八九年.亲近印老以后.与(森)亦颇相契。逢人必以佛法相劝.提倡宣传.颇有大力。法门之事.尽力护持.不避忌讳.亦为人所难能。(森)为江西寺产各事.均得其助力不小。而轻财重义.清高坦白.不与人争权利.亦为今人所罕有。惜事事草率.不依成规.致所行多成游戏。所以只种远因.现生难得实益。平日以身心两强.英雄自命.期能活一百二十岁。奈因少年冶游.(此他自己常高)(声对众发露者。)斲丧过度.已成外强中干.故晚年亦常生病。民国二十六年秋.稍患泄泻.医治将愈.仍一再与(森)函约时期.来苏礼觐印老.藉叙衷曲。讵知如期之前夕.患霍乱。届时约好同伴往邀登程.见其即将垂毙。不一小时.便奄然长逝。时年六十二.仅得所期之半.为八月二十五日正午也。平昔所说一切世出世间诸事.皆成画饼。此则游戏法门.现生难得实益之铁证。修净业人.对其不依成规之一切.当切戒之。 彭守拙居士.江西南昌人。民十八年.特来沪选素厨司.到南昌办蔬食处。因至太平礼印老.始与(森)认识。后又在佑民寺.办佛经流通处。由作事认真.得诸居士信任.故两处事务.皆归经理。对法门中事.随缁素诸公之后.护持提倡.亦竭尽心力。(森)为南赣寺产诸事.多资设法.为益亦深。但因儿女多.家无恒产.维持家计.烦费辛劳。自修功课.虽不能无闲.亦不肯放过。年五十余.因积劳身弱.致常生病。至民二十七年七月间.预知时至.先对家人说定时期。届时家人围绕助念佛号.居士亦正念分明.于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逝。因其恭敬三宝.事事皆依许止净为师.闻往生瑞相.亦相近云。(但闻时未经笔记.尚有诸多情形.不能详尽。) 查宾臣居士.江西九江人。向业商.家道小康。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地方慈善.慷慨助成.曾为九江莲社副社长。民二十四年.(森)过九江.初次见面.即承特别优待。二十五年.朝普陀.来苏州.相识益深。二十八年春.避难居赣州。转徙流离.仍一心奉佛.数与(森)通函.略商法门中事。至二十九年正月.不幸飞机轰炸赣垣.落弹于所居附近.被惊吓中风。继患脑膜炎急证.于二月二十一日申时逝世。因平日深信净土.素有修持.加以眷属亦稍知饬终要义。故虽急疾而终.仍得心存正念.毫无昏迷挂碍之象.连声称念阿弥陀佛.瞑目安然而逝。如此.按之经教.颇具生西之瑞征。亦由素行皆依成规.多与净业相合所感致。 按此三居士.皆已皈依印老人座下.执弟子礼。对许止净居士.莫不同声赞扬。但彭查二位.一切行为.多以二老是则是效。纵有力量不及.亦自知惭愧.不敢放逸.故结果亦相将庶几。曹居士.口头称颂.有过之而无不及。唯自己行动.多近草率.殊少着实。加之素无如法礼拜持诵之定课.且随自己心行.名曰念佛.故结果亦全无影响。足征佛法贵实行.非口头所能了事。功不虚弃.果无浪得。(森)书此自儆.并为一切同病者戒。 复恩施法院院长黄晓浦居士书(附来书法名德宏) 端午后二日来示.延至大暑日拜读.计时二十一天。交通不便如此。非常时期.一切以非常视之.天宽地阔矣。自惟孽重障深.幸留残命与公通问者.皆佛菩萨默佑之力也。古历四月二十日.日机轰炸恩施县城.时在酉初.德宏方自法院回寓。警报至.两女与女仆.抱福周儿避往山洞。小妾抱福备儿.随宏不走。紧急警报旋至.宏在佛前念观音菩萨。机声回环作响.佛座前.有一方桌.上加棉絮.小妾伏其下。忽牵宏衣.宏俯首视之.头部方入桌下.炸弹陆续发声.却不甚烈。备儿大哭。宏背部有物微触.起立一视.房门震倒.佛座亦倾.满室灰土。足下有小瓷观音像急拾入怀中。(上年法院寝室被回禄.瓷像陷瓦砾中.毫无损伤。)墙已外斜。与小妾出门视之.始知前后两进皆中炸弹.栋折榱崩。后进邻居.又中硫磺弹起火.仓卒从前进木料支柱下窜出。小妾与邻女.避往安全地点。宏拟抢救衣物.回至原寓门首.孤力无援.不敢一人窜入。正徘徊间。不意四面火遮去路.急避伏夹墙内烂泥沟中.闭目念佛。上下左右.火落如雨.手拍即息。火焰离头不足一丈.热气非常难受。沟泥已成温汤.衣已着火一二处。心中仍无所恐.惟自咎不应恋恋衣物.陷入绝地.静待佛菩萨援救而已。久之.南面火势落下.恃鞋底为烂泥浸透.奋起蹋火而过。行十丈远.竟获安全.无一毫损伤。不过肌肉久经火炙.胖子已成瘦汉。所有衣物书籍.及十余年来日记、诗文稿.荡然无存。法院文卷器具.亦成焦土。又幸行政、财政、各部.皆由高院第三分院院长负责。昨奉部令.分院院长、首席、皆撤职。宏将来虽受处分.想于饭碗无碍。法院移东乡大歇场.即在附近赁茅屋一间。借友人衣一二件.同乡赠小儿衣数件。两女两儿.有衣无跨。城内商店.大部炸毁。乡中须赶场.衣料难买。聊度难民生活.历时将两月。念先考八旬冥诞.无力营斋.只有汇上五圆.叩乞转请百八佛七道场.设位超荐。又乞代购吃饭家伙(即六法全书)一部。次儿本名福备.不料印老法师.赐名即此二字.佛法感应.不可思议。宏自劫火出后.誓持大悲咒终身.行、住、坐、卧.心中默诵.为世界祈祷和平。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师谓然否。生儿教养并重.小妾督责甚严.急时亦知念观世音菩萨。福周儿.亦能拜佛。知念.附陈。切盼来谕.开示此次火劫因果之理。老法师座前.烦为叩安。 前日接航函.惊悉经过危险。何啻虎口余生.真令人不寒而栗。佛菩萨有求必应.寻声救苦.不可思议之感通.益信而有征。(森)拟撰一灵感记.登佛学半月刊等.为之宣扬.启人信仰。居士之善根.亦可日益增长矣。第居士于衣物上遭此大劫.(森)远在数千里外.实抱爱莫能助之慨。幸全家大小.均得脱险无恙。只贵体为劫火久炙.大胖子成瘦汉.亦无其他伤害.则行动当较庆快.亦无所碍。至在未脱火窟.最危险之时.能心无恐怖.此为修持有素之表现。但只静待佛菩萨救援.不知念及已陷绝境.自分万无生理.尤应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或南无观世音菩萨.(随念一名即可)一心希望佛菩萨垂慈。如不能脱险逃生.即专望接引往生。不知如此着想.犹非彻底究竟。幸得脱险.不然.恐葬身火窟.而不得往生之善利.伟大误矣。注想佛菩萨接引往生.如未至其时.亦能感佛菩萨救护脱险。尤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其利益大.方为彻底。至云.此次因果之理.吾人自无始来.无孽不造.但须因缘会遇.方受果报。即如目下令吾人罹此大劫之人.一切险恶心行.吾人往昔昏迷不知觉照时.纵有轻重强弱之不同.亦无非只顾我活.不怕人死.以五十步笑百步耳。世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将来究应如何酬偿.或冥或显.自有相当之价值在。吾人深信因果毫发不爽即已。若云.毕竟如何.自非凡庸粥饭僧所能分析。令先严老人八十冥寿.已函百八佛七道场.安位超荐。吃饭家伙六法全书.已托友人代购代寄。友人回信.一并附上.便知所以。尊愿终身持大悲咒.祈祷世界和平.固属甚善。但此万无生理.劫后余生之有限光阴.尤须多念南无阿弥陀佛。并以一切功德.普为众生回向.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俾自他悉得了生脱死之究竟实益.庶不负佛菩萨此番慈救矣。 跋傅邹仁显念佛感虎舍猪记后(附来记) 傅邹仁显.江西清江县东郭村.傅春浦居士之妻。(其夫春浦生西事.再见本附录之末。)为人慈祥笃实.刻苦自励。信奉三宝.念佛不懈。居士逝后.伶仃孤苦.子然一身.失其所依。屡经春浦居士友人.为其筹划食住事宜.迭遭逆境。二十八年五月间.经人送入距樟树镇十数里石坡里清净庵居住。仁显念诵精勤.暇时上山打柴售卖.以谋升斗之米。该乡人大多不闻佛名.见仁显如此修持.咸与亲近。有患病者.仁显为之诵经施药.(药由余敬西居士制送)辄有奇效.十愈八九。一日.早课后.照常上山检柴。柴已捆好.肩荷而行.瞥见寻丈前芦苇内.一物如牛。适村中二猪游于是地.该物即攫其一.势将啖食。仁显见之.即大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初不料此物.即将猪放下.任其逃去。该物炯然两目注视仁显.仁显熟视.始知虎也。此时念佛虽然不辍.几不成声.惊惶失措.不能举步。山下数十武.即有农民耕田。当虎来去之时.农民均已看见.仁显念佛.亦皆闻悉。猪逃回家.适走田墈上过。鲜血淋漓.农民均惊异。佥以此猪能从虎口逃出.诚大奇事.然念佛人.或遭不测。正当猜想之时.闻断续念佛声.仍然在耳。群乃循声而往.见仁显虽呆若木鸡.而念佛如故。众趋而问讯.仁显始复常态.历述颠末.弃柴而归。经此遇虎念佛解脱猪厄之奇事后.石坡里人.方知佛力不可思议.信仰者由此日众.檀施者亦不乏人。初次布施者.即脱虎口猪之主人翁。该猪现仍长畜如常云。(此记.从余敬西居士多次来函中.缀集而成。) 傅邹仁显.民国某年.已在南昌定恒和尚座下.求授三皈。二十四年秋.(森)回赣经过樟树镇时.随其夫春浦.同求(森)为授五戒。自此持斋念佛.精进不懈。迨去岁春浦西逝.目睹瑞相昭彰.众叹希有.信心因之益坚。加以上无父母.下无儿女.复无卓锥之地.孤苦无依.厌离娑婆.求生极乐之心亦愈切。奈宿业所障.虽有其夫老友谢双湖居士等.一再维持.终以因缘阻隔.难得安居。观其历经困苦.实有饥寒交迫.求乞无门之厄难。幸其信佛心专.善念真切.迭受障碍.俱宁可自己受苦.不愿有碍他人。现生苦乐安危.皆置度外.一心以念佛求生西方为志由此真善.故得如斯感应.足征其宿业之重。从前所历逆境.实由其真善感格.将不堪设想之后报重报.转作现报轻报。本为衣、食、住、三.无法筹措之饿莩苦嫠.今则毫未贪求.自然得有衣、食、居住。虽由诸善士怜愍成就.若非佛慈加被.又何克至此。(按虎为极恶之物.本闻佛名.凶恶顿息.慈善心生.即将入口之猪舍去。但因从未闻过.出林一看念佛之人.致仁该乡人因而感格生信.则此虎实仁显之护法.乡人之导师。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虎证之.益明。普愿秉性最灵之同仁.猛省觉悟.庶免人不如虎之讥也。)但仁显今已得此.若忽生自满自足.以为自有功行之自恃心.或夹着贪求不足之妄念.则难免触怒护法龙天.将来依然受厄。唯愿其自知本属苦嫠.定成饿莩。今得衣、食、住、三.可以度日.尤须深生惭愧.知足知止.恳切忏悔.专精念佛。贪嗔痴等恶念.必期拔尽根株。发起菩提大心.自度度人。得到檀施财物.除自己节俭正用外.有余.仍当转施孤贫。如此终身行去.则生西当可预卜。庶不虚此生此遇.蒙佛菩萨之灵感加被.即诸檀护之功德.亦可圆满成就矣。 藉崔居士复游居士书顺答江易园居士启 江易园居士.本有宿根.有学问之大文人。虽于佛法之精奥谛理.尚未深入.(观其演讲录.论士.自知其佛法程度。)因其世谛聪明过人.故于通俗佛法.颇能发挥光大。且为人不立崖岸.和蔼谦虚.殊非妄自尊大.目空一切高狂者比。故(森)闻其名.见其文.(指三字颂.与阳复斋诗偈初集。)即渴慕不已。迨及晤谈.愈觉爱人。深望其与许止净、徐蔚如、聂云台、范古农等诸居士.同作骗邪辅正之法门金汤。(此指外护.复兼弘利者言。若单作外护.则大有人在。)奈众生业感.徐、许、相继西归.云公善病.古公亦净躬微弱。唯易公健在.一切皆好。但以好奇心重.致被木笔、沙盘、所迷惑。又因善恭维人.致狡黠者流.即藉灵鬼之力.以恭维作钓饵.深入心腑.遂致一迷莫返。即生平最崇拜信奉之印光法师.迭扇慧风.极力扫荡.皆不能动其迷雾。(森)自忖学识谫陋.更不待言。故其妄认乩语迷云.与佛法慈云.了无二致.曾函恳真老与(森).向印老疏通.冀除隔膜.仍通声气。(森)亦急欲裁答.希其出幽谷而登乔木。一再深思.人微言轻.殊难着手。兹幸有崔澍萍居士.本久侍易公之人.(易公演讲录.尚能区别邪、正、真、伪.不为迷雾沈霾。观其复有维居士函.苦心孤诣.直言挽劝.可谓先得我心。故即藉此因缘.减笔墨以之露布.便作裁答易公之最诚恳忠告。抑尤有进者.易公诗云.卅年儒佛颇沉思.佛鬼天渊岂未知。念佛持斋云鬼教.斯言何异谤阿弥。即此益知易公之尚欠择法眼在。何也。楞严经第九卷.想阴区宇.十种阴魔.段段皆言.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不觉是其魔着.自言谓得无上涅盘。此可剖出易公错认定盘针之铁证。于此不知.无怪其一迷莫返也。况当今人心不古.专以投机为能事。请易公熟读楞严.精研其义.必期深知魔事微细险恶而后已。若仍以木笔、沙盘.为能代佛宣化.有过于具正知见.行解相应.苦口婆心.内外一如.若印老辈之法言者.除调达一流外.决知别无其人也。何以念佛持斋之话.当今善知识不足依.定须由木、沙、所出而后取信也。即今如此缕琐露布.正为易公高尚不凡.冀其撇下木、沙.再专以念佛持斋之道.而自行化他.则不特法门之幸.实大地众生之幸也。区区愚诚.敬祈谅之。 答周群铮居士书 来示云.时当末法.彼邪见魔党.往往身泰体健。而正信之士.反致多病多恼。岂非定业使然.有令人太息不置等语。(森)殊反是。何也。一由宿生定业所使.加之因果复杂.吾人肉眼凡夫.究竟不能明了。戒贤论师.玄奘法师.宿种现行.善根福德.究为如何。尚须受重病苦.偿清往昔杀业.方得上生兜率内院.次第进修.圆满菩提。吾人业障深重.论正信功行.福德智慧.皆不能望戒奘诸古德之肩背。况身恶虽少.意恶实多。(此森自述心行.则口过亦仍常犯。每阅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不禁毛骨悚然。)纵有发心.亦难真切。今则欲依净土横超法门.全仗佛力.带业往生。便感得佛慈加被.俾沉沦三涂剧苦之后报重报.转作今生疾病缠绵之现报轻报。庶即此一生.了却百千万劫不易了得之生死大事。正是佛慈摄受.有求必应.感而遂通。(许止净.聂云台.二居士之菩提心.与一切实行.森常觉惭愧不及。而)(二位之病苦缠绵.实远在吾人之上。森经久深思.再以社会人心事实证明.始知作业容易.酬偿实难。方信其二位之病苦.确为重业轻报.而得超凡入圣之殊胜利益也。至邪魔康健.)(一或现生恶果未熟.宿福所持。二或因其恶心猛厉.天道巧妙.厚其凶德.俾其速入三途。不拘如何.即其将来苦果.吾人亦决不愿承受。世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且报应之冥显)(迟速.实为因果复杂所致。吾人肉眼凡夫.不易辨明.切勿误会。)深知如此.故虽病魔缠扰.痛苦经年.身虽难受.心实庆快.毫无怨尤嗟叹之意。唯依随缘消业.不造新殃.必期重债轻还.怨家债主.一一宽恕.同遂往生而后已。愚见如是.不知高明以为如何。 普陀山天华禅院承顶上海崇宁庵募捐启 观世音菩萨.誓愿弘深.寻声救苦。法华经普门品偈云。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此我释迦世尊.金口诚言.于三千年前.偈答无尽意菩萨之明文也。如是灵感.史册所载.班班可稽。直至目下.益有事实为之证明.尤为信而有征者。普陀山天华禅院住持.修田大师.(森)于民十五六年.在法雨寺.助印老法师校对文钞.校订山志时.即同住一处。劝以念佛念观音.便生信向。迨今年.因时局关系.道粮无著.特由普陀乘轮来申叩募。适所乘华民轮.因年久破烂.水入舱中.在舟山洋触礁沉没。时值黑夜.不知方向。乘客数百.慞惶失措.群呼救命。大师因知观音灵感.遂劝大众同念圣号.以求救援。因祸切燃眉.信向同念者众。有近二百人.于黑夜中.自分千死万死时.得索一根.次第沿下礁石.匍匐登山。余近百人.葬身鱼腹。此事早见报端.第不知大师亦为劫后余生之一人也。迨大师转轮抵沪.适城内大东门崇宁庵.有退让出顶之议。因思如此年年叩募.实感困难。如设法顶得此庵.为天华下院.则天华僧众.双方往来.以祟宁收入所余.补助天华斋米.为一劳永逸之计.亦属妥善。商诸护法善信.亦多表赞同。奈顶费与修补.需费数千圆.因嘱(森)略述缘起.以便叩募。乃将大师信念观音得庆更生之灵感经过.约略叙述。唯冀护法宰官.善男信女.闻兹大士寻声救苦之灵感事迹.同发信心。植此崇奉三宝之特别因缘.乐予成就。发同体之悲心.捐无尽之宝藏。其为功德.唯佛证知.是为启。 答曾怡芝居士四问 ○一灵岩佛七.多一次回向。(他处亦多如此行者)即每日正午前.上供后.接连至牌位前荐食.(即延生佛七.亦)(无妨附供追荐祖先等位。)亦为一次回向。每日除早晚课外.六枝香.此在第二枝香后。上供荐食毕.稍停片刻.即午斋。 ○二早晚功课.为亡人称名回向。(森)则按照普通丛林功课.每朔望早课完.礼祖时.将礼毕.有各代为生身父母.礼佛三拜.求生净土之语。故每朔望.即一人独行之早课完.亦照常礼祖。(此随众时多而群备)礼毕.即逐一称名礼佛.为之回向。如为父母回向.则拜时心中默念观想云.代为生身父母.礼佛三拜.(若一拜者.则云一拜)忏悔业障.解除无边罪业.销释愆尤.出离苦趣.求佛慈悲哀愍摄受.早垂接引往生净土。(随拜随默念.心中随想父母形仪.同在佛前随行礼拜。一拜如是.拜拜皆然。)父母既尔.余人亦然。甚至怨亲平等.以及法界一切众生.次第普为称名礼佛回向。即非朔望.如每日早晚功课.至三皈依完.不礼祖.亦当代生身父母.及大有关系之恩人.(或有特别因缘.如新逝亲友等。)均如此回向。此(森)之未有师承.全依己见而行者.(灵岩山.每晚大回向.亦有三拜。)准理当无所碍。回向已毕.或即礼佛三拜而退.亦可。(森)乃再行礼观世音菩萨.持大悲、往生咒等.为求世界和平.自他同免厄难等功课。(灵岩功课.名曰灵岩念佛仪规.今年夏早已出版。惜此时不寄.待可寄时.随寄数本.便知。) ○三茶毗之事.僧俗皆无碍西域人死之后葬法有四一水漂投诸江河以喂鱼鳖也。(此须近大)江河乃可。山僻小溪.则非所宜。)二.火焚.火焚其尸.冀破我执也。(此则随处皆可。)三.土埋.穴土掩藏.俾无暴露也。(此亦普通。)四.林施.置之林间.俾鸟兽食也。(此须深山大泽乃可。究不及前三种妥善。)吾国向主土埋.(读孟子盖上世常有不葬其亲者一篇.即知所由。)其实仍不如火化之美满。且佛法东来.僧皆火化.即取破除我执之意义。人之烦恼生死.完全我执身见为根本。即YIN欲等大患.亦仍从我执身见而生。身见我执若破.YIN欲又从何而生。故唐宋时代.深知佛法之高人达士.虽未出家.亦每主火化。后世多不乐从者.即为固守身见我执。身见太重.实属修行之一大障碍。而来示所谓.居士多未断欲.为色身不清洁.不宜火化.亦非通论。博地凡夫.四大假合之身.未至业尽情空地位.不拘僧俗.皆是腥臊臭秽之脓血而成。身虽断欲.依凡愚浅近情见论.则较之贪欲之人.略似清洁。然心欲未尽.即污秽仍存。若据高深谛理论.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诸法因缘。皆无自性。诸佛正遍知海.在一切众生心想中。一念回光.便同本得。遮那妙体.遍界全彰。本无生、灭、增、减、之殊.又何有僧、俗、垢、净、之异。故心经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即指此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真如实相之本体也。吾人迷真逐妄.背觉合尘.以致流浪生死.了无出期。今欲返妄归真.背尘合觉.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必须破除身见我执.为最初下手工夫。因此故凡学佛之士.如知求神识得所.不拘僧俗.均当火化。不特无碍.确有实益。(对今后之环境.尤为适宜。为铁路之经过.多致暴尸露骨。即大都会.棺材价昂.觅土尤难.恐非佛弟子亦当就范。但须求得焚化之良法为要。)至眷属不忍.亦仍不知注重神识得所.及身见我执为患等义之所致也。若稍有知.在本人则弃之唯恐不速.在眷属亦当善体亲心.又何至稍生留恋。 ○四在家二众入殓之衣冠.既知必须破除身见我执.而衣冠之随便皆可.更不待言。一生赖以作为一切之色身.尚可弃之如遗。而包裹幻身之身外衣冠.又何足重视。(孔子对人之在世.尚不以恶一恶食为耻。况人之已死.随腐烂之死尸而入殓者乎。)依愚见必以节省为上策。宁可将新制衣冠等费省来做弘法利生.及救济饥寒困苦等慈善事业之用.为之资益亡者神识得所.较之糜费厚殓.得失自属天渊。即须稍顺人子俗情.不能因重神识.而废弃形仪.即可从亡者之心愿僧服俗服.俱无不可。但总要不涉糜费。即亡者主张.有近糜费从厚.亦须善为解释.令其不着身见而后可。若顺其贪着厚殓.助其身见我执.亦属往生之障.仍非所宜。如亡者自主薄殓.则无身见之累.而僧装俗装.俱无所碍也。愚见如是.不知高明以为如何。 传春浦居士生西记(民国二十七年九月述)(余蕅生陈展西)同记 居士.讳川.号春浦.江西清江县东郭村人。幼夫怙.母聂太夫人.苦节教养。习法政巡警学.屡充清江县署科员.万载株潭镇警察分所所长.樟树义务学校校长等职。居县城有年.参与各项公务.官绅倚畀.有大疑难.每预商决。聂太夫人.夙奉观音大士.持素念佛。民国十七年.太夫人寝疾.居士发愿朝普陀.弗药而愈。二十年九月.遂至普陀还愿.礼梵音洞.感菩萨示现白衣执净瓶杨枝相。复求明宿命.见一头陀.衣服蓝缕。乃悟轮回之非虚.求出离娑婆之念益切。得月净法师函介.谒印光法师.及德森师.于苏州报国寺.始闻净宗法要。嗣后弘化社出版典籍.各有所赠。因而信解益增.遂函恳皈依。德师为取法名禅川.字航西。复承德师路过樟树时.为授优婆塞戒。信愿念佛.精进不懈.盖得力于德师之启迪为多。二十二年.充鹿江念佛林宣讲主任.诱掖劝导.从者甚众。居士家道素寒.体弱善病。每欲出家.苦无相当寺宇。常就诊蕅生家.蕅生语以时节因缘.非可强致。然厌浊欣净之心既深.减寿求生之愿益切。礼拜观想.必期早蒙接引.径赴莲池。今年春.梦观音菩萨示语.期在七月。迨盂兰盆会后.遂抱病.则一心念佛.忘其所苦。二十三日.戚友助念.已瞑.而逾时复苏。请永泰大宝殿大仁师来.托以茶毗事。二十六日复绵惙.家人泣。居士笑止之曰.吾当于地藏菩萨圣诞日西归。至时.端坐椅中.结弥陀印.凝视佛相.安然西逝。遍体冷透.顶门独温。面容妍泽.有逾生平。闰七月初二日.樟树通慧寺住持大松和尚.及大仁师.皆至.料理入龛。为之趺坐合掌.宛如生人。先日大风雨.迄子时举火.天忽光明。异香馥郁.非檀非兰。白光一道自龛出.向西而去。当秋初炎热之时.死经三四日.尸不腐臭.反放异香.非佛法灵异.曷克臻此。见者闻者.咸赞叹起敬.称佛法真不可思议也。春秋四十有八。 蕅生曰.末世念佛者多.成就者少.无真信切愿故也。孟子论大丈夫.须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世间法尚如此.况求生净土.超凡入圣之佛法乎。居士于贫病家累.概置弗顾.孜孜汲汲.唯佛是念.讥侮摧挫.百折不回。卒之预知时至.瑞相昭然.足为生西之据。如来彻底悲心.无间自说之净土法门.真句末世众生出苦之捷径。但办肯心决不相赚.古人诚不我欺。蕅生获与居士交.实受其熏陶而起信。欣睹捷足之先.勉抑人琴之痛。传之励俗.亦以自警焉。 聂云生居士生西记 陈展西记居士.讳传曾.号云生.江西清江人。幼失怙.受母氏教养。端重好学.光绪甲辰成进士。官湖北.伯兄丧.返籍.后被选为江西咨议局议员。入民国.为省议会议员。均克尽言责.不为媕婀游移。筹安会时.贿选劝进代表.投票则千金立至.违.则以兵劫持。居士竟拂袖归.所守类如此。喜为古文辞.然非有关世道大防不苟作。晚近二十年来.究心佛典.取法华、楞严、金刚、圆觉、诸大乘经.循环持诵.而归宿于净土五经.长斋念佛有定课。读印光法师文钞.恨未得亲炙。丁丑祷雨如愿.遂成立膏雨念佛林。常至樟树镇鹿江念佛林演讲.感化甚众。己卯夏.屡患泄泻.自以笃志西归.不复乞灵药饵。十月.衰病益剧.屡梦佛菩萨示现.自知时至.口授遗嘱.延僧侣戚友.率儿孙念佛。县绵之际.气息渐微.犹能金刚念.毫无痛苦。正念分明.一心不乱.舍报安详.加入禅定。通身柔软.顶门后冷。颜色悦豫.威仪如生。凡诸瑞相.与往生证例吻合.考之观经.莲品必高。良由净土法门.以自力感佛力.故能即生取办也。居士生于清同治八年己巳.于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十一月初一日西归.世寿七十有一。所着思补堂诗文日志。多阐明净宗教义.藏于家。企庐莲社缘起(民二十四年)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一切法从心想生,无论是善缘,恶缘,顺境,逆境,都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西方极乐世界,西方只依靠阿弥陀佛,这就对了,一直到圆满成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