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上(一)


2015/5/23    热度:130   

印光大师着

目录

阿弥陀佛百颂

印光文钞续编发刊序

一函遍复

致郭庄悟居士书

复周孟由问心经色不异空四句书

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

与明本师书

复觉明居士书

复幻修大师书

复云南王德周居士书二

复周颂尧居士书

复德畅居士书

复许熙唐居士书

复广妙和尚书

复杨德观居士书

复吴慧济居士书

复李仲和居士书

复王寿彭居士书二

复俞慧郁居士书

复峄县宋慧湛居士书

复陈重为居士书

复陈逸轩居士书

复袁孝谷曹崧乔居士书

复杨慧昌居士书二

复汤文瑄居士书二

复吴沧洲居士书三

复宁德晋居士书

复刘汉云杨慧昌居士书

复刘德护居士书

复姚维一居士书

复王晓曦居士书

复闵宗经居士书

复传德师书

复宁德恒德复居士书

复潘仲青居士书

致谢浴淮居士书

致郭雨三居士书

复陈凤梧居士书

致陈彦清居士书

复王慎斋居士书

复熊慧翼居士书

复朱南圃居士书

复李自初居士书

致罗世芳居士书

复郭介梅居士书二

复齐用修居士书

致戚友卿先生书

复习怀辛居士书

复胡奉尘居士书

复鲍衡士居士书

复杨树枝居士书四

复李印泉居士书

致高契理居士书

复李树棠居士书

复冯偏西郑圆莹居士书

复沈弥生居士书

复黄涵之居士书

复谈少抚居士书

复张云雷居士书

复徐书镛居士书

复金善生居士书

复葛志亮居士书

复王心禅居士书

复吴慧诒罗慧澍居士书

复汤慧振居士书

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

复陈其昌居士书

致阮和卿居士书

复沈授人居士书

复李德明居士书二

复郑观净先生书

复游有维居士书

复念西大师书

复周伯遒居士书

复唐能诚居士书

复净之居士书

复江景春居士书二

复某居士书

复江有朋居士书

复卓智立居士书

与李慧澄居士论焚化经灰及往生钱书

介绍用三星素皂书

致铭光居士书

致自觉居士书

复刘仁航居士论弘扬因果书

复杨佛典居士书

复崔德振居士书五

复沈来澐居士书

复海门蔡锡鼎居士书三

复梁慧栋居士书

复于归净居士书

复宗诚居士书

复许慧舫居士书

复殷德增居士书

复郑慧洪居士书

与赵奉之居士书

与陈慧恭居士书

复张纯一居士书

复营口徐永业先生书

复郁智朗居士书

复昆明萧长佑居士书

复湘阴黄颂平居士书

与张静江居士书

复海门理听涛书七

复智乐居士书

与胡作初居士书

与泉州庄慧炬居士书

与马星樵医士书

复陈慧和居士书二

复宅梵居士书

复朱德大居士书

复沙庸之居士书

复南通张海桥居士书

复翟智淳居士书

复窦智睿居士书

示柴也愚居士书

复愚僧居士书

复邵慧圆居士书

奥魏梅荪居士书十六

复战德克居士书二

复江易园居士书四

复慧空大师书

致郭辅庭居士书

复卓人居士书

复陈慧新居士书

复宋德中居士问焚经功过书

复金益平居士书二

复宋六湛褚莲净张子净三居士书

复无锡佛学会少年学佛社书

复袁德常居士书四

复费范九居士书

复慧导居士书

复翁智奇居士书二

复慧龙居士书

复郑棐谌居士书

复吴希道居士书

复杨慧昌居士书三

复某居士书

复张觉明居士书二

复某某夫妇书二

与吴慧德女士书

复济善大师书

复陈慧恭孙慧甲书

复念佛居士书

与黄周福纯女士书

与周福渊女士书

复周法利居士书三

复曾怡之居士书

复杨慧芳居士书

复刘惠民居士书五

复善觉大师书

复宋慧湛居士书

复曹培灵居士书

致广慧和尚书

致胡子笏居士书

复杨炜章居士书

复章缘净居士书

复修净师书

附录 钱武肃王强弩射潮发隐颂

附录 彻悟禅师一乘决疑论说

--------------------------------------------------------------------------------

阿弥陀佛百颂

普陀三圣禅院逸人述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表一法.含摄无量。

阿弥陀佛.对佛发愿.宏慈大悲.恩德普遍。

阿弥陀佛.第一大愿.愿我国中.无三恶道。

阿弥陀佛.第二大愿.我国寿终.不更恶道。

阿弥陀佛.第三大愿.我国天人.身真金色。

阿弥陀佛.第四大愿.我国天人.形色相同。

阿弥陀佛.第五大愿.我国天人.悉知宿命。

阿弥陀佛.第六大愿.我国天人.天眼普见。

阿弥陀佛.第七大愿.我国天人.天耳普闻。

阿弥陀佛.第八大愿.我国天人.他心悉知。

阿弥陀佛.第九大愿.我国天人.神足无碍。

阿弥陀佛.第十大愿.我国天人.不贪计身。

阿弥陀佛.十一大愿.我国天人.住定证灭。

阿弥陀佛.十二大愿.我身光明.无有限量。

阿弥陀佛.十五大愿.我国人寿.随愿修短。

阿弥陀佛.十六大愿.我国天人.不闻恶名。

阿弥陀佛.十三大愿.我身寿命.无有限量。

阿弥陀佛.十四大愿.我国声闻.无能计数。

阿弥陀佛.十七大愿.我之名号.诸佛称叹。

阿弥陀佛.十八大愿.至心信乐.十念必生。

阿弥陀佛.十九大愿.发往生心.临终接引。

阿弥陀佛.第二十愿.欲生我国.无不果遂。

阿弥陀佛.二十一愿.我国天人.具卅二相。

阿弥陀佛.二十二愿.生者必证.一生补处。

阿弥陀佛.二十三愿.菩萨食顷.遍供诸佛。

阿弥陀佛.二十四愿.菩萨供佛.供具随意。

阿弥陀佛.二十五愿.菩萨悉能.演说妙音。

阿弥陀佛.二十六愿.菩萨皆得.那罗延身。

阿弥陀佛.二十七愿.我国万物.悉皆严净。

阿弥陀佛.二十八愿.菩萨悉知.道树高显。

阿弥陀佛.二十九愿.菩萨诵经.悉得慧辩。

阿弥陀佛.第三十愿.菩萨慧辩.无有限量。

阿弥陀佛.三十一愿.国净如镜.照见十方。

阿弥陀佛.三十二愿.宫殿楼观.宝香妙严。

阿弥陀佛.三十三愿.蒙我光者.身心柔软。

阿弥陀佛.三十四愿.闻我名者.得无生忍。

阿弥陀佛.三十五愿.女闻我名.脱离女身。

阿弥陀佛.三十六愿.菩萨闻名.必成佛道。

阿弥陀佛.三十七愿.闻我名字.天人致敬。

阿弥陀佛.三十八愿.我国衣服.随念即至。

阿弥陀佛.三十九愿.国人受乐.一如漏尽。

阿弥陀佛.第四十愿.国中宝树.见诸佛刹。

阿弥陀佛.四十一愿.闻我名字.诸根无缺。

阿弥陀佛.四十二愿.闻我名字.得净解脱。

阿弥陀佛.四十三愿.闻我名字.得胜妙福。

阿弥陀佛.四十四愿.闻我名字.具足德本。

阿弥陀佛.四十五愿.闻我名字.普等三昧。

阿弥陀佛.四十六愿.菩萨随愿.各闻妙法。

阿弥陀佛.四十七愿.闻我名字.得不退转。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闻我名字.得三法忍。

阿弥陀佛.发誓愿已.地动天惊.佛圣欢喜。

阿弥陀佛.愿虽六八.一一愿中.数含尘刹。

阿弥陀佛.誓愿无疆.竖穷三际.横遍十方。

阿弥陀佛.慈悲难量.德逾天地.恩深爷娘。

阿弥陀佛.特启净宗.九界众生.悉皆景从。

阿弥陀佛.兴无缘慈.普令凡圣.同证菩提。

阿弥陀佛.运同体悲.九界众生.同蒙提持。

阿弥陀佛.在因地中.具修万行.期副初衷。

阿弥陀佛.修净土行.一心虚寂.三业清净。

阿弥陀佛.修行施度.内外俱舍.心无所住。

阿弥陀佛.修行戒度.持犯俱超.真性彻悟。

阿弥陀佛.修行忍度.我见既空.何有违忤。

阿弥陀佛.修行进度.一念不生.万行俱备。

阿弥陀佛.修行禅度.动静体离.惺寂莫附。

阿弥陀佛.修行智度.五蕴俱空.不涉迷悟。

阿弥陀佛.圆施四摄.上中下根.平等相接。

阿弥陀佛.万行圆修.恩沾九界.了无不周。

阿弥陀佛.所行无碍.于一切法.得大自在。

阿弥陀佛.圆满三觉.上圣下凡.同登极乐。

阿弥陀佛.号无量寿.彼国人民.寿亦无数。

阿弥陀佛.号无量光.乐邦生者.光何能量。

阿弥陀佛.号无边光.普照遍摄.三际十方。

阿弥陀佛.号无碍光.山河大地.总无遮妨。

阿弥陀佛.号无对光.诸佛莫及.余何克当。

阿弥陀佛.号炎王光.其光清凉.明了煇煌。

阿弥陀佛.号清净光.同离空有.彻露真常。

阿弥陀佛.号欢喜光.彻证常乐.了无惑殃。

阿弥陀佛.号智慧光.真穷惑尽.普照十方。

阿弥陀佛.号不断光.三德圆证.断续双忘。

阿弥陀佛.号难思光.九界众生.谁能赞扬。

阿弥陀佛.号无称光.除十方佛.莫能表彰。

阿弥陀佛.超日月光.一光等照.慈济无央。

阿弥陀佛.净土宏开.孤露众生.登宝莲台。

阿弥陀佛.度生念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阿弥陀佛.恩德无俦.十方三世.悉蒙庇庥。

阿弥陀佛.国土庄严.正报依报.等离讥嫌。

阿弥陀佛.楼阁门开.来者同入.何止善财。

阿弥陀佛.国气调和.了无寒暑.高山长河。

阿弥陀佛.理事甚深.贯禅教律.绝去来今。

阿弥陀佛.金臂恒垂.遍接来机.不失其时。

阿弥陀佛.白毫相光.照彼真修.不乏衣粮。

阿弥陀佛.心作心是.执是废作.地狱种子。

阿弥陀佛.如月在天.普印众水.妙莫能诠。

阿弥陀佛.洪炉片雪.无边罪障.直下消灭。

阿弥陀佛.修持妙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阿弥陀佛.万法包罗.水中沧海.药中伽陀。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印光文钞续编发刊序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如天普盖.似地均擎。无一法不从此法建立.无一人不受此法钧陶。以如来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皆随众生根性而说。或契理而不能遍契群机。或契机而不能彻契至理。因兹如来出世度生之本怀.郁而不畅。众生即生了脱之大法.卷而未舒。华严虽已导归西方.而人天权乘未闻。诸经亦多略示端倪.而法门纲要未着。由是如来兴无缘慈.运同体悲.特于方等会上.说弥陀净土三经。普被三根.全收九界.阐如来成始成终之妙道.示众生心作心是之洪猷。机理双契.凡圣齐资。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治。如十方虚空.万象总含。普令圣凡.现生成办道业。大畅如来.出世度生本怀。傥如来不说此法.则末法众生.无一能于现生了生死者。光宿业深重.受生佛法断灭之乡。出世半年.又遭六月闭目之痛。入塾读书.屡受盗匪兵戈之扰。稍开知识.复中程朱辟佛之毒。所幸学识全无.不能造生陷阿鼻之业。设或才智等伊.必至作十虚莫容之愆。由此意恶.长婴病苦。数年直同废人.一旦始知错误。于是出家为僧.冀灭罪咎。宗教理深.无力研究。净土道大.决志遵行。拟作粥饭自了僧.不做宏法利生梦。三十三岁.至普陀法雨寺.住持化闻和尚.知光只会吃饭.别无所能。遂令常作食客.不委一毫事务。二十余年.颇得安乐。经年无一人来访.无一函见投。宣统三年.上海出佛学丛报.高鹤年屡为邮寄。见所载文字.多合公道。闲有涉政治而稍侧重者.窃恐人以此讥诮佛法.因用云水僧释常惭之名.寄书祈其秉公立论.勿令美玉生瑕.编辑者并未寓目。后鹤年来山.为说所以。伊绐去数稿登报.署常惭名.绝无知者。民国六年.徐蔚如得与其友三信.印五千本.名印光法师信稿.送人。七年.搜罗二十余篇.排于北京.名印光法师文钞.持其书来普陀求归依.光令归依谛公。八年.又印续编。秋.其母没于申寓.丧事毕.令商务印书馆.合初.续为一部.作一册。十二年.光令商务馆另排增订本.作四册.留板.初次印二万部。十四年.又令中华书局排增广本.仍作四册。此后.无论何种文字.概不留稿.一免旷用施主钱财.一免徒刺明人慧眼。十九年.掩关苏报国寺.当家明道师.令人偷钞。二十四年.彼去世.遂止。二十六年.避难灵岩山.钞者以其稿交当家妙真师.妙师又令于半月刊等报钞录。光知之.势不能已.只好详校令排.满彼之愿。光幼失问学.长无所知.文极拙朴.不堪寓目。然其所说.皆取佛经祖语之意.而随机简略说之.不敢妄生意见以误人。又加五十余年之阅历.若肯略其文而取其义.不妨作一直指西归之木标。宜致力于西归.勇往直前.勿以木标恶劣.并西归之路程亦不愿视.则竖标归西.两无所憾矣。又初编虽印上十万部.大通家以专说信愿念佛.因果报应.敦伦尽分.家庭教育.直是劝世白话文.绝无拨云见月.开门见山.豁人心目.畅佛本怀之语句.故若将浼焉。亦有与光同一根性者.视作妙宝.由兹返迷归悟.返邪归正.生敦伦常.没生极乐者.大有其人焉。续编于初编所说外.益产妇念观音.毒乳杀儿女.此皆古今高僧医人所未说者.光则屡屡说之。古人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以期济世活人。光以无知无识粥饭僧.由徐蔚如一人传虚.竟致承虚接响之万人传实.以为善知识。彼既以讹传讹.光不妨将错就锴.教人生有恃怙.死有归宿.产无厄难.子不横死.以尽我心。虽有刺于明人慧眼.但以有益于人.无害于世.因随顺明道、妙真、二师之意.而令其流通.并略叙其缘起。知我罪我.所不计也。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孟夏.常惭愧僧释印光敬撰。(年七十九)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

一函遍复(语虽拙朴.义本佛经。若肯依行.其利无穷。民国二十一年)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音纳莫)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不闻。)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裹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驰.妄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即教我之师.及有道德之人。)慈心不杀.(当吃长素.或吃花素。即未断荤.切勿亲杀。)修十善业。(即身不行杀生.偷盗.邪YIN之事。口不说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之话。心不起贪欲.嗔恚.)愚痴之念。)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王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又须劝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儿女.乡党、亲友.同皆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每日)(若念一万佛.即念五千观音.多少照此加减。)以此事利益甚大.忍令生我之人.及我之眷属.并与亲友.不蒙此益乎。况且现在是一个大患难世道.灾祸之来.无法可设。若能常念佛及观音.决定蒙佛慈庇.逢凶化吉。即无灾难.亦得业消智朗.障尽福隆。况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必满所愿。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中。若欲再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难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报.即是违背佛教。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取一根糖吃.岂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来生人天福报.与此无异。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纵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的是谁.以求开悟而已。若生西方.无有不开悟者。若开悟而惑业净尽.则可了生死。若惑业未尽.则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无有信愿.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自力佛力.两皆无靠.欲出轮回.其可得乎。须知法身菩萨.未成佛前.皆须仗佛威力。何况业力凡夫.侈谈自力.不仗佛力。其语虽高超.其行实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渊之别.愿同人悉体此义。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生.不出佛经.系后人伪造。寄库.是愿死后做鬼.预先置办做鬼的用度。既有愿做鬼的心.便难往生。如其未作.则勿作。如其已作.当禀明于佛.弟子某.唯求往生.前所作寄库之冥资.通以赈济孤魂.方可不为往生之障。凡寿生、血盆、太阳、太阴、眼光、灶王、胎骨、分珠、妙沙、等经.皆是妄人伪造.切不可念。愚人不知念大乘经.(即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心经.金刚.药师.法华.楞严.华严.普贤行愿品)(等经。)偏信此种瞎造之伪经。必须要还寿生、破地狱、破血湖、方可安心。有明理人.为说是伪.亦不肯信。须知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当以还寿生、破地狱、破血湖之钱.请有正念之僧念佛.则利益大矣。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为六斋。加初一.)(十八.廿四.廿八.为十斋。遇月小.即尽前一日持之。又正月.五月.九月.为三斋月。宜持长素.作诸功德。)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杀生.其家便成杀场。杀场.乃怨鬼聚会之处.其不吉祥也.大矣。是宜切戒家中杀生也。念佛之人.当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临终决定往生西方.非预为眷属说临终助念.及瞎张罗.并哭泣之利害不可。故欲父母临终得眷属助念之益.不受破坏正念之害者.非平时为说念佛之利益.令彼各各常念不可。如是则不独有益于父母.实有益于现生眷属.后世子孙也。临终助念.无论老少.均当如是。详看饬终津梁.自知。(上海佛学书局.苏州报国寺.均有出售。)女人临产.每有苦痛不堪.数日不生.或致殒命者。又有生后血崩.种种危险.及儿子有慢急惊风.种种危险者。若于将产时.至诚恳切出声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不可心中默念.以默念心力小.故感应亦小。又此时用力送子出.若默念.或致闭气受病。若至诚恳切念.决定不会有苦痛难产.及产后血崩.并儿子惊风等患。纵难产之极.人已将死.教本产妇.及在旁照应者.同皆出声念观世音。家人虽在别房.亦可为念决定不须一刻工夫.即得安然而生。外道不明理.死执恭敬一法.不知按事论理.致一班念佛老太婆.视生产为畏途。虽亲女亲媳.亦不敢去看.况敢教彼念观音乎。须知菩萨以救苦为心.临产虽裸露不净.乃出于无柰.非特意放肆者比。不但无有罪过.且令母子种大善根。此义系佛于药师经中所说.非我自出臆见.我不过为之提倡而已。(药师经.说药师佛誓愿功德.故)(令念药师佛。而观音名号.人人皆知.固不必念药师佛.而可念观音也。)女人从十二三岁.至四十八九岁.皆有月经。有谓当月经时.不可礼拜持诵.此语不通情理。月经短者.二三日即止.长者六七日方止。修持之人.必须念念无闲.何可因此天生之小恙.竟令废弃其修持乎。今谓当月经时.可少礼拜.(宜少礼.不)(是绝不作礼也。)念佛诵经.均当照常。宜常换洗秽布。若手触秽布.当即洗净。切勿以触秽之手.翻经.及焚香也。佛法.法法圆通.外道只执崖理。世人多多只信外道所说.不知佛法正理.故致一切同人.不能同沾法益也。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寻声救苦。若遇刀兵、水火.饥馑、虫蝗.瘟疫、旱涝.贼匪、怨家.恶兽、毒蛇.恶鬼、妖魅.怨业病、小人陷害等患难者。能发改过迁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诚恳切念观世音.念念无闲.决定得蒙慈护.不致有何危险。倘仍存不善之心.虽能称念.不过略种未来善根.不得现时感应。以佛菩萨.皆是成就人之善念.绝不成就人之恶念。若不发心改过迁善.妄欲以念佛菩萨名号.冀己之恶事成就者.决无感应.切勿发此颠倒之心也。念佛最要紧.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力能为者.认真为之。不能为者.亦当发此善心.或劝有力者为之。或见人为.发欢喜心.出赞叹语.亦属心口功德。若自不能为.见他人为.则生妒忌.便成奸恶小人心行.决定折福折寿.不得好结果也.宜痛戒之。切不可做假招子.沽名钓誉。此种心行.实为天地鬼神所共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世有女人.不明至理.或不孝公婆.欺侮丈夫.溺爱儿女.虐待婢仆。或属填房.虐待前房儿女。不知孝公婆.敬丈夫.教儿女.惠婢仆.教养恩抚前房儿女.实为世间圣贤之道.亦是佛门敦本之法。具此功德.以修净土.决定名誉日隆.福增寿永.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九莲也。须知有因必定有果.己若种孝敬慈爱之因.自得孝敬慈爱之果。为人即是为己.害人甚于害己。固宜尽我之职分.以期佛天共鉴也。小儿从有知识时.即教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令彼知自己之心.与天、地、鬼、神、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正事.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萨、悉知悉见.如对明镜.毕现丑相.无可逃避。庶可有所畏惧.勉为良善也。无论何人.即婢仆小儿.亦不许打骂。教其敬事尊长.卑以自牧。务须敬惜字纸.爱惜五谷、衣服、什物、护惜虫蚁。禁止零食.免致受病。能如此教.大了决定贤善。若小时任性惯.概不教训.大了不是庸流.便成匪类。此时后悔.了无所益。古语云.教妇初来.教儿婴孩.以其习与性成.故当谨之于始也。天下之治乱.皆基于此.切勿以为老僧迂谈.无关紧要也。光老矣.精神日衰.无力答复来信。但以邮路大通.致远近误闻虚名.屡屡来信。若一概不复.亦觉有负来意。若一一为复.直是无此精神。以故印此长信.凡有关修持.及立身涉世.事亲教子之道.皆为略说。后有信来.以此见寄。纵有一二特别之事.即在来信略批数字.庶彼此情达.而不至过劳也。若欲大通经教.固当请教高竖法幢之大通家法师。须知大通经教者.未必即生能了生死。欲即生了生死.当注重于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也。

致郭庄悟居士书(民国二十一年)

接与明道师信.知居士所志者大。若即生了生脱死.光不妨作泥塑木雕之标竿。若欲大通经教.及彻悟自心.则光之泥塑木雕者.无所取矣。今且将错就错.为居士起一法名.名为慧庄。庄者.敬也。敬之一法.乃世出世间学道之根本。若不主敬存诚.纵有所悟.必不能实得其益。以一落狂慧.决难事理圆融。偏执理性.不重修持.纵见理不错.亦与魔外相去不远。况既执理废事.所悟之理.亦难的当。故曰.不贵子见地.只贵子行履。此举世聪明人之大陷井.不受此病.方可名为聪明。否则.聪明反被聪明误.翻成自误误人之流辈也。光老矣.不得常来信.来信.则只以所印之长信复之.概不特为分疏.以免不胜其劳.亦不能利人也。不久.当有新印净土十要.及长信寄来.亦不再作书。十要原本外.所附要书数种.实为修净业之最要典籍也。

复周孟由问心经色不异空四句书(民国二十六年)

此大士以己所照见五蕴皆空之相示人也。色.为五蕴之首.故先详言之。言色不异空者.以色虽有形相可见.乃是幻妄之相。以深般若智照之.当体了不可得.有如虚空。不但色当体了不可得.而空亦了不可得.故又云空不异色。此恐人认世间空为色空之相.谓空亦无有实际可得.亦如色之了不可得。良以空亦是世间法.虽无形相.而其空洞虚豁.犹有空相。五蕴中.色蕴之空.不是虚空之空.故随即日室不异色。乃是圆离空相之空.故日室不异色。谓此空之空.亦如色之了不可得.不可认为室洞虚豁之空。又恐不了.又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谓色即是空之不可得.空即是色之不可得。此之色空.是寂照双彰双泯.色空双即双离之色空也。若见及此.自可亲证真如佛性。色蕴既如是.受、想、行、识、之四蕴.可以例知.故不再说.只云亦复如是。五蕴既如是.一切法亦然。故又日此五蕴皆空之相.为一切诸法之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当体如是.不必约凡圣生佛配说。以本无有生.何由有灭.及与垢、净、增、减、乎哉。是故诸法空相之中.无色、受、想、行、识、之五蕴.无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无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无眼界.(眼下略去识字。)乃至无意识界之六识.是无六凡界法。无无明.乃至无老死.是无十二因缘流转门.亦无无明尽.乃至亦无老死尽.是无十二因缘还灭门.是无缘觉界法。无苦、集、灭、道、是无声闻界法。无智.智为六度末后之一度.是无菩萨界法。亦无得.得即菩提、涅盘、是无佛界法。有将色不异空之空.作真空实相解者。粗看颇似顺.详审似未圆。何以故.既无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之世间六凡界法。又无四谛、十二因缘、智、得、出世间之四圣界法。一切凡圣诸法皆空.何得不空世间之空乎。由其凡情圣见均无.故能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由其无所得故.故能心无挂碍、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也。此法.乃三世诸佛究竟成佛之法.以诸法空相中.无此凡圣生佛等法.故能从凡至圣.修因证果.圆证此法。譬如作屋.为取其空.方能住人。若其不空.人何能住。由空而方可真修实证。若其不空.则无此作用矣。以深般若智中.不见此种情见之相为无.切不可误会以不修为无。若以不修为无.则破坏诸佛正法.必定永堕阿鼻地狱.宜详审思之。光之此说.容有不合前人处.其大旨不至大悖佛经。亦可作见峰见岭.见仁见智之一种所见耳。

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

吾常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毫无恭敬.虽诵经念佛.亦非毫无利益。而亵渎之罪.当先受之.堕落三途.经若干劫。其罪毕已.当承此善因.又复闻法修道.吃素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脱死。若现生竭诚尽敬.则现生即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离众苦.但受诸乐矣。人之修福造业.总不出六根、三业。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属身业.后意根属心.即意业。三业者.一身业.有三.即杀生、偷盗、邪YIN。此三种事.罪业极重。学佛之人.当吃素.爱惜生命。凡是动物.皆知疼痛.皆贪生怕死.不可杀害。若杀而食之.则结一杀业.来生后世.必受彼杀。二偷盗.凡他人之物.不可不与而取。偷轻物.则丧己人格。偷重物.则害人身命。偷盗人物.似得便宜.折己福寿.失己命中所应得者.比所偷多许多倍。若用计取.若以势胁取.若为人管理作弊取.皆名偷盗。偷盗之人.必生浪荡之子.廉洁之士.必生贤善之子.此天理一定之因果也。三邪YIN.凡非自己妻妾.无论良贱.均不可与彼行YIN。行邪YIN者.是坏乱人伦.即是以人身行畜生事。现生已成畜生.来生便做畜生了。世人以女子偷人为耻.不知男子邪YIN.也与女子一样。邪YIN之人.必生不贞洁之儿女。谁愿自己儿女不贞洁。自己既以此事行之于前.儿女禀自己之气分.决难正而不邪。不但外色不可YIN.即夫妻正YIN.亦当有限制。否则不是夭折.就是残废。贪房事者.儿女反不易生.即生.亦难成人.即成人.亦孱弱无所成就。世人以行YIN为乐.不知乐只在一刻.苦直到终身.与子女及孙辈也。此三不行.则为身业善.行.则为身业恶。二口业.有四.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妄言者.说话不真实。话既不真实.心亦不真实.其失人格也.大矣。绮语者.说风流邪僻之话.令人心念YIN荡。无知少年听久.必至邪YIN以丧人格.或手YIN以戕身命。此人纵不邪YIN.亦当堕大地狱。从地狱出.或作母猪母狗。若生人中.当作娼妓。初则貌美年青.尚无大苦.久则梅毒一发.则苦不堪言。幸有此口.何苦为自他招祸殃.不为自他作幸福耶。恶口者.说话凶暴.如刀如剑.令人难受。两舌者.两头挑唆是非.小则误人.大则误国。此四不行.则为口业善.行.则为口业恶。三意业.有三.即贪欲、嗔恚、愚痴。贪欲者.于钱财田地什物.总想通通归我.越多越嫌少。嗔恚者.不论自己是非.若人不顺己意.便发盛怒.且不受人以理谕。愚痴者.不是绝无所知。即读尽世间书.过目成诵.开口成章.不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谓人死神灭.无有后世等.皆名愚痴。此种知见.误国害民.甚于洪水猛兽。此三不行.则为意业善.行.则为意业恶。若身、口、意、三业通善之人.诵经念佛.比三业恶之人.功德大百千倍。学佛之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存好心者.凡逆天悖理.损人利己等恶念.不许起。起.则立刻生惭愧忏悔之心.令即消灭。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利人利物之心.须常存之。力能做者.认真做去.不能做者.心亦常存于此。说好话者.要说有益于人.有益于物的话。不是要人听到欢喜.叫做好话。如教训儿女.及劝人为善.劝人戒恶.劝人敦伦.劝人修福等。行好事者.认真行孝亲、敬兄、睦族、化俗、之事。凡诵经、礼佛、念佛、拜忏、各佛事.必须身心恭敬。学佛之人.夜间不可赤体睡.须穿衫跨.以心常如在佛前也。吃饭不可过度.再好的饭.只可吃八九程。若吃十程.已不养人。吃十几程.脏腑必伤。常如此吃.必定短寿。饭一吃多.心昏身疲.行消不动.必至放屁。放庇一事.最为下作.最为罪过。佛殿僧堂.均须恭敬。若烧香.不过表心.究无甚香。若吃多了放的屁.极其臭秽.以此臭气.熏及三宝.将来必作粪坑中蛆。不吃过度.则无有屁。若或受凉.觉得不好.无事则出至空地放之.待其气消.再回屋中。如有事不能出外.当用力提之.不一刻.即在腹中散开矣。有谓.不放则成病.此话比放屁还罪过.万不可听。佛制戒律.未说此事.想古人身体好.又不贪吃.无有此事.故未说。若有.佛必说之。切不可谓佛不说.就应当放.则是自求堕落.佛也难救矣。孔子以圣人之资格.朝于凡夫之国君.将欲升堂.在阶下.便不敢大出气.况入堂面君乎。故论语云.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摄.提也。齐.音咨.衣岔子也。鞠.曲也。屏.闭藏也。息.鼻中气也。孔子朝君.将升堂.)(先鞠躬而行。鞠躬.则衣前长.故必提其两岔.去地约一尺.方不至蹋其衣而跌蹶失仪。严萧)(之极.故鼻中之气.似乎不出。试看此是何等敬畏。今人比孔子.则相去悬远。时君与佛.又相)(去悬远。放屁与不出气.又相去悬远。静言思之.直大地无容身之处矣.可不极力留心乎。)吾人业力凡夫.在圣中圣.天中天之佛殿中.三宝具足之地.竟敢不加束敛.任意放屁.此之罪过.极大无比。许多人因不多看古德着述.当做古德不说。不知古德说的巧.云泄下气.他也不理会是什么话.仍不介意。光三四十年前.常说此事.后试问之.人不知是何事.以故只好直说放屁耳。唱戏骂人说放肆.就是说你说的话是放屁。凡有所畏惧.气都不敢大出.从何会放屁。由其肆无忌惮.故才有屁。你勿谓说放屁话.为不雅听.我实在要救人于作粪坑之蛆之前耳。晨起.及大小解.必须洗手。凡在身上抠.脚上摸.都要洗手。夏月跨腿不可敞开.要扎到。随便吐痰□(音喜)鼻.是一大折福之事。清净佛地.不但殿堂里不可吐□.即殿堂外净地上.也不可吐□。净地上一吐.便现出污相。有些人肆无忌惮.房里地上墙上乱吐.好好的一个屋子.遍地满墙都是痰。他以吐痰当架子摆.久久成病.天天常吐.饮食精华。皆变成痰了。若肯咽了.久则无痰.此是以痰杀痰最妙之法。如不能咽.当袖一痰布.吐于其上复袖之。此亦劳人.又不洁净。不如咽了.又不劳人.又无污秽.而且永无痰病.是为治痰病之妙法。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于念佛.必须志诚。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此也是善根发现之相.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着悲魔。凡有适意事.不可过于欢喜.否则必着欢喜魔。念佛时.眼皮须垂下.不可提神过甚.以致心火上炎.或有头顶发痒发痛等毛病.必须调停适中。大声念.不可过于致力.以防受病。掐(音恰)珠念.能防懈怠.静坐时.切不可掐.掐则指动而心不能定.久必受病。看经论.及各典章.不可急躁.须多看.急躁不能凝静.必难得其旨趣。后生稍聪明.得一部经书.废寝忘餐的看。一遍看过.第二遍便无兴看.即看.亦若丧气失魂之相。此种人.均无成就.当力戒之。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孔子乃生知之圣.读易尚至韦编三绝。以孔子之资格.当过目成诵.何必又要看文而读。故知看文.有大好处。背诵.多滑口诵过。看文.则一字一句.悉知旨趣。吾人当取以为法.切不可显自己聪明.专尚背诵也。当孔子时无纸.凡书.或书于木板.或书于竹简。(亦竹板也。)易之六十四卦.乃伏羲所画。六十四卦开首之彖.乃文王所作。每卦之六爻.乃周公所作。此外之上经彖传.象传.下经彖传.象传.并乾坤二卦之文言.及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所谓十翼者.皆孔子所作。若约字说.孔子所作者.比文王、周公、所作.当多十余倍。而孔子读文王、周公、之易.竟至将编书之熟皮绳.磨断过三次.可以知读之遍数不可计也。吾人能以孔子之恒而读佛经.持佛名.必能以佛之言之德.熏己之业识心.成如来之智慧藏也。其专修净土法则.自有净土五经.净土十要.及净土诸着述.此不备书。

与明本师书(民国十六年)

现今举世通病.皆是假公济私.以致民困国危.兵灾联绵。吾人出家为佛弟子.固当以佛之平等大慈大悲为志事.不可仍带在家一种骄慢自大.藐视一切.任意作为.不依旧章等派头。须念吾人受天地之覆载.受父母之教育.若不效天地父母之心.则便为逆天悖理.深忝所生矣。灵岩.乃千百年古道场.乱后遂成焦土。虽小有建筑.卒以无人撑持.仍旧败破。幸光绪末.严大护法.闻真师之名.遂以相奉.盖以冀其复为道场故也。真师虽复接得.奈以诸事牵缠.不能亲往住持。去年.戒法师来.喜其得人.遂和盘托出.亲送入山.以为住持。而且邀请官绅.声明永作十方常住。戒师品德学业名誉俱优.堪为后学模范。今虽应虞山讲期.汝当格外认真.代戒师领众修持.毋得避懒偷安。凡来此山住者.皆属发心办道之人.大家都要认真用功.互相勉励.以取丽泽之益。不得浪游闲谈.及不依寺规.自作主宰。此寺已作十方.凡三圣堂子孙在此住.亦须与众共修.均其劳逸.同其甘苦。否则.便是搅乱常住.欺侮真师。既为真师徒辈.理宜格外如法.尚不至由自己不如法.令人议及真师也。今约略示其大概.以为前途支持之据。一时势阢陧.只可一心办道.不可妄拟建筑。即或不得已而小有添造.但取足用即已.毋得多建以图宽敞。不但财力不给.须防由此招祸。二世道艰难.饮食衣服.各须俭朴。常住用费.量入为出。若不撙节.后难为继。所有出入帐目.必须分明。不得置买浮华之物.一则费钱.二招讥议。须留有余.以备不足。不可谓有真师接济.而任意浮用。三.佛堂日课.即依现在所订规矩.切实修持。然不可一向专在事相上用功。必须心心念念.对治自己习气毛病。能如是者.方为真念佛人。否则.如水泡石头.绝无心得。但按净土常规.不可别生花样。有欲立异.如然指然灯者.请彼往育王去行.此山永不开此一端。四.戒法师.既应虞山讲期.恐一时难以回来。而住持之名与位.仍属戒师.领众修持之事.汝权为代。当格外勤慎谦恭.不可自大自高。汝乃晚辈.代理其事.不得竟用住持口气.庶大众服汝虚怀.道心更加真切矣。五.凡处事接物.必须谦和公平.不得固执己见.抹杀正理。尤须大家互相劝勉.精修净业。常省己过.莫论人非.极力克治习气毛病。习气去一分.道业方可增一分。不得骄傲自恣.注意温饱。总须忍苦耐劳.安贫守分。此寺既为十方.即汝与来者.同属十方.应以大公无私之精神处之。凡三圣堂子孙.在山住者.亦须打破私情.自处于十方僧众地位。不得擅倚私意.特享优裕.任意放纵.以坏成规。否则.便是佛法罪人.真师怨家。宜令他去.免致贻人讥诮。时事艰难.前途可虑.再无良法.将何以成为道场。恐汝或未虑及.故为络索一上。初本欲统说.继欲惺目.故分六条。不过表示光卫护灵岩道场之愚诚.切勿以越樽代俎而见诮.则灵岩幸甚.真师幸甚。

复觉明居士书(民国二十三年)

昨接汝.及范古农之书.知汝宿世固有善根。然犹以文人习气未除.几致不得实益。今则实行其事.犹不知自利利他之相关甚钜。且勿论外人.即自己丈夫、儿女、媳妇、孙等.均当教以常念佛号。一则令彼等同种善根.当此大乱之世.若不以佛为怙恃.则危险可虑。二则不于平时令彼等操练熟习.一旦汝欲谢世.彼等以世俗知见.预为瞎张罗哭泣。则汝纵有净功.可以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一经此种动作.破坏净念.决定仍复留住娑婆。则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六道受轮回矣。是以劝眷属念佛.为最要紧之一件大事。光粥饭庸僧.于经教妙理.不能令汝得益。唯此一事.由阅历数十年.可以令汝现生亲得利益。汝若能依行.不异求佛接引汝及眷属.并后世子孙也。今为汝取法名为朝觉.谓自与眷属.及诸亲识.同皆归向阿弥陀大觉世尊也。现今女界.范围放弛.若不以佛法维持.则后来之变.不知成何景象也。汝既宿有慧根.可不以此自利利他.俾自己净业纯熟.高登上品乎。今为汝寄净土十要一部.此系原本.非向所流通之节略本。净土圣贤录一部。救劫编一部。木板观音颂一部。(观音颂.系一弟)(子出资刻.托南京一僧校.其人学识颇能校得好。以在扬州刻.屡经打仗.每每邮路不通。及)(至刻成.以邮路不通停久.即将板寄来。适值其僧之庵.被豪势所夺.心绪已乱.遂未勘校。后)(令印四百部。印出一阅.知错讹甚多。因排一勘误表夹入.祈细心按表改正。木板历史统纪一部。(此二部.无流通者.以为费甚钜故也。)及各种凑满包者.均有关于人心世道。又一函眼遍复.实为一切人传家之宝.文字虽肤浅.无一无用之语。去年婺源佛光分社成立.一弟子祈光作序。光一向不留底稿.以彼特钞以寄来.欲令转寄佛学特刊社.因循未寄。今为汝寄来.看过祈转寄范古农居士.并说其已为汝取法名.以免光与彼书。光老矣.由宿业力.生六月即病目.六月未开眼.未止哭声.今七十多年矣。近来目力甚衰.于去年冬.凡有信来.均令以后切勿来信.来决不复.以免或致抱西河之痛也。

复幻修大师书(民国二十三年)

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发切愿.(即愿.)专持佛号(即行.信愿行三.为念佛宗旨。)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名号.即摄意根。口须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须听得清清楚楚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则眼决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宜垂帘.即放下眼皮.不可睁大。眼既摄矣.鼻也不会乱嗅.则鼻亦摄矣。身须恭敬.则身亦摄矣。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六根不摄.虽则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纷飞.难得实益。若能常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矣。

复云南王德周居士书二(民国二十年)

居士林宣言书.词理周到.甚善。简章.亦极严整周备。足见云南佛化之兴盛象。然须恪守本分.切勿学好高务胜一派。譬如穿衣吃饭.须按各人身量食量.夏葛冬裘.渴饮饥食.则可以养身心。施之失宜.均可以伤身心。非饮食裘葛之有善不善也.视其人之善用与否耳。无论如何资格.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又须注重净土法门.以仗佛力.比仗自力.其难易奚啻天地悬隔。近有一种专逞口解脱者.指念佛者为腐败待死.祈勿被此种邪说所惑。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使达磨大师现于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时节因缘.实为根本。违悖时节因缘.亦如冬葛夏裘.饥饮渴食.非唯无益.而又害之。佛教正义.完全与伦常道理.相契相合。世有外道.多多剽窃佛教之名.而实行炼丹运气之道.反美其名曰三教同源。源固同也.流则异矣。若认异见者口说同源.以为即是三教之源.则得罪于三教圣人也.大矣。今且专致力于伦常净土法门.将来当可左右逢源。若舍此以秘密传授炼丹法为源.则成永迷真源.长趋邪径矣。宜与有宿根而未知佛法所以之信士言之.则其益大矣。耿其昌.法名德昌.韩寿山.法名德崇。须知本有性德.极昌明.又极崇高.良以不识.反成暗昧卑劣。若肯于一切起心动念处检点.自可复本还源.亲得受用.然不得不极力专注于敦伦念佛也。以此自行.复以化他.是名佛子。弘化社所有各书.当令各寄一二分.以备林友参阅。并令附寄书目.以便欲请以利人者.得以按章以请也。现有增修历史统纪印出.不久订成.当寄一二包以结缘。普陀山志.或于秋末冬初可出版。罗两峰正信录.亦可于秋初出版。净土十要原文.当于明年夏秋间出版.此书甚有益于净业行人。光以有此数事.故未能拒绝一切.虽名闭关.仍复冗事烦琐。待此种事了结.当必拒绝一切.以期腊月三十日.无有障碍.随佛往生也。以后无要事.不可来信.以精神不给.无力应酬也.(其二)所言腊月三十日.乃预计之词.非预知时至.谓在腊月三十也。腊月三十.年尽岁穷.故古人每借譬死期耳。若平常不早为预备.临时则定规手忙脚乱也。陈正庵等七人.既欲皈依.当须依文钞、嘉言录、修持.方可不负此心。现今各地外道甚多.彼均以炼丹运气.求成仙生天为极则事。既皈依佛法.切不可又兼修彼法.邪正夹杂.正亦成邪。又须各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必须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为培植家国之要务。使人各依此而行.天下自无不太平之事理。今天下之乱.其源皆由于不讲家庭教育.不讲因果报应之所酿成也。今寄新印增修历史统纪七包.正信录四包.到祈酌量分送。正信录.最能破拘墟之偏见。读书人之善根.被理学先生所断。而理学先生.悉皆窃取佛法之义以自雄.而又恐人学.故特加辟驳.以关闭后学.令不知佛法。然稍具宿根者.又何能关住.不过有此一曲折.俾中下根人.便无由亲沐法泽矣。今为彼等各取法名.祈为分书交彼.或将此书之大致.令彼各抄之。相片已无.但祈礼佛念佛.用我相有何所益。现今世乱已极.天灾人祸.亦莫此为甚。当此时世.大家均要发一番感激心.认真从伦常日用中.各各修持为人之道.而兼修净土法门。所谓即俗修真.居尘学道.佛法世法.一道齐行。往劫若不种善根.佛之名字亦难闻。若不认真修持.则成登宝山而空手回耳.其孤负佛恩、与己灵也.大矣。

复周颂尧居士书(民国二十年附原函)

今有一疑问.请求老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吃素念佛.已经多年。因为信佛之人.为十方三世诸佛之所护念.天龙八部.大力神王.常随拥护。往世恶业.亦渐消灭.纵有怨对.不能为害。此乃佛经所说.决非虚语。讵于三月间.接到上海舍亲处来一讣闻.系一极信佛之张太太.吃素已二十余年.常到居士林听经。逢人必劝念佛吃素.心极慈悲行善。不料一日.送素菜与某师兄.在马路上行走.为汽车轧死。后为巡捕房收去.至三日后.其家子孙晓得.始去领归安殓。余闻悉之下.心中非常惊惶.至今疑惑不解。且佛会中人闻之.亦均不安。故特上书.恳求老法师开导.指示所以然之故。何以临终如是之苦.究竟可能往生西方否。说个明白.可使大家安心念佛.不胜感德之至。

接手书.知阁下于佛法道理.尚未真明。吾人从无始以来.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须知人之修持.果真诚无伪.便能转业。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凡夫肉眼.只能见当时之吉凶事实.不能知过去与未来之因果何如。此老太太.多年精修.一朝惨死.或者由此苦报.便可消灭所造三途恶道之报.而得虫善道。或在生有真信愿.亦可往生西方。但吾人既无他心道眼.不敢臆断.谓决定往生.与决定不往生也。其可决定者.为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为善而得恶报.乃宿世之恶业果报.非现在之善业果报也。汝等诸人.见此老人.得此果报.心中便有为善无福.善不足为之邪见.故致惊惶疑惑。其知见.与未闻佛法之人.有何各异。倘深信佛言.决不以此事.作此惊惶疑惑之态。以因果之事.重叠无尽.此因未报.彼果先熟。如种稻然.早种者早收。如欠债然.力强者先牵。古有一生作善.临终恶死.以消灭宿业.次生便得富贵尊荣者。如宋阿育王寺一僧.欲修舍利殿.念沂亲王有势力.往募.所捐无几.愤极.以斧于舍利殿前断其手.血流而死。即时.其王生一子.哭不止、奶母抱之游行.至挂舍利塔图处则不哭.离开又哭。遂将其图取下.奶母常向彼持之.则永不哭。王闻而异之.遂使人往育王问其僧.则即于其子生日.断手流血而死。彼王遂独修舍利殿。及年二十.宁宗崩.无子.遂令彼过继.为皇帝四十一年.即宋理宗也。此僧之死.亦属惨死.使无常哭不止.见舍利图则不哭.人谁知此子.乃此僧断手惨死者之后身乎。此事载阿育王山志.光于光绪二十一年.拜舍利数十日.看之。明理之人.任彼境遇如何.决不疑因果有差.佛语或妄。不明理.守死规矩.而不知因果复杂.遂致妄生疑议.总因心无正见故也。如所说念佛之人.有三宝加被.龙天护佑.此系一定之理.断不致或有虚妄。然于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之理.未能了知.故不免有此种不合理之疑议也。昔西域戒贤论师.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四天竺国。)由宿业故.身婴恶病.其苦极酷.不能忍受.欲行自尽。适见文殊、普贤、观世音、三菩萨降.谓曰.汝往昔劫中.多作国王.恼害众生.当久堕恶道。由汝宏扬佛法.故以此人间小苦.消灭长劫地狱之苦.汝宜忍受。大唐国有僧.名玄奘.当过三年.来此受法。戒贤论师闻之.遂忍苦忏悔.久之遂愈。至三年后.玄奘至彼.戒公令弟子说其病苦之状。其说苦之人.哽咽流泪.可知其苦太甚。使不明宿世之因.人将谓戒贤非得道高僧。或将谓如此大修行人.尚得如此惨病.佛法有何灵感利益乎。汝等心中所知者小.故稍见异相.便生惊疑。无善根人.遂退道心。倘造恶之人现得福报.亦复如是起邪见心。不知皆是前因后果.及转后报重报.为现报轻报.及转现报轻报.为后报重报等.种种复杂不齐之故也。

复德畅居士书(民国二十三年)

接汝与明道师函.知第三子年已二十.忽尔夭逝.不胜慨叹。况汝教养多年.费若干精神钱财.心中能不感伤乎。虽然.切不可以自己一向热心公益.皈依佛法.何以不蒙佛佑.而为怨尤。须知吾人从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所造恶业.无量无边。或我欠人之债.或人欠我之债.或我欠人之命.或人欠我之命.以彼此有负欠故.致所生儿女种种不一。有还债者.有讨债者.有报德者.有报怨者。汝今生虽居心事事甚好.岂多劫多生.通通皆无罪业乎。故人当有不如意之境遇.只可发忏悔罪业心.不可生怨天尤人想。若能发忏悔心.不生怨尤.则所谓逆来顺受.则后来之福.实难测度。汝此子者.大约是讨债而来.债已讨足.故随即去世。汝于债主已去.不生解脱业累之想.反生怨天尤佛之心.则成颠倒矣。民国八年.北通州王芝祥.字铁珊.一子很聪明.很孝顺。大子有神经病.铁珊心中望此子承继家声。二十一二岁.已娶妻.生一女。一日.病重将死。铁珊痛极.呼之曰.某某.汝既来为我儿子.为何此刻就要去。其子嗔目.作广西口音曰.我那是你儿子.我就是第十四个人。说毕.即死。先铁珊在广西作兵备道时.计杀降匪头首十三人。先用极爱厚之法以安慰之.请其吃饭.尚请有大名之人作陪.每人犒洋二十四元。云.日间甚忙.来不及与汝详谈.到晚间来.当与汝等各安职务。此十三人.不知是要杀他.反拉其厚友同去.意欲以己之情面.求其亦派彼一好差事。至晚去.则进一门关一门.伏兵于华厅。其人既来.铁珊抽佩刀砍.则伏兵同出杀之.得十四个尸首.亦不知是何姓名。岂知其人即为其子.徒用二十余年教育之劳.至死反嗔目呵斥.不认铁珊为父。大率世之儿女之因.总不出讨债、还债、报恩、报怨、之四义。此子系汝宿世欠彼债者.债清即去。若还债及报恩者.则可得其孝养耳。又汝已皈依佛法.当须晓得世间事事无常。若不极力念佛求生西方.则随业轮回于三途六道中.何可底止。此子之去.益当知一切事皆不可倚靠.唯有西方阿弥陀佛.乃我等一切众生之大倚靠。从兹发感激心.发精进心.以自己所作之种种功德.及所念佛之功德.同皆回向往生西方。汝能如是.则此儿之死.即为汝作警策.免汝被世间福报眷属所迷.不生厌离娑婆之心.亦不生欣求极乐之心。故当头痛与汝一棒.汝反不在自己分上体察.生出怨天怨佛的种种愚见.则成迷本逐末.不知自反矣。世人每每于自己所作功德.作矜夸气。于自己所作罪过.作宽恕气。人孰无罪.且勿说过去.即以现世论.杀种种众生以悦口腹.彼等岂是木石.不知疼痛.不愿生.而愿人杀而食之乎。汝既杀食他.他将来必定也要杀食你。人一生不知吃了多少生灵.可说大话.说我无罪过.妄受天罚乎。是以常人总不见自己有过.圣人总不见自己有德。不见有过.故其过山积。不见有德.故其德天高。汝且莫作愚痴人说话.极力为善.认真念佛.所有一切利人善事功德.悉皆回向往生西方。则现生之心行.便与圣贤心行相契相合.待至临终.定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则收功结果之时也。若不生西方.所作之善.迟早均受其报。而所杀食众生之报.亦难不偿.可怕之至。

复许熙唐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乐慧斌来.持汝书.并其他求皈依名单。知居士年已六十有五.一子一孙.均已夭殇。约世间人情论.极为可痛心者。若约了生死之净土法门论.则实为超凡入圣之最胜因缘。世间人生不知来.死不知去.实为人生一大要事。但以为子孙计之念重.于自己生死大事.反漠然置之。使居士儿孙长寿仕进.或被富贵福禄所迷.恐难以发此皈依三宝.求受五戒之心.亦不过以福寿善终为止。至于自己之法身慧命.仍以不闻不信。纵令事事称心.岂能超出虚生浪死之外。今日境遇不嘉.知人世无非是苦。又得净土诸书而详阅之.知吾人本有故乡安乐处所.可以安身立命。而日唯佛是念.唯净土是求。直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尽未来际.受胜妙乐。由是言之.其子与孙.实为成就汝了生死一大事而先逝者。当生大感激心.愿以自己念佛功德.消彼罪业.增彼善根。俾彼亦得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庶可不致彼子与孙.徒然早死也。善得益者.无往而非益.甘受损者.无往而非损.是在各人之见解何如耳。汝既发心皈依.今为汝取法名为德熙。谓以大菩提心.俾若自若他.同得沐佛慈光.生佛净土也。所有三皈、五戒、十善、之义.文钞中略释.故不再书。至于自誓受戒.文钞中与徐女士书.亦已说过.亦不须再说。所宜说者.务须实行为要耳。若学佛之人.不以躬行实践为事.则与世之伶人无异。在当场苦乐悲欢.做得酷肖.实则一毫也与己无干。如此.便是好名而恶实之痴汉.心欲欺人欺佛.实只成就其欺人欺佛之过。人尚不能欺.何况于佛乎。务须从脚跟下做去.方好。至于修持.当专主净土。以汝年已将至古稀.来日无多。若欲广读大乘经论.则无此精神.无此智识.又复无此光阴。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一法.是为无上第一胜妙法门。当死尽偷心.一肩担荷.决定可于现生.俯谢五浊.高登九品。又当发大慈悲心.为一切相识者.说此法门之利益。俾彼等同得修习.则自己功德.愈加广大矣。然外面之人.尚应如是.况自己之夫人、与子媳、孙媳、忍令彼不蒙法利乎。一则可以慰汝夫人之老景.一则可以慰彼姑媳之凄凉。令彼亦由此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则实为利人之功效。又念佛之人.若已证道.则临命终时.任彼刀割香涂.了无动念之事.则无所谓为损益也。若只有修持之力.未能到业尽情空地位.则临终得人助念.即可决定往生。若遇无知眷属.预于未死以前.为之洗沐换衣.令其搬动受苦。纵不受苦.一经搬动.心便不能归一于佛。(以动其躯体.心便不能彻底清净纯一。)若再向之哭泣.则自己亦生爱恋.便与佛不相应.欲得往生.莫由也已。所以平素.即要彼等知其利害.要常与说.到自己临终.彼等即是助道之人。岂但与己有益.实亦与彼等均有大益。若只知自己修持.绝不与彼说其利害.则汝临终时.彼等决定是破坏正念之人.决不助汝净心.令得往生也。汝既信光.光不得不为汝计。光以五十二年之阅历.深知其利害之所在.若不与汝说.便为不尽己分。汝弟燮卿.亦已六十.亦当以此书示之。须知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其余一切法门.皆须修到业尽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不了。若论业尽情空.现今恐举世亦难得其一二。若以信愿念佛求生.则万不漏一。然既念佛求生西方.必须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慈愍一切.爱惜物命.戒杀吃素.广行方便.俾此心常与佛合则可矣。倘外现修持之象.内无真实之心.则是假善人。假善人.何能得真利益乎。又乐门谭氏.(斌章之叔祖母。)年八十一。庞才芳.住东门矮眼井。此二人.亦皆求受三皈五戒者.祈以此意转告之。余详文钞.此不备书。现今世乱已极.几于尽天理人伦而完全废之.以归于与禽兽无异之世道。推究其致此之源.皆由不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为实理实事。因此善无以劝.恶无以惩.以驯至于心无所依.遂被欧风一吹.从兹变本加厉.竟致此时如斯之现象。今欲挽回狂澜.若不以提倡因果报应为标准.则纵有良法.亦无实效。

复广妙和尚书(民国二十年)

冕堂所画三圣相.妙极。惜系指爪所画.故有细不能画之憾.若用笔.当更加庄严矣。所云赞颂.拟撰百余字.以一向不习字.写不来.故只录英稿.祈座下书之。或用座下名.或用印光名.均无不可。云山远隔.幸得晤语。今寄文钞、嘉言录、安士全书、观音颂、增修历史统纪、各二分。一祈自存.一转张公。光老矣.精神不给.以后勿再以笔墨事见差。即或询法门中事.亦祈另向高竖法幢者询之.庶可各适其适矣。(张公懿行颂.见颂赞篇。)

复杨德观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黄后觉之现象.颇与学佛之人有大利益。无论彼之究竟是往生.是堕落.且不必论。果念佛人.知彼临终之现象.决不敢浮游从事于了生死一法也。观彼之行迹.似乎至诚。观彼临终所现之景象.盖平日未曾认真从心地上用功.并从前或有悭于财.而致人丧命.或悭于言.而致人丧命等业之所致也。(悭于言.致人丧命者.如自知有寇.并知可避之处.以心无慈悲.乐人得祸.故不肯说。此事此心.极犯天地鬼神之怒。故致临终)(前不能言.而且恶闻念佛等相。)然以现一时不死之象.及助念人去.未久则死.此与悭财悭言误人性命.完全相同。虽不堕饿鬼.而其气分.乃是饿鬼之气分也。彼云往生者.据易子骏之咒力。咒力固不可思议.若业力重者.亦不易得其益也。是知已生西方.或有其事.既无证据.不应妄断也。有云.已入饿鬼道者.据彼所说.及所现象.似可据也。然彼或由自己心中忏悔.或由诸人.及儿女之诚恳.遂得减轻.不至直堕饿鬼耳。为今之计.必须其儿女.并各眷属.念彼之苦.同发自利利人之心.为彼念佛.求佛垂慈.接引往生。则诚恳果到.往生即可预断。以父子天性相关.佛心有感即应。彼眷属若泛泛悠悠从事.则便难以消业障而蒙接引也。千钧一发.关系极重。凡念佛人.各须务实克己习气.与人方便。凡可说者.虽与我有仇.亦须为说.令其趋吉而避凶.离苦而得乐。平时侃侃凿凿.与人说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并念佛了生死之道.与教儿女.立太平之基。心如弦直.语无模棱。居心可以质鬼神.作事决不昧天理。若到临终.决无此种可怜可悯之现象。如是.则黄后觉便是诸人之接引导师也。诸人既因彼而将来可得巨益.彼亦将仗诸人之心力.而灭罪往生也。光此语.非首鼠两附者.乃决定不欺之定论也。若不以为然.则请向高明法师.及大神通圣人问之。

复吴慧济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人未有不愿生好儿女者。然十有八九.将好儿女教坏.后来败家声.荡祖业.作一庸顽之类.或成匪鄙之徒。其根本错点.总因不知爱子之道。从小任性惯.大则事事任意.不受教训.多多狎匿匪类.为社会害。今之天灾人祸.多由此不知为父母之道者所酿成。使彼失教者.最初得贤父母之善教.则为害之人.均是兴利之人。导恶之人.尽是劝善之人。世道不期太平.而自太平。此匹夫匹妇.预培治世之根本要道也。汝于提倡佛法时.兼为一切有缘者.详示此义。俾彼等各各自尽其为父母之道.其利益大矣。女子关系更大.断断不可养而不教。俾现在有碍于自家.(不教.则反令兄弟姊妹.同趣于不依规矩.任意自肆。)将来搅乱夫家.后来教坏儿女.俾子子孙孙.染此恶习。此义人多忽而不察。欲家道好.均当于此善教儿女中求之。

复李仲和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女儿出嫁.则减轻负担多多矣。祈与彼说.须尽妇道、孝公婆、敬丈夫、和妯娌、惠婢使。仍守念佛之道.勿以嫁而置之。又须婉劝其夫.令其念佛.及观世音.以为前途恃怙。能如是者.则人敬之.神护之.灾障不侵.福祥俱集。岂但汝自己有光荣.人亦当由汝而敬及汝之生身父母。谓某人有家教.故其女从小即皈依佛法.吃素念佛.今如是如是之好。岂但父母有光荣.并所皈依之师,亦有光荣。若不贤孝,则汝必为人所恶,尚是小事。人必谓汝父母无德行,故生此不贤不孝之女,则汝父母必被人常辱駡之。并汝所皈依之师,人亦以为不能教化汝行孝敬,而受责备也。愿彼等现为贤女,出嫁为人贤妇,后来为人贤母,则何幸如之。祈慧察,与彼等详说之。地母经、太阳经、太阴经、龟王经、眼光经、寿生经、血盆经、妙沙经、分珠经等,通是伪造。无柰女人见浅,故每信奉。但教彼念佛。如欲念经,当念心经,文少而义丰,功德无量无边。此种伪造经,按理,念之尚有罪过。不过彼等以至诚心念,亦不能说全无功德,但只得诚心之功德,盖小之小耳。曷若念佛念心经之为愈也。念佛念心经,功德如大海。念伪造经,或有一滴,或不及一滴耳。

复王寿彭居士书二(民国二十年)

所有求皈依者,均于单子上书名寄回,以人多亦不各说所以。但祈与彼等说,务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决定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不愧为佛弟子。现今水灾,无处不有,或无此灾,又有彼灾,总因人心过于下劣所致。我等佛弟子,当以矫正时弊为务,切不可随顺潮流,则便陷溺无有底极矣。汝之三子皆聪明,若善教之,则为正器。否则,愈聪明,愈易自误误人。以故为建国取名为慧立.谓能立身.则一切事.均可建立矣。身乃天下国家.及菩提道之根本.不能立身于道义中.则一事无成。次子惠泉.天姿聪颖.可喜亦可虑也.故取名慧韬。果能韬晦自淑.不炫露其才华.则可以成正器而大有为。若无涵养.辄形矜夸炫露.必不能载福而有大成就也。小女翠娜.亦甚有宿根.取名慧妙。妙者.合宜适当之谓。倘以聪明用之于无益有损之事理中.则成劣慧.不名妙慧。能所施各适其宜.方名妙慧。今之聪明人.每每以自己聪明.施之于诲盗诲YIN.越理蔑伦之小说中.以自矜文才。不知其一气不来.后经若干劫.不知能知天地父母之名字与否。使此等人无此劣慧.何至其苦如是之极。故宜栽培.令其一举一动.咸归正道。将来母仪闺阃.师范女流.均可于此卜之矣。慧妙之义.如是.如是。光老矣.不及见其成.而希望于彼者如此。亦可常为彼言之.庶可顾名思义.悉副所望也。(其二)潘懋春.既欲皈依.自写愿单.何竟无一恳求语.并无一致屈之字。彼纵曰不知.汝亦不知乎。世间行路.欲问人.尚须拱手以示敬。况皈依三宝.欲资以了生脱死.竟若以事示平人.则大得不洞事务矣。光作此说.非求人恭敬也.理当如此。若不说.彼一生也只是一不洞事人耳。清顺治皇帝.拜玉林禅师为师.法名行痴。与玉林法徒行森书.署名尚写法弟行痴和南。和南.乃磕头也。皇帝与同门尚如此.况与其师乎。此种芳规.岂可不知。古人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非曰深下于人.人则尽心教导也。以自己不能生恭敬心.纵人肯教.自己心中有傲慢象相障.不得其益。譬如高山顶上.不存滴水.故不能受滋润也。不但学佛如是.即世间学一材一艺亦如是。世间只身口之活计.佛法则性道之本源.其关系轻重.固天渊相悬也。祈将此语.令彼视之。然今但取其心.不计其迹.为彼取法名慧懋。谓以智慧.自勉勉人.令其悉皆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生信发愿.念佛圣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如是者.即真佛弟子。否则.但有其名.不得实益。余详嘉言录.此不具书。祈为彼说之.则各尽其分矣。

复俞慧郁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所言大祸临头.功行浅薄.无有把握.或恐惧失心.打失正念者。但须在深信佛力、法力、自性功德力、至诚持诵力、均不可思议。勿道无祸.即有大祸.断不至即失心耳.以有此诸力加被也。凡人须素位而行.则不至因境遇不好.遂致失心。凡因境遇不好失心者.多皆无深信力.而兼有顾念前境.不肯放下所致。如被难之时.只思所以逃避之法.余诸不能料理者.概不萦怀。以萦怀不释.有损无益。故曰.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入、当作如、往也。中庸作入、故仍照书、实则是如。)吾人靠到一句佛.越苦越认真念.决不至有失心无措之虞。若常怀此惧.久则成病.(心病最难医。)不可不知。

复峄县宋慧湛居士书(民国二十二年)

佛教以孝为本.大乘经多有发明。其最显豁详悉者.有佛报恩经、地藏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梵网经。孝之一字.局于事亲。通而论之.凡于理于心.能不违悖.均名为孝。否则.均为不孝。学者必须通局兼修.方可名为尽孝。众生入道.均视宿因如何。不但痴傻之人难以教化.即大聪明.大学问人.或更不如痴傻之人.尚能少种善根.不生毁谤。我等但随分随力而为劝导。若欲尽人皆遵佛化.断无此好因缘只可随缘尽心而已。戒为一切善法之根本.当看在家律要。然律文繁多.或难详读详记。但于心中常常存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心.凡起心动念.不许萌一念之不善.如此则诸戒均可圆持。倘只在事相上讲究.虽一戒不犯.亦未能称为持净戒人。以心中仍有犯戒之相.然而难矣。蘧伯玉.行年二十.而知十九年之非.以至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欲寡其过而未能。孔子.行年七十.尚欲天假数年.以期学易而免大过。此皆以心未能完全与天理吻合为过.非此等人.所作所为.尚有过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佛法戒经中之要义。后世钝根人.宜于此着力.则方为契理契机。礼佛时.当如亲对佛作礼想.则可灭无量罪.增无量福。进之.则当依十要礼佛偈作想.则更善矣。菩提心.是自利利他之心。愿生西方.须以菩提心为本.则可冀高登上品。若只有愿生心.无菩提心.则功德微劣.难登上品。

复陈重为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诚者.能得其全。其余则随其诚之大小.而各有大小益耳。若只铺张虚华.以图悦人耳目.则或又有亵渎之罪。汝欲超荐父母.实为孝心.又何须问其有功效否。此问.足见汝之信心不真切。至诚恳切念佛.念至其极.则能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以至究竟成佛。何况汝以孝心.为已过去之父母念.能不有功效乎。但恐汝心不大真诚.则汝父母所得之益.亦不大超胜耳。观汝为超荐父母.写信问我.尚不肯见屈.只一敬上了之.则知汝为父母之心.亦系皮毛而已。当发真实心.则必定可以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复陈逸轩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古今许多大英雄豪杰.亦有担荷佛法.极意修持者。亦有博学多闻.毕生不知佛法为何义。亦有概不理会.亦不赞扬.亦不毁谤者。亦有绝不知佛法.而任己意见.妄加诽谤者。又有心中深佩佛法.窃取以雄己之门庭.而又特意诽谤.以阻塞一切人入佛法者。众生知见.变幻离奇.若一思之.不禁令人痛息。汝等以罹苦.得为入法之导。使事事如意.或恐终身为门外汉.而又自以为所得至极.无有过者也。世间祸福相椅伏.唯在当人之善用心与否耳。令妻.可谓宿有善根.彼只劝汝念三圣经.不劝汝念佛、念观世音.是未知佛法者。使其真知.岂肯于死生莫保之时.以三圣经为依归乎。三圣经.固有大感应.校比念佛、念观音.则何可同日而语乎。彼于临终.亦似久修净业.预知时至者。若非饰说.即宿世净业善根成熟所致耳。在狱嘱汝.临终嘱家人.然始终未以念佛为嘱.或者以慈善仁孝生天也。果往生西方.决不至临终不自念.与劝家人念也。现今只好代彼念佛.祈其未往生则往生.已往生则高升品位。汝来信.语颇恳切.然犹有轻僧慢法之习气。此之习气.实为学道之障。若亲来皈依.升座.则磕头当在二三十以上。即方便说.亦须磕数头。汝以函祈皈依.只以合掌拜启了之。合掌作揖.是行人问路之克己仪式。汝欲皈依三宝.将资之以了生脱死.又欲报贤妻之恩德.及度脱一切众生者。所期望者甚大.所自屈处甚微.颇有因果不相符契之弊。昔顺治皇帝.与玉林国师之门人写信.尚用法弟行痴和南。(行痴.系顺治法名。)彼此相形.岂不天地悬隔。光并非求人恭敬.而作此说。以若按理性.则固无人我之相可得。况从无始以来.互为父母兄弟等.而将来皆当成佛.以度众生乎。是以说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当恭敬之不暇.何敢责人之未至乎。然住持佛法.非严立礼仪.则无由令人生景仰.而力修持。是以律中.凡请法等.无恭敬之仪.则不为说。而常不轻.见人礼拜.人以杖木瓦石打之.犹远避礼拜。此乃直据本体而为下种者.非凡夫住持法道之仪轨也。恐汝执此各义.以为光之见局而量小.故为汝略说之.亦系除烦恼之一法耳。慢乃根本烦恼.学佛以能对治烦恼为有益.故不得不与汝说也。今且将错就错.为汝取法名为德谦。谦者.不自满足之意。金刚经.发度尽一切众生心.令其悉入无余涅盘.而不见一众生得灭度者。譬如天地覆载.但尽生成之分.不居生成之德.此真所谓无人、我、众生、寿者、相。乃所谓谦谦君子、有终吉也。能谦.则一切所应担荷者.咸担荷之。虽至圣贤地位.总觉人皆胜我。如海纳川.如空含象.绝无一物拒之不纳不含者。汝能善体此义.则身虽劳.而心常逸.其利益当自知之。余当看文钞.及净土诸书.此不具书。文钞.尤为初发心者.不可不读之书。以其言浅近详悉.又多有发挥居尘学道.即俗修真之事理。由学佛.而以至诚、正、修、齐、治、平、之根本.皆可得其把握。佛法实积极博爱.不知者.反以为消极.自弘自利。以佛究竟度人出苦之法.谓为蛊惑愚俗。以故渐渐积习至今.发为废经废伦等.不忍闻见之恶剧。使人人知因果报应.知死后而神识不灭.随罪福以升沈.何至有此种现象乎哉。

复袁孝谷曹崧乔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所寄手书.不忍卒读.何我同人.遭此大劫。水灾即退.圩堤不修.再一发水.更加惨酷。况且匪祸未伏.兵灾又兴.直使黎民.将无孑遗。近闻赈款衣服.相继输送.然而人谁肯弃浮饰而作功德乎。近有女众来.有带指环金钏者.诃其不宜.令作赈款.视其情形.尚不肯舍。昨日灵岩当家妙真师来.合寺大众.减省衣单之费.共凑二百二十八圆。今日已令自送曹府.用赈江北。前次汉口发水后.灵岩凑一百二十余圆.送上海交汉口赈灾会。此诸师之施.可谓竭尽无余之施。世之有钱者.尚不肯愍念灾黎.可谓痴人。徒守钱财.以供子孙之浪费.是所谓弃功德而收罪过.为明眼人所怜愍者。其人来生.或恐遇灾.并不逢人为救耳.可不哀哉.可不哀哉、但愿诸位蒙佛加被.身心耐劳.庶灾民有覆庇而不至无救无归也。慈幼院.于十余日前.亦破圩而被水灌入.尚有二十余间房未灌。后又发水.则只十余间。院墙倒许多。所种棉花菜蔬.通被水淹。此次损失.亦颇不少.奈何奈何。灾民之苦.可谓至极.当令念佛.及念观音.由此因缘.得种善根.亦是从根本救济之一法也。当此大苦.见诸位不惜精神.为之救济.令彼念佛.则易信受。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只管众生不管自己,事实上,当你真正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时,本身就是最高的修行,是在修习慈悲的同时去除我执,成就智慧,前提是发心必须纯粹。 ​​​​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