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人生佛教 建设人间净土
2015/5/23   热度:241
---为纪念印光大师百龄圣诞而作---- 唐湘清 一、前 言 人生佛教的口号,并不是印光大师喊出来的。可是在印光大师的遗教中,充满了人生佛教的意义。凡是人生一切重要的问题,印光大师都有谆谆的开示。一部份的佛教徒,往往误认净土宗的修持,只要一心求生西方,对于现实人间的世事,可以不问不闻。但净土宗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却并不教人废弃世事,相反的,大师常常勉人居尘学道,善尽做人的义务。如文钞正编复宁波某居士书有云:「人生世间,不可无所作为,但自尽谊尽分,决不于谊分之外,有所觊觎,士农工商,各务其业,以为养身养家之本,随分随力,执持佛号。」这一段遗教,可说是对于学佛而废弃世事者的当头棒喝。际此人生佛教的呼声;响彻云霄之时,欣逢印光大师百龄圣诞纪念,敬将印光大师的遗教中,有关人生佛教的重耍内容,予以论述。 二、印光大师最重视人间伦理的实践 印光大师虽是一位精研三藏的大通家,但并不以学问炫人,所以他的文章,浅明易晓,人人都看得懂,人人都爱读,人人看了都受实益。因为大师的文字,切合人生的需要,尤于人间伦常大教,不惮一再反复开示,如文钞正编与丁福保居士书云:「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则万丈高楼,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坏,若或地基不坚,必至未成而坏。」又一函遍复云:「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已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正因为印光大师提倡居尘学道,所以并不主张滥行出家,特别强调家庭的佛教,如文钞正编复林介生书云:「如来说法,恒顺众生,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尽人伦,内消情虑,使复本有真心,是名为佛弟子,岂在两根头发上论也!仗此好心,竭力学道,孝弟修而闾里感化,斋戒立而杀盗潜消。研究净土之经论,则知出苦之要道,受持安士全书,则知淑世之良谟。以净土法门谕亲,以净土法门教子,及诸亲友。正以生死事大,深宜痛恤,不必另择一所,即家庭便是道场,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尽作法眷,自行化他,口劝身率,使其同归净域,尽出苦轮,可谓戴发高僧,居家佛子矣。」 三、印光大师最重视人生问题的解决 印光法师文钞的内容,多半是答复弟子的书信,针对着弟子的实际环境,于以不同的开示。因此大师的遗教,都是适合人生现实问题的解决。在人生的过程中,尤以生、老、病、死四大问题,最为重要。兹将大师对这人生四大问题的开示,分述如下: (1)生的问题关于生的问题,印光大师最提倡优生学,什么叫做优生学呢?优生学亦名善种学;亦称人种改良学,就是根据遗传律,产生精神身体都尽美尽善的子孙。大师所作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有云:「欲生福德智慧光宗华国之子,必须敦伦尽分,孝亲敬长,善待眷属;愍恤仆使,此行之家庭者。至于乡党亲朋,俱宜和睦劝导,俾老者善教儿女,幼者善事亲长,常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愿生西方,永出苦轮,普为同人,愍切演说,令培出世之胜因,咸作守道之良民,能如是者,一举一动,悉益自他,一言一行,堪为模范,所生之子,必能超群拔萃,大有树立。」正因印光大师主张以良好的遗传,生产优秀的子孙,故大师又提倡胎教,在同一文中有云:「若求子者,肯用胎教之法,其子必定贤善。从受孕后,其形容必须端庄诚静,其语言必须忠厚和平,其行事必须孝友恭顺,行住坐卧,常念观音圣号,皆须摄耳而听,听则心归于一,功德更大。果能如此谨身口意,虔念观音,俾胎儿禀此淳善正气,则其生也,定非凡品。」 (2)老的问题衰老是人生不能避免的事,所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霜。」一个人应如何安排老年的生活,大师亦有详细的开示,在文钞续编示周余志莲女居士法语有云:「汝已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现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顿好、心里除念佛外,别无一事挂牵。」「现在虽很强健,要做就要死了想。凡现在要穿的衣服,留着穿,凡绸缎皮袄等贵重衣服,均分与孙媳等,首饰、臂钏、耳环、及金银翡翠等,通通救济灾民,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若心中见识小,舍不得赈灾,亦须分与女儿、孙媳、孙女等,自己身旁,决不可留此种令人起贪恋的东西,所有存款,为防养老者,亦须交与子孙,即由地契志等,亦须交代的干干净净。」 (3)病的问题文钞正编复黄涵之书有云:「凡人有病,可以药治者,亦不可决不必用药,不可以药治者,虽仙丹亦无用处,况世间药乎!无论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迦陀药,此药绝不误人,服则或身或心,必即见效。」文钞续编卷下重印达生福幼二编序有云:「善治病者,治之于未病之先,则受益深而无所费。故云:致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如是则无所谓病,何用治为!」由此可知印光大师深明「治之于未病」之理;与中医「上工治未病」,西医「预防重于治疗」的道理,都完全相合。又大师怜悯世人大多因房事过度,以致百病丛生,所以文钞再三痛戒房事过度,如文钞续编与马星樵书云:「有病之人,必须断相房事,方可速愈。」「治病第一要法,无论内症外症,病未十分复原,万不可沾染房事,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病或致立死,或不即死,已种必死之因,欲其不死,亦甚难甚难,纵令不死,或成孱弱废人,决难保其康健。不知自己不善摄养,反说医生无真本事,无论男女,均当侃侃凿凿,说其利害,俾彼病易愈。」又大师不仅重视治疗身病,且尤注意医治心病,复马医师书云:「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世间医士,只能医身,纵令着手成春,究于其人神识结果,了无所益也。汝既皈依三宝,发菩提心,为人治病,则当于医身病时,兼寓医心病法。」此与近代西洋医学,生理卫生及心理卫生并重,不谋而合。 (4)死的问题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生都难免一死。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当初在印度皇宫做皇太子时,因出游见到死尸,才起了出家修行的动机。所以如果讳言「死」字,不仅不明人生的真相,且忘记当初释迦牟尼佛创造佛教的动机了。换言之,忽略死的问题,那就是不懂人生,不懂佛教;人生佛教云胡哉!试观印光大师,重视人生,所以也不忽略死的问题。大师所作临终三要有云:「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剔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免生死轮廻之苦。」「言三要着,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 四、印光大师最重视现实苦难的救济 人生佛教的意义,是要用佛教的慈悲救世精神.正视现实的人生,解救现世人生的苦难,我们看印光大师的一生,从事慈善救济事业,不遗馀力。据印光大师行业记所载:「民国十五年长安围解,急赈三千元。二十四年,王幼农告陕西大旱,赤地千里,即速汇千元,致报国寺资粮不继,亦所不计。二十五年,赴上海爱国息灾法会说法,闻绥远灾,即席提倡,除捐收敬仪几三千元外,更写净资一千,车返苏城,先至寺取款汇后,始循众请登灵岩山,其如饥如溺之悲心,类皆如是。甫京魏梅荪、王幼农等,于王汊河创法云寺为念佛道场,请师指导,为订寺规。居士任心白,更邀冯梦华、王一亭、姚文敷、关烱之、黄涵之建佛教慈幼院于其间,仗师德望,皆得成就。师对院内孤儿,尤深加慈悯,经费多出自师之捐募及自捐,与上海慈幼院等视,使其有所教养成人。」由上所述,因大师本人力行慈善救济事业,故大师的弟子,亦能在大师领导之下,在慈善事业方面有良好的成就。尤于孤儿的教养,特别重视,文钞中有关救济之文甚多,如上海佛教慈幼院添建房屋落成发隐颂有云:「济济孤儿,头角峥嵘,若不救济,将无由生,既得教育,正器必成,或为工商,或读或耕,为贤为善,嘉会其亨,恪守道义,虽*亦荣,何况不少,出格俊英,不知慈幼,利益深宏,子舆之言,深具深思,唯愿仁人,同怀慈悲,院屋虽成,常资不资,各为输将,以助成之。幼人之幼,已幼必奇,贤善相继,为世型仪,利人自利,因果如斯,勿或不信,佛语不欺。」今大师弟子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创立慈光育幼院,收养失去父母的孤儿,此种功德无量的义举,当亦受了印光大师遗教感召所致。社会上的人,每批评佛教不做慈善事业,但佛教中的净土宗,还最能正视现实人间的痛苦,做了很多救济人生苦难的慈善事业,那么真正的人生佛教,当在佛教净土宗求之。 五、印光大师最重视社会罪恶的肃清 人生佛教的宗旨,是要把五浊恶世改造成人间净土,化娑婆为极乐。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最大的不同,是娑婆世界的众生极易犯罪,而极乐世界的圣众决无犯罪作恶。那么如能消弭娑婆世界众生的犯罪,就做到化娑婆为极乐,实现人间净土了。所以要建设人间净土,应针对娑婆世界的实际情况,洞察众生犯罪的因素,对症发药,予以救治。印光大师早就看到诱发众生犯罪最大的原因,莫过于黄色毒素,曾作劝毁YIN书说有云:「小说出而YIN风炽,YIN词兴而贞德衰,然谁无羞恶之心,岂肯作禽兽之事,但以聪明子弟,灵敏妇女,一睹此书,悉为所惑,初则艳其词章,以为佳妙,继则情随文转,不能自持,遂致竞以希望希贤宜家宜国之身,甘作钻穴踰墙偷香窈玉之事,而绝无顾惜者,皆此等邪害之所蛊惑也,其毒人也,烈于蜜线砒霜,其陷人也,渗于雪覆坑坎,令人灭理而乱伦,破家而杀身,辱先而绝后。」接着大师苦口婆心的劝告世人说:「奉劝当权诸名公伟人,及一切有心世道仁人君子,凡见此等人,务必劝令改业,凡见此等书及板,务必尽行焚毁,有力则独任其资,无力则劝众共举,又祈辗转化导,俾人各景从,必期于世间永无此书,人民各敦彝伦而后已。」其救治众生犯罪的悲心,溢于字里行间。大师对于监狱囚犯的教化,尤多致力,使犯罪者能革面洗心,重作新人。据德森法师所作印光法师行业记所载:「师无缘慈,等及囚人异类,如民国十一年,定海狱犯,师为请智德法师赴监宣讲,授安士全书因果报因净土法门等耍旨,囚为革心,类多感化,又任江苏监狱感化会名誉会长,令皈依弟子邓朴君、戚则周、乔恂如为讲师,宣说因果,往生西方,因之狱官监犯舍恶迁善,归心大法,长斋念佛者,不可胜计。」凡此种种利生事业,其宗旨无非为肃清社会罪恶,化娑婆为极乐。凡我佛门弟子,倘能人人效法印光大师的精神,那么建设人间净土,决不是徒托空言的了。 推行人生佛教 建设人间净土 成 一 农历十一月初四日,是印光大师圆寂三十周年纪念日,大师在台的弟子们,大家正在为这一个伟大的纪念日而忙着筹备各种纪念方式的举措,有的道场预备打念佛七,有的寺庙准备在那一天举行念佛法会,内坜乐崇辉居士他为了报答印公大师的法乳深恩,为了作一个更有意义的纪念,也为了使这个纪念的意义普遍而久远的流传下去他发起将他从他的朋友彭千寿居士处得到的一册「弘化月刊」第七期(民国三十年出版的印公大师圆寂一周年纪念特刊及大师复应脱大师等的六封遗书)拿来印成单行本,作为印光大师永思集的续编,他认为那三十多篇纪念文字,固然有不少的不朽名作,而最为难得的是那六封遗书,这六封遗书不但内容殊胜,而又是印公文钞及永思集所未收入的法海遗珠,弥足珍贵!他在打定了这个主意之后,特地写信给我,同时还把那六封遗书的抄本附来,证求我的意见,我恭读了大师的六封遗书及那些纪念文章之后,使我渴慕大师的情愫,获得了无比的安慰,也使我以为大师的那些珍贵遗教,好像是对我说的一样,更使我对怎样纪念大师圆寂三十周年而得到了一个正确的标示,于是,我马上写信给乐居士,表示完全同意他对纪念大师圆寂三十周年的做法,同时,我还拟了一篇纪念印公大师圆寂三十周年的徵文小启,刊在大众佛教第一六六期,希望海内外大师的崇拜者多写篇纪念文字,来充实这本永思集续编的篇幅及内容随即得到南亭老法师及乐建吾居士的响应,使我内心非常的感慰! 一谈起印光大师,大家总以为他是一位专门劝人念佛的净土宗学者,其实,印光大师的功德胜行,岂只是限于净土一宗呢?仅从大师那六封遗书来看,就可以知道大师是一位人生佛教的推行者,他以建设人间净土为职志,例如他在纠正人们对佛经的谬解方面,他要人们以佛经所说为主,不可盲从魔说或曲解佛经,盖当时有些附佛法的外道邪门,专门曲解佛经,魔说惑世,如说释迦牟尼佛已过去,现在的佛教是弥勒佛掌盘等语,又把「南无阿弥陀佛」曲解为南方没有阿弥陀佛,以蒙骗鄕愚,以博取名闻利养,真是可恶之极,其实现在台湾鄕间,有一种所谓鸭卵教者,也就是这一流类,表面上他们都说是信奉佛教,实际里他们是些专做破坏佛教工作的邪魔,印光大师对这些人深恶痛绝,常常告诫他的弟子们要以奉行正法为主,他在复应脱大师书中说:「南无阿弥陀佛,乃西方极乐世界教主之号,某某魔子,依从前魔子之解,更张大之,欲令一切瞎眼汉,谓彼大悟,故作此魔说,明眼人见之,知其着魔,丧心病狂,不依佛经所说……而依从前魔子所说,岂非魔王眷属?实为谤法!若以送人,来生不堕地狱,也当瞎眼,汝若不毁灭此书,亦当瞎眼。今为略解:南无阿弥陀佛大字,通是梵语,南无,亦有作曩摩者,经中通作南无,此翻恭敬,归命、顶礼等,此二字,乃直示恭敬归依之意,阿弥陀佛,此翻无量寿,亦翻无量光,谓此佛之寿命光明,悉皆无量……」恭读了这一段遗教,可知印公显示正法,纠正邪说的不遗馀力了。 又在复杨典臣居士书中说:「所云念多宝如来,或七如来或往生咒,或准提咒,大悲咒皆可,何得诵世人所作之咒?光甚不以为然,阁下深知佛理何以此种咒文,尚复认为有益,而佛说诸咒,反若无所益者,是亦宿世信道不笃之习气……]不知这位杨居士所信世人所作之咒为何咒。但是大师是主张我们诵持佛说诸种咒语的,我们不可不知。 又大师在复蒋净信居士书中说:「所有经书,难得一字不错,不过认真较对,则少错耳,安隐乃一切经中之字,安穏,乃土活,未看过经者谓错,切不可妄改,汝不是通家,且莫听妄充通家之话……」大师恐人随便窜改经文,所以特别疾言告戒,其护法热忱,令人敬佩! 其次,印公对那些不重医德,只贪多得谢金的医生,亦深为厌恶,他在复施智孚居士信中说:「古德云: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以其能济世救人也,无知之人,专志求利,于贫者则不介意,于富者则不令即愈,以期多得谢金,然以此存心,上天必减其福寿,其子孙必难发达,来生即不堕恶道,亦属大幸,决定贫病交膺,无可救药!倘能以人之病,为己之病,兼劝病者吃素念佛,以消业障,则人感其诚,必能信受,是由医身病,而并医心病,以及生死大病也,以此功德回向往生,便可永离五浊,高登九品矣……」这简直是对所有的中西医师,上了宝贵的一课!如大师所说的那样不重医德,只顾贪财的医生,不但在那个时代有,现在恐怕也到处都有,希望这些大夫们,能够读到这一段印公的遗教,改变作风,以济世救人为目的而行医,必能如大师所说,福寿增延,子孙发达,将来九品高登,永离五浊。 还有,大师指示学人用功以及作佛事的方法,也是导之以正,不厌其烦的,他在复圣照居士书中有这样两段话说:「……所言妄念多者,由汝一向应酧外缘,致心中杂念纷至沓来,当作将死将堕地狱想,一心念佛,则妄念便可消灭矣,正不在经之生熟也………修行人,外功,内功皆当修,汝一向多方帮助各善举,乃外功,一心念佛,乃内功,外动为助行,内功为正行,正助合行,利益甚大!然人至半百,来日无多,固宜偏重内功,少作外转,庶不至被善举所功终至仍在娑婆也。」又在复蒋净信居士信中说:「……汝妻不孝,当为忏悔业障,业消则可孝顺矣,切不可与彼结怨:」又说:「时局不好,令汝母勿来,在家一心念佛,胜过见光多多矣。」又在复圣照居士书中说:「令妹识字通文理,能令其夫与儿女皆生信心,其功德不可思议,何得妄欲彼回南,以期一见光面?且见光究有何益?彼果能依嘉言录以自行化他,胜于见光多多矣。」恭读这几段遗教,印公指示学者修行的方法,是多么的正确而又多么的切当啊,他那种慈祥恺悌的真情,跃然纸上,使人读其信如见其人,无怪乎大师于短短数十年中,能摄化千万刚强众生以归正信也。大师以为儿媳辈不能孝顺其父母、翁姑,是宿世业障使然,若为之忏悔,业消即可孝顺了,此理世人大抵不知,原来人间眷属之会聚,一为善缘之集合,一为仇冤之报偿。 善缘集合者,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家庭充满幸福;其仇冤报偿者,则父子常闹别扭,兄弟等同路人,夫妇形同怨偶,精神常陷苦恼之中,人生幸福毫无矣。凡是遇到这种情形;凭法律,打官司是没有用的,唯一的除苦之道,就是大家认清此理,对三宝前,求哀忏悔,待宿世仇冤冰消,家庭幸福即可重至,所以我们对印公这一段遗训,应该切实的信受奉行。还有大师累次教人不要去看他,在家一心念佛,或依「嘉言录」以自行化他,这种人情的体贴,依法不依人的教育,尤其值得吾人效法。大师在指示弟子们作佛事方面,也有一段恺切的遗训,他在复蒋净信书中说:「汝欲护国息灾打佛七,即名护国息灾佛七,一七乃至七七,虽数十七,数十处,均可以此名之,切不可妄立七名,反把护国息灾之正义埋没了……七中专照平常打佛七法也好,或早起念大悲,十小咒,念观音圣号,以后每次即以观音偈起,念观音洪名,至晚课念弥陀经,念佛回向,以了一日之功课,亦可也。」又在复圣照居士信中说:「所言普利七佛,以经相送,此系以佛经超度孤魂,何可云有轻慢罪,此事乃与自己回向功德更大,若无事,人不求,而自己强送人,而人尚不在意者,此则实有轻慢佛法之罪。」佛教之作法会、作佛事,皆各有其特定之中心主题,以主题意表立为法会之名称,然后依法修待,始能得其正义之效果,世人不明此意,或一知半解者,往往喜欢标新立异,巧立名目,不是堕于俗气,即有欺世惑俗之嫌,读了大师这段遗训,应该知所改正了。又法会中以佛经送人,正具有着宣扬佛法,普利人天之胜意,何得谓有轻慢佛法之罪,此不通之论,大师给圣照居士之教正,吾人亦应奉为圭臬! 印公大师的文钞、嘉言录等书,早年都已读过,我觉得他的特点是「注重实践,不尚空谈」以及「纠正谬误,提示正道」,因此,我非常景仰他老的慈范,我虽不敏,也常常以他老的言论,作为修学的指针。现在,我又很幸运的能够读到他老这六篇遗书,使我在自行化他各方面,都获得了甚深的法益!大师往生已经三十年了,大师的遗爱还充满在人间,我相信,在这个世界没有进入空劫以前,大师的嘉言德行,总会像海洋中的灯塔一样,永远照亮着人们的心房,航行者也将永远依赖这智慧明灯的指示,寻找到他们迷失去的正确方向!我誓愿以奉行大师「推行人生佛教,建设人间净土」的遗志来纪念大师,更加恳祈大师早日倒驾慈航,来兴隆这二十一世纪的人间佛教!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如果昏沉,最好起来拜佛,拜佛对治昏沈很有效果。拜佛跟经行、绕佛,都是对治昏沈的方法。拜佛特别着重在忏悔,知道自己业障习气很重。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