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法法师开示净土点眼 —— 佛恩何处?报恩何在?
2015/5/23   热度:401
慈法法师开示净土点眼 —— 佛恩何处?报恩何在? (丁亥年夏安居。某日,迦叶尊者守衣入定胸臆一隅——鸡足山华首放光寺盘陀石小木屋慈师会客厅:宽大明亮的落地窗外阳光普照,万山寂静,茶香弥漫。尔时,复有出家师、居士若干、轻乘夏风候鸟谛然,一派清朗、祥和,诸众依次席地正坐,聆听慈师开敷法幢妙音宣流。) 慈师:正确的修行方法是什么呢?是如法的修持。你为什么说累呀、累呀,就是违法地操作了自己的生命,以恶法来逼迫自己的生命了,带来了苦、困、难、障,这都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的东西。 居士:安乐行是不是还是以安心为要? 慈师:实际安乐行本身是什么呢?按照正行来说就是苦难之时坦其自性,即坦露它的自性的刹那生起的喜悦。就在苦的时候,坦露自性的守护,这时候的乐才是不可思议的乐!好比说我们遇到这个事本来很好,它就没有什么了,基本上就这个状态,就称为业相续状态,但你在极苦之处,突然地把它的本质揭开了,你会生起大乐。这个乐是大,这个“大”是什么?就是苦处有乐,就是这个意思!一般我们的乐就在乐处才会有乐,而不知这个难处、障处、危险处,就是业缘泛起处,那是真正的乐!为什么呢?就是坦露它的本质的时候。佛法恰恰用在这个地方了,于是乐我们就轻轻地放在一边了,对吧?就把所有的难缘、障缘解决于当下,这是真正的佛法利益,并不是说这个苦之外再找个乐,没有那一说,若有也就没有佛法了。 你看现在的人呀,好比说犯错误了,他就包藏、隐蔽、害怕、畏惧,他就不敢面对,实际若面对了,忏悔得安乐。忏悔实际是一种放下的安乐,但透其本质、了其实相,得究竟安乐!因为业处一来你就把它解决了,那么这个地方得究竟方便,即么事情来了都可以得方便,要不然我们就不得方便,实际法印就是方便,也就是究竟方便。不象守株待兔的人,突然碰到一个死兔子,就认为这个地方可以得到兔子了,结果怎么守兔子也不来了,为什么呢?它是偶发性的,就象有人碰到一个利益是偶发性的,但是如果你一旦掌握了法印,你就会时常欢喜,清净安乐,你是主动的! 学佛的这个“安心”。在学佛最基础的因缘上,要知道安心,要知道发心,要知道本心,明确本心,究竟于本心,在这个地方要去不断地实践这个安心,这是最初因缘,但一旦安心了,人就会怎么样呢?就会面对世间。面对世间的时候,看是真安心,还是假安心。这时候的业种,即业相,不是你个人的单一的业相,即正报的这种相续了,业报相续,无始以来的业种一时翻起,所以若面对事相能如实解决,这时候得真实安心,就是相应安心,就是理事一如安心! 开始我们只能在事相上解处安心,就是说:哎呀,我理解了,这个烦恼来了我不要染着,对诸行是苦、诸法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盘这个地方认知了,但到事上了,不见得能行,所以在事上就不断地锤打、锤打……,然后理事并举,一时契入,这个契入是真实利益。但此处尚不究竟,何以故呢?还有理,还有事,理事二种对待,尚有观照二法。有观有照,观照为碍,此时不能得究竟欢喜,即没有断烦恼!所以若人一时对待消融,诸法一无所得,无智亦无得,无有对待故,一切法秉然于光明藏中,就是说“无对待”都没了,这时候人得大安乐!此种安乐就不只是真实安乐,是大安乐!以大安乐故,能利益世间,无挂碍了,所以说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一路走出!在这个地方利益众生。 而你们开始要能把心安下来就不错了!先要把心安下来,先要解悟,然后在事上锤打自己。你先经过道理,也就是说先要有个发心,先要有个心地参照,这个都没有,你怎么行法啊?都是造业去了!你知道吗?出家、在家都是造业!你相信吗?什么业呀?都是烦恼的累积!这个地方要看好,那你再把这个对待的问题解决了,什么有觉有照、知如法不如法等等。就是说,此事知其本性,坦其本性,念念回归,这还是有觉有照的。觉照之时不得究竟方便,可以说是一时观照安乐,但是观照也为碍,安乐之时也以为障碍,不得究竟安乐,即不能断除烦恼,这个地方已经伏烦恼了,即烦恼来了,马上就能知道它的本性是什么,马上能回归到它的本性中来,这是很重要的修持。 净土就不这样修持,净土是什么呢?泯除对待,一时回入光明藏,清净安住,无所对待!但是若你们用不上了,就慢慢爬吧,就这样爬格,爬什么格?读自己的心,明白自己的心。其实净土教言是最深刻的了,九法界等蒙摄受,咸得往生,平等缘起,一时回入啊,没有对待! 哎呀,没有对待的法则没人要!所以,这么多年来我苦就苦在这个地方了,不愿意再讲了。无待的法则,就是一时断除烦恼!何以故呢?无始以来的善恶无记一时消融,归于弥陀无碍光明中!但是这么大的福报你不要,就是小心眼子、小胆量,总想搞点小鬼明堂,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好了,慢慢来吧,那就爬吧,爬格去吧,就是不能一次性抉择啊。 平等智中得大安乐,断除烦恼!以弥陀无碍光明故,断除现前烦恼,即善恶无记一时消融,凡圣一时消融,归于光明啊,得以自在力;光明亦不可染,得以究竟寂灭,这个地方是断烦恼方便,连伏它都不伏了!伏的时候还有这个东西呢,对不对?你还有对待,你还要伏它。对待消融,心智荡然!所以说那三种清净心中的乐清净心啊(三清静心为: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 菩萨们呀,学佛呀,讲了这么多年,我就象卖佛的一样,也卖不出去。真是啊,讲多少年了?就讲这一句话。咸同趣入,一时解脱!但人不要,哎呀我有烦恼,我业还很重,我做了多少善事,那个善知识多好,那个善知识多坏,这个寺庙怎么样……。心总是对待呀,对待择取,不能安乐!本来是一身轻之人、利益世间之人,结果去奔波于自己的取舍之中,沉沦于六道!辜负了弥陀啊,你知道吗?本来我们应该利益世间去了,没事了,结果还忙叨着自己的业缘去了,善恶无记,还在忙叨啊! 哎呀,辜负了弥陀,我都感觉到辜负了弥陀,知道吗?可怜。以前我给他们说,好呀,你们修这修那去吧,修了三年以后再回头找我就对了,我给你们慢慢讲无修为之法,非因果之法,出生死之当下成就之法!你们爱来,来听,不爱来,你们走!十几年前就这样讲的。你好好修吧,慢慢地修!修了回头再来找我,我教你们不修!弥陀教言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嘛——身业礼拜阿弥陀佛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得生彼国,平等一味,入莲池海会;称赞阿弥陀佛平等光、智慧光、不思议光、乃至无尽光明一时涌入自己心中,何以故呢?心智荡然啊。什么荡然?无所挂碍,无所对待!你还有什么烦恼呀?还有什么凡圣呀?还有什么高低呀?还有什么人我呀?只是赞佛功德,欢喜踊跃,不能自制,所以心常发愿,愿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得大安乐!哎呀,可惜阿弥陀佛哟,这样一个珍宝的教言,被我们踩在脚底下当土用了,但当土也给你带来安稳了。 你一对比就知道弥陀教言甚深不可思议的所在了!所谓平等缘起、光明缘起,也就是如来藏缘起不可思议,就在这儿了,就是断烦恼于当下,出生死于当下,横断横出,不假第二方便,这不是胡说的,是真实不可思议!历代祖师讲,哎呀,善哉,稀有呀,净土,了义之了义呀,净中之净,圆顿之极圆顿之教言,不可思议,横断于生死! 人不知道这一点,认为这都是夸张其词,夸大了,可能是因为说自己的法门,就来夸赞它了。不是!根本不是这样子的,是如实之教,如实之说、如实法则、如实的利益。我死了谁给你们讲呀,给你讲的人都睡着完了,到极乐世界去了,没人讲啊! 对这个地方,一般的人认为自己用不上力,就不以为真了,又回到世俗的善恶、是非、对待,又徘徊去了!那是我们的习惯,又去开始了,到事上又开始了,念人我、是非、凡圣,又出来了,一大套,又开始了,又开始了,一套一套的! 居士:师父为什么用不上力呀? 慈师:用什么力? 居士:就是弥陀教言怎么在事上用不上力呢? 慈师:好比这么说,我恶了,别人说我恶,那我就恶呗,心智不动摇,别人说我善了,那我就善呗,心智不动摇!用什么力呀?就是在现实面前你是不是能这样做!(《往生论》中)那五念门与五种果门,念门是什么呢?心念一至,即用此法,若回向门,若前四门中,就用它,用它就用上力了,你不用它就不用力,用什么呀?果门就更简单了,就直接回入,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回向为首,成就大悲,游戏神通至教化地,面对烦恼如狮子搏鹿,游戏自在!就象玩游戏一样,如狮子搏鹿,什么叫搏鹿?烦恼来了,抛抛它,让它继续跑,再抛抛它,还在跑,再抛抛它,就是跟烦恼逗着玩,如此而已了,而不是说被烦恼所困扰、缠缚了。可能你们没有见过狮子戏鹿的这个样子,一般鹿虽然很能跳跃,但狮子的力量是久畜而待发,扑一上去了,把鹿给扑倒了,这时候鹿挣扎挣扎,狮子也不管它,也不吃它,也不咬死它,就让它跑,然后一下又扑上去了,也就是说它难逃狮子的大力与速度,它逃不出去。我们运用法则纯熟的时候,烦恼业习来了,就象鹿一样,那不过是狮子之食,狮子之游戏之物,而非是危害之物了。因为鹿肯定是狮子的口中之食,对吧?那烦恼、业障在佛法的这种法则面前呢,也是滋养佛法的营养,也是其威德表现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学佛人现在转不过弯来的地方,认为“哎呀,这个人这么大的烦恼呀”,我说太了不起了,烦恼大好呀,刚好有好的法则来对治,不是吗?!你真试一试嘛,关键是不是在用法则,这是最大的问题,你要不用法则,肯定苦了,要是用自己的想法、业习,那肯定是把自己弄得苦不堪言,永远没有尽头了,徘徊去了。 如狮子搏鹿,人念佛呀,主要是心中无事嘛,三种清净心,最主要是无事。你看,无染清净、安清净心、乐清净心,这个清净二法呢,就是平等清净,无染清净、安清净、乐清净。所谓清净,过去讲了一百二十种清净心,实际这个清净心是什么呀?依法行心即是清净心呀,不依法行,我们心没法清净。你装得再清净,你再裱装它,再伪装它,再去设置它,它总是不清净,那你若是以法行呢?它不清净也得清净!所以说对于净土教言的机制,要是有这个基础再来看净土教言,就知道它的不可思议利益了。 我们从识烦恼、伏烦恼、断烦恼、究竟无烦恼之处来看法则,一般的法则是让你认取烦恼,就是知苦、知乐,先知因果。知苦、知乐之后呢?能伏烦恼,因为什么呢?一般人就会舍诸恶呀,何以故?恶为苦源故;行诸善,何以故?善为诸乐之源故,所以心智调柔,入于止观二法,止观什么?知应作处,作者,不应作处,止者。从凡夫地入菩萨地,十行、十住、十回向,三贤位菩萨得以伏烦恼。所以烦恼现前之时,依法而伏观,就是止观二法令其心智安乐,出生种种功德,即心智调柔故,出生种种乐的功德,这个乐是什么呢?依因果法则而现,所以暂伏于烦恼,它不能断,所以称为贤位菩萨,贤是什么呢?与应作处决定作,与不应作处决定不作,这就是贤,贤善之贤呀!我们说贤善嘛,这样的人一定是贤善之辈,在世上一定受人欢喜,受人拥戴、受人爱乐,何以故呢?贤善之人心智调柔故,所以说称为菩萨。 一到菩萨地断除烦恼,无所对待呀,如指指月,观于诸法,对待消融,见月故,而消融自知作用,自知作用没有了,为什么呢?见月了,月之本体照明世间,必无对待,千里江水千江月,相应之法,无取无舍。这是断烦恼方便,知道所有的烦恼不过是心中的折射,实无对待,所以一时心境一如,而得其究竟解脱,断除烦恼。 净土教言就从断烦恼上下手的,一下手就是断烦恼!就是所谓的九界众生等蒙摄受,‘咸得往生,光明普射,照耀之处莫不解脱!一味真实,实际你念一念“一切众生咸得往生”,本来是清净的、是平等的;“一切众生在阿弥陀佛无碍光明中,咸得消融自己的善恶无记业”,还是一个平等,一味平等与安乐,就是清净平等、无染平等、无对待平等、真实平等。那么这个地方下手处极高,极呀,就是很高、很高的,为什么呢?果地觉故,下手就很高了。 佛果有两种妙用,一个是寂灭为乐之真实功德之用,寂灭海中游历自在,于庄严国土莫不游历其中,自在抉择!这个寂灭之乐,就是在一切众生业相处无染无著,游历自在,在教言中称为息用,息灭的息,使用的用,即一切造作已经停止,无用功自然现前,不假劳作了,不假对待。这是一种佛果受用。 但众生会在这个地方会迷失,怎么办呢?所以光明趣入,光明远超于神通。你看这个戒、定、慧,慧中有定力与通力,定力就是三昧之力,与通力,二力合并为慧力,此慧力中抉择于光明之力,也就是说二力抉择于光明力,光明力能消融于善恶、是非与无记,一时回入大光明自在藏,那你就得自在了!它的下手处就是光明!说“彼佛光明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彼佛号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无等光、智光、解光、不思议光……”,无尽的光明,十二光明号实际是假设之号,也就是说一切光明一时涌出,普照于十方,令一切有情入大光明藏,入所谓的无量光佛刹,得见心智!实际这是本源心智所照,心智光明与弥陀光明一时相应,而得究竟解脱!所以你再读如来随顺觉性,象《圆觉经》讲如来随顺觉性,什么地狱、天宫皆是净土,什么杀、盗、妄、YIN与戒、定、慧皆是般若,乃至说种种,一切对待一时消融,这是消融之法。 印契与消融,你修吧,随你修去,你再修也修不到这个因缘上来,为什么呢?所以说果地回施令人心智一时安住,果彻因海,因彻果海,互彻互照,就是说我们举心动念之时,就象佛的果地觉一样的,佛的果地觉印契我们的因心,所以以果地觉印契因心,因果相应,一时趣入无上菩提!这个一时趣入,这个“趣入”二字就是我们一般难以审视清楚我们的心不可得,佛心也不可得。众生心无色相,诸佛心也无色相。所以,运用这个大悲大智的心,那你就得大悲大智;若你运用这我们所谓的世间的种种心,那你就得种种报、种种果呗!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断恶修善不是为自己,破迷开悟不是为自己,成佛也不是为自己,乃至于我们生活、吃饭、喝水也不是为自己;只要有这个心,就是回向。有恩的,我回向给你,这是报恩。有怨的,我回向给你, 这是解除怨结。我们报恩或解怨,都是回向。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