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实似论_陈兵


2015/5/23    热度:192   

净土法门,乃数十部大乘经所一致指示。从印度马鸣、龙树、世亲等菩萨,到中土慧远、昙鸾、智顗、善导、窥基等祖师,莫不赞叹弘扬。集隋唐佛学大成、被清朝雍正皇帝誉为“古今第一大善知识”的五代永明延寿禅师,称扬净土法门“千妥万当,不容拟议”,博通内外诸学、提倡人间佛教的近代佛教革新主将太虚大师赞叹:“净土法门圆深广大,统摄无量,而居佛法中最高之位也。”历代论述净土妙义、释疑却惑的著述不胜枚举,可谓理无不彰,蔽无不解,似已无今人再作阐发的余地。

净土法门的最大特色,大概要算浅显易行,普摄群机了。净土诸经明白晓畅,直到今日,一般人尚不难读懂;净土修持简单易行,即不识字的村夫农妇,也一学便会,正如印光大师所言:“故无一人不堪修,亦无一人不能修。”然其实际义蕴,却甚为深沉广大,既使博通三藏,亦未必能穷彻其底蕴。莲池大师称净土法门 “似浅而深,似近而远,似难而易,似易而难”,又说此门“似粗而细,若易而难”;专究藏传佛学的张澄基教授在其《净土今说》中有言曰:“净土宗的道理似浅实深,其行持似显实密,其成果似迟缓实速疾,其目的虽像是死后往生的自利,其作用却是现享法乐和济世益人的二利庄严。”

表面上的“似”与底里的“实”之统一,虽然是净土法门的殊胜之处,但也因为其表面上的诸“似”,往往使粗心人不究其底里之诸“实”,小瞧了它,甚而轻视、误解、诽谤这一法门。就像一个智慧深广的圣者,因为表面上过于平易近人,反而容易被世人忽略轻视。当年佛陀在无问自说《阿弥陀经》时,便有见于此,特引十方诸佛赞叹之词以资起信,并于经末表白他于五浊恶世,“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元代天如大师说:净土法门“以其广大而简易,故闻者不能不疑焉。”这成为净土法门弘传中的一个难题。今天,这一问题表现尤为突出。笔者不揣浅陋,特总结古德之说,参以己见,从四个方面对净土法门“似”下之 “实”,试作一番阐释。

甲、似浅实深

八万四千法门,浅显莫过净土!凭真信切愿念佛,命终时便可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莲花之中,永出生死苦海。其旨趣大略如是而已。此门不高谈玄深义理,最少纷纭名相,不像中观、唯识那样析理透辟、辨义精微、说修证次第井然有序,似乎是摄引钝根浅机的权巧方便,非渊深究竟之谈,愚夫愚妇信之犹可,上根利智何足挂齿。然而,最极了义的经中之王《华严》之末,证齐诸佛、专表行愿的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净土,以作全经结归,足见此法门圆深究竟,为诸乘诸宗之归宿,有迥超通途教理之深义。净土法门之圆深,可从义理、事证、契机三方面观察。

一、涉理之深

净土法门所涉理论,实际上非常深邃,须彻了显密诸乘诸宗全部的见修行果及众生的根性时机,才能深识其奥义。净土义理之深,主要可从圆摄诸宗、因果交彻、心作心是三义来看。

圆摄诸宗之深,谓净土一门,该摄了佛教诸乘诸宗的旨归,解决了诸乘诸宗所解决的核心问题。如莲池大师所言:“念佛一路,即是入理要门,圆契五宗,弘该诸教。”为什么?因为诸乘诸宗,尽管说得天花乱坠,而究其宗旨,无非是欲令众生离烦恼妄执、超出生死苦海而永享涅槃常乐,不出“了生死”三字。禅宗求见性成佛,密宗唱即身成佛,不过为尽快了却生死而已。大乘之称为大,也不过是欲尽度众生共趋常乐涅槃,其发心比只管自己了生死的小乘要宏深广大。而无论大小显密,总需落实于人们力所能行的修行实践,得现前获益之实证,方为切实有用,否则只属空谈。净土法门,正是以极为简易切实的行门,将了生死的理想变为人人即生便可实证的现实。只要深信切愿念佛,便可往生极乐,只要一生极乐,便永断生死轮回、永离娑婆众苦,最下者亦得享受仅次于无为涅槃的极乐,在阿弥陀佛及诸大菩萨的耳提面命下,在净土种种净缘的熏陶下,安安乐乐、稳稳当当地快速成就神力方便,回入此世界实现普度众生的宏愿。小乘之三学、大乘之六度、法相之解析心识、中观之蠲除戏论,乃至宗门五家之机用、四部瑜伽之密髓,所期之事,皆可由浅显简易的净土法门而成办,所涉之理,亦全为净土法门之基础。就修持言,净土宗所修念佛禅,可摄禅宗祖师禅,当日禅宗四祖、五祖及北宗一系,即依《文殊说般若经》,以称念佛名为入一行三昧、明心见性之门径。天台宗所修四种三昧中的常行(般舟)、常坐(一行)二种,即是净土宗之持名念佛。般舟三昧,尤为大乘入门要道。《十住毗婆沙论》说:“般舟三昧父,大悲无生母,一切诸世尊,从是二法生。”《华严经》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首参德云比丘,即教以念佛三昧。蕅益大师说:“权实四教,无非念佛法门。”故入得净土一门,便入大乘诸门。

因果交彻之深,谓因果二字,乃全部佛法纲宗,佛法大纲,即被概括于“染净因果”。印光大师说:“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实则世出世间之理,亦不出因果二字。若论因果,通常皆谓诸经教中说因者为浅,说果者为深。华严宗有云:“因分可说,果分不可说。”诸佛所证无碍自在之果德,超出凡夫妄情计度,非理性推测所能知,具不可思议的妙用,故曰不可言说。诸佛果德,又以摄引众生的方便为最究竟,为最不可思议,为佛果功德的最高价值所在。净土法门,便是依阿弥陀佛的果地功德尤其摄引众生的究竟方便而建立。极乐世界为何具足种种清净庄严、“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一生彼国为何便能永出轮回、于大乘道得不退转?凡夫众生为何信愿念佛乃至仅凭临终十念便得往生彼国?此乃行者信愿念佛的净因与阿弥陀佛如理成就的本愿功德之净果结合而生的妙用,此妙用依法性究竟之理而生,乃自性本具功德的发现,须透彻法性,通达凡圣因果的交涉关系,方能理解,深解方能确信。

心作心是之深,谓净土教理,以大乘万法唯心之义为本。印光大师以《观无量寿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一语为净土法门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是心作佛,谓净土依正庄严,本是阿弥陀佛以净心依净因净缘而造作成就,当众生信愿念佛、求生莲邦时,以其相契于阿弥陀佛本愿的净心为因缘,以极乐依正庄严为所缘缘,以阿弥陀佛加持摄引力为增上缘,以净念相继为等无间缘,四缘合集,必成往生西方花开见佛的净果。是心是佛,谓净土依正庄严,全体即是众生及诸佛真心之表德,不出我人自性之外,具足于我人当下念佛之一念,所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众生心中之弥陀,常自慈念众生,如母忆子,众生若能如子忆母,常念自心本具之弥陀,则感应道交、子母会合,岂有不往生成佛之理!极乐依正既然即我真心,则念佛即是念心,念极功纯,清净本心自然豁露,极乐依正自然显现,往生净果自然圆成,虽生而无生,虽无生而生。此乃法性极旨,非浅智所能解,乃上智所了悟。不见证穷法性之文殊、普贤,尚求生西方,透过三关之永明延寿,亦昼夜念佛,说明净土义理宏深,若说为方便,则普摄三根而直趋果海之方便,可谓佛法圆极究竟之谈。《大日经》云:“方便为究竟。”若阿弥陀佛之大愿净因,不能成就如斯究竟方便,则佛果功德,岂不大大贬值?

二、事证之深

法门种种,都是路标,须力行实践,最好是即生取证,方为切实。然修行证果,谈何容易!将全部身心完全投入,出家离俗,依小乘道勤修戒定慧,最快三生四生才能证果而出三界生死,慢者须六十至一百小劫。依大乘通途勤修六度四摄,须经一大阿僧祗劫方能入初地见道,第二大阿僧祗劫达不退转,满三大阿僧祗劫后,尚须百劫专修相好之因,方能圆满成佛。这还是指精勤修习者而言,若不精勤,如多数佛教徒之不能全身心投入,或仅将佛法作生活之花边,则历三大阿僧祗劫,只怕尚难入圣位。此乃通途教义,有诸多经论为证。佛道悬远,确足令闻者生畏。禅宗虽高扬顿悟成佛,多分是就悟理、开知见而言,顿悟还只是修行的起点,如沩山灵佑禅师所说,顿悟之后,尚须渐修,以涤除无量劫来烦恼习气,“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并非是一悟便真的成了佛。何况顿悟须得上根利器,遇大手眼明师,非中下根器者所能,勤参一生,真正开悟者为数并不多。而净土法门,不论根器利钝,即曾作五逆十恶者,临终十念念佛,亦决定往生。精勤修行得上品上生者,应时即入不退转位,达依大乘通途修行二大阿僧祗劫才能达到的境地。既作五逆十恶应堕地狱多劫受苦,临终十念念佛得下品下生者,亦永出轮回,只在极乐世界莲花苞中住十二大劫,便花开见佛发菩提心。如此从凡夫地一生顿出生死之道,迥超通途教义,是谓至极深妙。

三、契机之深

药无贵贱,愈病则良,法无高下,契机为妙。若不契时契机,纵使最上妙法,也只是说食数宝,不能令人得其实益。净土法门,三根普被,上至等觉菩萨,尚不能出其范围。其殊胜,尤在于最当末法凡夫之机。经论中说三生四生证果,还只是就正法时代诸缘具足的修行者而言,末法诸缘不具,证果更难。释尊早已灭度,佛教久已衰落,法弱魔强,业深障重,邪见炽盛,人欲横流,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举世逐物拜金的狂澜,使学佛者也不能不受到沖击,多难得专心静念勤修戒定慧,更加上明师难逢、法缘难具,即生解脱,殊为不易。修持一生,能开圆解、悟心性而进入修行起跑线者,已属难得,何况断惑证真。《大集月藏经》佛预言:“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现实状况的确大体如此。张澄基教授说得好:“在世事上失败了的人,可以在佛法中找希望和慰藉,但是,在佛法中失败了的人,却又如何呢?幸亏有一个净土宗,因为任何人都能在净土宗里找到他最后的希望和凭仗。”(《净土今说》)纵使不能见道证果,不能明心见性、大开圆解,不得神通异能,只要肯真信切愿、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则万修万人去,谁都可稳操即生解脱的左卷。《像法决疑经》说:“末法一万年,念佛得坚固。”意谓此时众生,宜从念佛中求解脱。《无量寿经》末尾说:“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过是以往,无量寿经亦灭,惟余阿弥陀佛四字,广度众生。”可见净土法门乃末法众生唯一可乘的度世宝筏。印光大师说:“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见之矣。”又说:“末世凡夫欲证圣果,不依净土,皆属狂妄。”此乃苦口婆心剀切相告之忠言,绝无张扬自宗的门户之见!

乙、似显实密

近代以来,密乘复兴,藏密东传,受灌学法者颇众,应了莲花生大师“铁鸟飞空,无上瑜伽大行于世”的悬记。一些崇尚密法的人,从密胜显劣的通说出发,贬净土法门只得临终生西的劣果,不及密法可即身成佛。殊不知净土法门从表面看来虽属显教,若以密眼观之,则为显说普示的密法,而且是极为契机的大密法,于显表之下深藏甚深秘密。见净土为显教而予轻视,乃未深解密乘、未深识净土者的浅见。具金刚阿阇黎资格而勤修力弘净土的黄念祖居士说过:“懂得了净宗才能懂密宗。”翻过来说,真懂密宗的人,必然赞叹净土。唐密、东密、台密祖师,多以密义阐释净土法门,有《阿弥陀秘释》等专论。近代来内地传法的蒙藏金刚上师,亦多称赞净土法门与密法相通,如诺那活佛说过:“轩轾显密,为密宗根本大戒。”又说:“如显教之诵佛号,密宗持密咒,其佛号与咒语之功德,并无大小之别。” 贡噶呼图克图说:“往生极乐世界即是密宗即身成佛。”净土法门的似显实密,可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佛果之密

密乘之所以名之为密,非仅在其修法之隐密,而在于它是依佛果功德身口意三密而建立,行者身口意三业皆与佛之三密相应,能得佛力加持,令自身本具佛性妙用速疾显现,得即身成就。诸佛三密,乃果地功德,深含奥义,非凡情妄识所能思议,故说为密。密乘因此又名“果乘”。又因其修持以持佛真言明咒为主,故又名 “真言乘”、“持明乘”、“陀罗尼门”。净土法门,亦全依阿弥陀佛果地功德建立,依佛果三密加持众生:弥陀相好、光明、极乐庄严为身密,弥陀名号为语密,弥陀本愿、弥陀心性为意密。净土行人观想阿弥陀佛相好光明、净土庄严,称念弥陀名号,心契弥陀本愿,感得阿弥陀佛护念加持,摄引往生,与密乘行者三密相应得佛力加持而即身成就无异。阿弥陀佛相好、光明、名号、依报庄严等为何具有消罪灭障等功德?此乃佛果妙用,非凡夫劣智所能思议,全体是密,除佛之外,余无能知。密乘对佛三密何以具诸神力,亦多隐密不宣。而净土经论,则有明白揭示:摄引众生生西功德,是由阿弥陀佛因地本愿所成就,此界众生所以特宜生西,是因宿世与阿弥陀佛有深缘。如《随愿往生经》说:“但阿弥陀佛与观音、大势至先发心时从此界去,于此众生偏是有缘。”如此秘密,非佛开示,谁能知晓?故谓净土法门乃密法显说。

二、事相之密

将深密不可思议之理,以有相可见闻的符号等事相表示,是密乘教法的一大特点。以密眼观之,净土诸事相,皆属秘密,悉符密意。如净土宗所念阿弥陀佛,在密乘诸部法中皆列为五方佛之一、莲花部主,五方五佛,分表一法身大日如来之德,故依深密释,弥陀即是大日。《大日经疏》云:“西方观无量寿佛,此是如来方便智。以众生界无尽故,诸佛大悲方便亦无终尽,故名无量寿。”谓阿弥陀佛表大日如来及一切佛之大悲方便。日本觉鑁大师《阿弥陀秘释》谓“性德一心名为阿弥陀如来”,“大日如来,或名无量光佛。”藏密宁玛派以阿达尔玛佛为法身,无量寿佛为报身,莲花生大士为化身,三身一体。该派超度亡人的法本《中有闻教得度密法》中说:“又尔自识,光明真空,不离光体,不生不灭,亦即弥陀,无量光佛。”谓阿弥陀佛即是众生自性。又阿弥陀佛名号,便是秘密真言。《阿弥陀秘释》以密义释“阿弥陀”三字说:阿字为一心平等本初不生义,又为因义,表佛部,示一心法界体性;弥字为一心平等无我大我义,又行义,表莲花部,示二空实相本来不染,犹如莲花;陀字为一心诸法如如寂静义,又果义,表金刚部,示如来妙智果德。净土宗人常称念的“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即是往生净土神咒的首句,亦是藏密所传阿弥陀佛心咒“南无阿弥达拔雅”(namo amidabhaya)。《观经》称至心称阿弥陀佛名号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其神力之大,为诸咒所不及。故称名即是持咒,甚至胜于持咒。又,净土行人打坐常结的法界定印,在密法中即是阿弥陀佛的根本手印。手结此印,结跏跌坐,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意观极乐依正庄严,与密乘行者三密相应修弥陀本尊法,区别何在?尤《观无量寿经》所示十六观法,全符密法事相,具道场观、本尊观等,其入手之日想观,与密乘弥陀法的“红玻璃密法”,可谓同出一辙。

三、契机之密

12下一页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你看赞叹、骂人都是一阵风,风吹到耳朵上去,你心就做不了主,你就会动,这就被风水转了,这就有风水。如果赞叹你,你也不喜欢;毁谤你,你也不在乎,你心如如不动,风水对你不起作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