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五经一论导读——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2015/5/23   热度:445
本经总共有四十八品,全经分三大段,一至三品为序,序文分通序与别序,序是介绍经的内容,前二品是通序。一般经的通序即六种微信,都很简要。第三品是别序即发起序,说明此次法会发起的因缘。从第四至四十二品为正宗分,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现事因果,乃全经最重要部分,末后从四十三至四十八品是流通分,佛劝我们自己得到利益之后,要辗转传之于他人,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 佛说大乘无量寿 庄严清净平等觉经(1) 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 本经总共有四十八品,全经分三大段,一至三品为序,序文分通序与别序,序是介绍经的内容,前二品是通序。一般经的通序即六种微信,都很简要。第三品是别序即发起序,说明此次法会发起的因缘。从第四至四十二品为正宗分,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现事因果,乃全经最重要部分,末后从四十三至四十八品是流通分,佛劝我们自己得到利益之后,要辗转传之于他人,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 法会圣众第一(2)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3)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忄乔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4)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注释】 (1)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即《无量寿经》,亦称《大无量寿经》、《大经》,净土三部经之一,净土宗依据的主要经典。有十二种译本:分别由安世高、支娄迦谶、支谦、康僧铠、白延、竺法护、竺法力、觉贤、宝云、昙摩密多、菩提流志、法贤译。宋元以后,仅存五本,以康僧铠本较流行。该本虽号详瞻,但仍有诸多缺陷,如四十八愿中之莲花在生与国无妇女愿便付阙如。诸译本之详略、理义差异很大,使人不知所宗为好。故出现合译该经之趋势。近人夏莲居集现存诸本会译,他参阅的译本有:后汉支娄迦谶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吴支谦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曹魏康僧铠译《无量寿经》、唐菩提流志译《无量寿如来会》、宋法贤译《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这个会译本被称为“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文简义丰,词畅理圆”,被认为是“最善之本”。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故本书收录该本为好。 夏莲居,郓城人,法号慈济,未冠学儒,遍涉程、朱、陆、王,后皈依佛教为居士,摄禅密而归宗净土。1932年发心重校此经,历时三载始成。曾在广播电台连播,引起社会反响。 (2) 原各译本无章次之分,该标题为夏莲居所加,即他标明的“敬分章次”,下同。 (3) 耆阇崛山(梵文Grdhrakuta) 亦译“灵鹫山”,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相传释迦牟尼在此修禅布教宏法多年。现为印度的佛教圣迹之一。 (4) 贤劫 佛教“时劫”中的一种,指现今一个时期。过去的住劫称“庄严劫”,未来的住劫称“星宿劫”,现在的住劫因有佛出世,故名“贤劫”。 德遵普贤第二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1),所谓善思惟菩萨(2)、慧辩才菩萨(3)、观无住菩萨(4)、神通华菩萨(5)、光英菩萨(6)、宝幢菩萨(7)、智上菩萨(8)、寂根菩萨(9)、信慧菩萨(10)、愿慧菩萨(11)、香象菩萨(12)、宝英菩萨(13)、中住菩萨(14)、制行菩萨(15)、解脱菩萨(16),而为上首。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游步十方,行权方便(17),入佛法藏(18),究竟彼岸。 愿于无量世界(19),成等正觉(20)。舍兜率(21),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以定慧力,降伏魔怨(22)。得微妙法,成最正觉。天人归仰,请转法轮(23)。常以法音觉诸世间(24),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调众生,宣妙理,贮功德,示福田(25),以诸法药,救疗三苦(26),升灌顶阶(27),授菩提记(28)。为教菩萨,作阿阇黎(29),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无量诸佛咸共护念。 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于彼相中,实无可得。此诸菩萨,亦复如是。通诸法性,达众生相,供养诸佛,开导群生,化现其身,犹如电光,裂魔见网,解诸缠缚。远超声闻辟支佛(30)地,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善立方便(31),显示三乘(32)。于此中下,而现灭度,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33),及得一切陀罗尼门(34),随时悟入华严三昧(35)。具足总持百千三昧,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 得佛辩才,住普贤行。善能分别众生语言,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超过世间诸所有法,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又有比丘尼(36)五百人,清信士(37)七千人,清信女(38)五百人,欲界天、色界天诸天梵众,悉共大会。 【注释】 (1) 正士 菩萨的异称。 (2) 善思惟菩萨 他的思想、见解都是纯善的。代表专修净土的人具有正确的思想见解,与阿弥陀佛相应。 (3) 慧辩才菩萨 有智慧、有口才,能把净宗教理说得让人相信。 (4) 观无住菩萨 观察这个世间一切法都是无常。在此代表修净土的人对一切法,心不执着、不留恋,念佛才能往生。 (5) 神通华菩萨 表灵活应用。他有很善巧的教学能力,能因材施教,把念佛成佛的法门介绍给广大群众,让大众都能明白接受。 (6) 光英菩萨 表光明英发。光明是智慧,英发是发挥。表这部经能显发我们深广的智慧。 (7) 宝幢菩萨 “幢”是圆筒形的旗帜。古时候道场有讲经时,就把幢挂在寺院外的旗杆上,通知大众来听经,所以“幢”表宣扬佛法。“宝幢”表宣扬最殊胜的佛法,在此表示宣扬本经的法缘最是无比的殊胜。 (8) 智上菩萨 “智”是智慧,“上”最上第一,在此代表修学本经就能得到无上的智慧。 (9) 寂根菩萨 “寂”是寂静,“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寂静”是修行的根本,在这里代表依照这部经修学就能身心清净。 (10) 信慧菩萨 表能深信本经。 (11) 愿慧菩萨 表肯发愿学习求生净土。能深信发愿,就是有真实智慧的人。 (12) 香象菩萨 是比喻念佛的力量很大,能帮助我们超越十法界。这三位菩萨是代表往生的三个必要条件——信、愿、行。 (13) 宝英菩萨 “宝”是智慧宝藏,“英”是精华。所以“宝英”是代表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就是一切妙法中的精华,能令凡夫在一生当中往生不退决宝成佛。 (14) 中住菩萨 “中”是中道,“住”安住。把心安住在此经、佛号中,就能得到中道第一真理。 (15) 制行菩萨 “制行”是指控制我们的思想行为。念佛就是制行,在这里代表持戒念佛。 (16) 解脱菩萨 “解”是解除烦恼,“脱”是脱离六道、十法界。表示依照这部经的理论、方法修行,就能往生净土,永离妄想、分别、执着、得大自在。 (17) 权方便 指佛与菩萨在济度众生中因适宜各种场合和人物而实行的权宜谋之策。 (18) 佛法藏 即“如来藏”,佛教谓“真如”在烦恼中为“如来藏”。 (19) 世界 佛教以东西南北、东南、西北、上下等地域观为界,以过去、未来、现在等时间观为世,合称“世界”。 (20) 等正觉 即佛果位的智慧。 (21) 兜率 全称“兜率天”,佛教谓天有多层,此为欲界第四天,是菩萨成佛前的最后住处。 (22) 定慧 定指禅定,慧指慧思。魔怨:指烦恼、障碍。 (23) 转法轮 佛教指演说佛之教法。 (24) 世间 即指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25) 福田 以世间稻田为喻,借指众生植福所在。 (26) 三苦 指“苦苦”、“坏苦”、“行苦”三有生死之苦。 (27) 灌顶 本是印度古代国王即位的一种仪式,佛教密宗仿效此法,于僧嗣阿阇黎位时灌顶,佛教灌顶有初位和后位之分,此处指后位灌顶。后位灌顶见《秘藏记》:“菩萨初地乃至等觉,究竟迁佛果时,诸佛以大悲水灌顶,即自行圆满,得证佛果。” (28) 授记 指佛对发大心之众生,授与将来必定作佛预言。 (29) 阿阇黎 又译为“教授”、“轨范师”,通指教授佛法之师。 (30) 声闻 谓小乘法之弟子;辟支佛:又译“缘觉”、“独觉”,也谓小乘弟子。两者并称为“二乘”。 (31) 方便 或译“善权”、“变谋”。此处有二重意义:一指大乘菩萨不能像小乘一样自利,还必须运用各种手段利他;一指为教化众生不得因地因人制宜采取各种灵活方法,也即前所谓“权方便”。 (32) 三乘 指小乘声闻、中乘缘觉、大乘菩萨。 (33) 三摩地 又译“正定”、“定”、“禅定”。《智度论》曰:“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34) 陀罗尼 又译“总持”,指能持集种种法而不散失。 (35) 华严三昧 以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为理趣,由此起万行,庄严佛果谓“华严”,一心修此而入甚深境界谓“三昧”。 (36) 比丘尼 出家受具足戒的女性。 (37) 清信士 即优婆塞,未出家的信仰者。 (38) 清信女 即优婆夷,未出家的信仰者。 大教缘起第三 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尊者阿难,即自思维,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刹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1),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为宣说。 于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悯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2)、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阿难!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氓,惠以真实之利,难值难见,如优昙花(3),希有出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 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注释】 (1) 大寂定 如来所入的禅定状态。 (2) 阿罗汉 小乘法的最高果位。 (3) 优昙花 一译“灵瑞花”,叶似梨,果大如拳,无花而结子,花很难开一次。佛教认为此花一开便是瑞相,当有佛出世。 法藏因地第四 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 有大国主名世饶王,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1),号曰法藏,修菩萨道。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信解明记,悉皆第一。又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修行精进,无能逾者。往诣佛所,顶礼长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2)赞佛,发广大愿,颂曰: 如来微妙色端严, 一切世间无有等; 光明无量照十方, 日月火珠皆匿曜。 世尊能演一音声, 有情各各随类解; 又能现一妙色身, 普使众生随类见。 愿我得佛清净声, 法音普及无边界; 宣扬戒定精进门, 通达甚深微妙法。 智慧广大深如海, 内心清净绝尘劳; 超过无边恶趣门, 速到菩提究竟岸。 无明贪瞋皆永无, 惑尽过亡三昧力; 亦如过去无量佛, 为彼群生大导师。 能救一切诸世间, 生老病死众苦恼; 常行布施及戒忍, 精进定慧六波罗。 未度有情令得度; 已度之者使成佛, 假令供养恒沙圣, 不如坚勇求正觉。 愿当安住三摩地, 恒放光明照一切; 感得广大清净居, 殊胜庄严无等伦。 轮回诸趣众生类, 速生我刹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 度尽无边苦众生。 我行决定坚固力, 唯佛圣智能证知; 纵使身止诸苦中, 如是愿心永不退。 【注释】 (1) 沙门 原指一切出家修行的人,后来指佛教僧侣。 (2) 伽他 又译“偈”、“颂”、古印度一种文学体裁。 至心精进第五 法藏比丘说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取愿作佛,悉令如佛。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拔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无上正等正觉。欲令我作佛时,智慧光明,所居国土,教授名字,皆闻十方。诸天人民及蜎蠕类,来生我国,悉作菩萨。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宁可得否? 世间自在王佛即为法藏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汝自思维,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严。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 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维修习,誓满所愿。 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应其心愿,悉现与之。说是法时,经千亿岁。尔时法藏闻佛所说,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于彼天人善恶,国土粗妙,思维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所摄佛国,超过于彼。 既摄受已,复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白言:世尊!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 佛言:善哉!今正是时,汝应具说,令众欢喜。亦令大众闻是法已,得大善利,能于佛刹修习摄受,满足无量大愿。 发大誓愿第六 法藏白言:唯愿世尊大慈听察。 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无有地狱、饿鬼、禽兽、蜎飞蠕动之类。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1),三恶道(2)中,来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更堕恶趣。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一、国无恶道愿。二、不堕恶趣愿。)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孔子说天下有五种不祥之事: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释贤而用不肖,国之不祥也、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也和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也。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