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佛教与禅门净土——福胜庵


2015/5/23    热度:770   

新兴佛教与禅门净土——福胜庵

来被称作“獠瑶杂居之地”、“瘴疠之乡”但这里山青水秀,自自然然地蕴有一股慧根佛性。自从隋唐时期佛法如来禅由达摩从西域印度登陆广州,当时有僧侣从广州逆西江溯水而上,把佛法三宝带来新州,最早在东门河东岸李礅结庵弘扬佛法,称为李庵,因临近河流常受洪水之患李庵俗称水流庵,这里成为新兴佛法初来之地,有佛窝之称。自此新兴信佛民众渐多,寺院庵堂慢慢增加。到唐代龙朔年间,新州索卢县卖柴郎卢惠能于州治筠城城南外金台寺闻经悟道,萌发北上东山黄梅寺求佛之行,惠能天生慧根,以无尚佛性受到五祖赞赏,并传以衣钵,继六祖之位后一生于曹溪南华弘法,六祖以顿悟法门将初祖达摩带到中土的如来禅法改革成为适合中国人修习的顿悟禅宗。唐代时中国的佛教同时存在着许多派系,但唐武宗在位的会昌年间,曾进行过大规模的灭佛行动,唐宣宗继位后恢复佛教,在中国其它的佛教门派已经难以复原,只有南方出世入世禅农并举的禅宗得以重生,自此天下言禅者皆本曹溪,六祖禅宗思想成为中国佛教代名词。六祖被称作影响中国佛教第一人。

六祖晚年将自己少年时故居改为报恩寺,后被唐中宗皇命敕赐为国恩寺,六祖有许多出色的弟子,他们都成为开宗立派的禅宗大师,其中南岳怀让派发有禅门临济宗、沩仰宗,青源行思派分支出有法眼宗、云门宗和曹洞宗。被称作禅门一花开五叶,各宗虽分门庭,家风有别,但都依《六祖坛经》为传教宗义。国恩寺一直传承禅门曹洞宗法系,成为新兴及至邻近州县的一个佛教弘法中心。自古以来国恩寺的住持又兼任新兴县的僧录司,负责县内以及邻近阳春、恩平部分寺院的僧侣、女尼的挂单调度。

自唐以来新兴佛教就十分之兴旺,到民国年间在县内长住有男僧的寺院除了国恩寺以外还有许多,包括集成的龙潭寺、竹院庵、旧郎永宁寺、船岗龙台寺、社圩岱山寺(黑石寺)、罗陈极乐寺、东成回龙寺、稔村永丰寺、洞口秀罗寺、大稳寺、车岗兴隆寺、县城的金台寺、龙兴寺、象山庵、普济庵共有十六处。而在县内长住比丘尼(女僧人)的庵堂亦不在小数,有上沙上中黄的善庆庵、下中黄的福成庵、洞口三挺庵、岗根的华严庵和县城南街藏庆庵、州背的福胜庵。这些的庵堂基本在清代中叶已经形成有一定的规模。其中以藏庆庵和福胜庵的建筑尤为宽敞。

自民国中期一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新兴的宗教经历过民国时的“破除迷信、消毁YIN祠”,建国初的“土改”,文化革命时的“破四旧、立四新”等等运动,许多僧尼道人教士被逼还俗,原来许多宗教的寺祠庙观等建筑都被划归为国有和集体所有,甚至被拆毁或者无人维护自然坍塌。

在党的三中全会之后,宗教政策得到重新落实,宗教信仰作为公民的一种权利又重新得到法律的尊重,在新兴,千年古刹龙山国恩寺首先就得以重光,恢复成为新兴佛教的一个弘扬佛法的道场。因为国恩寺是六祖出生、弘法和圆寂的地方,更兼拥有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再加上风光秀美龙山景观、独一无二的神奇温泉水,使到龙山成为了一个远近游人朝圣观光的旅游胜地。

新兴历来被称作为佛地,佛教是是本地民间最多人信仰的宗教,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近年来新兴许多原来被作为其它用处或者已经被毁的宗教场所,又重新由各方信众筹资修葺或者重建,好象迳口的竹院庵、龙山背的龙潭寺、船岗的龙台寺、太平社圩的岱山寺、共成三宝寺、车岗的兴龙寺、县城的金台寺等,许多古寺庙又重新成为新兴佛信徒礼佛参禅的道场和旅客观光的旅游景点。

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古寺院原有的建筑已经拆毁或者十分残破,只有龙山国恩寺和迳口的竹院庵拥有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近年来更是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对其修葺和扩建,并被列作为省或县一级的文物保护单位。而其它许多重光的寺院都是水泥钢筋建造的现代建筑,这对于现在文化建设中特别重视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和修葺难免就是一件憾事。

福胜庵

新兴的佛教禅传承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时间,如果站在现代的水泥建筑殿堂中去礼拜佛祖这与在历经沧桑的古建筑中去参悟禅理那种感觉当然就是不尽相同了。在新兴难道真的就只有国恩寺和竹院庵几间属于佛教的古建筑了吗?不是的,在新兴,就在县城还在一处禅门净土,她就是福胜庵。

明清以来,在新兴由比丘尼住持的佛庵比较兴盛的就有县城南街的藏庆庵的背州的福胜庵。藏庆庵(大约就在现在的南街太邱书院往南50米)当时尼众较多,建国后因地处繁华街道,藏庆庵一早已经拆毁,现在已经成临街商铺。

而州背福胜庵到现在依然保持原来清代时期的古建筑,仍然是佛门净地。

福胜庵位于新兴县城州背村悦梅坊,从新开辟的大园路行入仅、三、四十米。福胜庵明代时期已经建有,古名静慈庵,古址在距现在的位置往西大约有五六十米,即现在的州背小学校门对面,由于年代古远,原来的静慈庵历经风雨,缺少修葺渐渐古庵呈现一片败象。到清代适逢盛世,佛教在新兴再度兴旺,乾隆33年(1768)静慈庵由当家主持尼师释与松倾尽自身积蓄、与同伴女僧智德竭力向四方信众募集善款了重建了一座三间两进的庵堂,并改名福胜庵,与松尼师亦成为福胜庵第一代开庵主持。乾隆年间修建庵堂时,当时就已经奠定了福胜庵的建筑规模,相传曾有戊午(1738)科举人新兴楹联才子曾受一撰写了全庵的楹联,二百多年来一直沿用至今。当年福胜庵修建落成之后佛像庄严,气象重新,成为佛信徒一个朝拜之地,亦是一些命运悲凉诚心向佛的妇女避世离尘的场所。令福胜庵香火代代往下传。

然而。岁月沧桑风雨无情,福胜庵曾多次倒圮,在清同治九年(1870)由尼师殿芳率众徒募款修葺,到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和民国七年(1918)由庵内女僧祖达、亚庆、等出资筹款重建成现在的规模,全庵为五开间两进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 300平方米,首进正间为韦陀殿,两傍廊房为僧舍,南厝间为膳房;正中有天井花坛;二进大厅为大雄宝殿,左右厢房为僧舍,北廊祖堂。现在庵内的韦陀殿仍然镶嵌着由乾隆33年至民国7年每一次重建大修的原因和当年捐资的热心人士的芳名碑刻,可算是见证福胜庵历经兴衰的珍贵文物。

州背村位处县城北郊,福胜庵背村面田以往庵前古榕自东南环绕着一股赤子陂清泉,庵的北侧是一片菜园,往外是宽阔的荷塘,巨榕古庵、绿水滢回、环境清幽充满禅意诗境,成为是州背村乡民和附近信众朝圣礼佛的场所,香火日盛。为县内大庵。民国期间庵内经济来源除了有香客供养外,庵内众尼还得靠种田栽菜,针黹刺绣的低收入来维持生计,虽说是清苦岁月,但也算是佛家禅静的劳作生活。

封建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有许多命运悲惨的女人在俗世遭遇了苦难看破红尘荫生出家念头,就会选择到庵堂剃度为尼,侍佛清修以求得到心灵的解脱。福胜庵为县内古庵,自古僧尼的挂单调派由国恩寺负责,但庵内亦有自己的房系族谱,庵内女僧师承辈份有字派安定,自乾隆年间开庵方丈与松起顺下为:与…… 通、微、玑、悉、剖、理、妙、咸、穷。民国时期福胜庵住持尼师释理铨,生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自幼出家,她为人慈悲常对不幸的妇女施以同情和帮助,为有佛缘女性剃度安置在庵内,民国时住庵尼僧就有二三十人。民国十三年(1924)庵内收养了一名只有一岁大的女婴,女婴是本县桥亭村人,乳名玉珍,因家境穷困玉珍的父母只得把她送到福胜庵由庵内的尼姑收养,当时理铨尼师有一正值少女时期的女徒法名妙登,于是就由妙登来照顾这女婴,到玉珍成年后举行了受具足戒的出家仪式,妙登也就成了玉珍的师父了,按庵内的辈份排序玉珍的法名咸静,后来不幸妙登在二十四岁时早逝,咸静就跟从师太和庵内的其它女僧一齐敲馨念佛吃斋长大,长居庵内。

到建国之初,由于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土地改革、大跃进公社化、文化大革命接踵而来,宗教信仰[被视作为封建迷信、“四旧”之列宗教场所被充公,宗教活动被禁止,许多出家人被迫还俗遗返回乡,即使当时的佛教胜地龙山国恩寺也只留下鼎光和尚一个僧人还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过着禅农并举的生活。而福胜庵也只留下师太阿群和咸静等几个自幼出家的尼姑守在庵中,这时庵中的神像早已被毁,所有的宗教活动已被禁止,几个苦命的女人日间加入州背村的生产队参加劳动,。只能夜静时分在心中忏颂经悔。

到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拔乱反正,改革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人们的宗教信仰重新得到尊重,在新兴龙山国恩寺首先得到重光,当时国恩寺只有鼎光和尚一个出家人,许多佛家法事难以一人开展,于是就有包括福胜庵的咸静尼师在内县内许多的尼姑都自发性地到国恩寺帮助鼎光方丈四处化缘修复寺院和开展法事。自从国恩寺中兴,县内许多的宗教场所也得到了政策的落实,到1991年的时候咸静得到了种族各方信众的支持下,州背福胜庵又渐渐再现香火,恢复为禅宗净地。

然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安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男女地位渐渐平等,女性已经不再似旧社会要依赖男人,所以本地已少有女性会因逃避尘世而选择出家为尼。到八十年代之后,原来福胜庵的老尼姑许多已圆寂升天,只留下了咸静一人独守于庵内,此时的咸静已有六十多岁了,新兴县佛教协会曾经要将送她到国恩寺静修,无奈咸静不舍荒弃这座古庵,为了香火长亮,仍独自驻留庵内。但是咸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尼姑为了维持自己日常生活和庵内的香火,只能靠为一些信佛的死者做丧事时颂《倒头经》超渡亡魂来赚取微薄的酬劳。咸静就靠这些收入维持着庵内的香火, 1994年的时候还在县民政局领养了一个女婴,把她扶养供书教学,由于是在现代的学校接受教育,这名在福胜庵长大如今已经读初中二年级的女孩并没有要为咸静接续香火的意愿,她更希望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在收养女孩的时候,自小受苦身材本就十分瘦小多病的咸静老尼已经年过七十了,身体能力已经十分衰弱再去为人做法事已显得异常吃力。

或者说是福缘注定,在1995年的时候本县有一名二十五、六岁的女青年因为情感失意看破红尘,在征得父母的同下来到福胜庵静修信向佛教,改名万德,后由咸静为她受具足戒成为福胜庵的住寺尼姑,按族系万德属福胜庵第十七代女僧法名穷乐,万德自在福胜庵出家之后,在这禅净道场,以往的种种往事也已经抛开,只知一心敲馨念佛,心境领会到了一种平淡清静的感觉。万德本是农家女子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她到庵后苦习经忏,向师父咸静学习佛教道理和福胜庵传统的鼎湖腔颂经的法门。之后万德继承了咸静的衣钵开始四处替人念经做法事,今年已经八十四岁的咸静老尼已经年老体衰落,行动不便记忆下降,需要万德和邻里好心人来照顾生活起居。万德为人做常规法事所获劳酬不单赡养年迈的咸静老师太和为庵内领养的女孩供书教学,还要学会节俭持家把所有的积蓄都放在了对古庵的维护修葺和为庵内装桢添置佛像。2006年的时候在各方信众的支持下,万德对庵内三宝、观音、六祖、韦陀、弥勒佛等佛像重新换成为樟木雕刻表金的佛像,令到古庵更具佛门庄严的形象。

由于福胜庵历来是非官方出资由民间募捐善款所建,它的规模并非气垫恢宏,虽然外观是青砖红瓦,但内部的结构并不坚固,甚至许多的内墙还是用泥砖砌筑,由于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雨,特别是近年来附近的水田荷塘都已变成了民居,这对古庵的建筑结构造成很大的影响,现在见到这座被古庵,她的容颜已是十分的残破,拥有明清时代建筑特色门墙已经有很多的罅缝,大的甚至能容得下一只成人的手臂,北面的祖堂和僧房已经与正房分离。整间庵堂已经成了一座危房,随时会有倾倒的危险。

面临这种情形,万德的心憔虑和无奈,虽然作为剃度出家的女僧咸静、万德都是新兴佛教协会的成员,但是由于宗教部门有规定至少要有三个宗教人士的寺庙庵堂才能成为可以开展宗教活动的场所,所以至今拥有数百年历史禅宗净土福胜庵仍然处于一种不能对外开放为佛教场所的尴尬处境,所以已经少有人知新兴县城有福胜庵这一块禅门净土,因此得到的各方资助也十分有限。只有万德的颂经劳酬和附近信众布施的香油钱要维持庵内的日常开消已是十分艰难,而要想修葺维护古庵的容貌更加是难以实现。为此万德希望有关部门和热心人士能对古庵多了解关心,让福胜庵能恢复为新兴宗教场所,成为一处文物保护单位,让更多人认识历史悠久的福胜庵,希望得到有关部门能提供技术和和资金对庵内古建筑进行维护。咸静、穷乐女尼合掌诚心希望有诚心信佛的施主坛越能施一份公德,让古庵能禅意不灭香灯长明。真是:

古筠城外颂梵音,

十世沧桑续香灯;

佛地重震禅钟声,

谁人还知福胜庵。

近年来。新兴县实施三化一游战略兴县,禅宗文化游更成为新兴对外宣传的一张文片,龙山国恩寺作为禅文化的发祥地,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佛信徒和游客前来朝圣观光、在欣赏国恩寺宏伟的古建筑的同时,感受佛地的清静、了解禅宗真义、在意境幽雅的佛门中将现代紧张忙碌工作学习上的压力舒缓淡化。新兴是博大精深的禅文化发祥地,国恩寺作为新兴禅文化的中心,历史上已形成有一个佛家弘法的派出系统,现在如果能够将县内的佛教庵堂寺庙统一结合起来,以宗教部门和佛教协会牵头恢复昔日新兴的佛家传统,这应该既可以正确引导佛教活动健康开展更加能丰富新兴禅宗文化的内涵。

福胜庵作为佛教中保存下有数百年的古寺庙庵堂,虽然未必能成为旅游事业经济创收的景点,但也可以是平常百姓一种宗教信仰寻求心灵寄托和受到紧张生活的现代人寻幽减压的场所。 单是清代戊午(1738)科举人新兴楹联才子曾受一撰所写二百多年来一直沿用至今全庵的楹联就值得喜欢古代文学的人士所玩味。这些楹联对文工整、情境合一、充满禅心佛性,今抄录如下,以供看官欣赏:

山门楹联:福门开法界  胜地布慈航

大门门扇联:雨飞花  石点头  识透禅机见许大三千世界

日为侣  云作伴  丢开俗事问甚么十二因缘

韦陀殿楹联:七事开门一一全凭护法

三洲感应时时仰藉安禅

天井北花坛楹联《清香》:清泉生法地    香桂挂高空

天井南花坛楹联《秀盛》:秀花多似锦    盛物宛如馨

正厅大雄宝殿楹联:见相皈依何必远寻南海

诚心礼佛此处便是西天

正厅北厢房楹联《一尘不染》:月在上方诸品静

心持半偈万缘空

正厅南厢房楹联《菩提永茂》:菩耒善根常清静

提心增长不染尘另外还有祖堂僧房的对联都是撰于乾隆年间,虽经庵堂多次重修改建一直沿用至今,新兴才子的字里行间描绘了福胜庵善根长清静,增长不染尘埃的绿空世界。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的教学和学习,有三个层次。第一个阶段是转恶为善,第二是转迷为悟,第三是转凡为圣。虽然有三个层次,但以“转迷为悟”为主。世法跟佛法,古时候都讲教化,化就是转变,化是变化。教导你了,你还没有转变,还是老样子,这个教是白教了,没有收到效果,用现在的话来说,没有成绩可言。转不是一天转过来的,逐渐逐渐转过来的。每天都有一点儿小的转变,累积到几年、几十年,就会有大转变。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