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窦重显——云门宗中兴之祖 传播云门宗禅(图文)


2015/5/23    热度:250   

  重显(980——1052)俗姓李,字隐之,遂宁(今四川潼南)人。重显出身于豪富之家,世代以儒业相传。24岁那年,重显的父母相继去世,他感到人生无常,于是投益州(今四川成都)普安院仁铣法师出家,后又来到湖北随州智门光祚处参禅。

  一天,重显问:“心中不起一念,为什么也会有过错?”智门光祚并不答话,只是示意重显走近些。重显刚走上前,智门光祚就用拂子打他的嘴巴。重显被打得莫名其妙,刚想开口,智门光祚又用拂子打过来。重显突然觉悟了。

  智门光祚用拂子打重显的嘴巴,实际上是在提示重显,禅法是无法用概念和语言来表达的,所以“不起一念”问话的本身,就是心念。参禅者不应该执著于“不起一念”有错没错。

  重显开悟后,在智门光祚门下又修习了五年,然后东行游方,来到池州(今安徽贵池)景德寺,恰好他的同乡旧友曾会任池州太守。老朋友相逢,自然十分高兴。曾会说:“杭州灵隐寺是禅林胜地,你如果想去的话,我可以写一封信给住持珊禅师,他是我的好友,一定会好好招待你。”

  重显怀揣着曾会的信来到了灵隐寺,但他没有把信交给珊禅师,而是同普通的僧人一起生活。

  三年后,已在朝廷任职的曾会奉命出使浙江,顺便到灵隐寺找重显叙旧。他问了许多僧人,都没有听说过有这么一位禅师,连珊禅师也说没人交给他曾会写的信。可曾会却认定重显就生活在他们中间,于是就一间间僧房去找,总算找到了重显。

  曾会一见到重显就问:“禅师原来隐藏得这么深,为什么不去见住持呢?是不是把我的信给弄丢了?”

  重显回答说:“我不过是一个行脚僧,一无所求,哪里敢做你的信差啊!”说完,就从怀里摸出曾会的信,俩人哈哈大笑。禅者悟道后,早已抛弃一切外相,什么高低、大小、荣辱、利害都从心中抹去了,不像某些世俗小人攀附权势,为谋求蝇头小利而低声下气。重显的所作所为,正体现了禅者博大的胸襟和潇洒的风度。

  曾会随即把重显介绍给住持珊禅师。珊禅师与重显一交谈,颇感心心相印,于是就推荐他到苏州翠峰寺任住持。

  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重显告别翠峰寺,出任雪窦山资圣寺住持,开始传播云门宗禅法,世称“雪窦重显”。

  云门宗禅法,至雪窦重显而大张旗鼓,风靡天下,在北宋时期,与临济宗平分秋色,当时有“云门、临济,独盛天下”的美誉。雪窦重显也被誉为云门宗中兴之祖。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禅宗公案禅宗思想佛理禅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今天拜佛,求佛加持,佛加持你什么?加持你开悟。你读经明理,道理明白了之后,你知道应该怎样做人,知道应该怎样处世。我们修行,修的是什么?修行要修菩萨行。什么是“菩萨”?“菩萨”是梵语,意思是“觉悟”。佛法是教育,佛法是教学,永远无间断地在学习,这是菩萨行,因此,经不能不读。 “经”是什么?经是佛教教学里面的教科书。我们用经典里面所说的道理、方法,来修正我们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我们修行的功夫,我们一切的作为,是以这个为标准。我们每天读经、念经,用意在哪里?读经、念经是对照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己的心行与经典相应,欢喜,要想着怎样保持不要失掉;心行与经论所说的不相应,要改过自新,这就是忏除业障,这样读经,才叫做修菩萨行,才叫做积功累德。所以,经典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不是念给别人听的,是自己修菩萨行唯一的一个标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