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佛与问道
2015/5/23   热度:439
唐代,杨庭光在司空山会见了本净禅师,问道: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我一心一意的求道,请禅师慈悲开示我吧!”
本净禅师:“你是从京城来的,帝王所在之地有很多禅者,你就在那里问道好了,我对你所说的『道』一概不知。”
当杨庭光再作发问时,本净禅师说:“你到底是要求佛还是要问道?求佛的话,即心是佛;问道的话,无心是道。”但杨庭光并不懂话中含意,于是再度求教。
本净禅师:“所谓即心即佛,就是佛由心得,若再悟无心的话,便连佛也没有了,而无心不外乎是真正的道。”
听了这句话的杨庭光便说:“都城的大德们多说以布施、持戒、忍辱、苦行等来求佛,但是禅师你却说无秽的般若之智能本来就具备着,不须经由修行来获得。若果如此,则以前我所作的布施、持戒等修行,原来都是白费的。”
本净禅师斩钉削铁的说道:“白费的!”
禅门达摩祖师初来我国,梁武帝问曰:“朕建寺安僧,宣扬佛法,功德多少?”答曰:“并无功德。”实则并非无功德,只是真如佛性,人人本具,不假世求,故曰无功德。但吾人如何见性成佛?彼岸虽有,如无实筏,焉能得度?故布施持戒的功德庄严,多多益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 禅宗公案 | 禅宗思想 | 佛理禅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里面讲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觉悟的人有好处,他懂得用佛法来与人相处,即使是讨债的、报怨的,也能够和睦相处。受了人家的冤枉,受了人家的侮辱,受了人家的毁谤,觉悟的人,会以心平气和来处之,不会去计较,知道这是消业障,消完就没有了,他很开心、很自在、很快乐。一个觉悟的人,绝不怨天尤人!把冤家对头当作佛菩萨一样看待,你的心就平了。你心平气和,身体就健康了,修学功夫就上道了,这非常非常的要紧!学道的人,先要把心量拓开,能容人、能够包涵人,能做到心平气和,这种人有福。我们在圣贤典籍里面看到,世出世间的圣贤,越是有学问,越是有德行,越是谦虚,越是忍让,处事待人接物,心平气和。心平气和,烦恼不会发作,不会怨天尤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没有一样不好,统统好,这个多快乐!觉悟的人,心平气和,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一视同仁,他很自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