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神通妙用的心
2015/5/23   热度:481
有了禅的喜悦
可以化除种种烦恼垢染
使我们的心真正清净
那么人生会愈走愈光明
道路愈走愈宽阔
凡夫的心始终在相对中攀缘活动,始终没有自己的存在,假使悟了「禅」的道理,相对也好,绝对也好,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白天、晚上、生死老少、出家、在家,都是如如不动,就是欢喜愉快。
禅可以从以下几点体会得出来。
禅是神通妙用的心
契悟了圆通妙心
心得自在
就有能耐提得起万事万物,这是千手
看得到一切现象,这是千眼
禅,是佛之心,是觉悟的心。人人都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即使超凡入圣,或堕三恶道,这念心终究跟着我们,只是契悟与否的差别。圣人的身口意真正契悟到禅心,所以起心动念都是禅,一言一行都可做人天典范,如永嘉大师证道歌言:「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禅宗祖师也说:运水搬柴都是神通妙用。因此,悟了禅,心就清净,就会有很多独特的见解,就能超人一等。
很多人喜欢拜四面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因为他们有超大的能力。四面佛或千手千眼都是事上说,是相的示现。如果理上看,当我们证得禅心,东西南北看得清楚,就有四面佛的智慧。契悟了圆通妙心,心得自在,就有能耐提得起万事万物,这是千手;看得到一切现象,这是千眼。所以超凡的能耐,还得从「心」上下功夫。
禅是定慧等持的心
明心,指明白菩提心
见性,指见到空性
佛法的修持,有渐修、有顿悟。禅宗着重悟后起修,禅宗的禅不同于一般所谓的禅定,它是一个顿悟自心的方法,当中有定有慧,就称为「悟」。
什么叫悟呢?比如师父在这里说法,诸位在听法,师父问:「是谁在这里听法?」你忽然一下了解了,就开悟了。悟了以后,就依据这念心来用功。这是什么心?就是「觉心」,觉心时时刻刻要觉照,刚起念就得照住念头,是善念则继续起,是恶念马上就要化掉。若不起念就是无念,无念当中有定有慧,要能作主。这样日久功深,就能「明心见性」了。明心,指明白菩提心;见性,指见到空性。
假使说修禅,只有定没有观照的慧,那么就是禅宗祖师所说:「死水不藏龙」。从前有个禅和子,遇到一位老太婆供养他闭关三年,到了出关那天,老太婆故意考考他有没有开悟,便叫十七岁的孙女送饭时抱住他,问他心中的感觉,禅和子回答:「枯木倚寒崖,三冬无暖气」。老太婆一听,这只是定境,与木头没两样,既没开悟,就不再供养他了。禅和子心感惭愧,到外行脚数年后又回来找老太婆,老太婆看他很用功,决定再供养他三年。同样在出关当天,叫女孩子上前抱住他,这回禅和子的回答不同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给你婆婆知喔!」他终于开悟了。
佛经上说:见闻觉知是众生境界,就是分别,就是是非烦恼;若没有见闻觉知,那就像块木头了。楞严经云:「知见无知,斯即涅槃,知见立知,即无明本。」一语道破了凡圣境界。
当看到一个茶杯,第一个知道茶杯的念头是「知」,第二念觉得很漂亮是「意」,第三念想取走是「识」。好的心意识是善业,是天堂;坏的心意识是恶业,是地狱;善恶夹杂是人生,善恶都是这念心感染出来的。所以要契入这念心,就是要「守住心」,只有第一念没有第二念。训练到无论顺逆境都是当下了了分明,清清楚楚,不起分别,不染一尘的那一念,做到「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而且要站得住,站得长,这样就真正契入禅心,有定有慧属于修道位。
禅是绝对快乐的心
感官刺激的快乐,如过眼云烟
短暂而空虚
里面没有定,没有慧
世上的问题不外乎是苦和乐,苦乐是相对的,一切问题都是相对的,虚妄不实的。譬如爱吃辣就认为辣好吃,不爱吃辣就觉得很讨厌,酸甜苦辣到底那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好不好吃问题在个人的「习惯」和「分别」,味道本身没有自性,都是「缘起性空」。彻知这个道理,马上心就不想,不攀缘颠倒。心定下来,就是真正的快乐,心清净了,是一种绝对的快乐,而非经由刺激所得。感官刺激的快乐如过眼云烟,短暂而空虚,里面没有定、没有慧。因此,快乐之后,带来的是无穷的执着和烦恼。
有了禅的快乐可以化除种种烦恼垢染,使我们的心真正清净,人生会愈走愈光明,道路愈走愈宽阔。儒家所说「内圣外王」,内圣就是禅的境界,圣人恒在清净的禅悦当中,因此,佛像的座子都以莲花作为象征。不论佛像是站着、坐着,乃至卧着,都在莲花台上,意思是行住坐卧都不离开禅心。佛菩萨是永远的微笑着,因为他们以禅悦为食。这种禅悦自然感染外界的众生心生欢喜,想要亲近,以此因缘,圣者便能顺利的慈悲度众,净化社会,广行菩萨道,成就无上菩提,这是「外王」,是禅的最高境界,称之为佛,「佛」就是觉行圆满的意思。一个人没有禅心,想要齐家治国,想要度众,如何带给他们快乐的生命呢?
禅是退一步想的心
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生充满无限的禅机
使心能够解脱自在,毫无挂碍忧虑
就真正达到禅的意义和目的了
凡事退一步想也是禅。从前有个皇帝,带领大臣出外打猎,大臣摘了一颗果子给皇帝解渴,结果不小心刺伤了皇帝的手,皇帝气得不得了,把大臣赶走。没多久,来了一群野人,看到皇帝胖嘟嘟的,想把他抓走来祭拜天神,却发现皇帝手上流血不够完美,就放他回去。
皇帝因为手上的伤而捡回性命,对大臣感激异常,又把大臣找回来问:「我把你赶跑,你恨不恨我啊?」大臣回答:「启禀皇上,我不但不恨你,还感激万分,如果你不赶走我,我早就被抓去祭神了。」
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充满无限的禅机,使心能够解脱自在,毫无挂碍忧虑,就真正达到禅的意义和目的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 禅宗公案 | 禅宗思想 | 佛理禅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一起念头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就叫一心执持名号。一起心动念的时候,你不要管它,善念也好、恶念也好、染念也好、净念也好,不理会,马上把它转变成阿弥陀佛。古人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就是教我们妄念一起,要立刻转成“阿弥陀佛”;叫“阿弥陀佛”念念相续,不要中断。我们业障习气有第一念,第二念就变成阿弥陀佛了,这叫伏烦恼,这叫做功夫成片,三辈九品里面是下三品往生,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到。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