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生活体验
2015/5/23   热度:353
生活是五光十色的,人们对生活的体验也是多样而丰富的。既然禅与生活打成一片,是生活的艺术,那在生活中,禅就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问题就在于你自己能否于日常生活中悟得禅道的真谛。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怀疑论思想家蒙田(Montaigne,l533~1592)曾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物就是认识自我。”禅宗主张在日常生活中体认“本体心性”,就是要每一个人在他的日常言行中去认识自我。因此,宗门中流行的口头禅,便是“担水运柴,无非妙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做平平常常的事,以平平常常的心,就可以从中认识自我。
有则公案说:
有一僧问香林澄远禅师:“什么是平常心?”香林澄远禅师回答说:“早晨参拜,晚上请安。”
这“早晨参拜,晚上请安”即是僧侣们每天要做的日常事,该做的就主动去做,不要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就是“平常心”。
又如一则公案说:
一次,源律师(一位专门研究戒律的和尚)来问大珠慧海禅师:“您修禅道是否用功?”大珠慧海回答:“用功。”律师又问:“如何用功?”禅师回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律师又问:“所有的人都是如此,岂不是和您一样用功么?”禅师回答:“不一样。”律师又问:“有什么不一样?”禅师回答:“有些人该吃饭时不肯吃,百般挑拣;有些人该睡觉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一样。”律师无话可说。
“百般挑拣,千般计较”,以此比喻迷执太多,便会丧失“平常心”。“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以一种“平常心”达到自然无碍。
现实生活中,要做到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尽守职责,绝大多数的人都能做到做好,而要做到不挑拣,不计较,相对说来比较困难。因为日常生活中,不顺心不如意的事经常发生,而且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稍不顺心,便耿耿于怀,情绪波动;稍不如意,便形诸于声色,或板起面孔,或唠唠叨叨,或出言不逊,这样的人也不少,他们总是提不起放不下,心态不能平衡。
如能以“平常心”去对待,便不至于此。一般人最好是先学坐禅,逐渐调适自己的心态,慢慢地就会消减挑拣、计较等妄心,逐渐恢复本具的平常心。有了平常心,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认识自我,也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你所遇到的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做到利己利他。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 禅宗公案 | 禅宗思想 | 佛理禅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念佛的时候要把真心念出来,念出来干什么?念出来要生活,使我们整个日常生活全部用真心,那才是处处都见佛了,时时都见佛了,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觉心是真心,把妄心念掉,把真心念起来。真心用事,真心当家,真心作主,就叫做成无上正等正觉。由此可知,念佛并没有与我们生活脱节,念佛就是我们实际的生活。要提高生活品质,从哪里提起?念佛才是唯一真正提高了生活的品质,使你真正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可是大家要记住,如果用假心、杂心、妄心,你怎么念,这种好处利益你得不到。充其量只是阿赖耶识里面种一点念佛的种子,这一生都得不到好处。只有真心念佛的人才真正快乐,真正自在!所以真善美慧,唯有真心念佛的人他才具足。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