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
2015/5/23   热度:261
佛学的主旨,注重在修行求证,并不是纯粹空谈理论的思想问题。无论原始大小乘的佛学,以及中国佛教各宗的创建,都是以禅定修持为其求证的骨干,所谓涅盘、性空、真如、妙有的教理极则,以及达成圆满佛果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三明(宿命、天眼、漏尽)以及性空缘起、缘起性空,与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理念与实证,一律都从禅定入手而达到般若智慧的证验,然後完成圆满的解脱道果。
禅宗传入中国以後,虽然再度演变而成中国文化方式的宗派,但只在教授方法,与文字语言方面,逐渐演变佛学的教理,而改用平凡语白的说话、与平民文学的境界,表达其高深的玄理,至於它的中心与目的,仍然不离佛学原始的要求,换言之,禅宗的中心,虽然不是禅定,但仍然不离以禅定修行求证的方法为基础。
禅宗的目的,虽然不是著重离尘遁世,逃避生死的小乘隐退,但仍然不离升华生死,要求心的出世自在,而作入世救众生的行径,虽然唐、宋以後的禅师们,也有采用呵佛骂祖的教授方法,用来破除固执盲目信仰的宗教性,高唱佛是“乾矢橛”等名言,但他仍然标榜以达到不是成佛,只是完成一个“超格凡夫”,或“了无一事的闲道人”等为目的。
其实,这些作用,都是为了变更经常含有过分宗教色彩如佛菩萨等的佛号,而代之以最通俗明白的观念而已,所谓“超格”,所谓“闲人”,并非等闲易学的事,试想:既然身为一个凡夫,却要在凡夫群中,超越到没有常格可比;既然是一个人生,却要“无心於事,无事於心”,做到“空诸所有”,不是“实诸所无”的悠闲自在,那岂是随随便便就能一蹴而就的吗?倘使真能到达如此地步,纵使不称他为佛,而叫他任何其他虚名,在他自然都无所谓了,犹如庄子所说或牛或马,一任人呼,又有何不可呢?我们若了解禅宗的中心与目的以後,就可明白唐、宋以来禅宗宗师们所标示的了生死、求解脱,是如何一回事了!他们所提出来的问题,例如:“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以及“参话头”等学禅入手方法的作用,也同时可以了然於心了!
现在为了进一步明白禅宗这个中心与目的的演变,便须要知道中国佛学史的演进;当东汉末期,佛学传入中国的先锋,并不是学理的灌输,最初佛学进入中国的前奏,第一,是印度梵僧们用超乎平常所知而神乎其事的神通表现。第二,是教导修习小乘禅定的修行方法。由於这两个佛学输入的先锋前奏,恰当秦、汉以来中国道家方士,发明种种修行方法,冀求升华人生而进入神仙境界的鼎盛时期,所以一经接触佛法中禅定与神通的证验,便自然而然的彼此观摹研究。甚之,倾心禅定以求神通,一变战国以来,利用外药金丹的修炼,与两汉以後,以锻炼精神魂魄的修炼方同,从此,跟踪而来的,便是佛学思想学术的源源输入,更加充实禅定修证的理论基础,所以有魏、晋、南北朝佛教高僧大德们,修行实验的种种成果。因此才又产生佛教各宗禅观的修法,与天台宗止观禅定法门等的建立,可惜一般研究佛教史与佛学史者,因为本身并没有亲证佛学的真实经验,不敢碰触这些史实,甚至反咬一口,认为这些都是与佛学学理思想毫不相干的虚言,才使佛学的真正意义,与禅学的真实目的,完全变了本质。
然则,禅宗何以又在隋、唐以後,排斥禅定,只重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的见地呢?这便须要了解禅宗一脉所标榜负担的任务了!我们须知号称为教外别传的禅宗,它的目的,是为传授佛法必要真修实证的见地,并不以禅定或神通为标榜。
因为禅定是佛法与世间各宗教、各哲学学派,甚至一般普通习静人的兵法,并不是佛法特创的不共法,(有关禅定修证的简要次序,己经在前面佛学内容中讲过,不再赘述。)神通的境界,也都是由於从心理生理入手,加以严格的禅定方法锻炼而成,是把人类与众生身心性命的本能效用,发挥到最大与极限的功能,因此便知纵使修炼禅定的工夫,得到神通的境界,仍然没有离开心意意识的作用。
既然禅定神通,都是唯心所造,可以由心意识达到的境界,那麽,就是有了禅定神通的成就,自己仍然不能明白这个能够使你得禅定,能够使你起神通作用的基本功能的心,它究竟是何相状?它究竟来从何来?去向何去?它的本体究竟是怎样的一回事?那岂不是仍然是一个不知宇宙人生究竟的糊涂人吗?所以《楞伽经》上便说这些境界,仍然不离唯识的变相,《楞严经》上更加明白地说:“现前纵得九次第定,仍为法尘分别影事”而已。
宋代由神仙道家而参禅的张紫阳真人也说:“预後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了!可是话又说回来,倘使是一个真正学佛参禅的人,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禅定修持,连普通平心静气的心性修养工夫,也未到达,就冒然要求,或自认为已得言下顿悟的禅道,那便是非愚即狂,恐怕距离禅道尚远吧!假定这样便自信为禅学的真实,至少在我个人而言,实在是个世间最愚蠢的笨人,几十年的求学求证的工夫,都是冤枉的浪费了。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总之,禅宗的中心与目的,已如以上听讲,略作说明,关於真实禅宗的途径,归纳起来,便有工夫与见地的两种条件,犹如鸟的两翼,车的双轮,是缺一不可的事实,现在让我们举出初唐之际禅宗大师们,有关修持禅定的工夫,与见性悟道的见地吧!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 禅宗公案 | 禅宗思想 | 佛理禅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修行要想在这一生道业圆满成就,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有把握,一定要严守五戒十善,一定不要去犯,一定要放下“自私自利”。我们 一定要知道,如果起心动念还是为自己的利益,我们就是凡夫,这是迷,没有觉悟。觉悟的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为社会的安全、人民的福祉、世界的和平。真正觉悟的人,彻底觉悟“一切法无我”,对社会大众没有利益的事情,他不会做,他不会说,他连想都不会想。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