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修禅定前的开导(1)~(3)
2015/5/23   热度:498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傅味琴
引言: 廿年前,我教修禅定,陆续写了讲课提要和观名,今特为女众专修班再作讲解。
禅定是释迦如来教导弟子
由修习止观而入定,由定发慧的方法
先学理论,再修观
禅定有一系列的理论,我以前曾经讲过“定学”,这些理论比较多,要等理论都讲完,再修观,就慢了。所以现在的办法,就是根据我们学的观来加入一些理论,也就是讲一点理论,学一个观,双管齐下。
如来就是佛
“禅定是释迦如来教导弟子由修习止观而入定的方法”,释迦如来就是释迦佛,如来就是佛,佛有十个称号,如来也是佛十个称号之一。
人写的书,经常有错
顺便给大家提一下,现在佛门里有些名称比较错乱,尤其是现在人出的书,经常有错,不应该把释迦牟尼佛称为如来佛,如来是一个称号,佛也是一个称号,把两个称号合起来,仍然等于两个名称。称如来佛的原因,是看了《西游记》的关系,你说写《西游记》的人对佛法不懂吧,我看他很懂,尤其是《西游记》里写的诗词,法义还很深呢。为什么会搞出这个笑话来?我想他是故意把释迦佛的名字隐掉,因为它是一部神话小说,怕人们吃饱了在饭后谈起《西游记》来,把释迦佛的名字随随便便做谈笑的资料,不恭敬,所以《西游记》没有把释迦佛的名字说出来,故意说了一个如来佛,没有名字,就等于没有这尊佛。我们佛弟子呢,应该懂得,千万不能称如来佛,世俗人的这种错误已经难以挽回,我们自身就不能够再投入进去。
佛是佛,祖是祖
还有,现在社会上出的书刊里,甚至某些佛教刊物里,也是随便把人写错的印出来,很多把释迦牟尼佛称成“佛祖”,非但错误,而且笑话。佛是佛,祖是祖,是两个人,即使是一个人,释迦牟尼佛也不是佛的祖先啊,释迦牟尼佛以前还有佛,所以千万不要称佛祖。闽南一带,有许多小庙,写的就是佛祖,什么“佛祖观世音菩萨”。《法音》月刊第一页有“佛言祖语”,它就是分开的,佛是怎么说的,祖是怎么说的,佛是佛陀,祖是祖师。
坐禅的目的,就是要入定
坐禅的目的就是要入定,修禅定就是修习止观。定跟禅有区别,定,只要止住妄念就能入定,所以修止就能入定,修止的方法很多。禅,称禅观,要修观,连起来通称为禅定。
观不是用眼睛看,观是用心去想,用现在的话说,运用心里的想象力,说心里怎么个想法,很简单,我们懂得回忆,或者忆念。比如说,你心里在回忆昨天的事情,昨天看见过某一个人,你闭起眼睛来,回忆一想,这个人就能想出来,非但能够回忆得起来,而且这个人的形状,通过想象,就像在你的面前一样,这种叫观。
还有忆念,你把这个所观的境念念不忘,那就是忆念,比如我们生活中,经常在心里想念某个人,这就叫忆念。
修止还要修观
修止成就了就能入定。但入定以后,还要修观。为什么要止住妄念?如果你有妄念,对修定来说是有干扰的,修观也是很难成就的。妄念止住了,就没有干扰了,观就能够成就了。这时你得止的境界就跟前面不同了,也就是程度更高了一层,称妙止。在妙止的水平上你再修观,这个观的层次又不一样,所以称妙观,而后止观双运。
双管齐下
修禅定,如果要得止以后再修观就太慢了,修三年能不能得止,还是一个问题。而且呢,这三年来没有新的内容,光止在一点上,慢慢就会放松,觉得枯燥得很,没劲了。众生就是这样,修的时间长了,会疲厌,心力就集中不起来,容易涣散。拿我们来说,学修禅定不能太慢,太慢,很多人都不感兴趣。所以现在我们教的禅定,也修止也修观,同时做。这样比较适合于我们现在的情况。
有妄念就有生死
一切成就都必须在定中成就。众生流转生死,受种种苦,就由于妄念的缘故,如来希望我们跳出生死轮回,就必须要有能止住妄念的方法才有希望。举个例说,念佛法门,是个方便法门,方法挺方便,但功夫却没有方便,无论什么修证方法,虽各有不同,但功夫一样,绝不会占便宜的,好比每一个学校,教育的方式可以各不一样,但是考试的成绩都是60分才合格,所以说,方法有方便,功夫没有方便。《阿弥陀经》说:“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可知念佛虽念起来很方便,可是功夫要达到一心不乱,也一样的要入定。 返回页首
禅定是六波罗密中第五波罗密
你怎么能学会?
禅定是六波罗密中第五度。六波罗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第五波罗密就是禅定,也叫禅那,译成汉语,称为静虑般罗密;第六般若波罗密,你不经过第五度哪来第六度?所以如果要悟到佛之知见,你必须修禅定,只有禅定才能够开发根本智。我们今天学习、听法、上课也能够获得智慧,那叫后得智,后天通过学习学会的,但是问题来了,你怎么能学会的?
必然有个能学会的“能”
问孩子:“你怎么能学会?”“老师教我,我好好地学,我就学会了。”这只解答了一些现象。而这个问题的根本是在问一个“能”。你怎么能觉悟?也是在问一个“能”。比如火怎么能烧起来,你说,用火柴一划,它就出火了,这是一个现象。那么拿支笔一划,它有出火吗?众生能够在后天学会种种知识,得到种种智慧,他必然有一个能够学会的“能”,这个“能”是什么?
什么是“能”
再举一个例子,鸡蛋放在暖箱里,没多久就孵出小鸡来了。那么,地上捡一个石卵子,像鸡蛋那么大,你放进去能出小鸡吗?因为鸡蛋有能出小鸡的“能”。烘箱只是一个出小鸡的方法,并不是能出小鸡的“能”。我们能学会生活中的一切,拿文化来说,我们学会汉语、英语,那么怎么能学会?这个能是什么?你们说说,能是什么?你们以前有在佛学院念书的有学到没有?这个“能”都没人知道?
佛学与科学
科学就是要问个为什么。有些人,他很相信科学,不信佛学,而且用科学来反对佛学,说佛学不是科学。我们相信科学,我说佛学就是科学。既然佛学就是科学,科学经常问为什么,你回答不出来,人家怎么承认你是科学?说“释迦佛会答出来”,也许人们会说:“你呀,还是好好跟释迦佛学学吧。”
不提问,怎么懂呢?
佛当年讲经说法,经常有提问题,有时候弟子问佛,有时候佛还问弟子,活跃得很。现在呢,有人一提问题,旁人就说:“你不恭敬”。把佛法听懂才叫恭敬,糊里糊涂,怎么叫恭敬呢?或者说:“不能提的。”“我不提怎么懂啊?”“不懂就不懂好了。”那么讲它干什么?哪有老师对课文的提问一问三不知?正因为这样,佛教衰落了。
这种能使人觉悟的智慧就叫根本智
很多当师父的,你去问他一问三不知,“我自己也不懂。”你不懂,怎么当师父呢?有的怕没面子,干脆换一句话训你:“多问什么?”意思是多问嘛就不像修行了,修行就应该不要问,这不是培养弟子有智慧,而是培养弟子无知盲从了。我刚才问你们这个“能”,你们就回答不出,这个“能”就是佛性,佛是印度语,翻译成中文叫觉悟,叫觉性,这种觉性出于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就叫根本智。后天你再学其它东西就能学会。
众生体形不同,但都能懂事
这个根本智并不是爸妈生你的时候才有,是本来就有,与生俱来的,佛说的众生皆有佛性,众生躯体的形象不管换了多少次,换大变了一只象,换小变了一只蚂蚁,全有佛性。所以象也懂事,蚂蚁也懂事,仅仅是人学人道的东西,象学象道的东西。一根树木要你扛过去,人把树木两只手往肩胛上一扛,象不是这样,它也学会用鼻子一卷,卷起来,就能够把树木扛过去。
佛性能懂,烦恼能贪
给人说好话,戴戴高帽子,人就很听话,所以有些调皮的人,要叫某一个人给他做一件事情,尽说好话:“哎呀,我为什么找你啊,你最好啊,别人我都不满意啊,唯有你我才放心啊!”象也是这样,你到印度去骑象,可不要忘记,在象背上轻轻拍三下,再骑上去,它很听话,要不,你骑上去,它一不高兴身子一抖就把你掀了下来,拍三下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你最大,你最大,你最大。”它也懂的,众生皆有佛性,也有烦恼,佛性能懂,烦恼嘛,贪自己最大,傲慢。
有根本智才能学会后得智
蚂蚁打起仗来,组织工作做得很好,有前线部队,有后勤救护队。墙角里一个蜘蛛结网结得多好,而且越结越大,哪怕风把它吹掉了,它还会重结。所以会懂得这么多,因为一切众生有根本智,才能学会后得智。
修行就是擦灰尘
众生,在根本智上显露得多一点,觉悟的光度就会亮一点,好比电灯光本来光度是100瓦,很亮很亮,如果蒙上了灰,像厨房里的电灯,蒙上了油腻又蒙灰,看样子只有5瓦,不是电灯没有100瓦,而是灰尘蒙上去了。那么如果你把灰尘擦掉,擦一点,亮一点 ,擦一点再亮一点,修行就是擦灰尘。
把灯擦亮了,就成了利根
原来是100瓦,你能够擦掉灯泡上的污垢,恢复本来面目,它仍然100瓦。因为年代久了,在擦的过程中很不好擦,但你稍微擦掉一点,光的亮度就增加一点,人就聪明一点,努力再擦再擦呢?擦得很亮了,即使你还没有亮到100瓦,也成了利根。今天佛门里经常听到根机两个字,“是钝根啊。”“各有根机啊。”那么再问问,什么叫根机?他就回答不出来了,根机到底是什么做的?是泥土做的,还是石头做的?还是纸做的?你这么问会把他问傻了。
鹦鹉学话,辨别不清
你既然连根机都弄不清楚,你怎么开口说根机,闭口说钝根,说“我是听来的”,听来的可不能算数,会搞错的。一只鹦鹉它虽不是人,可是它有耳朵经常听人说话,它也会说,来了一个客人,鹦鹉说话了:“请坐,请坐。”来一个小偷,鹦鹉又说:“请坐,请坐。”因为鹦鹉辨别不出来的人到底是主人家的客人还是小偷。“请坐”这两个字是啥意思,它也不懂,它在客厅里,听久了,也就照样说了。
人云亦云,出了很多好笑事情
前一个时期,在《还珠格格》的电视剧里,皇宫里一只鹦鹉,它忽然叫起来:“皇上驾到!”宫里人都趴在地上跪着一动不敢动。后来才发现,是一只鹦鹉在叫。你听人家这么说,口里也就这么去传布,做出了很多很好笑的事情。我在佛协文教部每天早晨讲经,你们如果听听磁带里的笑声,一定会引得大家哈哈笑,并不是我讲得好笑,这个事情本身就好笑,佛门里好笑的事情太多了,只要说明白一点,就会令人发笑。
由定发慧
怎样使智慧开发出来呢?虽然它是本有的,也不需要去努力创造,可是你还得开发呀,好比金子被泥土石头堆了上去,年代一久,变金矿啦,可是里面的金子还是金子,不会坏,也不会变的,要取金子就得开矿,要开发根本智,就要修禅定。老师那儿学,仅仅是后得智,你要开发你自己的根本智,就要你自己用功了,用功禅定,所以说,“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这个慧就是根本智,无漏慧,由定开发出来的智慧,就是般若智,所以禅定是第五度,般若智慧是第六度。
修出智慧来才是正道
般若智慧怎么修?你只要把前五度修好了,般若智慧就出来了,般若智慧并不是修出来的,是每个众生都有的,你修好前面五度,般若智慧的光辉就会亮出来。所以一个修行人应该是越修越有智慧,这才是正道,如果越修越变得傻乎乎的,这是不正常的,二十年过去了,反而成了个愚老人。
愚是三毒之一
佛法是使人去掉愚痴,获得智慧,如果一个佛弟子没有获得智慧,不愿去掉愚,这个方向对吗?愚,本身就是三毒之一,三种根本烦恼是贪欲、瞋恚、愚痴。正常的情况下,通过获得的后得智,懂得越多,方便也多,脑子灵活了,事情到你手里,你会做得很好,叫善巧。
闻思修首先要闻
要得智慧,必须通过闻思修,首先要闻啊,你学生不听课能学到什么知识呢?越听越懂,那不是很方便吗?别人回答不出来,你就回答出来,因为你智慧大了,这是后得智,修禅定呢,妄念能止下去,妄念越少,也就越聪明。 孩子考学校,妈跟他说,“考试心别慌,心要定。”妈妈也知道心要定,才聪明。
心不定,想不出,一放下,想起来了
常有这样的事,去考场考试,一个题目想不起来,自己觉得奇怪,这个题目我前两天温习过了,怎么现在会想不出来了?时间也快到了,实在想不出也就算了,把考卷一交,刚走出门口,哎哟,想起来了,想起来你也没用啊,一交考卷,你就不能再拿回来了。这道理一样的,因为他当时紧张,心不定。考卷一交,没事了,放下了,却想起来了。这样讲你们都明白了吧?听得懂吗?(下答:听得懂。)
不要说“佛法听不懂”
我是摆事实讲道理,现在有人乱说佛法听不懂的,尤其是老太太,自己不来听,还要叫别人也不来听,还说:“佛法你听得懂啊?我们是钝根。”现在事实证明你们全听懂了嘛!胡说是有罪过的。这样下去,大家都不想学佛法了。
承认会变,这就是佛法
好人会变坏,坏人会变好,人们常说,“这人一向很好的,现在变坏了。”“这个人过去很坏,现在改好啦。”人们也常说,“你这个笨头笨脑的人,现在怎么变聪明了?”“你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啦?怎么变得傻乎乎的?”承认会变,这是佛法。
说不会变,就达不到一心不乱啦
认为不会变,这是邪说,如果不会变,众生怎么能成佛?佛法就是一切都会变。当然根机也会变,哪有根机不变的这种说法?二十岁进佛门,说是钝根,三十岁,六十岁,学佛法40年仍是钝根。就说念佛法门,念了40年,仍是钝根,那么40年的念佛有什么作用呢?说念到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按照你的说法,念不到的!因为原来不能一心不乱,以后仍然不能一心不乱,不会变,岂不空忙。
别人是钝根利根,你怎知道?
原来是钝根,以后仍然是钝根,这种说话好像佛法不起作用了。假如我到某一个地方去,人家不认得我,就会对我说末法时期众生都是钝根,禅定不宜修。假如我到另一个地方去,“老师你来了,坐坐坐,老师啊,别人嘛修禅定可能不恰当,因为现在都是钝根,不过你老师嘛两样。”一会钝根变了利根了,到底是钝根还是利根?你没有神通怎能知道别人是钝根还是利根,知道过去世根机要有宿命通的,这就不多说了,总之要确定一个真理,“一切都会变。”否则你修行就没有一颗上进心,不会变了,还努力干什么?
六度有次序,也可同时修
回过来再说,般若智慧是自然出生的,般若翻译智慧,但有的法师仍然喜欢用“般若”两个字,因为“智慧”两个字还不够代表般若的全部含义,般若是从根本智开发出来的智慧,世俗谛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解说的,但是真正的般若智慧是不可说不可说,要自己去亲自体会。这六波罗密,也是按照次序排列的,你应该第一步要修布施。但学佛法不像学校学文化那样死板,虽有这样的次序排列,你在修布施的时候同时也可以修持戒、忍辱,按排列来说,如果布施不肯修,你持戒也持不好,忍辱也忍不好。
返回页首
出家就是大布施,大持戒,大忍辱,大精进
现在讲:出家就是大布施,大持戒,大忍辱,大精进。你们今天都已经出家了,在家人远远比不上你们,在家人布施,布施钞票,出家人布施,把整个的时光,整个的生命全贡献出来了,出家人不做生意,不赚钱,不贪名,不贪利,不留恋世俗,那才叫大布施,大持戒。基础多好啊!
出家人穿的是忍辱衣
大忍辱,出家人最庄严的形象就是忍辱。出家人讨厌众生是不应该的,出家人穿的是忍辱衣,骂不还骂,打不还打,要忍到这样。大精进,居士忙着开店做生意,结了婚还要忙生孩子,洗尿布……出家人这些事情都没有了,有充裕的时间来精进修行,所以称大精进。
不修禅定,六度不圆满
前面四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出家都能够修得起来,就是第五度禅定,大多数出家人不肯修,说用不着,可惜不可惜。修禅定可以开智慧。有说:“什么?开智慧?可怜呐。”这句话你们听不懂吧,怎么开智慧是可怜呢,他说某人说过:“小智不及愚。”愚最好,这完全跟释迦佛说法相反了。当然,用不着开智慧,修什么禅定啊,你不修禅定,六波罗密能圆满吗?这叫自说自话,颠颠倒倒。应该以什么标准来说话?我常说,不听你的,也不听他的,也不听我的。听谁的?听释迦佛的,你说的跟释迦佛一样,就是没错。你跟释迦佛说的两样,就是你错了,要统一到释迦佛那里去,因为咱们都是佛弟子,大家都统一到释迦佛那里去,四众弟子还有什么争论呢,还有什么观点不同呢?都一样了嘛!就是不肯。说:“这是你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全是搞一个“我”。啊!时间到了,现在下课。
(2001.3.6第一讲完) 返回页首
释迦佛以法度众生,
说法四十九年,归纳为戒定慧三学
佛的智慧都融化在教育众生上
世间上的人都有智慧,除非是他是一个傻瓜。父母的智慧,小孩起烦恼哭了,父母拿个糖给他吃,小孩就安静多了。社会上的智慧,看见这个地方危险,竖几根栏杆防止危险。宗教,也有智慧,它希望人心往上,乃至于升到天堂,它用的办法就是劝人为善。佛觉得那样的智慧不够圆满,那样子的度众生是不够彻底的,所以佛的智慧呢,不采用这些,佛的智慧都融化在教育众生上。
佛法圆满,还需要儒教补充吗?
昨天男众班有个同学,课完了来问我,为什么不赞成讲《了凡四训》,说儒教也有好东西。我跟他说儒教里好的东西,佛教里全都有。儒教劝人为善,佛教教育人做好人比儒教更好。儒教有许多都讲不清楚,例如说“头上三尺有神明。”这个神明到底是啥?说“天做孽,犹可活。”这个天到底说啥,也没有讲清楚。佛教要用儒教做补充,岂不是认为佛的智慧还不够圆满,圆满的东西还需要补充吗?岂不是贬低了佛?
何必把儒教、道教来纠缠不清
如果儒教都能够在佛门里讲,那么其他宗教也可以在佛门里讲了。信耶稣的,心地也很好的,如果道教也能够在佛教里讲,那么外道、气功也能够讲了,气功也没说我不好啊。一个佛学苑的学生为什么佛学的问题不提,老是拿这些儒教、道教的问题来纠缠不清?如果说是一个探讨,你佛教都没有学好,还专门去探讨儒教、道教。
我是佛教,别跟我来说道教
末法时代出现了种种邪师邪说,把信佛的第一条标准都推翻了。什么第一条?“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照法义来讲,儒教、道教,是佛道外面的一条道也称外道,皈依佛了,你怎么还可以去信仰这些?后来他又跟我讲起道教来,我严肃地跟他说:“我是佛教,你不要来跟我讲道教。”
扰乱了思想,佛弟子不安心学佛法了
在如今社会,你尽管可以讲儒教,讲道教、神教,他们有他们的学院,你要讲道教,你到道观里去讲。比如说,开学时,我曾经讲过,听课只是听课,你不能在台下讲话,如果你说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自由,当然有你讲话的自由,可是这儿是听话的地方,你要讲话你到课堂外面去讲,你在课堂里面讲就要扰乱人家听课了。同样道理,不管讲道教也好,讲《了凡四训》也好,你可以到别的地方讲,怎么可以到佛门来讲呢?你到佛门来讲,岂不扰乱佛弟子的思想了吗?人家就不安心好好地学习佛法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世间人多求福,什么是“福田”?有几个人真正认识福田?佛在经上给我们讲三种福田。第一个恩田,父母。对父母不孝顺,对父母没有尽到孝养,你的福从哪来?第二个是敬田,三宝。有一些人恭敬三宝,存心不善,他为什么恭敬?听说佛门里一本万利,所以他来恭敬。他在家不恭敬父母,他跑来恭敬法师,认为什么?佛门里种福马上可以发大财,这是存心错误。佛教给我们恭敬是依教奉行,这叫敬。我们对佛拜不拜没有关系,为什么?那是形式。天天见到佛,顶礼磕头,不能把佛的教训记住,不能依教奉行,一点用处都没有,将来该堕地狱还是要堕地狱。第三种悲田,救济一切苦难的众生。我们想想今天世界众生哪一个不苦?哪一个没有灾难?个个都有。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