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思想行谊-《正信的佛教》(五)
2015/5/23   热度:624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九)佛教的家庭观念
佛教徒是不孝顺父母的吗?(42)
圣严法师指出我国有些人士:
他们在褊狭的家族观念及宗法思想之下,认为出家是大不孝的行为。……
其实,佛教对于孝顺父母的教训,在大小乘的经律之中,可谓多得不胜枚举,只要多看几部佛经,就会明白,佛教不但不是反孝的,乃是极端崇孝的。114
法师例举《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增一阿含经卷十一》《五分律卷二十四》《根本尼陀那卷四》《梵网经》等经文左证,要孝养今生的父母,也要救济过去未来父母;菩萨道的实行者,广度众生,等于孝敬父母。115
释尊成道后第五年回故国度父净饭王得道证;116第七年上忉利天为母说法,使母摩耶得法眼净:117第十五年在迦维罗卫尼拘类树园允许集姨母、乳母、保母、养母为一身之瞿昙弥大爱出家完成阿罗汉果。118从释迦牟尼佛陀教化父母成就须陀洹果,以报答父母生养之恩;开导养母成就阿罗汉果,以回馈乳母、保母、养母之养育之恩;是为佛教之「大孝」。佛陀认为仅仅以孝养、孝顺父母超过一生一世,也无法报答父母生身之恩。119
佛教是重男轻女的吗?(43)
佛世印度是父系社会,一般社会是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可是,佛法强调众生平等,纯正的佛教徒其实质并无重男轻女。因此,圣严法师说:
从学佛证果的观点上说,男女是平等的,女人除了必须转了丈夫身才能成佛之外,至于成罗汉、成菩萨,根本是没有男女差别的。120
佛教是反对家庭制度的吗?(44)
要成就漏尽、心解脱、慧解脱,出家并非绝对必须的条件,只是充分的条件;因为在家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如《中阿含146象迹喻经》所说:「在家至狭,尘劳之处;出家学道,发露旷大。我今在家,为锁所锁,不得尽形寿净修梵行。」121佛教也很重视健全的家庭生活,如圣严法师所举《善生经》是一部指导完美的在家生活的经典。又说:
佛教绝不勉强改变任何人的生活方式,出家,仅是佛教生活方式的一种,家庭才是佛教建设的根基所在,如果反对家庭制度,佛教的僧尼也将无以为生。
佛教徒可跟异教徒通婚吗?(45)
犹太教及回教规定不能与异教徒结婚,佛教并不然;圣严法师说明:
佛教不像那些民族化或家族化的宗教,佛教没有这种种族歧视或宗教歧视。宗教信仰虽与家庭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婚姻又是组成家庭的基础,但对一个佛教徒而言,并不要求首先改变了对方的宗教信仰然后再行结婚。但是,一个正信而有修养的佛教徒,必定能在婚后的夫妇生活中,促成对方来改信佛教。……
如果没有把握感化对方,最好选择同一信仰的配偶,如理组成佛化的家庭,否则,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导致婚姻的悲剧,那是很不幸的。122
佛教徒必须要行佛化婚礼吗?(46)圣严法师指出:
佛化婚礼,在佛教的三藏典籍中,找不到明确的根据。所以,佛教并不强调佛化婚礼的重要性,凡是公开的婚姻,都会受到佛教的认可。佛教严禁止私通,私通在佛教称为邪YIN,是犯罪的行为。
至于佛化婚礼,在佛化家庭的建设上说,是有必要的。123
佛教徒可以离婚吗?(47)
佛教推广「四摄法」,冀望人际关系良好,家庭和谐美满。所以法师说:
佛教主张婚姻的美满及婚姻的责任,既然结为夫妇,结婚之后,应该相亲相爱,互相尊敬,各守各的本分,各尽各的责任。……男女的离婚,对于彼此的心理,都有不良的影响,尤其对于儿女的抚育,更要负起道德上的责任。根据这一论点而言,也可以说,佛教是反对离婚的。
不过,佛经中也没有说离婚是犯戒的行为。124
佛教以为婴儿可以信佛吗?(48)
信仰三宝而皈依三宝,须知佛、法、僧为「宝」,值得皈依,自发自动之下要求皈依;首唱三皈依的优婆塞——尊者耶舍之父,首唱三皈依的优婆夷——尊者耶舍之母,两人皆于法眼净之后,自动皈依三宝。或者,是经由他人教导,明了皈依三宝的功德而后皈依;如初唱二皈依的Tapussa与Bhallika两位商人。125严法师因此如是说:
婴儿期间,尚没有自我判别的能力,信仰佛教的皈依仪式,必须是出于自我意志的宣誓,否则便不算皈依。佛教主张,七岁以上的儿童才可以出家,准此而言,皈依三宝的仪式,也该到七岁以上并且有自我判别的意志之时,才可以举行。126
佛教反对节制生育吗?(49)
佛教主张护生,严禁杀生亦禁止堕胎,佛世尚无节制生育的社会问题存在。
所以圣严法师指出:
这在佛教界中,尚是一个未经讨论的问题。根据佛教的基本的原则来说,只要不犯堕胎杀生戒,节制生育是不必反对的,为了子女的教养及生活的负担,节制生育是道德的。
佛教反对以堕胎作为节制生育的手段。127
为了防止遗传病及人类不良基因之蔓延,节育是道德的。以阻止排卵或防止精子与卵子结合的各种方法节育,全然不犯杀生。
(十)佛教的社会国家观念
佛教徒有国家观念吗?(50)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开示:「世、出世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128所以圣严法师说明:
佛教是崇恩主义的宗教,父母、众生、国家、三宝,称为四恩,孝养父母、广度众生、爱护国家、恭敬三宝,不是为了求取什么,完全是为了报恩的动机。所以对一个正信的佛教徒,不容怀疑他的国家意识。129
佛教徒能够参加军政的工作吗?(51)
佛世,有许多国王、大臣、大将军皈依三宝,佛陀接受他们。圣严法师也指出:
政治的原则是治理众人的事,佛教徒既然也是众人之一,自亦不能脱离了政治而生活。……
在家的佛教徒们,从事车政的实际工作,乃是应当的。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热忱的在家佛教徒,应当要向各方面的各阶层去贡献出自己。130
佛教对于中国的贡献是什么?(65)
圣严法师分五方面来回答:
在文学方面:由于佛典的翻译,刺激了中国文学的革命,从诗文的意境到文体的演变,在魏晋南北朝的时代,就已有了新的气象。六朝时代,由于梵文的拼音——华严字母的翻译,启悟了中国文字〔语音〕的反切,由反切产生四声,由四声而把五言与七言诗改进为律绝。……文法学……弹词小说……变文……由于佛典的翻译,也为中国增加了三万五千多个新语。
在艺术方面:魏晋的佛教建筑,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建筑形态……塑像的艺术……书法……刻板印刷品。
在科学方面:中国之有完整的论理学,却自佛教输入以后的因明学开始。中国从唐朝至明朝,皆是用的一行禅师所定的历法,那是根据印度的天文学而来。
在哲学宗教方面:〔魏晋〕道教典藉……宋元明的儒家理学……近世以来的中国思想家中,比如康有为、谭嗣同、章炳麟、粱启超、胡适、粱漱溟等,虽然未必信仰佛教,他们却都受了佛教思想的启发。
在民间的风俗方面:自从佛教传入之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观,为中国的民间,带来了新兴而有力的希望,佛教给我们指出了生死轮回的问题,以及善恶报应的问题,告诉了我们,一切行为均由各自负责,善报属于自己,恶果也属于自己,现生不报,来生必报。这一点,鼓励了人们要积极地去恶;这一观念,对于千百年来的中国民心社会的安定与影响之大而且深,实在无法估计。131
佛教是和平主义的宗教吗?(52)
佛教主张慈悲、不害(avihimsa)132,甘地即以佛陀「不害」的思想,领导印度人使用「不抵抗」的手段驱逐英国外来的强暴压制。世界史中有基督教的「十字军东征」、回教的「圣战」,从来没有佛教徒引起的战事。圣严法师亦指出:
从佛教的本质上说,从佛教的史实上说,佛教确是世界各宗教中最爱好和平的宗教。133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修学佛法,首先要真正觉悟善恶之义,换句话说,什么叫善?什么叫恶?简单地说,凡是利益一切众生的事情就叫做善,凡是利益自己的事情就叫做恶。佛在经典里面教给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戒律的总原则,我们一定要认真努力地去修持。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是修福。我们自己清净,对别人慈悲,确确实实能够舍己为人,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我们必定得吉利,必定得福报!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