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空禅师谈禅修(一)


2015/5/23    热度:214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修的方法)

  今天用功的方法是動靜结合。先禪修半小時之後再行香。行香的方式就像我剛才示範給大家看的,一般都是順時針,右手的胳臂摔的幅度大一點,然後就可以走快一點。這個叫作「行香」。

  在行香的過程中還是參,把你們的心安住在咒上,或是把你們的心安住在無所得上。這個時候我在這裏一敲,你們就立刻停下來。而且你們走路要快,不快的話心念不能集中。你們在精力全部集中時,在佛菩薩的加被和你們的功夫逼迫之下,在電光火石的一剎那之間,你們可能會有比較好的結果出現。

  當然,用功时不要有什麼期望的杂念,不要以為「待會兒我一定要開悟」。當然,你們來這裏就是為了開悟,這還用說嗎? 我記得聖嚴法師在紐約的時候,剛開始教禪修,第一個禪七只有四、五個人參加。在紐約這裏,想要了生死的人不多,大家都是在努力賺錢。

  現在我教你們今天禪修的用功方法。什麼樣的用功方法? 就是你用什麼方式來收攝你的心?

  第一個就是你們平時用功的大悲咒、六字大明咒。這個可以用,但是不能經常用。你心散亂的時候,就趕快用這個大悲咒,把你的工夫提起來。把心安住了,你就可用第二種方法。

  第二種方法有兩種,你們自己選擇。

  第一種方法是用「無」字來蕩空。「蕩」是掃蕩的蕩。什麼意思呢? 就是有了念頭后,你用六字大明咒把心攝住。這個時候用「無」字把六字大明咒蕩空。心裏面出了任何一個念頭,都用一個「無」字來蕩。這個「無」是「空」的前導。你一起了「無」的念頭,當下就空了。這個「空」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那個「空」。

  第二種方法是「參」---持咒的那個人到底是誰啊?

  所以你們今天用功的方法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一上座的時候先用六字大明咒收攝一下心念。然後很快就用第二個方法,一個手段是「無」,另一個手段是「參」。

  你們把以前的工夫都放下,今天用的工夫就是這個方法。用到差不多時,我就開始告訴你們行香。行香的時候,你們就開始走,越走越快。差不多的時候,我這裏用撫尺一敲,你們就停下來。然后,讓你們歸座,我給你們開示。開示完了,繼續用功。

  記住,禪堂就是戰場。今天不同於以往,一定要生起恭敬心,一定要生起慚愧心,還要生起真诚的心。就是我講的每一句話,你們都要用心的來聽。沒有這樣用心的話,生死流轉的根本就斷不了。你生死流轉的根本斷不了,那你怎麼出生死流呢?

  參禪無非是要以一念代萬念,然後把這一念也放下,回歸本來,如是而已。方法已經教給你們了。就是用持咒來攝心,然後就用「參」,或者是用「無」來蕩空一切。這樣慢慢的你們就可以找到一直以來夢魅以求的東西。

  其實也沒有這個東西!!

  這四天的禪修,你們不要以為:「我這一次可能沒什麼希望吧!?我自己平時禪修,也沒什麼用功,也不像他們每天打坐幾個小時。我每天要上班,沒時間。現在復活節放假,師父辦這個精進的禪四,我也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

  沒關係,你那怕來禪堂,能安靜半小時、二十分鐘、十分鐘、一分鐘也不得了。生生世世以來,你要滅的業障很多。將來,多生多世以後你成佛的那一剎那,大概也*你此時此刻一分鐘清淨心的準備。此時此刻的清淨心,就是將來成佛的正因。

  不要以為這個東西很簡單,也不要以為「有那麼嚴重嗎? 有那麼偉大嗎?」古時候的禪堂叫作「選佛場」。什麼叫「選佛場」呢? 就是這個禪堂是通過逼迫、通過加持,能有一個、兩個人開悟,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啊,所以叫「選佛場」!

  (无常)

  你们要记住: 在禪修过程中,你们要有很庆幸的感觉。多生多世以来,你都没见过禪堂。你们现在来禪堂禪修,这是你们多生多世所积累的福报、善根的力量,才促使你们有今天的因缘。这个花钱买不到。

  你花钱去市场买东西,什么都可以买到。但这个买不到。你可能说:「有道场就可以嘛!」但是有人指导你吗? 你是可以打坐啊! 别说是纽约了,你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人在禪修啊? 这么多禪修的人,每个人都能突破?能找到一个真正的我吗? 能见性吗? 不可能啦! 不是每个人一参就见性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佛理禅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知恩报恩”,真善知识决定不贪图名利,那我们要用什么报恩?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面讲得好,财供养比不上法供养。法供养头一句,“如教修行供养”,这我们就懂得了。老师怎样教,我就怎样做,一生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这是真正供养善知识。老师是修道、行道之人,无论是世法跟出世法,他是社会大众的表率,“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是大众的模范,大众的表率。在衣食住行方面,如果老师生活清苦,我们一定要帮助他。如果他还行有余力,还从事于教学工作,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全心全力来协助。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