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禅风


2015/5/23    热度:182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风是什么呀?禅风是禅宗的特色、特点。禅宗根据禅理、禅行所体现出来的风格、风范,那就是所谓的禅风。禅风很难讲。为什么呢?历代祖师各有其风格,每一位祖师所体现的禅风各不同。禅,它不是说的,禅更是用的。禅不在人生日用之外,而是在人生日用之中。由此而形成禅的生活化的特点。有这一特点就体现了禅的实用性。所以禅的生活化,是禅的第一个特点。佛教本来也是生活化的,如果佛教不是生活化的,佛教所制定的那么多的戒条,都是针对我们的生活而来,我们在生活当中这件事可以做,这件事不可以做。生活化目的是要来化生活。禅是大众化的法门,达官贵人、贩夫走卒,节可以学禅、皆可以入禅、皆可以悟禅。这一点体现了禅的适应性、平等性。在禅师的语录中、禅宗的传灯录里,《指月录》、《五灯会元》这些书上都可以看到禅师所接引的人,各个阶层的都有。上至国王大臣,下至贩夫走卒,宗师们都接引,都接纳,都开导,而且他们有很多人都能够学禅、入禅、悟禅。所以,禅风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大众化。禅的风格活泼自在,超然世外,不与物争,水边林下,随缘饮啄充分体现了禅的平民化和超越性的特定。我们翻开祖师的语录,看到古人、看到古代禅师的那种作风、那种生活,他们不是天天在打坐,他们在做什么呢?他们在什么地方来参禅悟道呢?烧火做饭、跳水择菜、云游行脚,都是在这些具体的生活当中一问一答,透脱禅机。赵州老和尚八十岁还在外边行脚,他说:“三岁小儿胜我者,我就向他请教;八十老翁不如我者,我就教他。”他就是以这样一种风格、风度活动在社会的广大空间。行脚的生活不是天天住在庙里,而是水边林下,随缘自在。何处青山不道场,把整个山河大地都当作是一个道场。这些特点充分体现了禅的平民化。所以说,禅的生活化体现了禅的实用性,无处不在,无处不是;禅的大众化体现了禅的适应性,人人可学,古今不变;禅的平民化体现了禅的超越性,深入基层,而不拒上层。上层来了我也接引,也接待,从初祖到六祖基本上是远离上层。能够远离上层才有一种超然自在的广大的活动空间。禅宗初期的几代祖师,比如四祖,唐太宗请他三次他不去,五祖、六祖都是这样,可以对帝王说法,但是,还是是法住法位,为僧只合深山住,自己守自己清贫乐道的本色,使得佛教能够在社会的各种动荡变化当中保持它长远的延续性。特别是禅的生活化、大众化这一点,在佛教的发展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连毛主席都说:“六祖慧能所说的坛经,是劳动人民的佛经。”我们看到从《六祖坛经》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精神,我感觉到它真是一种大众化的佛法、生活化的佛法。一部《坛经》从古到今有多少人在研究、有多少人在信受奉行,有多少人从这一部经当中得到无穷的受用。那就是说,大众化、平民化、生活化的佛法,生命力很强,佛教走到今天,我想我们还是要继续发扬禅宗的这种特殊的风格、独特的风格,要走生活化、大众化、平民化的道路。这样佛教才能够普摄群机,与我们今天的社会和谐相处,与时俱进。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佛理禅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欲动。则心动;心动,自然烦恼丛生。得与失、荣与辱、起与落,这些东西,你在乎的越多,心里就会越痛苦;你舍弃的越多,内心就会越清静;分担别人的痛苦,可以消解自己的痛苦;拿出自己的温暖,可以得到别人温暖的馈赠。这就是爱的神奇力量。放不下、心底无爱、闲得无聊,都会是烦恼的根源。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