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念三宝经注疏——吉祥妙音


2015/5/23    热度:326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益西彭措堪布 著

  顶礼上师曼殊师利!

  具大慈悲法中王,一切种智引导师,

  福慧功德胜海深,诸佛如来我敬礼。

  清净远离贪欲尘,善能解脱恶趣道,

  最胜无上真实谛,寂静妙法我敬礼。

  己知宣说令他解,善能住于诸学处,

  具诸功德胜福田,于诸僧伽我敬礼。

  皈命三宝之弟子,至心顶礼祈赐佑,

  禳灾增福洒甘露,愿此注疏利众生。

  为一切众生皈依三宝,忆念三宝功德,获得暂时与究竟利乐而发无上菩提心!

  凡是皈依三宝的弟子,不论学修何宗何派,都应净心正意,随时随地忆念佛法僧三宝功德,培养自己对三宝虔诚信敬之心,巩固与加深对三宝的认知与确信,将身语意无一不融入于佛法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安乐八正道之中。在佛法僧三宝无量功德的感染与熏陶之下,滋长善法欲,精进勇猛学修佛法,自利利他,成就佛道——这才是三宝弟子的信、愿、行、果。

  另外,为了能使更多众生趋入解脱之道,架起引导的桥梁,使其解除疑惑,了知三宝功德,铲除思想中的彷徨与迷茫,获得真理与安乐……

  无边世间大海中,自他一切有情美好的希盼,纯粹都是为了谋求幸福欢乐。现代社会,整个世界都浸染于西方科学文明的氛围中,随之就出现了以科学方式思维、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他们以物质领域创新,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方式,来展现自我价值的存在,并以获得超级物质与情趣的享受,当作一生中生命的目标。为什么不说精神享受,而是以情趣享受来代替?因为现代人追求的所谓精神享受其实只是挖空心思在自我小圈子内,人为扭曲地构造暂时性的情趣而已,诸如生日派对、联谊会、回归大自然等等……从根本上来说,现代人已失去精神内含,也就更谈不上什么充满活力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生活、精神归宿!

  佛教并不认为物质生活舒适,就是人生目的。它只是达到更崇高目标的条件。佛陀提醒人们,物质与经济方面的乐趣,比起由善良无过失的生活所生起的精神乐趣来,尚不及后者的十六分之一。

  有人问佛,为什么他的弟子们,过着简单平静的生活,每天过午不食,却如此神情焕发?佛说:"他们不悔既往,不冥索将来。他们生活在现前的世间中,因此他们都神采奕奕。愚蠢的人又冥索未来又追悔过去,就象碧绿的芦草在骄阳中被刈断一般,一下子就枯萎了。"

  聪明的现代人,在生、老、病、死的人生旅途中,幸福欢乐总是令人感到那么稀少、短暂,而忧、戚、哀、痛却经常在身边如魔鬼般徘徊……佛醒示人们:"病有两种。哪两种呢?就是身体的病和心中之病。有人可以一年、两年、甚至一百年、一百多年肉体都不生病。但是世间除了心无染著的人(除了阿罗汉等圣者以外),心的方面能有片刻不生病的人,那真是稀有难得的呀!……"对此,有头脑的人不能不多予思考,面对人生的美丽与哀愁,我们内心世界失去的总比欲想获得的多!

  当然,身为现代人的确不能盲信。而应依靠自我理智分析甄别加以抉择——佛告诉人们,不要盲从于我的说教,要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

  在众生依赖、生存的这个世界,前因后果,上至有顶天下至无间地狱之间,苦乐舍受迁变,辗转不定。森罗万象的轮回景像,仿若描绘斑斓多彩的图画——对此,应当善加思维。若能仔细斟酌,就会知晓,轮回更变,倒象在一锅沸腾的开水中,煮着上下翻滚的酥油大米——尊贵卑贱,兴旺衰败,痛苦安乐等等……一切的一切,一概沉浮起落,犹如瞬间变幻的戏剧,漂泊如电。在人世间,即使用人生中相依为命同甘共苦的家庭观念去抵御惨淡生命轮回的漩涡,也是那样脆弱无助,无济于事。《文殊游戏经》中云:"父母难作皈依处,妻女亲属亦不能,彼等终将舍汝去,随彼意乐他方行。"

  进而言之,因被无明欺骗迷惑,心识暗钝,假使被强迫趋入福善之业,自己亦并非心甘情愿,而是不自觉地趋入恶业方面。正是由于宿世串习力暗地作怪,也就有鸭奔池塘,鹰赴尸林的情形了。

  不仅如此,正因无明在捣鬼,欲想获得幸福欢乐也就变得如登天之难。而且,随着痛苦加剧,也就与圣者之路背道而驰……这样,轮回的怪圈,也就变得无始无终,遥遥无期。如是应该审察明思!

  痛苦是巨大而漫长的。在身临其境中,对于那些曾经作过自己母亲量如虚空般的众生——他们应当依靠什么皈依处,才能从一切痛苦衰亡的深渊中被救脱出来呢?具有智慧的人们,不禁要陷入深深地思索之中……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彻底消除轮回痛苦的方法到底谁能知道?迫切救度众生的慈悲心究竟何人具足?真正具备救度能力与事业的又是谁呢?《瑜伽师地论》中提醒人们:"一、其所皈依之对象,必须自身已断尽一切烦恼众苦;若自未出苦,不能度他出苦。二、要于一切度生方便皆得善巧;倘仅自解脱,而不知随顺机宜宣诸法要,纵皈依他,亦不能度人出苦海。三、要具足大悲心,见有情受苦甚于己受,不暇休息;若无大悲心,纵有度生方便,因见众生难调难伏,或因时间长远便生疲厌,不肯利人;纵皈依他,也难得其慈悲摄受……"在反复思考过程中,对于梵天、帝释天和淡黄师(数论派祖师)等方面不存嗔恨偏见,对于出有坏佛陀也不生贪恋希求——以平等之心,作出***理判别:何者能从根本上解救苦难有情,那就应该理所当然地皈依他!

  不妨用事势理去分析衡量,虽然现在对我们来讲释迦王已遥不可见,但他所宣讲示范的正道,用三量之理去观察是正确的。这一正道的确是斩断世间轮回之根的真实方便,毫无谬误。再用推理而知,这一方便,释迦牟尼佛必然已亲知亲证。并且,将此法示导众生,亦已具足慈悲之心。这一方便,充分显示了能从根本上解救世间有情的无限威力……是的,只有出有坏佛陀智悲力三者皆然具备,从而生起理念与信心!

  循着依怙主——佛陀所宣教法的光辉,我们可以用无垢的智慧去分析辨别!茫茫三界轮回之苦,并非无因无缘而生。如果是无因无缘而生,就定会存在恒有与恒无的过失。同样,也不是外道所承认的大自在天常法等非因产生,因为因与果必有内在联系,不相混乱……如此等等,上述观点已不攻自破。看来,一切万法,唯然都是因缘缘起聚集的显现而已。假如并非依因缘缘起而生,那就如同石女儿一般,无有显现而眼见了!

  通过正量了知,的确存在着铲除痛苦之道。而所谓损害有情即是法的邪道,所谓为净除业障依靠五火等的非道——此类怪论邪说,皆与世间轮回之根本因并未相违。只有能够彻底掘除一切世间轮回无明之种的本然无我空性才是正道。经中云:"诸遭怖畏人,多归依山林,亦归诸园囿,归所供树木。其归非尊胜,其归非第一,虽依其依处,不能脱众苦。若时有归依,佛法及僧伽,由知苦苦集,正超越诸苦。八支圣道乐,当趣般涅槃,以智慧观见,诸四圣谛理,此归为尊胜。此归是第一,由归此归处,能解脱众苦。"

  从客观立场出发,人们的智慧和知识,无论如何进步或广大,都绝不能超过佛的知见和境界。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在"正统佛法"以外更能发现什么新奇的东西。现今科学无论怎样发展,也仅仅可以作为佛法各类观点的新型注脚而已。例如,可以用科学、心理学,甚至社会学来阐明自性空的道理。亦可用近代实验心理学之种种资料及深度心理学的观察法,来诠释业感——出有坏佛陀,是人们希求解脱轮回之苦的唯一依怙,其教法是唯一的津梁,诸僧伽是无上福田,亦是解脱路上的挚友亲伴——我们应当确信无疑,应当时时刻刻不忘三宝,随念皈依处——三宝之功德。《赞颂韵文论》中云:"安住无边底,生死大海中,贪等极暴恶,大鲸嚼其身,今当皈依谁?若谁一切过,毕竟皆永无,若一切时空,一切德依处。设是有心者,即应皈依此,赞此恭敬此,应住其圣教。"《涅槃经》中云:"若人皈依于三宝,必能解脱诸怖畏。"

  在听到恶趣轮回的痛苦后,应当生起希冀摆脱之心;在听到善趣与解脱的安乐后,应当生起希冀获得之心;在闻到三宝殊胜无比的功德后,应当生起希冀皈依随念之心;在现见罪业过患无穷后,应当生起希冀断除之心……这才是智者明智的选择。一位智者说:"所有的哀愁与痛苦,有一天,都能被咀嚼、被纪念、被转化、被升华,成为生命中的大爱。"

  在作出一心向善,皈命三宝的选择当下,十方诸佛菩萨随喜赞叹,并默默地祈祷祝福。《弥勒所问本愿经》中云:"弥勒大士善权方便,安乐之行,得致无上正真之道。昼夜六时,正衣束体,下膝著地,向于上方说此偈言,我悔一切过,劝助众入道,皈命礼诸佛,令得无上慧。"

  经中云:"无信心之人,不生诸善法,如种被火焚,青芽岂能生?"虽然三宝具有不可思议的悲心与加持,但要想使之融入自相续,唯一依赖自己的信心和恭敬心。因此,如果自己具有上品的信心与恭敬心,那么所得到上师三宝的悲悯与加持也是上等的;若具有中品的信心与恭敬心,则所得的悲悯与加持也是中等的;假如只具有下品的信心与恭敬心,就只能获得少许的加持与悲悯;如果根本没有信心和恭敬心,那么不可能得到上师三宝的悲悯与加持。若自己无有信心,则遇到真佛摄受也无济于事。

  无著菩萨说:"信有三种形态:一、完全而坚定地确信某一事物的存在。二、见功德生起宁静的喜悦。三、欲达成某一目的的深愿。本书所注解的目的属于后二项范畴。因为智者见到三宝功德,不能不生喜,不能不亲近,不能不皈依,不能不获取——也就令本人生起欢欣而共同趋于暂时与究竟的利乐。诚所谓,"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无死鼓音陀罗尼经》中云:"佛世尊难思,正法亦难思,圣僧不思议,诸信不思议。"皈依三宝之功德利益,略说有八种:

  (一)、常遇佛法,趋入内道。

  佛法住世,旷劫难遇。今作皈依,已为生生世世结下值遇佛法,趣入正道之缘。《大悲经》中云:"佛告阿难,若有众生于诸佛所,一发信心,种少善根,终不败亡。假使久远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彼一善根,必得涅槃。如一滴水,投入大海,虽经久远,终无亏损。"

  (二)、昔作恶业,皆悉清净。

  为了远离痛苦,清净罪业,应当投身归命,诚心祈祷,必得三宝威力加被,激发善根。犹如尘镜经于擦拭才得光耀。《大集经》中云:"百年垢衣,可于一日浣令鲜净。如是百劫中,所集诸不善业,以佛法力故,善愿思维,可于一日一时,尽能消灭。"再者,现今社会,人心不古,恶法丛生,若不祈祷三宝,则为外境所转。自己智慧浅薄,无有正见,心被诱惑,即使刚刚积聚的点滴之善,也容易转成恶业。因此,应当了知,今生断除不善业也是没有比皈依三宝、忆念功德和诚心祈祷更殊胜的方法了。

  (三)、不堕恶趣。

  《涅槃经》中云:"虽得梵天之身,乃至生非想非非想天,命终之时,还堕三恶道中。"《法句经》中有则故事说,曾有位帝释天王,因五德离身,自知命尽。用神通观察,知道将堕入于驴胎,因而忧苦万分。他暗自揣思:在三界之中,唯有佛陀能济度厄难。便急忙来至佛前,稽首伏地,至心皈依三宝。在他暗念皈依佛法僧后的瞬间,神识已入母驴腹中。然而,母驴踏坏主人家中器物,主人一怒之下用棍杖责打它,帝释神识又从母驴身中出来,重新现生天帝之身。佛陀赞叹道:"善哉!你能于陨命之际,归命三宝,免堕恶趣,值得称叹!"佛遂为帝释开示佛法,帝释得证须陀洹果位。

  (四)、获无量善神庇佑,不为人与非人等障碍所损。

  佛陀曾经说过,只要有人诚心皈依三宝,便有四王天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随身护持,可使三宝弟子辟除邪恶,出入无畏。

  法王晋美彭措曾经为四众弟子讲了获三宝庇佑,免除命难的两则感人故事。在年轻时,法王出外参学。在一处深山老林中,突然遇到了一伙强盗。他们挥舞刀枪,恐吓法王,不仅要留下身上的钱物,而且还要杀死他。法王面对眼前突如其来的灾祸,镇定地向强盗们说道:"你们慈悲一下,能否给我五分钟时间,我办点小事,到时杀我也不迟!"强盗们嚷着:"那哪行!要知道,你的命掌握在我们手里!"法王以商量的口吻对他们说:"你们看,我真的有点小事,给三分钟时间也可以,钱物都给你们,我的命不是早就在你们手上吗?"一个强盗勉强说道:"好好好!就三分钟!"

  法王正心定念,恭敬***掌,虔诚祈祷阿弥陀佛……时间一秒一秒无声地流逝,林中的小鸟们也都停止了往日的鸣叫,山谷中一片宁寂,空气仿佛凝固了……也真怪,那些强盗们身不由己地向森林中走去……法王向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祈祷祝福!

  一次,在群山环绕之中,年轻的法王来到一座高山的顶巅。山崖下是一片碧绿的水波。忽然,法王从几百米高的山顶坠下。在空中,法王默默祈祷阿弥陀佛……飘飘然,轻落水面,清凉沐浴,随水漂浮……

  在经典与许多前辈大德的授记中,明确指出法王晋美彭措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可是,为了度化有情,于命难之际临危不惧,一心祈祷三宝护佑,为四众弟子显示了圣者的风范。

  论中云:"无论身处山林旷野,还是遇到官法刑难,只要随念三宝功德和佛菩萨名号,恐怖即灭。因此,皈依三宝,救护不虚。"古德云:"山有玉,则草木润。泉有龙,则水不竭。住处有三宝,则善根增长,免除灾厄。"

  《法苑珠林》中记载了一则启迪人心的故事。晋朝时,有个人名叫刘度,他的家乡有着成千的住户。整座城镇的人们都皈依三宝信奉佛法,经常供养僧众。当时正逢兵荒马乱,有许多境外灾民涌入城内。他们善心相助慈悲救济。

  随后追杀而来的主将大怒,以为这座城镇的人留住逃民是与其作对,发誓要血洗全城。刘度面对即将到来的血腥之难,就带领城中老少众人,向三宝祷告,诚诵观世音菩萨圣号。不久,在三宝总集之化身——观世音菩萨的护佑下,在主将的庭院中,从天降下一物,缠绕在房屋檐柱上。主将一看,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不禁惊恐万分,转而大喜……这样,全城老少免于涂炭。由于获得三宝庇佑,感召了其它乡镇邑邻,人们纷纷皈依三宝。

  在学修佛法过程中,不能把制造违缘之人当作水火不相共容的怨敌对待。法王晋美彭措开示说:"对于三界有情,无论何者,都不要分别其善恶。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也不要好坏取舍。民族之间要平等相待。佛曾经警示弟子们说,‘凡是皈依法宝的人,对待任一众生,哪怕仅是其一根汗毛,都不要损害。只有心不存恶念,才能获得清净修法的机缘和佛法的加持力。‘"因此,修行之人不能对待怨敌"横眉冷对千夫指",而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心态,感谢他们提供了一次修习安忍、消除业缘的绝好机会。暂时的违缘逆境,暂时的威胁强迫,可以使修行人最终能远离长期被轮回绳索所束缚、不能得以解脱等一切痛苦的根源,而获得自在。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说:"遭受损害遇正法,获解脱道害恩大;痛苦忧伤遇正法,得永乐故苦恩大;非人损恼遇正法,得无畏故魔恩大;遭人忿恨遇正法,得利乐故敌恩大;因猛恶缘遇正法,获无变道恶恩大;他人劝勉遇正法,获真实义劝恩大。平等报恩善回向。"因此,应当以清净心,在虔诚祈祷上师三宝加被的同时,亦应将带来违缘之人视为自己往昔生生世世的父母,共忏罪业,祝愿他们藉此因缘,早日皈信三宝,共获轮回解脱之果。《大毗婆沙论》中云:"若人于一时,对十方佛前,代为一切众生修行五悔(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其功德若有形量者,三千大千世界著不能尽。"

  在违缘逆境面前,唯一仰赖的只有上师三宝。上师三宝犹如慈母,双眸淌下关怀爱护的暖流,抚润众生的心田,盼望我们于风雨飘摇中速得解脱安详。上师三宝犹如严父,双眸淌下庇佑警示的清凉,熄灭有情的热恼,盼望我们于蹉跎岁月中速获无畏自在。

  是的,对于三宝应当有宁遇命难亦不舍弃的坚定理念。不应以自己的懦弱,愧对上师三宝太多太多的关怀、太多太多的抚佑,不应以自己的焦虑不安,而带给上师三宝太多太多的担心、太多太多的挂念。因为,在无始轮回的怪圈中,我们不知有多少次愧对上师三宝慈悲的引导和美好的希望,不知有多少次在坎坷挫折面前,惭愧地低下了高傲的头……请静下心来,勇敢一些,踏着历代高僧大德的足迹,一心皈命三宝,义无返顾!默默地祈祷!要知道,以上师为首的无量无际的本尊、空行、护法,垂目凝视,予以护佑,在共业所感骤风巨浪的大海中,期盼你这一叶小舟,平安抵达解脱的彼岸……

  无论是外违缘、内违缘,还是密违缘,只要如理如法地祈祷上师三宝、忆念上师三宝功德,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都能无余遣除。《日藏经》中云:"有情谁人皈依佛,俱胝魔众不能害,纵破戒律心散乱,彼亦定能趋涅槃。"法称论师说:"无明二障皆已断,无有妄语惟无因,现见一切智智尊,佛陀宣说谛实语。"

  《普贤上师教言》中有一则十分有趣的故事。从前,一个盗贼被主人抓住,主人一边念皈依偈一边用棍棒打他。每念一句皈依偈就打他一下,念完皈依偈也就将其释放了。盗贼想:释迦牟尼佛恩德真大,幸好皈依偈只有几句,如果皈依偈再多的话,我可能已被打死了。在他心中,好象皈依偈的声音与痛苦成了无二无别,并且脑海中一直回想着朗朗的皈依偈声。他到一座桥下躺了下来,这时桥上来了许多鬼魔,它们说:"这里有一个皈依三宝的人。"而不敢下桥伤害他,也就吵吵嚷嚷地走了。

  (五)、一切所作,皆得成办。

  莲花生大师说:"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成所愿。"不用说了知三宝功德后生起信心而皈依,即便仅仅耳闻佛号或对佛身语意中任何一种结上一缕善缘,也能成办所作,获得暂时人天之乐,究竟解脱之果。

  从前有一个人在路边看到一尊泥佛像,他想:这尊小泥像如果这样放着,很快就会被雨水淋坏,不能让它被毁坏。看到小泥像前面有一个被扔掉的鞋垫,便将鞋垫盖在上面。又有另一人看到这种情景,他认为这么肮脏的鞋垫盖在小泥像上面很不好,于是将鞋垫扔掉了。盖鞋垫和扔鞋垫的二人以贤善意乐的果报,后世获得了王位。如颂云:"善意将鞋垫,置于能仁顶,他人舍弃彼,二者得王位。"所以最初造小泥像的人、中间盖鞋垫的人、最后扔鞋垫的人三者都暂时得到王位等善趣的乐果,究竟播下了解脱的种子,逐渐也已成佛。这是引自《普贤上师教言》中的公案。

  (六)、常具广大福德之因。

  《大论》中云,供奉三宝是福源宝藏,如影随形;供奉三宝是破灭苦难如意宝,能予人幸福欢乐;供奉三宝是导航舵手,能显示天道之径;供奉三宝是集善之府,能聚引善人贤士;供奉三宝是安稳之舟,临命终时,心不怖畏。供奉三宝能获福乐之果,是趣入涅槃之初缘,善法道行之根本。

  《法化谈丛》中说,以前有位商人,因经营有方,不久即成为一方巨甲豪富。由于金钱财物日丰,苦于无法收藏保管。他想:若将钱财埋于地中,唯恐地鼠偷走。若藏于森林,唯恐猿猴搬去。若藏于深水中,唯恐水中动物移动。要是交给兄弟妻子吧,唯恐他们挥霍无度……还是变换成黄金,缠在腰间自己带着放心!

  正逢佛教斋月,四众弟子纷纷向塔寺烧香散花。人们将一金属铸成的大钵,放在四衢道中央。来往行人都探囊取钱,投入钵中。金钱与钵壁相碰,叮当有声。这位富商路经此地,见到此情此景,深感惊讶。就问旁人,人们在作什么事?众人对他说:"你不知道吗?这是公共福田,舍一得百千万亿倍酬报,往后都受用不尽。佛在《大宝积经》中说:‘吾不捨财,财将捨我,我今当捨,令作坚财。‘告诉你,这口大钵,就是坚牢藏。金钱财物一入其中,五家不能共享,惟供养者独自享有。五家就是:‘王臣以法令取之,盗贼以非法夺取之,不肖后人以放逸衰败之,水火溺焚而毁坏之,由人共取由天没收之……‘只有这宝钵,金钱财物寄供之处,才是有万利而无五害。"富商闻听欢喜雀跃,说道:"我得到寄托的好地方了!"就解开腰带,将黄金无余放于钵中。又到寺中诚心皈依三宝,众比丘为其忏罪诵经,他心开意解,获得须陀洹圣者果位。

  (七)、能作法师,为众所依。

  既已趣入正法,应当闻思修并进,则能化导众生,离苦得乐。《贤愚经》中云:"行者欲成佛道,当乐经法,读诵演说。正使白衣说法,诸天鬼神,悉来听受,况出家人。出家之人,乃至行路诵经说偈,常有诸天随而听之。是故应勤诵经说法。"

  (八)、速证菩提。

  在《木槵子经》(槵huàn)中,谈到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有位名叫波金璃的国王,向佛祈问道:"佛法深广无比,很难令人抓住要领而修习。祈愿佛陀,垂愍于我,恩赐殊胜法要。"

  佛陀对国王说道:"若想灭除烦恼障的人,应当用线穿木槵子(即菩提子)一百零八个,手不离珠,心无散乱,挚心称念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乃至能满百万遍者,可速断一百零八结业烦恼,获得无上果位。"国王闻佛之语,欢喜许诺:"佛陀慈悲开示,我当依教奉行。"

  为了激励国王精进修法之心,佛陀说道:"曾有一位莎斗比丘,虔诚恭敬诵持三宝名号,随念三宝功德,经历十年时间,恒无间断,得证斯陀含果位。因努力修持,现今已在普香世界作辟支佛。"国王听佛一番鞭策的话语,更加坚定信心,精进修持……

  皈依三宝,起坚固心,具不坏信,去除恶业增上善业,远离怖畏,成为一切功德之源,总摄一切善法,获得善神庇护。皈依三宝,是内道与外道的根本区别标志,是三菩提最初之因……一切正道的基础,无疑就是忆念三宝功德,在此,不妨简单叙述一下《随念圣三宝经》的功德。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佛理禅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念念想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不能往生?你往生的障碍没有排除。障碍是什么?经题上讲的三桩事情你没有做到:你有染污,你的心不清净;你有分别,你的心不平等;你有迷惑,你没有觉悟。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